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潍水学校 山东 潍坊 261300
摘 要: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探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科领域进行探究与实践,是达到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情感与知识技能上有了更深入地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依据多重标准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正因为大家深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纷纷效仿,但结果却因人而异,区别就在于如何进行小组划分。单纯地依靠学习成绩或随意地按照座位划分未免略显唐突,而我依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及观察,在成绩的基础之上,又综合考虑了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多重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再从每个层次中抽出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持平,有利于开展竞赛等活动的公平和公正,又使每个小组内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分权至人,角色互换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极易出现的误区,即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小组中表现依旧突出,而总是有那么几个人永远无法参与其中。为了让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参与面更广,争取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和引导学生。每一次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之前,都要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争取小组内部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可做。因此,不妨分权至人,让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让学生拥有一种特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互换角色,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到其他小组成员的不易。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成员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更能够将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探究内容贴近生活,层层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内容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探究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时,首先应做到案例的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比如共享单车APP带给我们生活的转变等等,在内容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们有话可说;其次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要具有开放性、简洁性和可探究性,提出具有深入思考和探究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的思想不局限于课本和学校,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设置也不易过多,且语句表达直接明了,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最后在探究内容的整体设计上,要做到层层递进、逻辑分明,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
四、发挥出小组各成员的优势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有所收获。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如果教师不做好协调,让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可能就成为了成绩优等生、性格外向生的学习天地,那些成绩偏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小组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学习《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准备。在小组准备过程中,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准备演讲稿、有的负责查找相关的演讲技巧、口才好的学生就负责演讲。通过明确的分工,各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各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帮助一些成绩偏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各小组成员互相带动、优势互补,走到了良性循环的道路上来。
五、教师给予适当、积极的教学评价
在开放性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好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们出现的各种问题即时给予指导,形成互动高效的教学课堂氛围;教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时,要走入他们当中,深入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方式和内容,对于他们之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他们的思路进行指引,从而得出更多有益的结论。在课堂上,有些小组过于活跃,教师就要走进去把控住小组气氛,抛给他们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过于沉默的小组,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敞开心扉,让他们大胆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同本学科特色相融合,以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时代性为出发点,设置探究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小组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与教师的引导、促进有效结合,以此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淑环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J].德育,2017,(01)。
[2]冯会娟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7,(23)。
[3]马占雄 浅议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17,(12)。
论文作者:杨新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成员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