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郭飞

关于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郭飞

上海久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生态园林建设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园林理念已经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这其中区域性园林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代园林一方面需要具有综合性表现,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美观性特点。本篇文章将阐述区域性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以上海崇明园林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对于改善建设效果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物多样性;区域性生态园林

引言:从现阶段发展而言,现代园林已经成为了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发展必然需要将当代文化的基本特色作为主要基础,并且哈秀展现出园林本身的生态价值,以此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为此,设计者便需要根据当前的不足做出改进,将全新的理念应用其中,从而能够使得设计活动实现新的突破。

一、区域性园林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生态保护的原则

其一,需要对当地的生物种类进行保护。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时候,需要将本身生态环境以及周围生物环境进行结合,以此对该地区的河流、湿地以及森林重新进行规划,将所有生态资源充分运用,进而为生态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其二,对于本地区域中的植物进行保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基于这一情况,如果没有提前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会使得原有的植物群落逐步荒废。为此,便可以采用生态园林建设的方式,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1]。

其三,对土地的生态进行保护。目前来看,许多区域在进行发展的时候会对土体做出一定的整改,从而造成土地本身的生态情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土地功能出现了退化。长此以往,遭到破坏的土地便无法恢复自身价值,不再适宜植物进行生长。因此,土地的保护工作同样十分重要。

(二)环境修复的原则

目前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对生态环境会受到严重侵蚀。为此,在进行生态建设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将一些设计性元素融入其中,而并非只是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经济价值层面,以此依靠生态园林建设的方式恢复原有的生态效果,为城市带来更好的生活空间。

(三)系统性方面的原则

城市中包含大量基础设施,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与其展开配合,从而能够形成整体性西戎,以此措施布局更为合理。同时还要加强绿色分布,将各种绿地进行连接,以此提升生态环境的价值[2]。

二、区域性生态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加强对于园林理念方面的重视

我们国家的园林设计已经有了长年的历史,因此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层面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全新体系,进而使得美学感觉和艺术感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理应将传统园林的基本特色融入其中,提升园林的价值。

(二)对于园林本身的功能重新定位

在目前园林建设的活动,最为重要的目的便是能够为人们将自身观赏性价值全部呈现出来,这也是园林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然而从实际角度而言,这种欣赏性功能在特点以及定位方面使得园林本身的功能性价值受到了影响,促使其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单一性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一情况,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正常需要。人们当前对于园林建设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建设必须做出一定改变,一方面能够将原本的艺术性价值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还需要表现出园林本身的生态性价值。为此,必须对园林建设的基本功能重新定位,以此将其本身的自然价值和生态价值展现出来,从而使得人们在园林汇总能够感受到自然所在,并且能够自由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当前崇明景观园存在的缺陷

(一)公园景点千篇一律

根据相关调查能够知道,当前崇明区中相对比较大的景观园林通常都会采取组团式种植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有着比较好的效果,能够带来非常强的艺术观感,但是却给观赏者带来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所有园林的设计几乎大致相同,缺乏自身独有的特色,从单一景点角度而言,其观赏性价值仍然很高,但是从整体性角度而言,其观赏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很难吸引外地游客长时间驻足游玩。

(二)种植密度过大

目前来看,崇明区的大型绿化工程中普遍种植密度偏高,特别是小型苗木种类,其密度更高。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便是设计人员过于追求竣工后景观本身的整体绿化效果,因此会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园林配置的密度显得过大。尽管这种方式在工程竣工之后能够带来比较高的观赏性效果,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苗木本身成长的空间。如此便会造成在一到两年之后,由于园林配置中密度过高导致出现了局部阴枯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死亡。这种方式显然会降低园林的商业性价值,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3]。

(三)养护工作存在缺陷

当前崇明区内部几个相对比较大的绿色景点中,其园路以及人行道全部采取透水混凝土材料进行建设。这种材料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更好地进行排水,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期养护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污染的问题出现。

四、提升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效果的主要方法

(一)造景元素层面

在当前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工程中,景观元素是整个地区中生态状况的重要基础,以此将相关生态元素进行融合,从而完成整个景观的设计以及规划工作,进而形成一种独有的景观特色。为此,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提高对于造景元素的重视程度,以此将其更好地进行控制。在当前区域性建设活动中,水景元素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元素种类,同时也是所有古典园林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实际建设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造景规划要求对其灵活运用。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于设计理念的重视程度,以此确保其能够和周边的景色保持较高的统一性。从现阶段景观内容而言,在实际建设时还需要合理配置植物,并将其充分运用,从而使得整体景观的排列效果显得更为疏密有致,同时还能保证相互呼应,进而促使整个景观能够展现出一定的流动性特点。

(二)生态建设层面

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时候,所有操作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理论概念层面,必须对其展开合理分析,并在实践中进行贯彻。例如在一些城市内部大型公园中相对较为完善的区域,可以单独设置生态园,亦或者建立自然景观园,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观赏价值。在具体设计工作时,需要从空间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一般主要为三点内容。其一,需要设置一些成人活动区域,最为常见的便是草坪、广场以及自由运动区域等,促使人们能够自由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其二,需要设置一些儿童活动区域,最为常见的便是浅滩、流水以及小桥等,如此能够让儿童与大自然更为亲近,并且在其中进行感受,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相比于传统的公园,这种生态类公园更具独特性,并且充满升级。其三,提前预留一些后代空间,同时也可以算是在当前公园内部的生态系统中对于遗传因子进行保护,从而为动物与植物提供一些生息空间,这同时也是当代人群必须进行保护的环境空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建设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一种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为此,设计人员必须结合目前的不足做出改进,从而将生态园林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强健.关于生态园林城市若干问题的思考[C]//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2015(14):3-5.

[2]王晓庆,牟琦.关于城市园林生态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7):255-255.

[3]张博.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256-257

论文作者:郭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关于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郭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