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义论文,集群论文,文献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是新媒体时代,传统知识生产、知识传递的方式由于文献载体形式的彻底变革,已经走到了一个新起点。90后大学生随着阅读转型改变了知识获取方式。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早已习惯了靠网络检索引经据典,著书立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难以为继。创新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用历史文化的文献观和现代技术的集群说,以各种文献类型的整合为例,构建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理念,寻求高校图书馆新的发展模式和办馆方向。
1 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要旨
1.1 集群
集群,是指互补共生的、具有共同属性一类(一种)事物的集合。集群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种群当中,如生物集群[1]。集群也被借用于科学技术领域,技术的集群概念起源于计算机网络,集群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方式,运用它可以将分散的计算系统连接起来完成原来单独节点的计算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运用计算机集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整个集群系统中发生单点或者局部多点故障时,集群中其他的计算机将自动接替出故障设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实现双机热备份。其中一台作为另一台的备份,当主机系统崩溃时,另一台来接替它的任务[2]。社会科学的集群概念的代表就是产业集群,它是指特殊的产业企业之间的一种联盟[3]。
1.2 文献集群
相同学科主题不同类型的文献可以构成某学科或主题文献集群,如考古学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实物文献的集合;同种载体不同学科主题文献可以构成某类型文献集群,如大型期刊综合数据库、会议文献数据库。同载体,同学科主题文献也可构成专题文献集群,如专利文献集、专题数据库、教材书库。
1.3 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
广义文献集群是各类文献集群的总和,包括:纸质图书、报刊文献;电子图书、报刊文献;音像、多媒体资料文献;乃至教学实验设备以外的各种文化知识载体,如学校文化积淀形成的校藏博物、校史展览、校园人文环境氛围等实物文献。把集群概念引入图书馆的文献系统,区别传统文献概念,就是要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不同文献载体,进一步形成“中心”这一定势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各种文献载体相互补充的服务系统。
1.4 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原理
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是一个多链接、多重交叉的复合结构(如图1)。这种结构的特点:(1)重复性揭示。它不仅表现为不同文献载体所记录的文献内容上的重复揭示,还有同一种载体因不同出品者造成的文献内容重复揭示。(2)关联性揭示。一是同一载体形式内文献内容的关联揭示,如某图书中与教材与配套的习题;二是不同载体文献内容的关联揭示,如与某种外语教科书配套的音像资料;三是不同载体文献与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关联性揭示,如教师与国外大型数据库,学生与各类考试数据库。系统服务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集群的互补性,利用各种载体的特性确定文献复份和馆藏数量,以最小的空间,最大的方便,最好的保障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效益最大化。让读者在重复中找到最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文献类型,在相关中找到最具学习效果的文献类型搭配,让文献服务系统就像计算机集群作用一样,当系统中一种类型的文献不能或不便使用时,另一种文献就可以补充和替代,极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1 广义文献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2 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的办馆思路举要
2.1 目标定位
现代大学图书馆100多年的历史证明,文献效益的最大化就在于统筹、协调、共享和形成集群规模,这是当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决定的。高校图书馆要拓展传统文献资源服务范围,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体系,必须走广义文献集群服务之路,其建设发展目标是:文献集群仓储化、集群资源特色化、资源服务人文化、服务辐射社会化。
2.2 业务拓展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保管以及服务等业务范围并不统一。权限和归属问题对图书馆建设广义文献集成服务系统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但只要图书馆竭诚去做,先只求链接,不求拥有,再用信誉和效益换取理解和支持,一切广义文献为我所有也是有可能的。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由构建机构知识库开始,从教师论著搜集到建设教材样本库逐步展开,从购买外语教学数据库到计划发展考试库,从自建“特色数据库”到建设视频库,广义文献拥有的范围和管理权限有计划地推进,为建设广义文献集成服务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其实,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这方面有许多先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MyLINC就把教师教学课件作为一种图书馆系统资源提供服务[4]。在实物文献方面,2005年台湾大学图书馆在完成了校史馆建设任务后,图书馆的广义文献组织能力“获得校内外人士诸多肯定”。赢得了台湾大学博物馆群工程,开创了图书馆引领大学“大文化资产”的先河[5]。文献与实物,图书馆与博物馆形成一种新的集群关系已见端倪。
