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图书馆现代化_图书馆论文

论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图书馆现代化_图书馆论文

试论信息时代的来临与图书馆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时代论文,试论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时代的来临与图书馆的现代化

图书馆事业正处于急剧的变革过程之中。这场变革是全球性的,是富有挑战性的,最近一次国际图联会议的主题定为“变革的挑战”,正表明全球图书馆事业所面临的大形势。在这场大变革中我国图书馆界何去何从,无疑是我们当前所必须严肃对待的大问题。

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必须现代化,早已是图书馆界的共识,然而对于什么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在认识上却未必一致。早年曾有人以为图书馆用上了电子计算机就是现代化,这是不明白计算机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术,现代图书馆必须最充分地运用计算机以及其他各种新技术,但是运用了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图书馆却不一定是现代化的图书馆,正如有人可以用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去从事算命那样十分落后的事情一样,运用新技术也是可能办成很落后的图书馆的。也有人认为以某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作为模式,依样画葫芦就能现代化。其实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看到,现代图书馆并不曾形成固定的模式,一切仍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又曾有人设想我们的图书馆若干年之后实现现代化,这也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误解。须知“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眼前被认为是“现代”的东西,一个时期之后它就不会再是“现代”的了,所以“现代化”不会有“化”到终结的那一天。如果说达到某种程度就是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那便是概念上的自相矛盾。

我们所说的图书馆现代化,其实是说我们的图书馆事业落后了,它必须改革更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时代的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也就是越现代化。那么,现在我们的图书馆事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经济和技术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发展,大约20、30年前学者们就预言了信息社会的来临。自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看到一个与以往年代很不相同的信息时代就在眼前了。虽然现在学者们还没有关于信息时代的公认的说法,但有一些认识是共同的,这就是:(1)社会的信息总量急剧增长,形成“信息爆炸”的局面;(2)信息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与材料和能源并列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支柱;(3)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信息的积累、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开发利用信息的程度上的竞争。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已经感受到,日后必将更加强烈地感受到。

图书馆是社会的产物,本来就是随社会的需要而产生,随社会的需要而演变,它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它的运作方式和方法,它的一切都必定受社会的制约,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图书馆是作为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服务的实体而存在的。信息时代的来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场变革,图书馆所担负的又是信息方面的任务,图书馆事业首当其冲是必然的事,事实上图书馆不变革也是不可能的了。随着信息爆炸而来的文献爆炸未见止境,使世上所有的图书馆都不堪重负。信息总量的剧增与快捷、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的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在传统图书馆的框架之内,这些问题都已经无法解决。比如说,购书经费的持续紧缺与文献资源保障能力的不断下降,已是困扰全球所有图书馆的大难题,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为图书馆的变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新型的图书馆事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图书馆。

曾有人著文讨论“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的“负面影响”,也曾有人对“虚拟图书馆”概念的提出表示担忧,以为会由此导致图书馆事业的衰亡。诸如此类的 疑惑都是没有根据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会是图书馆的末日。这是因为:(1)大量自古以来的文献依然存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印刷型文献依然会大量产生,其他物质载体的文献也必然要大量出现,也就是说依然存在着对各种文献的搜集、保存和管理的问题。(2)从信息活动的角度来思考,要使各种信息载体发挥充分的效用,亦即通畅的信息流程的组织和管理也不能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于文献信息来说,图书馆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图书馆这些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强。(3)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已使得广大读者难于招架,这种状况今后仍将继续存在。要是对用户的培训和辅导跟不上,即使是效能再好的技术也等于无用。适应潮流的多种形式的用户培训辅导无疑是图书馆所应当负担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于以培育人才和从事科研活动为己任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图书馆仍为社会所必须,它绝不会消亡。正如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并没有否定古代藏书楼的功能,而是把藏书楼的功能包容了进去那样,现代图书馆也不会是近代图书馆的简单的否定,而是近代图书馆的总体革新。话又说回来,近代图书馆必将为现代图书馆所取代,就像古代的藏书楼早已为近代图书馆取代那样,它必将随时代而去,抱残守缺绝对不会有出路。

有人说,我们的图书馆已经比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年,我国还是一个经济、文化、技术都欠发达的国家,要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已经不易,遑论追赶世界新潮流。这是不明白信息时代的特征所致。事实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渠道的通畅,历史已经把穷国和富国的图书馆事业都推到了几乎是同一条起跑线的跟前。“变革的挑战”之所以成为世界图书馆界的共同议题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虽然落后,但是我们却可以少走发达国家摸索前进时的弯路,少背他们已经背上了的包袱,我们的起跑还有可能更顺当一些,更轻快一些。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跟前,这正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抓住这个天赐良机,看准目标,精心地寻找、选择和抢占适合我国国情和各馆馆情的跑道,毫不犹豫地奋力起跑,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要认准目标,占据跑道,就不得不从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上来探讨图书馆现代化的途径和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2 社会化和整体化——现代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社会上的事物都必定随社会的进步而越来越社会化,这是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现代化程度越高的事物必定越是社会化的,图书馆无可例外。作为比较落后的国家,我们这里是小生产的汪洋大海,独门独户的生产方式已成习惯,图书馆也是如此。不从小生产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也就不可能走上现代化的轨道。

