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论文_王丁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

王丁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甘肃兰州730099)

【摘要】目的 探索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 研究文本选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常态组67例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与科研组67例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 经护理后,常态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与护理前差异较小,P>0.05,科研组与护理前2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疗效与疾病认知。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影响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11-01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大部分心血管病症的终末时期,成为全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之一[1]。伴随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疾病患者人群的逐步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不断攀升。它具备比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且易反复发病,不但照护负担加重,而且经济方面也承受较大的压力,同时医疗资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这与持续合理的康复护理方式的缺乏有着密切联系。相比较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建立从院内到院外的一种持续性的护理能够通过衔接各个不同机构之间的断层,将持续高水平的服务提供给患者[2]。本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套延续性护理模式,期间参考国内外相关的临床与实践经验,旨在探索护理干预对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文本选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常态组67例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与科研组67例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患者全部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病症诊断标准,排除有认知障碍及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

常态组:患者年龄52.3-7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7±3.46)岁,男女比例36:31。其中有18例高中学历,有14例中专学历,有25例大专学历,有10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科研组:患者年龄51.8-7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4±3.73)岁,男女比例34:33。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中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效可比性强。

1.2 护理方法

常态组67例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实施包括饮食、心理、健康指导、病情观测、并发症预防等传统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之后实施常规门诊复查等护理措施。科研组67例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住院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与常态组相同,在患者出院之后,具体执行以下延续性护理措施:

1.2.1信息的延续性措施

患者的信息包含其个人资料以及过去发生的疾病相关事项,对其信息进行延续性的管理,有助于当前的护理有针对性,更加适合当事人。在患者入院之时对其信息予以仔细评估,在沟通的过程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方案,其中重要的内容是出院后利用就近社区医疗资源,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一并参与。出院当天将《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手册》发放至每一位患者或其家属,并指导其填写。出院之后通过电话与网络平台等方式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并参照出院方案充分掌握患者出院后的适应情况并作出相应指导

1.2.2 管理的延续性措施

患者的需求随着环境、病情的改变而出现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应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7位经统一培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的护理人员经网络平台管理各自负责的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基础指导,在出院后3天内进行电话随访,在出院后7天进行家访,之后电话随访每星期1次,持续半年时间,期间详细的记录,以此保障管理的延续。

1.2.3 关系的延续性措施

对于每一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配备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使其保持一种合理、持续、稳定的护患关系。既便于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同时也利于患者的疗效确保。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护理能力

本院采用改良之后的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表,让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详细填写,内容涵盖3个维度12个条目,总分60。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越低。

1.3.2 生活质量

本院通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形式进行两组患者的测量,内容涵盖3个维度21个条目,总分105。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将研究数据记录至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作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 t检验, 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下表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护理后,常态组与护理前差异较小,P>0.05,科研组与护理前2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慢性病,长时间的服药与适当的运动康复是其主要的并且是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那么仅仅是依赖医院的救治是远远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的[3]。因此针对心力衰竭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所伴随的护理需求的加大,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与家庭延续护理方式是势在必行的[4-5]。延续性护理的目标是通过对患实施长时间并且有效的健康管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进一步降低疾病的反复,同时还能够明显减轻我国高端医疗机构的压力,向基层下放健康服务,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6-7]。

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护理后,常态组与护理前差异较小,P>0.05,科研组与护理前2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疗效与疾病认知。

参考文献

[1]宋巧云, 吴梅霞, 严露.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26):3226-3228.

[2]吴长丽, 赵跃武, 唐丹.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 24(11):861-863,共3页.

论文作者:王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论文_王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