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市场化论文,结构论文,制度论文,质量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制度变迁以及制度创新的过程,因此要考量利率市场化是否充分考虑到与利率决定相关的制度环境和制度结构,同时在实践中把握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方能取得最大的制度创新收益。 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环境结构是指构建一国金融系统的法律体系与制度实践,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水平将决定金融系统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国际上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与其制度环境内在结构上存在更紧密的关系.制度环境结构设计与搭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配套工程。只有各项制度环境结构共同协调完善,才能从制度的基础层面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石。制度环境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类型国家的不同改革阶段,发挥关键作用的制度环境结构有所差异,对改革的推动作用也会随着改革进程发展呈现趋势性变动。因此,研究制度环境结构的有效性,对我国稳步推进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进而有序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考虑产权制度和制度环境结构两类制度质量指标,从制度有效性方面研究制度质量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为我国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纷纷从制度环境角度对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绩效开展定性的规范研究。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 & Vishny(1998)首次从法律制度角度研究法律起源对各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绩效影响的差异。Barth,Caprio & Levine(2000)进一步指出,有效金融监管能够降低金融交易费用,监管制度质量的改善能够直接提高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绩效和资金配置效率。Demetriades(2005,2006),Andrianova,Demetriades & Shortland(2008),Baltagi,Demetriades & Law(2009)系统研究了制度环境框架对金融市场化改革绩效的关系。除了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渊源的视角研究制度环境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以外,Rajan & Zingales(2003)的研究表明,金融管制程度特别是资本流动管制的制度环境与金融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 目前,我国学者从制度角度研究利率市场化主要是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比较方面展开。杨德勇(2001)从垄断的角度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决于经济主体市场化程度。江春等(1999,2003)从产权制度角度指出,利率契约具有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性及机会主义行为等特点,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制度性条件是规范交易成本约束机制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王仕豪(2006)根据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指出,事实上的产权空白将会限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理顺国有产权制度。江春和许立成(2006)从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监管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5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中制度因素的理论框架,截面数据检验表明,产权结构、法律制度和金融利益集团力量对金融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田华臣(2007)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解释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滞后的原因。陈鸿祥(2012)提出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条件。郑志刚(2007)以及万荃等(2012)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角度,综述了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研究进展等。 进一步地,不同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绩效与对应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国实证研究正在逐步深入。Beck,Demirguc-Kunt & Levien(2000)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了制度环境质量对50个国家在1980-199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后,制度环境好(如守法、贪污腐败极少发生、合同执行好)的国家金融体系较为稳定,不易发生银行业危机。江春和刘春华(2006)通过对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分析指出,产权制度变革是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制度前提,利率市场化效果直接影响其银行效率。江春和王鸾凤(2009)进一步分析了许多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缺陷,并提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方向是提高制度质量。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江春和吴小平(2010)首次引入制度质量量化指标(合约密集型货币比率,CIM),通过定量实证分析研究其在利率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利率市场化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但是,该文献仍然有以下几点值得深入研究:(1)仅研究了制度质量的整体影响作用,并未考虑制度质量指标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变化;(2)仅研究了单一的制度质量指标,并未考虑其他重要制度质量指标。根据江春等(2010)的研究,产权制度质量水平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万荃等(2012)在此基础上,首次从制度经济的角度将制度环境质量定量指标引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制度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样本、研究假设及变量定义 (一)研究样本 在江春等(2010)、万荃等(2012)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制度环境的结构入手,重点研究制度环境的结构质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为了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本文与万荃等(2012)所选取样本范围和时间区间保持一致,保证样本区间基本覆盖各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阶段,其中样本范围为影子货币国家(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主流国际货币国家(美国、法国、日本)总计两类六个国家,时间区间为1978-1997年总计20年。①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研究工具为Eviews 6.0。 (二)制度质量变量定义 为检验以上提出的假设,本文共设计两类制度质量指标,分别为产权制度质量和制度环境结构质量指标。 1.产权制度质量指标。