对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深层思考_银行论文

对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深层思考_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深层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集约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

程,市场经济成为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商业银行从粗放经营

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亦成为必然。有关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一般论述已

见诸报端,本文试图从集约经营的现实障碍、战略构想等方面作一些深

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障碍

真正实施集约化经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个循序渐进的转变过

程。就目前现实而言,还有许多障碍需要排除。

一是认识上的偏位。多年来,我国几大专业银行采取的主要是一种

外延性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既使通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银行的资金

实力逐步增强,业务品种不断翻新,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但在战略取向

上依然走的一条追求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路子。由此产生很

多负面效应:有些基层行经营超负荷,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盲目拆借

资金;有的只顾抢占地盘,盲目布网设点,不求机构效益;有的不措血

本吃进资金,导致筹资成本大幅度上升;还有的乱拉客户乱放款,形成

沉淀、呆滞的资金与日俱增。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述种种问题

已在逐步解决,但对待集约化经营问题,认识仍有偏差。目前还有相当

人一部分认为老路好走,大锅饭好吃,他们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

经营的格局;有些人则认为,搞商业银行就得有派头,只有量的扩张,

才有质的提高,仍然主张从扩大外延入手搞经营;也有的领导从谋求一

任政绩考虑,不愿改变那“想速度、干速度、拼速度”的思维方式和习

惯行为,导致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东西难以克服。所有这些都需要我

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集约经营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机制上的残缺。目前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分级经营

”的管理体制,总行作为企业法人,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只是

在总行授权的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应当说,

这种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有利于金融宏观调控,

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商业银行刚刚处于转换经营

机制的起步阶段,一方面没有成功的办行经验,一方面缺乏健全的运作

机制,致使上下级银行的利益关系难以理顺。突出表现为:(1 )缺乏

合理的规模分配机制。层层控制规模,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无法实施,许

多规模由总、分行戴帽下达,形成“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多组织资金

体现不了多用,滋长了某些不正之风;(2 )缺乏良性的资金调度机制

。内部的准备金缴存、备付金提留和各种上交的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的

买卖制度没有真正形成,出现了新的依赖供给和“大锅饭”现象; (3

)欠缺分层的内部约束机制。没有合理划分总行和支行经营管理权限,

各行都有自身的一大块,尽量先把自己碗里盛满,导致基层行无能为力

,无所适从;(4)缺乏有力的利益激励机制。上级行对人事权、 财产

权、业务经营权抓得过紧,直接管理偏多,没有通过合理的内部立法来

规范各级行自身行为,特别是“上级行负盈不负亏、下级行负亏不负盈

”的逼迫机制使上级行缺乏压力和动力,基层行缺乏实力和合力,利益

分配形成明显反差,长此以往,必将使上下级行的利益分配关系趋于激

三是环境上的掣肘。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离不开外部的推力和

拉力,更离不开各方面的有机配合。然而,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的

外部环境并不宽松。一是受地方保护主义的驱动,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干

预,并没有因为《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而减少,只不过干预的手段

和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干预的力度反而成隐性上升;二是受客观经营

效益的影响,使信贷资产质量在短期内难以尽快提高,甚至有些企业把

亏损的包袱转嫁给银行,把资金的缺口留给银行弥补,使得银行的经济

杠杆动用不灵,信贷结构的调整难度较大,扶优限劣的信贷政策不能很

好实施;三是受宏观调控目标的限制,富裕地区商业银行闲置的资金较

多,资金运用率过低带来了经营效益的滑坡,出现了资金越多越亏损的

怪现象;四是受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使基层行处于左右为难、无所适

从的境地。尤其是财政和银行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审计、税务、中央企

业管理等部门常常以财务检查为由重点向商业银行开刀,惩罚和收缴银

行“违规资金”,弥补财政的不足,使商业银行集约经营的积极性难以

四是竞争上的扭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

竞争已不可回避。但是,由于缺乏竞争的行为规范,金融竞争的扭曲现

象亦屡见不鲜。突出表现为:(1)主体偏位。 不应该参与竞争的地方

人民银行,一方面扳着面孔当“裁判员”,一方面又当运动员,把许多

计划内信贷资金注入了自己开办的“公司”、“金店”、资金市场和直

接培植的“城市信用社”;一些无权经营金融业务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也打出了“扩股”、“融资”旗号,与商业银行比高低;有些企业

也充分释放能量,发股票,卖债券,搞拆借,甚至做“资金生意”。(

2)目标模糊。部分金融企业把竞争重点放在派头、挖客户、占地盘、

夺资金、比福利上,甚至萌生出谁不这样竞争谁吃亏的想法。(3 )内

容混杂。有些单位在竞争上无所不为,无所不包。既抢地盘,又争机构

;既夺存款,又争贷款;既卡对方,又争开户;既占汇款,又争结算;

