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江西发展旅游业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旅游业论文,时期论文,十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是关系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现代旅游业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战后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当今世界的旅游业,无论在国家经济总量还是吸纳就业、提供税收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旅游业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旅游业也在加速发展,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为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和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不少省区市,在编制“十五”规划时对发展旅游业予以充分的重视。江西省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巨大,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一、江西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前人对江西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环境作出的全面、客观的总体评价,也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比较优势所在。
1、名山众多,各有千秋。江西不仅多山,而且多名山,特别是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和三百山,山山都有特色。庐山以“匡庐奇秀甲天下”享誉中外;可与黄山媲美的三清山是“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名扬四海;井冈山以雄、奇、险、秀、幽、旷为特色,被称为“天下第一山”;龙虎山以其“溯道教之源,揽漓江之胜,探崖墓之奇”,在全国风景名胜区中独占风采;三百山是与香港水脉相连的东江之源头,山峦叠障,古树参天,潭悠水碧,飞瀑流泉,蔚为壮观。江西的山,类型多样,形、色、动、声具佳,可以说是集中华名山之精华,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极具开发价值。
2、名湖大江,景观奇特。江西的淡水水面有2500万亩,约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的9.3%,为全省土地面积的1/10,人均占有的水面积是全国平均值的3倍。因此,水是江西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资源。江西的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相连,又有赣、抚、信、饶、修五河聚合,气势雄伟,组成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湖江川景观。沿江沿湖景色宜人,鄱阳湖中的鞋山岛为大湖增添一大奇景,鄱阳湖与长江交汇线清浊分明堪称天下一大奇观,鄱阳湖与庐山相映的湖光山色形成一大奇趣。加之,翻阳湖作为全球最大的候鸟越冬栖地之一,更是名震中外。
3、名城物都,各领风骚。江西有不少历史名城,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就有南昌、景德镇、赣州三座。南昌是全国34个特大城市之一和江西省会城市,自灌婴筑域定赣以来,已有2200年的历史,南昌曾是南唐的国都,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市内有滕王阁等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德镇是以陶瓷文化为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瓷都。赣州自古为“五岭之要会,闽粤之咽喉”,是始建于西汉初年的一座古城,历来都是岭北的军事重镇,是江西以宋代文物古迹保存最多、品位最高的城市,被誉为“宋城博物馆”。九江在三国时曾为东吴都督(周瑜)府所在地,1853年这里又是太平天国军事的主要据点之一,是著名的茶市、米市和港口城市。樟树镇是全国闻名的药都,素享“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还有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古都——瑞金,将军县——兴国,长征始发地等革命历史文化胜迹,不但山川秀美而且是传统教育基地。
从崇尚生态环境和文化品位的21世纪来看,江西具有明显的优势。江西森林覆盖率达到53.3%,在全国名列前茅,江西注入长江和东江的江水水质良好,为我国最发达的两个三角洲地区的安全用水提供了保障;据有关方面测定,江西是我国中部五省(皖赣豫鄂湘)中可持续发展状态保持最好的省份。江西的历史文化名城、道宫寺塔、名人故里、亭台楼阁,以及陶瓷、雕刻、茶、药、食文化所包容的内涵,可使游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江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绚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朴实无华的民风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竞争性的总体特征,特别是奇山、秀水、名城交相辉映,湖光、山色、鸟鸣更替变换,发展大旅游具备了容量大、四季性和可持续的优势。
(二)发展机遇的综合分析
1、旅游业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来,国家有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据统计,我国旅游业的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4%提高到1999年的4.5%,预计2000年可能达到5%。国家旅游局初步构想,到2020年我国接待海外旅游人数将达到1.35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在520亿美元以上,分别为1999年实际的1.85倍和3.69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相比之下,江西对旅游业的发展力度还不够,旅游业在“九五”时期中的定位为“龙头产业”,1996年全省旅游业总产出仅占当年GDP的0.7%,与青海、宁夏、新疆相当,大大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区。从另一方面来看,江西旅游业的后发优势是很强劲的。
2、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我国即将加入WTO,将加快我国旅游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为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和扩大国际客源、开辟资本渠道创造有利条件。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地区间经济交流和人员来往,江西地处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转移的东西结合部上,而且位于最重要的区位,为活跃江西经济、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3、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从小康逐步向现代化过渡的新阶段,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其中旅游消费需求将出现突破性的变化。近年来出现的假日旅游热的背景,就是这种小康需求的反映。人们节假日,已不再满足于逛街和逛公园,而是要求去更远的地方,去名胜地、去大自然深处。而江西正好具有这种市场的资源和提供高、中、低旅游产品的能力。因此,江西要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和旅游经济,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壮大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