本文采用万荃等(2012)定义的广义合约密集型货币比率(CIM)来衡量一国合约执行状况与产权保护程度,该指标等于非准现金货币在总货币供给中所占的比重,即(-)/,其中为广义货币供应量,为狭义货币供应量。从资产跨期交易角度来看,广义CIM代表了社会上的未来资产所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因此,CIM反映社会中产权和合约执行的情况,其值越大代表产权制度质量越好。 2.制度环境结构质量指标。本文在万荃等(2012)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制度环境的结构质量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样地,本文根据世界银行Abiad et al.(2008)的研究结果,②采用7类刻画制度环境结构的指标体系:①信贷管制指标;②利率管制指标;③银行业进入壁垒指标;④银行业监管指标;⑤银行部门私有化指标;⑥国际资本流动指标;⑦证券市场指标。其中,以上7类制度结构指标分别针对一国制度环境结构进行评分,分值加总后均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后的取值范围为[0,3],代表金融压抑的程度从深到浅。 (1)信贷管制指标(Credit Control) 信贷规模管制指标分为两个子类,分别为信贷配额指导/存款准备金率管制以及贷存比管制,评分规则如下: ①信贷配额指导/存款准备金率管制指标(Credit Controls and Reserve Requirements)分别从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投放窗口指导和差别利率政策三维进行评分: 若加总评分(即低于10%的存款准备金率,无信贷配额指导和差别利率政策),则代表该子类项下该国实现了完全自由化水平,标准化至[0,3]区间后为该子类的评分为3,其他情形以此类推。 ②贷存比管制指标(Aggregate Credit Ceilings) 贷存比管制将影响银行部门创造货币的能力,因此是否设置贷存比对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对贷存比管制指标打分规则如下: (2)利率管制指标(Interest Rate Control) 对于利率波动指标(),中央银行对利率波动范围的管制通常分为3类,包括利率波动上下限、波动区间限制以及波动不进行限制,打分规则如下: 对于利率管制指标()从存款利率管制和贷款利率管制两维进行打分,打分规则如下: (3)银行业进入壁垒指标(Banking Sector Entry) 银行业进入壁垒指标分为4个子类,分别为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限制程度、国内银行准入限制、外资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限制以及银行混业经营限制,打分规则如下: ①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限制程度(Foreign Banks Entry Barriers),分别从是否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外资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限制程度和外国居民持股国内银行三维进行评分: (4)银行业监管指标(Banking Sector Supervision) 银行业监管指标分为4个子类,分别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监管部门的独立性、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性以及监管能否覆盖金融全行业,评分规则如下: ①基于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监管(Capital Adequacy Ratio Basel on the Basel Standard) 基于巴塞尔协议的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对一国银行业稳健运营十分重要,因此针对银行业实施资本充足率进行打分,规则如下: 另外,在1993年巴塞尔协议尚未全球施行以前,该子类打分为0。 ②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独立性(Independence of Banking Supervisory Agency) 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对银行业合规与稳健经营的监管规则制定和政策实施方面可以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当银行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审慎监管政策受政府干预影响,则会出现放松对银行业审慎监管的现象。 ③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性(Effective Supervisions through On-Site and Off-Site Examinations)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是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监测方式,打分规则如下: (6)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国际资本流动指标分为3个子类,分别为汇率机制、资本流入限制以及资本流出限制,评分规则如下: ①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Regime) (7)证券市场(Securities Markets) 证券市场指标分为两个子类,分别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以及权益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评分规则如下: ①证券市场发展程度(Securities Markets Development) 本文将以上7个制度环境结构单元质量指标引入面板数据模型,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制度环境结构的质量有效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作用。 三、研究设计、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选取影子货币国家和主流国际货币国家两类样本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影子货币国家的本币国际化程度未达到国际货币,而中国正处于人民币区域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影子货币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制度环境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2)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一样,是影子货币国家(澳大利亚)的盯住国,且经济总量水平与经济结构较为相似,主流货币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制度环境建设以及与影子货币国家的异同,对于处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一)模型选取与变量定义 国际经验表明,各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款利率(特别是能够反映一国基准利率水平的1年期存款利率)是衡量一国金融体系内资金使用成本的基准指标,基准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因此,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重点研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款利率水平与制度环境结构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两类样本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关系,既能反映出不同样本类别在改革进程中制度环境结构的差异,又能反映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对于不同阶段改革重要程度的差异。 本文在分析影子货币国家和主流国际货币国家的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组间差异时,采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在两种类型国家进行改革时均起到重要作用的制度环境变量,以及不同类型国家单独起到作用的制度环境变量;在分析面板横截面数据国别差异的规律性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在研究不同制度质量变量的国别差异时,则采用变截距、变系数模型来反映出横截面个体对截距的影响,又能够体现不同个体结构参数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将采用变截距、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有效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作用。 其中,N为个体截面成员数量,T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总数,k为解释变量数量。 