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是奠定学生一生幸福的根本。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涵养品格的意义。诵读国学经典,修炼“必备品格”有三条“国学”路径:品“百善孝为先”,修炼感恩品格;学“民无信不立”,修炼诚信品格;习“修身行乃先”,修炼自律品格。
关键词:国学 感恩 诚信 自律
一、品“百善孝为先”,修炼感恩品格
“孝”是什么,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理解。他们一出生就享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公爸爸妈妈众多亲人的宠爱,心安理得地索取、接受,很少想过要为长辈们做些什么。长辈们不愿孩子吃苦,也常常忘了教育他们感恩。殊不知,不教育,他们永远不会懂。经典诵读,开启了“守孝”这扇窗。
“以前,爸妈叫我做事时,我总是懒洋洋地提不动脚,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必须等他们发火时我才会动。看了《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几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只要爸妈叫我做事,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爸爸妈妈都说我变了一个人,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懒虫了。”这个学生平时的确有点懒惰,家里人也比较娇宠孩子,对他的要求比较低。但《弟子规》的学习让他明白了“孝”的前提是“顺”,听爸爸妈妈的话,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明白了这个之后,他自己在学习上也积极主动了很多。
“明朝的一位清官海瑞,生活十分贫困。明朝官员的工资非常少,而海瑞十分清廉,一家人只靠他的工资生活,十分拮据。他把能省的钱都省了下来才能勉强度日。他在家开辟菜地自己种菜,这样就省了买菜钱;妻子亲自下厨,这样就省了厨子钱;家务和老人饮食起居,只靠着几个老仆人,勉强能用……遇到他自己和妻子的生日也不愿动用那少得可怜的存款,奢侈一下,仍然吃着青菜米饭。但老母亲要过生日了,海瑞立刻拿了几两银子直奔菜市场,买了两斤肉给老人家祝寿,自己和妻子一口也没尝。“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我们应当像海瑞一样,趁父母还在时让他们生活幸福,不然他们去世了就永远无法弥补这个遗憾了。”
这个学生爱阅读,将《增广贤文》的学习与阅读的古代名人故事联系起来谈感悟,收获还真是不一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民无信不立”,修炼诚信品格
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不仅会养成孝顺父母、懂得自律的良好习惯,还会知礼仪,守诚信。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不仅令其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在《增广贤文》的学习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写家庭作业。妈妈对我说:‘诗诗,你在家里好好写作业、弹琴,我和你爸出去散步了。’我点点头。写完作业,我想:反正妈妈不在家,不如别弹琴了,还是看会儿书吧,福尔摩斯的那个案件不知处理得怎么样了,让人担心呢。于是,我一头扎进了扑朔迷离的案情中去。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爸妈回来了。爸爸说要抽查曲子,我将曲子弹得磕磕绊绊的,爸爸问我到底弹没弹琴,我不敢回答。爸爸见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们不是学过“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吗?你的所作所为,是瞒不过别人的啊!’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是啊,犯了错撒谎,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我们不应该撒谎,要诚实做人。”
学习分心、做事效率低下、言过饰非……这是学生们身上常见的问题。如何让他们认识问题,面对问题,老师和家长们常常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用他们学过的经典语言来教育他们,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习“修身行乃先”,修炼自律品格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孩子们不仅有了丰富的积累,还对人生产生了不同的感悟。除了能提升自我,他们还学会了用经典去规劝他人。他们在作文、发言时也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我每天吃饭时,喜欢趴在桌上,大口大口地吃。爷爷见了总会说:‘孩子,把饭碗端起来,身子坐直,这样才有礼貌。’可我完全听不进去。有一次,姑妈来我家吃饭。在餐桌上,我伸手去夹菜,因为菜离得远,我便把菜千里迢迢地往饭碗这边送,结果菜上的油在桌子上洒了一条线。姑妈见了,提醒我把饭碗端起来。我有些不好意思,便试着端好饭碗,身子自然也就跟着坐直了。在夹鸡肉时,我把筷子伸过去,饭碗也随着向菜碗靠拢。这样鸡肉很容易就夹进了碗里,一滴油都没洒在桌子上。通过餐桌上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出了什么叫:人不学,不知义。”
这个学生平时是个非常文静的孩子,对于爷爷的说教也不太愿意遵从,对客人姑妈的建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终于了解到就餐文明的好处,结合《三字经》的学习,谈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孩子们从知道到认同,到愿意遵从,都有一段距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经典,有助于缩短这种距离,有助于传统礼仪的传承。
论文作者:李桂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品格论文; 经典论文; 国学论文; 孩子论文; 饭碗论文; 爸爸论文; 姑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