既压票据,又争规模。争来争去,形成了许多不应有的碰撞、摩擦和内

耗。(4)手段不当。出现了一些哄抬资金价格,相互制造舆论、 有意

贬低对方等非理性行为。如不很好地规范金融竞争的问题,商业银行集

约化经营的一些成果势必在扭曲的金融竞争中付之东流。

集约化经营的战略构想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涉及面广,运用要求高,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认

真策划。我们以为,如下对策可供借鉴和选择:1、进行依法治理, 建

立有效运作的金融秩序,为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随着《中国人民银行

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规定相继颁

布与实施,要求商业银行实行依法治行,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从集约化经营的内在要求来看,也需要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密

切配合,构建符合市场法则的金融新秩序。当前,建立金融新秩序应分

三步进行:一是全面清理现行的规章制度,找出其不合理、不恰当或者

是过时的地方,逐条逐项地加以修正,使其与《中国人民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等“大法”相配套,相衔接;二是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

本,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先行建立金融市场秩序、银行竞争秩序

和信贷调控秩序;三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取向和集约化经营的实际,依据

《商业银行法》来重塑银企关系,真正使银企之间成为平等合作、诚实

信用、互惠互利的经济共同体。

2、理顺内部关系,制定分层分级的目标责任, 为集约化经营增添

活力。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分级经营”的管理体制,客观上给整体有

效运作带来了许多难度。要使各级行都有压力和动力,并自觉地向集约

化经营转变,关键在于处理总行和分支行的利益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就

是制定好分层分级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范围和经

营主攻方向。作为总行来讲,要增强服务、调控和监督功能,多采用经

济手段,少一些直接管理;作为约束机制,增强搞好经营管理的自觉性

。理顺商业银行内部关系,现阶段要解决好四个实质性问题:一是权力

分配问题。尽快明确总行与分支行各自的人权、财政和业务经营决策权

,并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政策保护问题。总行一级应及早制

定和颁布配套政策,用政策调动众多分支机构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业务定位问题。分支行集中从事银行存款、贷款和结算等基本零售

业务,总行则集中办理大额批发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和其

他全局性的金融业务;四是经营责任问题。对分支行机构一律实行行长

任期目标责任制,上级行对下级行以资核利,在总行批准业务范围内实

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并对全体员工实行效益工资制,建立符合集约

化经营原则的激励机制。

3、集中群体优势,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为集约化经营挖掘

潜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才的群体优势,是

企业最本质的优势。针对当前不少银行的管理者素质偏低,又鉴于未来

企业中智力因素、科技人员作用日益突出的实际,我们应把建立高水平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集约化经营的长远大计来抓。一是建立好培

育机制。把现代人才培育纳入发展规划战略,坚持面向自身实际、面向

业务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原则,采取院校培养、函授教育、自我进

修、岗位培训、定期轮训等多元措施,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

;二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让一

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允许人才合理流动。赋予用人单位自主用人

权和人才自由择业权,实现人才和单位在公开、平等、竞争的条件下双

向选择;四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全员责任制的管理方式,现有员

工由固定制向聘用制过渡,新进员工变招工为招生,并实行领导职务任

期制,定期考评,适时升降;五是在激励上狠下功夫。通过目标激励、

责任激励、信任激励,让那些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有一流待遇的人还要

给予特殊奖励,从而把人才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4、注重开拓创新,优化资产负债的比例结构, 为集约化经营打实

基础。应该看到,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为经营原则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是

商业银行集约化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应彻底摒弃只讲数量、不求质

量,只图速度、不问效益的传统做法,努力向质量竞争型、质量发展型

、质量效益型这一模式转变。当前,应集中精力大打三个硬仗,一是努

力优化负债结构。除了开拓新业务,实现信贷资产多元化以外,最主要

的是摆脱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方式,不做亏本买卖,通过选择性地吸收低

成本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使存款总量的扩

张和结构的优化同步实施。二是尽快强化资产质量。改变目前贷款资产

占全部资产90%的单一资产结构,逐步增加国债、金融债券、房地产信

贷、消费信贷。主攻催收贷款,带动逾期贷款,盘活存量资金,通过建

立“安全带”,营造“避风港”,集中一定的资金和规模向骨干企业倾

斜,向名特优产品倾斜,向“米袋子”、“菜蓝子”工程倾斜,培养旱

涝保收的生息基地。三是积极拓展新型业务。从适应市场需要出发,适

时推出新的金融商品,逐步提高中间业务所占比重,改变收益结构单一

状况,向收益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农行)

责任编辑:马忆军*

标签:;  ;  ;  

对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的深层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