模型变量选取如表1所示,选取存款利率(dpst)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类型包括两类,分别为经济指标和制度指标。 1.经济指标共4项,选取实际变量(以2000年不变价美元为基准),分别为实际GDP增长率(gdp)、实际资本形成增长率(capl)、储蓄率(save)和通货膨胀率(cpi)。 2.制度指标分为两个子类共8项:①产权保护制度质量指标1项:合约密集型货币比率cim;②制度环境结构指标7项:信贷管制指标(creditctrl)、利率管制指标(intratectrl)、银行业进入壁垒(entrybarrier)、银行业监管(banksuperv)、银行部门私有化(privatization)、国际资本流动管制(intlcapital)和证券市场发展(securitymarket)。 本文在满足模型假设及经济含义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i=1,2,3;t=1,…,20。 本文将重点针对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在两类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绩效研究 本节重点就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在影子货币国家和主流国际货币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是否发挥作用以及影响力度进行研究,并就两类国家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异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在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1.产权保护制度质量的显著性研究 本部分针对影子货币国家和国际货币国家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产权保护制度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如表2所示,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货币国家和影子货币国家的拟合程度都较高(R-squared分别为0.92和0.74)。回归结果显示:①国际货币国家和影子货币国家的产权制度质量cim与利率(存款利率)dpst均呈正相关;②影子货币国家cim系数为0.067,整体水平高于国际货币国家cim系数0.036。 以上结论与万荃等(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论一方面说明,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从法律和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对私人产权的保护,有利于降低金融抑制,增加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降低金融抑制程度,提高利率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说明,对于非国际货币国家,产权制度质量的绩效水平较高,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该重点建立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2.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显著性影响及差异对比研究 (1)两类国家推进改革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结构因素 首先,研究在国际货币国家和影子货币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共同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制度环境结构变量。对比表2的实证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①从制度显著性来看,信贷管制制度、银行监管制度以及私有化制度三项制度环境结构指标在两类国家改革过程中系数均显著,这意味着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配套完善以上3个基本制度环境建设。 ②从制度结构来看,根据信贷管制指标的构建,我们知道,信贷管制指标包括信贷配额指导/存款准备金率管制以及贷存比管制。因此,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应该逐步放松信贷配额指导,完善市场激励机制,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特别是逐步放宽贷存比的限制,拓展银行部门运用资金的空间,给予市场较为宽松的资金运用环境,使利率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资金引导作用。 根据银行监管制度指标的构建,银行监管指标分为4个子类,分别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监管部门的独立性、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性以及监管能否覆盖金融全行业,其中资本充足率监管、现场与非现场检查主要涉及监管的审慎程度,而监管部门独立性以及监管范围则涉及制度安排的合理程度。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应对危机经验与教训表明,应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独立性和专业性,完善金融安全网成员之间的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跨境监管协调,促进审慎监管效率的提升。 根据私有化制度指标的构建,我们知道,对私人资本开放银行业,将扩大银行业的广度,使得真正意义上出现服务于不同资产规模金融消费主体的银行类型,进而增加不同发展战略银行类型的市场占有份额,深化金融市场深度。 ③从制度结构的效应来看,在两类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第一,信贷管制指标(creditctrl)的系数均为正值。这说明在这两类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因此信贷管制的放松会推动整体利率水平的上升。对比两类国家信贷管制指标的系数大小,我们发现影子货币国家的信贷管制放松对利率水平的影响(0.021)大于国际货币国家(0.007)。第二,银行监管指标(banksuperv)的系数均为负。说明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完善监管制度有利于使得金融市场银行部门合规经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使得利率水平在健康竞争环境下趋于降低。对比两类国家银行监管指标的系数大小,我们发现两类国家的银行监管制度所起到的作用比较接近,这说明完善监管制度是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配套制度。第三,银行部门私有化程度指标(privatization)的系数均为负。这说明打破银行业国有资本垄断,逐步引入私人部门资本进入该行业,有利于引入竞争从而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进而降低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对比两类国家银行部门私有化程度指标的系数大小,我们发现影子货币国家加强银行部门私有化程度在改革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0.013)要大于在国际货币国家改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0.003),说明在本币未国际化前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首先提高银行部门的私有化程度。 (2)两类国家推进改革中各自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结构因素 对比两类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发现这两类国家推行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子结构同样存在不同。 ①对于国际货币国家,利率管制(intratectrl)和国际资本流动管制(intlcapital)制度建设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影子货币国家这两类制度环境指标并不显著。这说明,对本币实现国际化的国家来说,应重视逐步放松国际资本流动管制,以实现金融市场外部资金供需的平衡。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制度环境建设,就是利率市场化形式上的放松——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波动限制。 另外,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利率管制这两种指标的系数均为正,其中前者系数为0.019,后者为0.004。