近来各种刊物上谈论“图书馆社会化”的文章不少,但对“社会化”含义的认识并不相同。例如有人把“社会化”与“市场经济”和“创收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似乎图书馆“走上市场”就是“社会化”了。我们从来不反对图书馆从事适当的创收活动,这在今天图书馆员待遇偏低的情况下确能稍有补益。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也应当承担信息产业的部分功能,理所当然也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图书馆从来就不是社会上的盈利机构,从来就不以直接的经济收益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也始终没有把图书馆看作是需要“市场化”的“经济实体”。过分地强调“创收”只会把图书馆事业引入歧途,有害而无益,其害已屡见不鲜。我们所说的“社会化”,指的是打消现有图书馆的疆界,突破单个图书馆的局限,形成图书馆的社会,造就图书馆社会化的大家庭。或者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建成图书馆的共建共享体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决非易事,但这是我们的图书馆事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比如文献购置费用紧缺这个困扰全球图书馆界的难题,固然有文献不断涨价的因素,但实际上是信息爆炸的突出表现。信息爆炸的趋势不减弱,文献爆炸的形势也就不可能缓和,图书馆感受到巨大压力理所当然。按以往的模式,各馆都是求全,以满足本馆读者群的需要为目标,如今不论是“大而全”或“小而全”谁都不可能做到了。即使文献购置费用能够大幅度地增加,但文献爆炸所带来的馆舍持续紧张、管理人员无限增长、读者利用文献越来越困难等等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摆脱困境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整体化,即实现社会化的文献资源共建和共享。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界正是这样做的,已经取得良好的效益,他们的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以往有一种习惯,要说某馆如何,一般都用藏书量的多少作为主要的指标。评估一个高校图书馆也要看师生人均保有多少册书刊,每年又新购多少册书刊等等,这些指标的着眼点都是各馆的藏书量。其实这是“藏书楼”陈旧观念的表现。现在我们是不是应当用另外一种观点来考察,即以本馆的读者群所能利用的文献量(包括非本馆所藏但本馆的读者群可以利用的文献)来作为评价一个馆的指标呢?我们所说的共建是指在相当范围之内建立文献的共同保障体系,使文献爆炸的重负由各馆共同分担。当然,共建应以各自的特色为基础,特色意味着馆藏在某些方面的特殊优势,若无特色也就无所谓共享。社会化与专业化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社会化就难以专业化,在专业化基础上的社会化,其结果就是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社会,我们所追求的应当是各馆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馆藏,是可供读者群共同享用的整体高水平的馆藏。

要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就必须抛开门户之见,树立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意识,并且从大局出发找到适合我国国情和各馆馆情的统筹协调模式,建立起可行的制度和办法,这当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决非一蹴即就的过程。不过,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已在期刊馆藏的协调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再前进一步,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从道理上说,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也许不会有人反对,但在实践上并非如此。例如我们看到,现在我们许多馆虽然都在建设机读目录数据库,可是这些数据库大多是各建各的,格式不都一致,著录更不规范,有些时候还要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要搞各自的“特色”,如果这些“特色”是“非标准化”和“非规范化”的话,那就是说这些数据库是“非社会化”的。近年一些馆也在共建联合书目数据库,但也是多头建设,甚至同一地区同时有多个这样的联合数据库在建设之中,这些数据库的社会化程度也是很低的。非社会化的或社会化程度甚低的数据库建设,不必说是大量的重复劳动,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会不会成为实现真正的文献资源共建和共享的障碍,或者将要变成存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包袱?实现计算机编目看来是向现代化迈出了一步,要是不以建立高度社会化的机读联合目录为目标,那恐怕就会是背道而驰,跑得越快离开现代化的轨道就越远了。

不树立社会化、整体化的观念就无所谓图书馆的现代化,即使使用了现代技术也不可能走向现代化。应当看到,我们的小生产传统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已经习以为常,是到了非彻底变革不可的时候了。

3 高度信息化——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图书馆所承担的是作为信息载体的文献的搜集、保存、管理、开发和提供服务的任务,本来就是社会信息活动的中心环节之一,为什么还存在着需要“信息化”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这个概念作一些必要的考察。

