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新建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对照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卵巢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FSH水平明显上升、E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次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各项指征均满足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卵巢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子宫肌瘤最为常见,相关报告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到子宫肌瘤素刺激等因素密不可分[1]。目前治疗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为有效,如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关于两种术式治疗后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报道却不多见[2]。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2.56±4.18)岁;其中19例单发肌瘤,11例多发肌瘤。对照组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1.21±3.87)岁;其中20例单发肌瘤,10例多发肌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膀胱结石位,施全麻,于脐孔、左右麦氏点取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探查腹腔。双极电凝后将左、右侧圆韧带与输卵管剪断,于电凝钩辅助下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并下推膀胱,打开阔叶韧带电凝双侧宫旁组织,并分离左、右侧子宫动脉,以塑料夹夹闭后剪断。电凝钩打开前穹窿,切除全子宫,经阴道内取出后,立刻冰冻送病理检查,以生理盐水冲洗,留置引流管后缝合。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患者的子宫颈组织,其余步骤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FSH、E2水平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卵巢功能
术前两组卵巢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SH水平明显上升、E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妇科临床上极为常见,大部分患者均为良性肌瘤,但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会造成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月经过多、流产等临床症状,甚至部分患者瘤体增长过快,引发排便不畅或病情恶变,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4],。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实施手术治疗,以快速缓解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阻止肿瘤进一步恶化[5]。目前该病治疗术式较为多样,但腹腔镜因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突出优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分为子宫全切术与次全切术,众多学者认为术式的不同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6]。
子宫作为女性生殖器官及内分泌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而言是一个重要存在,保留子宫能够减少女性因身体器官缺失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与精神负担,且保留子宫有利于患者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促进患者术后远期的生活质量提高[7-8]。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出血量均较少,且FSH、E2水平较高。表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且能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需强调的是,次全切术主要是针对在可控、安全范围内的患者,若患者临床诊断发现肿瘤存在极高的恶化风险时,应进行全切,以减少恶化风险。
综上所述,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次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各项指征均满足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萍.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剔除术后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05):776-778.
[2]孙亚晶,张宜群.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对比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04):50-52.
[3]龚静,孔佳,苏醒,等.腹腔镜辅助阴式困难子宫切除术6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08):1235-1239.
[4]李斯静,李晓菲,张娟,等.腹腔镜超声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3):2652-2654.
[5]周隽,叶德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04):116-118.
[6]赵瑞珩,徐彩英,王利明,等.有剖宫产史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03):424-425.
[7]袁华,赵绍杰,龚华,等.腹腔镜下次全子宫与全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05):377-380.
[8]徐颖,赵淑萍.子宫全切术时输卵管去留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05):727-730.
论文作者:刘艳,张招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切除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