这说明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利率管制的放松,均会改善一国金融抑制情况,从而提高利率整体水平,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在改革进程中所起作用与其他制度因素相比更重要。 ②对于影子货币国家,银行部门进入壁垒制度管制(entrybarrier)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国际货币国家这类制度环境指标并不显著。这说明,对于本币未实现国际化的国家而言,应重视放松银行部门准入限制,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以实现金融市场内部资金供需的平衡。另外,银行部门准入限制指标的系数为-0.012,这说明放松银行部门准入限制,会降低利率整体水平。 对于影子货币国家,我们发现利率管制(intratectrl)指标系数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在配套制度建设尚未完善,形式上利率管制放开,并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真正的重点在于提高本国制度环境结构质量。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并非关注简单的放开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而应该重点完善本文提到的制度环境建设。 (3)不同国家制度质量与利率市场化 ①产权保护制度质量的国别差异 进一步,我们考察两种类型国家的产权保护制度质量水平的国别差异。在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产权保护制度质量在两类国家中均显著发挥作用,对利率水平均为正推动作用,对比两类国家产权保护制度质量的影响因子,我们发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瑞士三国产权保护制度质量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36、0.196和0.153,平均水平高于法国(0.219)、日本(0.073)和美国(0.179)。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影子货币国家改革进程快于国际货币国家。 ②证券市场成熟度——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显著性研究 在上一节不考虑产权制度质量国别差异研究结果中.证券市场成熟度制度环境指标的系数并不显著:考虑产权制度质量国别差异后,我们发现在两类国家模型中,该指标表现出显著性,并且影响因子的符号方向保持一致,即降低利率整体水平;从影响因子的大小来看,影子货币国家的证券市场成熟度的影响力度(-0.007)小于国际货币国家(-0.020),说明在经济规模较大的国际货币国家,证券市场发展与完善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较大。 整体来看,如表3所示,在逐步剔除不显著的控制变量构建2组模型,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影响因子的符号和大小与上一节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显示本文构建模型与结论的稳健性。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重点研究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通过7类金融制度环境子结构指标刻画一国制度环境开放程度,进一步研究国际货币国家和影子货币国家制度环境结构质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一)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的有效性对两类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一结论深刻揭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不是以简单形式上放开对利率管制为目标,改革的推进不仅需要稳健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科学的改革路径设计,还需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中的关键作用,确保改革无后顾之忧。因此,提高各项制度环境结构质量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意。 (二)从制度环境显著性来看,信贷管制制度、银行监管制度以及私有化制度三项制度环境结构指标在两类国家改革过程中系数均显著,这一结论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金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应该对贷存比管制逐步放松,降低存款类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求提升银行审慎监管制度质量。此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并为其创造与国有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的微观基础。因此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配套完善以上三项基本制度环境建设。 (三)从制度环境结构来看,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应该逐步放松信贷配额指导,完善市场激励机制,使得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特别是逐步放宽贷存比的限制,拓展银行部门运用资金的空间,给予市场较为宽松的资金运用环境,使得利率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资金引导作用。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内在要求完善一国审慎监管制度框架,特别是强化监管部门独立性,以及完善监管范围所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对私人资本开放银行业,打破银行业国有资本垄断,有助于扩大银行业的广度,通过逐步引入私人部门资本,发展服务不同资产规模金融消费主体的银行类型,强化竞争从而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进而扩展不同发展战略银行类型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加金融市场的深度。 (四)对比两类国家中发挥作用的制度因素差异,对本币实现国际化的国家来说,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在改革进程中所起作用与其他制度因素相比更重要,因此应重视逐步放松国际资本流动管制,以实现金融市场外部资金供需的平衡。对于本币未实现国际化的国家而言,在尚未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形式上的利率管制放开并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真正的重点在于提高本国制度环境结构质量,特别是壁垒制度管制的放松。 (五)在分类国家模型中,证券市场成熟度指标的系数并不显著,但是在对样本国别差异的模型中,证券市场成熟度指标的系数表现显著。这表明,从国别来看,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不可忽视,有利于降低间接融资成本。此外,在经济规模较大的国际货币国家,证券市场发展与完善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根据国际经验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并非关注简单的放开存款上限,而应该重点完善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制度环境各个子结构的法律体系与制度实践。具体来讲,我国目前在放松利率管制和信贷管制之前,应该健全我国金融安全网,提高审慎监管水平,完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特别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化的风险防范与处置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环境的完善,关键在于加强制度环境质量方面的改革,提高我国制度环境质量水平,确保改革稳健有序推进。 ①G3集团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主要阶段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 ②Abiad et al.(2008)提供的数据库包括91个经济体1973-2005年总计33年的金融制度环境结构数据。 ③如果一国大部分银行已实施审慎且基于风险加权的资本充足率(8%),但与巴塞尔协议有出入,仍打分为1。标签:利率市场化论文; 国际资本流动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影子银行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利率论文; 资金监管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银行业论文; 产权制度论文; 利率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