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黑龙江大庆2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的感染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产科感染患者30例,分析护理过程中感染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全部30例产科感染患者中,包括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1例泌尿道感染患者,10例切口感染患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会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感染因素复杂,感染部位不固定,因此需认真分析患者机体感染情况,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保障产妇机体康复。
关键词:产科 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产科为协助孕妇分娩的重要场所,因此做好产科护理工作,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产妇住院过程中,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而感染的发生会使产妇的机体康复受到影响,延长产妇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1]。而不当护理干预为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就选取产科感染患者30例,探讨产科护理中的感染因素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科感染患者30例,年龄为21~41岁,平均(34.3±2.7)岁。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具备正常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产妇;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泌尿道疾病患者。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统计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具体包括产科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年龄分布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护理措施进行制定。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分析
全部30例产科感染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泌尿道感染,其次为切口感染。具体情况如表1。
3 讨论
3.1 产妇护理过程中感染发生因素分析
有资料报道称,选取200例产科产妇,其中10例发生感染,其中切口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1例,宫颈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4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30例产科感染患者中,包括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1例泌尿道感染患者,10例切口感染患者。这也和前人研究报道相符[2]。发生率最高的为泌尿道感染,其次为切口感染。感染因素分析:(1)呼吸道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0.00%,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因素包括: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产妇自身由于分娩后机体虚弱,因此不具备较好的免疫力,加之探望人数较多,因此很容易发生由探望人员携带的病菌所导致的感染情况;产妇手术部位通常较为隐私,而部分患者思想较为传统,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或手术治疗结束后,其要求对门窗进行关闭,从而影响病房内空气流通,使细菌繁殖得到促进,由此使产妇的呼吸道感染增加;部分产妇在接受剖宫产全麻时,需应用气管插管,因此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其呼吸道黏膜受损,由此降低产妇机体的病菌抵抗能力,从而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3]。(2)泌尿道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泌尿道感染为产科护理过程中的主要感染类型,而导致泌尿道感染高发主要和产科分娩方式及手术方式有关,患者在产后或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对导尿管进行留置。通过开展分析可知,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和导尿史存在直接联系。通常情况下,尿管留置时间为1~7d,通常在手术开展当天实施导尿管留置,而导尿管会刺激尿道黏膜,引发机体出现排斥性。同时尿管可能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因此若未能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来实施导尿管置入,或灭菌不彻底,或护理不合理,均会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发生[4]。(3)手术切口感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切口感染是仅次于泌尿道感染的感染类型,分析其原由,主要是由于手术实施过程中的众多因素均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如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器械消毒及清洁、消毒液应用情况、手卫生情况等。同时若患者未能做好个人卫生,也会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5]。(4)患者年龄因素: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会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产妇自身机能逐渐降低,恢复能力及新陈代谢能力减弱,除此之外,产妇机体免疫功能也会逐渐减弱。
护理干预措施:(1)呼吸道感染护理:在为产妇开展手术治疗前,需将窗户打开进行通风,从而对呼吸道感染进行预防,若产妇不同意打开窗户,护理人员需将利害关系进行告知,征得产妇的同意和理解;将亲友探视进行严格控制,在探视前需指导亲友进行必要消毒,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定期消毒病房,从而使细菌滋生减少,对感染进行预防。(2)切口感染护理:产妇在住院过程中,需每日对其手术切口继续拧消毒,同时及时为患者进行衣物更换,防止由于细菌滋生而引发感染的出现;医生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需为产妇开展彻底消毒,同时保证手术质量,将手术误操作减少,尽可能防止对患者机体造成意外损伤[6]。(3)泌尿道感染护理:在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尽可能避免为患者开展频繁检查和侵入性操作,从而使感染发生率降低;在产妇接受手术后,需每日对外阴开展清洁,使外阴保持干燥,从而使泌尿系统感染减少;手术后需加强机体营养的补充,增强机体免疫力。(4)对年龄较大产妇的感染预防护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产妇出现感染的机率将会明显提高,因此在对其开展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产妇机体情况和感染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了解产妇自身感受和需求,并对产妇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从而使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保障机体康复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中感染因素复杂,感染部位不固定,因此需认真分析患者机体感染情况,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保障产妇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贤凤.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5):241.
[2] 张聪.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238+241.
[3] 叶张艳.产科护理事故防范与护理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4):33-34.
[4] 潘晨萍,凌琳,朱虹,等.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5):3579-3582.
[5] 翁桂红.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与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3):74-75.
[6] 王晓丽,李博,董高霞,等.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519-3521.
论文作者:张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产科论文; 产妇论文; 患者论文; 机体论文; 切口论文; 发生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