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在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中,能最有效地完成着教学任务,实现着学生的生命和谐、全面地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致力于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强化学生个性化体验才能将“有效课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课堂”谈谈几点感受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有效教学”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在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中,能最有效地完成着教学任务,实现着学生的生命和谐、全面地发展。
在我国近年开来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中,通过不断地认真学习和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觉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广大农村小学课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非常必要。针对农村地区教师教学水平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应致力于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把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强化学生个性化体验才能将“有效课堂”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感受。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起定向作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农村孩子知识底子薄,见识少,我们可以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有所侧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目标也应有确切的规定。根据同龄学生发展层次的不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切勿一视同仁。
二、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真切动人的感人场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成了有魅力,有趣味和有意义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精心创设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课堂就会充满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但是,创设的情境,只有在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学生才算真正在思维,真正“进入情境”,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实质上的游离。
1.再现课文情境,激发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小学生言语发展比较稚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借助图片、音乐、谜语、诗歌等媒体,巧妙地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引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始时,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如能创设良好的课文情景就能一开始将学生深深吸引。
如我在教学《雨点儿》这一课时,一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对孩子们说:“云妈妈给我们带来一群可爱的孩子,你们看它们来了”相机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孩子们看看雨点儿飘落的情景,听着优美的旋律,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孩子们表现得可积极了,都想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带着甜甜的微笑读了课题后,我让学生看着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动画课件,配着优美的轻音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知全文后再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勾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进一步读课文后再请学生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不同的线条将他们勾起来,同时我用漂亮的图片作背景,将对话写在图片上,对孩子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声伴随着我的赞美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使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乐中学”。
2.情境创设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
懒散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课堂。就其原因,那就是缺乏一个“情”字。平静的,冰冰的,缺少少年的勃勃朝气,缺少学习中的热情洋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始终保持丰富充沛的情感。教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即教师要事先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读、去感受,只有深深打动自己,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课堂上才会有感情的浪花,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才会令学生精神振奋,学生才会和你情声合一、声情并茂地去读,去感受。这样别有情味的语言,独特的感悟就会如泉叮咚,汩汩流淌。
在我们白腊乡同叙师附小的教研联谊活动中,我上了一节语文研讨课。课中看似比较枯燥的文言文(《伯牙绝弦》)却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如果我预先没有对文本进行过深入的研读,没能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情深所感动,我就不能在范读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出人物的情感,学生的情绪就不能真正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就可能是一潭死水。正因为我先读懂,再配上多媒体中悠扬的琴声,感人的画面,动人故事的情境创设,就把学生的内心真正引入文中人物情感的深处,这样的课堂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积极地配合,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会是比较理想的。
三、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
语文教学是否有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能“读懂”。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和“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个人,自懂事起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也认识了不少人,见到了不少事,看到了不少景……这些都是他们学习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只要巧妙运用,就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情思,就能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产生新的认知和体验。
此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也非常重要。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挖掘教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有效课堂”。
论文作者:唐运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就会论文; 《文化时代》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