“信息”一词现已成为日常用语,然而却有些用滥了。比如有人把信息与我们以往所说的“情报”完全等同;也有人把“知识”或者“消息”都看作是信息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不应有的误解。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如物质、运动一样,从来就有。信息虽然不同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但是信息必须以物质为载体,因物质的运动而传播,没有无物质载体的信息,也没有不在运动中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有序性(或称组织性)的表现,事物的无序状态不能表达任何信息,正如文字都是一些笔划所组成的一定结构,乱涂乱画不成其为文字,不能表达信息。信息包含着“信源”、“信道”和“信宿”三个要素,表现为信源→信道→信宿这样一个运动过程。信源指的是信息的源泉,信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信宿即信息的归宿,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源、信道和信宿是信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三个基本环节,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也就无所谓信息。比如某人的某些思想只存在于他的头脑中,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为他人所知,这里就不存在任何信息。信息的价值仅在于消除信宿的“不确定性”(例如使接受者增加某些知识,亦即消除了他某些方面的无知),所消除的不确定性越多,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的价值只能从信宿那里衡量。上述这些信息论的基本观点,对于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

图书馆承担着信息方面的任务,但它并不涉及社会上的一切信息,只与作为文献而存在的信息相关。图书馆的意义也不仅在于文献信息的管理,更在于文献信息的传递,亦即文献信息过程的实现。试想要是没有相当数量承载信息的文献,没有社会上对这些文献的需求,图书馆有何用?不过,历史上的图书馆在信息功能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古代藏书楼都以封闭式管理和被动式服务为其特征,即使它可以有许多藏书,或者说它具备很有潜力的信息源,但是它完成信息过程的功能很弱,它的信道不畅,它的信宿也十分有限,这是与那时的文献量不大和社会上对这些文献的需求也很有限的状态相适应的。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社会信息总量的增加和信息需求的增强,藏书楼的模式不适用了,于是有了近代型的图书馆,它的情形要好得多。比如说,近代型图书馆有比较完善的编目和书目检索手段,还有面向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有一套室内阅览和外借制度,它可以同时为很多读者提供服务。这就是说它的馆藏已在相当程度上信息化,它的信道也比较通畅,它的信宿也不局限于少数人。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演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增强的过程。当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近代型图书馆的模式又不能适应了,它必须具备更强的信息功能,更加信息化。

以图书目录为例,把藏书的有关情况加以编辑和排列,使其“有序化”,具有“组织性”,就有可能向读者揭示馆藏的书目信息。由于文献量的爆炸性增长,以卡片目录揭示馆藏的传统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了,如果还想用卡片方式来处理多馆联合目录则更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建立可多途径检索的共用机读目录才能够打开书目信息的通道,形成可供利用的书目信息。再有,以往我们的图书目录注重分类,但是面对现代学科发展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的复杂情况,主题目录也就成为必不可少,因为非如此书目信息的信道就不可能畅通。还有,联合机读目录的建立还必须十分注重格式的标准化和著录的规范化,否则它依然不能顺利地为读者提供书目信息。这些都说明,并非有了书目就有了书目信息,若是没有合适的通道使读者得到所需书目,还是难以成为书目信息,这就是书目的信息化问题。

又如,过去我们常说开架阅览可以便利读者,也省却工作人员的许多麻烦,基本上还是从传统图书馆的观念来看问题。如果我们注意到现代学科发展的复杂状况,表面上似不相干的学科的融合和渗透已成为现代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让读者在书海中自由翱翔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开架阅览大大缩短和简化了信道,可以使“信源”不受限制地展现在“信宿”面前,无疑也是现代图书馆强化信息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

传统图书馆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为己任,它所处理的对象是文献,而从文献中获取信息则是读者自己的事。这种方式在“文献爆炸”的情况下也不能满足需要了。现代图书馆的着眼点应当是信息,一切都是为了使读者最有效地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编制能起到增强文献的组织性,扩展信息通道的作用,现在这些工作大多可以通过检索现成的光盘数据库或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异地数据库来实现。不过,图书馆终究是保有一次文献最丰富的处所,高校图书馆更有自己特殊的智力优势,研制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无疑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方面近年来已有一些进展,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事实上各馆都可以和应当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把能够为社会共用的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如果说图书馆应当“创收”的话,这才是发挥自己优势和保持自己特色的主要的、大有可为的途径。

高度信息化的图书馆必须大量使用各种新技术,这就不可避免地令读者产生操作上的许多困难,甚而发生自我堵塞信道的现象。因此,做好宣传和培训,积极主动地帮助读者熟悉和乐于运用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也就应当成为现代图书馆尤其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现代图书馆应当是高度信息化的图书馆,它必须有最丰富的信源作为保障,它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信道的通畅,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读者以最便捷的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的高度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之所需,它的内涵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并且应当相信它也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的。

二十世纪行将结束,图书馆事业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转折时期,未来的世纪必将是图书馆事业的新世纪。保持清醒的头脑,认准前进的目标,勇敢地迎接变革的挑战,我们才能不辜负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标签:;  ;  ;  ;  

论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图书馆现代化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