2.3 服务升华
建设广义文献集成服务系统,内功在深层次文献综合,表现形式为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入探讨文献整合机理,以极大的热忱关注IT行业在信息整合方面的最新进展,云计算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技术上的革命性变革形势逼人[6],适时引进、更新文献服务系统,跟踪网络资源定制服务,与网络营运商、数据供应商、图书馆行业组织密切配合,选择配套最适合本校的“那朵云”,并融入本馆特色资源,建设独立的“那朵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和最急需、最适合的文献配置。在不断提升服务层次过程中,实现多载体综合阅读,让读者从阅读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到阅读实物,将来要阅读图书馆,阅读博物馆,阅读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文化积淀,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传播媒介、学术传承枢纽、文化积淀殿堂。
3 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的馆务改革措施举要
3.1 改革传统的经费配置
首先是要重新规划和调整文献资源建设费的配置,高校图书馆应成立由资深教授和图书馆采访人员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7]。从建设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角度探讨各类型文献的“互补采访规则”,如规定纸质图书尽量不购或少购原版外文书刊,代之订购国外大型数据库和超星数据库;规定国内重要纸质学术期刊减少订阅复份,使用功能从一般借阅转向长期保存备查;规定外语学习资料有配套书和光盘的,通过光盘发布系统发布,不再订购类似数据库。同时注意视频数据库的购置和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投入。2008年我国高校文献资源经费配置的统计显示,562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费总额约为5.25亿元,馆均约为93.4万元,超过2007年的82万元,平均各个馆用于采购电子资源的经费,约是用于采购纸质资源的经费的三分之一[8],展现了图书馆对传统文献资源建设思路改革的力度。
3.2 改革传统的机构设置
建设广义文献集成服务系统,必须成立文献资源建设部,统筹全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传统的纸质文献编目部门应当压缩,要根据系统建设发展需要,适时成立资源整合(挖掘)部,专门从事各类型文献的关联、整合和深度挖掘。
3.3 创新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这些年来,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参考馆员到学科馆员的认识进化,图书馆2.0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岗位,在广义文献集成服务系统中,针对知识学习、知识融合、知识转换来配置文献资源是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图书馆新生长出的业务岗位。数字馆员、资源配置师等岗位的设置已成必然,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探索此类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人员要求,并尽快培养出一批新型专业人才。
3.4 创新功能的协调与发挥
将图书馆已经拥有的各类文献融入系统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那些目前还不属于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必须花大力气想办法与之沟通,拓展“广义集成”创新点,其基本思路是:走出去,把图书馆办到学校现有的陈列馆,博物馆;引进来,如把现代教育中心的名师讲堂,教学课件与图书馆主页链接;加上去,如在校园古迹,标志性建筑以及古树名木的标志牌上,添加上推茬图书和相关网站链接信息。
3.5 探索建立图书馆系统个人门户
一站式链接是广义文献集成服务系统的基本要求,而图书馆的系统个人门户则是载体。广义文献集成系统就是要建设成这样的个人门户:文献检索方面,系统会根据检索提问,提交集成库里全部适合条件的文献链接,供读者选择和深度查阅;导读推荐方面,系统会根据读者以往的阅读经历记录,适时向读者推荐新文献;学习方面,系统会根据学生年级和课程变化,适时提供参考书目和教学课件,甚至是任课老师的在线答疑;科研方面,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智能判断对不同研究层次读者需求做文献适配推送,而这一切都是个性化的。建立这样一种图书馆个人门户是图书馆2.0的梦想,现代网络和软件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做到这一点,瓶颈是“文献集成”,从这个角度,建设广义文献集成系统也是图书馆界的必然选择。而加大硬件投入,特别是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和高性能、大容量存储建设,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收稿日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