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理论的有益探索--兼评中国公共关系课程_公共关系论文

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理论的有益探索--兼评中国公共关系课程_公共关系论文

中国特色公关理论的有益探索——评《中国公共关系教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公共关系论文,有益论文,公关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是80年代初期由海外传入我国的,先是在南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公共关系亦逐渐由南向北发展,从沿海开放城市向内地延伸,公关部也由开始的商业服务行业发展到工交企业和党政机关,并且很快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公关热潮”。但由于有些人对公关理论的误解,导致了在开展公关活动中的行为偏差,有些所谓的公关活动不仅不符合公关原则,而且还有庸俗化的表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共关系的形象,给刚刚在中国兴起的公共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某些人认为公共关系姓“资”,不可在中国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日报》于1984年2月发表了题为《研究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社论,引导人们用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来研究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之后,张劲夫、宋健、雷洁琼、李瑞环、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研究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事业作了题词,明确地指出了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的健康发展。

为了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理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从1990年以来,先后召开了“公共关系与社会发展”、“公共关系与改革开放”、“公共关系与经济建设”等三次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和两次“中国公共关系特色探讨”专题研讨会。这些理论研讨会同全国各有关省、市公关联谊会举行的公关理论研讨会以及大专院校的公关教学研讨会一样,都是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关理论这个中心议题进行的。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翟向东同志主编的、由中国商业出版社于今年3月出版发行的《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一书,就是这些理论研讨会成果的系统概括和总结。

《中国公共关系教程》共16章34万字,全书由宏论编、实论编、专论编三编组成。这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公共关系的专著,其鲜明特色是专讲中国公关。这部著作紧密联系中国实际,着重论述了中国公共关系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主要服务领域。它既有基本原理的阐释,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具体的操作技巧介绍,是对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如果从理论的角度讲,《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的结构体系是比较完整的。比如宏论编,就具有总论的性质,属于理论的最高层次—一方法论。这一编共有5章,贯穿其中的指导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自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之路,就一定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有中国特色的公关理论,只有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当然,随着这个理论的逐步形成,也必将能够更好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论编,就具有基本理论的性质,属于中间层次。这一编共有6章,主要是论述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原则、概念和操作技巧的,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意识的特点与主要职能,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与策划,以及公关技巧与技术等公共关系的共性问题。只有了解这些基本理论和操作原理,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有效地开展公关活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理论,也只有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专论编,属于理论体系中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共有5章,着重联系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当前的实际,强调了中国公共关系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强调了要做好企业公关和政府公关以及国际公关工作。在这编中,特别突出的是全面地总结概括了中国公共关系十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并为今后中国公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新路及其方法。

由于《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的突出的中国特色,已被国家教委推荐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选用教材。当然,作为探索性的《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正如该书的主编所说,有些观点值得进一步商讨。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全书对于所有引文未能作出注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希望再版时能予以弥补。

总之,《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虽然在理论上还显得稚嫩,但它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关理论,毕竟是一大贡献。

标签:;  ;  

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理论的有益探索--兼评中国公共关系课程_公共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