(三)旅游客源的初步分析
江西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九五”前三年全省旅游业发展速度年均超过20%(见表1)。
表11996-1998年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
人数(人次) 年均增长(%) 创汇或收入 年均增长(%)
海外旅游者35万20左右 1.21亿美元20左右
国内旅游者
4543.6万 15左右 201亿元
25
表2江西省国际旅游业发展情况
全国总数江西省 江西省为全国的%
1995 1999
1995
1999 1995 1999
入境人数(万人) 1728.15 2496.62 7.36 13.86 0.43 0.56
外国人数(万人)
880.72 1200.14 2.43
4.10 0.28 0.34
旅游创汇(亿美元) 82.48
141.00 0.25
0.50 0.30 0.35
从客源地分析,海外旅游者主要来自港澳台,约占海外旅游者总人数的70%以上;其次是日本,约占外国游客的30-40%,美国、德国和英国的游客也不少。国内外游客人数之比,按1998年统计,全国大体是11:1,江西为137:1。江西境外旅游所占比重虽然小,但与全国相比却是上升的趋势;海外旅游者已由1995年占全国0.43%增加到1999年的0.56%。具体可见表2。
按旅游市场来分析,据1998年国庆节的统计,庐山、龙虎山、井冈山、三清山和南昌等5大旅游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6.1万人次。其中,庐山占53%,龙虎山占24%,井冈山占8%,三清山占6%,南昌占9%。这说明,目前庐山还是国内游客到江西首选的目的地。
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景区市场、接待能力、宣传力度都有关,与客源地的居民收入水平、休闲时间、区际交通条件、价值观念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保守地估计,到“十五”时期末,江西接待国内外游客可望翻一番,即到2005年:海外旅游者达到3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到300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之比为100:1。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如果花费1/3的出游时间在路上,旅游者是乐意接受的目的地。因此,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江西经济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协作融合关系的发展,在周休日和节假日来自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包括经上海中转)的游客会成倍增长;来自北方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游客前景也看好。海外游客的构成,可能还是以港澳台为主,但国外游客中来自日本特别是欧美地区的游客会有更快的增长。
二、江西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江西发展旅游业,应实施“旅游兴赣”战略,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导向功能,依托资源,加强环境建设,树立全局观、系统观、超前观和创新观,注重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效益,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发展旅游业应遵循的原则是:
1、坚持特色原则。江西旅游资源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山、水、城。有些资源是具有“垄断性”的。例如庐山、三清山、井冈山,是真正的旅游者不可不到的地方;鄱阳湖是全国最大又是自然状态保存最好的地方;革命胜地、名人故里与自然风光珠联璧合,在全国绝无仅有,极具吸引力。坚持特色,是发展江西旅游业的基本原则。
2、坚持后发优势原则。江西旅游业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要有后来者居上的气魄,两步并作一步走,以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动向和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高起点、高创意、高水平地谋划核心优势,切忌急功近利。目前,国内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文化要求很高,发展旅游业不能再走“先有后精”的传统路径,而是要在“精品”上做文章,以“精”取胜、以文化取胜。发挥后发优势,是江西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原则。
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在这方面,江西全省上下也要统一认识,也就是在资金、政策的投入上要有侧重点,以利于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好的效益。发展旅游业一定要突出重点,这是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宽的系统工程,特别是交通、通讯、住宿、景区建设等等,都要统盘考虑,同步建设。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旅游“生产力”。而这些工程的建设费用往往比较大,甚至初期回报率也不会很高。因此,要结合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来部署旅游业的发展;要以实景开发为主,人造景点的建设应尽可能不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发展江西旅游业的重要原则。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业是对环境依赖性较高的产业,如果开发不当,就会对环境有较大的损害。旅游业也是季节性很强的产业,在节假日往往游客较多,甚至大大超过旅游也可能接待的容量。因此一定要防止人为的破坏,而人为破坏又往往难以恢复原貌。旅游业又是与地区经济发展关联度较强的产业,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较快地发展,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旅游业又是经济效益期望值较大的产业,投资者可能对资源的利用采取强消耗的方式来追求高额利润。因此,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寓开发于环境保护之中,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江西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原则。
(二)旅游业的发展定位
1、旅游定位。根据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条件,特别是区位条件,江西省应建设成为全国自然风光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旅游大省。江西省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中自然风光和社会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旅游定位应充分体现这种特点。
