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市政给排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网系统是水资源运输和排放的通道,管网系统的配置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供水质量和环境问题,决定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通过对市政给排水管网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优化管网配置的应对措施,为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网配置;现状分析;优化措施
一、城市给排水管网相关概述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就是在给水、排水、供气、供暖等多个工作内容构成的。在城市化的市政工作建设中,给排水管网的构建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工作包括给排水的各项工作环节,比如调节网、集水管道、水泵、沉淀池和水塔等。城市市政的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工作需要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综合的优化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网管路径的设计、管道的建设材料等任意一项工作内容出现问题,就都会使整体的管网建设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水泵进行给水工作的效率,建设所用的材料不合格会导致管网工作中的漏损率增大,导致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整体经济运行目标无法实现。所以市政管理部门需要对城市市政的给排水管网进行优化配置并加强后续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给排水管网的成本,提升给排水工作的稳定性[1]。
二、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系统布置问题
在城市市政各类基础设施不断构建和完善的进程中,给排水管网的覆盖密度会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而逐步增加。各类相关给排水设施的铺设和系统构建速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在系统布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既有管网和新建管网进行衔接配对时遇到的复杂情况。根据相关的施工操作经验,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情况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类:首先,市政给排水管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管理在实际的应用和落实中严重滞后于建筑物自身的规划发展速度。通常都是在道路和建筑物已经完成施工之后才开始进行给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另一方面,在给排水管网的设计中缺乏结合实际环境的考察和测量。设计者往往仅凭自身经验,根据可能需要的管道容量、管径和坡度进行设计。这种缺乏与实际状况结合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管网系统投入使用后给排水的实际效果与理想状态偏差较大。
2.选材与材料优化问题
在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初期阶段,对于所使用的管网管材的选择必须进行预先调研,结合给排水管网设计和规划的使用年限,选择最为稳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市政给排水系统使用时间较长,往往面临着严重老化和管道渗漏的问题。早期的给排水管网常用灰口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为主要选材,这类材质在经历长时间的地下运行和使用后极易造成渗漏。根据相关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和施工标准要求,供水管线主管道上的覆土厚度至少在 1.2m 以上。然而,在城市后续的发展和路政施工中,极易因上方道路规划改变而使覆土厚度降低,导致管线出现破裂或渗漏。
3.管网配置
未充分考虑突发事件常见的因给排水管网配置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主要有污染、泄洪和爆管三种类型。当前阶段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在配置管理方面对于以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其一,地下管网的布置情况不够明确。在完成路面的修复施工后,大量的工程数据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就很难明确找到相应管线的具体位置。其二,对于排涝期间水源恶化严重的问题,如果污水污染了供水管道,将必须以大面积停水作为补偿代价。最后,对于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排水不畅,会造成路面的大量积水,可能危害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措施
1.优化管网布局
对于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既要符合当下城市的发展状况,又要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给排水管网设计应从城市的地域环境、沉淀池情况、水泵以及地铁、公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综合考虑,保证城市的有序运行,以节能环保的基本出发点,对于管网的对接或者扩建,既要使原有的管道得以充分运用,又要通过创新,保证不破坏原有管道的基础上设计出全新的管道,管道铺设应分布均匀有序。选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取代严重老化的管道,在保证管道使用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使管材发挥最大效益。
2.重视管理与维护
严格的管理和后期维护是保证管网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对管网配置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切实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测,运用网络优势,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可监控与调配的监测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实时监控与隐患排查,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重视管网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定期对管网的运行情况及管道质量进行检查,对渗漏、堵塞、管线老化等问题,及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管网安全稳定运行。
3.提升给排水系统的应急处理
能力加大监督力度,对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建立完善给排水系统的监控机制,提高对爆管、泄洪和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能力,使损伤最小化。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更新管网信息,做好历史数据的专项整理工作,并不断对数据进行完善与更新,保持管网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便于查阅和管理,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流量的监控,通过监控系统进行流量液位的检测,实时获取管网中的流量、液位等信息,通过监控设备上的相关参数变化能够判断出突发事件是否发生,并将事故快速反馈到抢修中心,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提高给排水管网的应对能力,减少损失,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运用率
城市居民是给排水的主要服务对象,对环保节水起关键性作用,因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更多的居民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一水多用。并通过节水收费管理,约束居民的用水量。鼓励和引导居民使用节水型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对用水安全和节水具有积极作用。水压对用水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水压过高会导致水资源的运用率下降,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至出现管道受损、渗漏水等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安装节水设备,选择和实际管道相符的减压方式,恰当控制水压,提高节水效果。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温度变化等,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管材和配件,并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的运用,减少和避免由于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各种管道安全隐患,降低能耗,提高水资源的运用效率。
结束语
为了保持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在设计时充分意识到以人为本原则。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市政工程项目,应合理优化成本,在设计和规划市政给排水管网阶段,应进行科学的优化设计以及合理规划,需要升级改造给排水管网相关配套设施。针对出现泄洪、污染等突发情况,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作为长期工程,需要做好节约能源、降低投资成本,同时确保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宛骊.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4):157
[2]黄军.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8):167.
论文作者:孟庆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管网论文; 给排水论文; 市政论文; 城市论文; 管道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