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如何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每个化学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为此,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展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等四方面就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更好地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率;初中课堂;化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52-01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启蒙阶段。学好这一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叩响化学知识殿堂的大门,开始奇妙的化学之旅。然而,从学习内容上看,由于初中时期的化学知识较为基础,因而琐碎、繁杂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来讲,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化学概念非常抽象,接受起来自然会面临许多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具体如下。
1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做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
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牛,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祥清.异步教学是实施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异步教学研究,2009(Z1).
[2]陆峰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版),2008(4).
论文作者:宫仁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