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现代医院 骨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中抽取66例,随机分成两组:前侧入路手术对照组,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观察组,统计手术结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优良率为69.7%,有区别,P<0.05;观察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有区别,P<0.05。结论:给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作用突出,能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学习。
关键词:后侧入路;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posterior inverted L shaped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Methods:from April 2014 March -2017 from the posterior column 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 in patients with a sample of 6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terior approach surgery group,the knee joint posterior approach surgery modified inverted L observation group,operation results. Result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9%,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9.7%,the difference was P<0.05,and the bone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olumn fractures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plateau can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knee joint and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the knee joint,which is worthy of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L shape approach of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knee.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特殊性疾病,若不给予及时治疗,将限制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由于胫骨平台后柱位置相对靠后,周围血管、神经丰富,间接加大手术治疗难度[1]。因此,需探究有效术式治疗。下面,将我院患者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14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中抽取66例,随机分成两组:33例观察组中,女性、男性分别10例、23例,年龄25-59岁,平均(35.5±4.5)岁;病发时间1-14h,平均(7.5±0.2)h;33例对照组中,女性、男性分别11例、22例,年龄25-60岁,平均(35.7±4.6)岁;病发时间1-15h,平均(7.8±0.3)h。入选标准[2]:患者均伴有明确外伤史,膝关节局部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保守治疗等患者。2组患者的病发时间、年龄段等基线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前侧入路手术,操作: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在胫骨结节、腓骨小头行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清理骨折部位污物、血块,复位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固定胫骨,依次缝合手术切口;33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操作:全身麻醉患者,在膝关节后方行手术切口,切口形状为倒L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认真分辨相关结构。在切口近侧端做好小隐静脉、内侧神经的保护处理,切口向下延伸时禁止损伤附近组织。借助拉钩向外牵拉胫动脉、腘动脉,并适当向内上方牵拉半腱肌。此过程需格外注意,不能暴力牵拉,预防血管神经损伤。手术中密切探查韧带损伤情况,待关节囊切开后,按照相关规范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块,预防周围神经、血管组织损伤。彻底清理骨折端,直视状态下复位骨折块,用克氏针暂时固定,实施人工骨夯实植骨处理。C臂设备下观察复位情况,若复位满意,用T型钢板固定支撑胫骨平台后侧,留置引流管后缝合手术切口。若患者合并韧带撕脱骨折,应用钢丝固定;若患者合并半月板撕裂,需根据撕裂情况缝合、切除。
1.3观察项目
①治疗效果,标准:用膝关节功能量表判定疾病的治疗结果,内容为疼痛、关节稳定性、肌力等,共分为3个等级,80分以上为优,60分以上为良,60分以下为差;②临床指标,项目为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分析文中数据,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卡方表示和检验;临床指标为计量资料,用`x±s、t表示和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2.1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0.9%、69.7%,有区别,P<0.05,见下表。
2.2临床指标 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愈合时间(3.02±0.18)个月,住院时间(9.45±2.30)天;对照组骨愈合时间(4.25±0.40)个月,住院时间(15.36±2.70)天,有区别,P<0.05。
3讨论
胫骨平台多为松质骨,特别是胫骨平台后侧,骨质相对疏松,骨折后对该部位的损伤也比较严重,暴力作用下,关节移位、脱位可能性相对较大,若骨折后能得到及时治疗,能有效预防骨质位移。临床实践证实[3],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状态时,一旦遭受到强烈冲击、应力将诱发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由于该骨折端结构靠后,解剖结构复杂,从某种程度上加大手术难度。以往,临床均借助前侧入路手术治疗,但该手术需大范围的剥离患者血管、神经组织,易损伤血管、韧带。,并且,前侧入路手术视野也比较差,间接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探究行之有效术式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问世,对降低骨折端位移发生率,及时复位、稳定骨折端意义重大。该手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中的优势为:剥离骨折端软组织时,能有效预防腓肠肌神经、血管组织损伤,保证肌间隙更好移动;能充分暴露骨折端,手术视野清晰,能减轻手术操作难度,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恢复膝关节功能[4]。曾有报告显示[5],给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该手术,能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为评估临床术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疾病优良率为90.9%,高于对照组优良率的69.7%,P<0.05,说明:和前侧入路手术相比,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能更好复位骨折端,提高疾病治疗结果;从两组患者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对照组有区别,进一步证实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的临床价值。
综上,给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作用突出,能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顾海伦,杨军,丁立峰,等.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8):836-838.
[2]何绍烜,赵刚,赵辉,等.改良后侧倒“L”形入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柱内外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5,12(5):468-469,470.
[3]赵明,康锦,刘晓伟,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8):1646-1648.
论文作者:刘前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胫骨论文; 膝关节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平台论文; 时间论文; 切口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