应该以支柱产业来赋予江西旅游业的地位。这是出于旅游业在全球、全国的产业地位都是提升的趋势考虑的。据世界旅游理事会预计,到2010年,全球旅游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将占全球经济的12.5%,旅游消费占全球个人消费的11.5%,旅游资本投资占全球投资的12%,旅游业推动的外贸出口可能达到2.3万亿美元,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的9.4%。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后20年我国旅游业将以超过7%的年增长速度发展,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8%的份额。由此可见,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应该是恰当的。
2、旅游品牌。江西最著名的旅游品牌当属庐山,因此应打“庐山牌”。庐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最能体现江西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打“庐山牌”一定会有较强的带动效应。当然,庐山是江西旅游业的一张王牌、主牌,在打好庐山牌的同时,也要打好几张副牌,包括三清山牌、井冈山牌、南昌牌、景德镇牌、赣州牌,等等。
(三)旅游业的分区布局
江西旅游业在空间上应与区域经济相协调,可划分为各有特色的赣东北、赣西和赣南三个区域。
1、赣东北旅游区。以庐山为中心,把三清山、龙虎山,南昌市、景德镇市、乐安坑村,以及鄱阳湖几个旅游景区组合成一个旅游大区,加以综合开发。首先是要搞好交通建设,包括航空、铁路、公路、航运都要提升档次,以缩短游客旅途时间和减轻旅游支出为原则。区内要以昌九、九景高速公路为基础,尽快形成环鄱阳湖高速公路环线;区外要争取尽早建设景德镇至黄山的高速公路和九景衢铁路,以利于来自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游客有个便捷的旅游通道。在这个区域内,南昌市一方面要作为区内的旅游交通中心进行重点建设,同时要作为旅游产品的配置中心来搞好与赣西、赣南的快速交通通道的建设。九江是庐山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发挥好航运、铁路的枢纽作用。景德镇是以陶瓷文化为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区域经济来看,今后也将成为以公路和铁路为主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赣东北旅游区要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庐山要突出奇秀险特和休闲度假的特点;三清山是个新景点,要突出其险奇秀绝和人们先睹为快的心理,投其所好;龙虎山要突出其道教源、江水清、崖墓秘的特色。城市旅游也要有特色,南昌要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和展现都市风貌,九江要服务庐山和突出港口风光,景德镇要突出陶瓷文化和购物旅游。
2、赣西旅游区。以井冈山为中心的赣西旅游区,发展旅游业一是要充分体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革命遗址的综合特色,使旅游者在尽情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又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井冈山景区具有雄、奇、险、秀、幽、旷的风光特色,五龙瀑布如白练悬空、黄洋界云雾如奔腾的汪洋、笔架山的十里桂鹃长廊等都令人留连忘返。作为培育过一代伟人的革命摇篮更使人钦佩不已。吉安自古享有“金庐陵”的美誉,也很有前景。井冈山的对外通道一定要重新布局和建设,应该地有飞机可降,路有高速公路可通。
3、赣南旅游区。以赣州为中心,作为赣江源头——明珠的赣州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誉,加之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和包括红色故都瑞金等革命史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多彩的自然风光。赣州应该建设好、运营好机场,并规划建设至广州、南昌和厦门的快速通道。
三、江西发展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1、编制江西旅游业发展专题规划。应组织专门力量,通过深入研究,按照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分区布局的设想,具体设计旅游开发区、观光线路、建设重点,以利于具体操作。
2、设立高层次的旅游协调机构。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的产业,要在市场机制运作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型措施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协调机构可设在省计委,具体办事机构可安排在省旅游部门。计划、财政、旅游、建设、林业、文物、内贸、交通、铁路、民航、银行等部门共同参加,为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做好协调工作。
3、制定旅游政策。包括调整省财政投资方向、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开放政策、人才政策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应积极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建设,旅游企业的构成形式应多元化,旅游制度要创新,特别是在吸引国内外投资上开创新局面,扩大对外开放。
5、加强旅游立法工作。首先要制定《江西旅游业发展条例》,然后是出台一系列有关资金、管理、资源保护等办法,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业的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6、建立旅游协作区。旅游业的发展往往是一市一省难成大的气候,一定要组织协作区才能加快发展。江西的旅游业要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业联合起来,建立更大的旅游圈。例如,可建立庐山—景德镇—黄山—杭州—上海旅游专线。
7、发展出省旅游业。随着全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江西到省外、境外旅游的团队人数日益增加,应通过与有关省区市和国家(地区)的合作,组织双向旅游活动,一方面扩大了省内居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搞活经济;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来省旅游的客源,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8、积极开发旅游商品。江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包括旅游纪念品(如艺术陶瓷)、旅游食品(得雨板鸡)、旅游饮料(得雨活茶),以及旅游交通工具(直升机、旅行面包车)等等。
9、开办旅游学院。建议在赣东北适当地点,开办一所旅游学院,专门培养全省旅游人才,以利于旅游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和高质量的发展。
10、发展促进旅游业的事业和活动。例如,组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招商活动,开发各类商品市场,争取举行各类比赛,凡此种种都将增加进出江西的人员流量,从而也就相应增加了旅游客源。
(课题组成员:王永治、徐国弟、陈玉莲、常修泽、吴凤维;执笔:徐国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