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九二共识”的现有基础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途径_两岸关系论文

回归“九二共识”的现有基础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途径_两岸关系论文

回到“九二共识”既有基础是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岸关系论文,共识论文,九二论文,基础论文,根本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民进党上台执政即将届满两周年之际,善于表演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如一年前一样照例上演了一场接受外国媒体专访,邀集岛内各媒体主管下乡参访的造势活动。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造势活动更“抢眼”、“更有创意”,不仅找到了较有影响的外国媒体做专访,而且在岛内名为“用心看台湾”的“公关”之旅,更是从最前沿的外岛到本岛;从台湾头跑到台湾尾,台湾西绕到台湾东,又特别选择在距离祖国大陆只有几千公尺的金门大担岛,发表所谓的“大担宣言”,再次展现了他擅长宣传、表演、造势的功力。这次造势活动,主要锁定在两岸关系的议题上频频出招,诸如“两岸必须重启协商大门”,台“已经做好谈判的准备”;“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可考虑委任授权民间谈判”(注:《联合报》2002年5月10日、11日。);“改善两岸关系越快越好”;“愿意用善意和诚意来敲门,用信心和行动来开门”(注:《中国时报》2002年5月13日。)等等。其实,台湾领导人从2000年5月上任至今,就两岸问题发表过的所谓“善意”、“诚意”言词可谓举不胜举:从“善意的和解”、“积极的合作”、“永久的和平”、“四不一没有”、“两岸原是一家人,应相互体谅,相互提携”、“希望有机会到大陆寻根”,到“从两岸经贸与文化的统合开始着手,进而寻求两岸永久和平、政治统合的新架构”(注:《中央日报》2002年5月11日。),再到这次“金门谈话”,不能不说是十足的“语气温和”、“姿态柔软”。但是,对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当前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症结是什么,两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却刻意加以回避。两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台湾当局光靠种种抽象、空洞、似是而非的“善意”、“诚意”、“合作”、“和平”等口号是无法突破两岸僵持局面的。如果台湾当局真有诚意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就应该尊重历史,正视现实,以实际行动真正回到“九二共识”的既有基础上来,这是打破目前两岸僵持局面的根本途径。

一、“九二共识”是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两岸关系要稳定、要发展、要良性互动,就必须要有一个基础和方向,“九二共识”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

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双方经过八个月的协商,直到两会10月底香港会商之后,在11月中旬才达成采用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基会提交给海协会的表述内容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 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注:《中央日报》2001年11月7日。)。海协会提交给海基会的表述内容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注:《人民日报》2000年6月6日。)。上述两会所互换并达成相互默契的各自表述内容,见之于当时两会往来的函电中,也见之于当时的媒体报道中。在表述中,两会都表明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这是“九二共识”的核心与基本精神。双方在表述文字中,都使用“均(都)”和“共同”这两个字词,构成了“共识”的基础。至于海基会在表述中所提出的两岸“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的说法,海协则本着求大同存大异,两岸商谈先易后难的精神,以务实的态度主张,在事务性商谈中不去讨论这个目前不易形成共识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既化解了影响两岸事务性商谈正常进行的歧见,又为两岸以后的协商谈判留下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它体现了祖国大陆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宽阔胸襟和极大诚意。

在这里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虽然当时双方在共识的表述方式上,都赞成采取各自用口头声明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各自表述”在内容上却不是完全地各说各话,而是以前述相互取得默契的两段具有同一性具体文字为各自表述的内容。也就是说,表述内容是有限定的,而不能根据时空的变化、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任意地更改和发挥的,否则就不能成其为“共识”。因此,任何对“九二共识”的概括都不能违背首先是由台湾海基会提出来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一基本精神,如违背这一精神就破坏了共识的基础。

(二)“九二共识”形成的基础与意义

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为鲜明立场的“九二共识”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以祖国大陆和台湾方面一贯的两岸政策作为基础的。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希望两岸能早日实现统一,不仅是祖国大陆的一贯态度,而且蒋氏父子在统治台湾期间也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搞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分裂中国的图谋,坚决取缔各种“台独”叛乱组织,镇压“台独”分子,以中国统一为终身职志。正是基于蒋氏父子到台湾后能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两岸必须统一的立场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才在1979年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李登辉上台后,尤其是在其权力地位尚未稳固之前,虽然骨子里想搞分裂,但是囿于国民党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统一的占绝对主流,因此也不得不一再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台湾当局在国民党内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希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的推动下,在九十年代初制订了《国家统一纲领》、“国统会”通过了“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决议文”等政策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明确地主张“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等(注:《联合报》1991年2月24日、1992年8月2日。)。正是当时两岸在追求国家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等重大问题上有交集,才使九二年两岸两会商谈最终能形成共识有了坚实的基础。

“九二共识”的最大意义在于,这是两岸首次通过授权的半官方机构以商谈的方式共同确认了“海峡两岸均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政策主张,并在此前提条件下,照顾各方利益,以灵活的方式,求同存异,建立互信,务实对话与协商,面向未来。“九二共识”充分体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是两岸“双赢”的典型范例。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九二共识”,才得以实现“汪辜会谈”、两会领导人互访、两岸事务性谈判的深入、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启等一系列商谈活动的展开;只要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特别是民间的交流交往及经贸投资活动,才得以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二、民进党当局推翻与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陷入困境

陈水扁、民进党自2000年5月上台执政以来,一直以各种手法推翻、否认“九二共识”,使两会商谈、对话、谈判失去了基础,从而关闭了两岸对话与协商的大门,这是当前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症结,也是台海局势难以稳定并可能引发危机的根源。

(一)推翻与否定“九二共识”的根本原因与目的

民进党是以“台独”作为党纲的“台独”政党,而陈水扁是“台独”党纲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台独”色彩相当鲜明。民进党执政后依然不肯放弃“台独”党纲,陈水扁亦不想放弃“台独”主张。一个主张“台湾独立建国”的政党和个人,当然不可能接受开宗明义表明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与其“台独”理念完全对立的“九二共识”的,因此,自然要想方设法加以否认、推翻。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推销“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分裂主张,处心积虑地想把两岸谈判放到“两国论”和“台独”的基础上,即以“两国论”和“台独”取代“九二共识”,制造两岸商谈新的分歧与障碍,阻扰两岸商谈与对话的恢复。

(二)否认、推翻“九二共识”的主要手法

台湾当局执政两年来推翻、否认“九二共识”的主要做法是:

1、玩弄文字游戏:以“九二精神”取代“九二共识”。陈水扁上台后,岛内各界强烈要求他放弃“台独”,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快与祖国大陆恢复协商,缓和、改善两岸关系,但是基于“台独”立场,他对此呼声不仅置若罔闻,而且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声称,1992年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协会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没有共识,如果要说“共识”的话,“就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注:《中国日报》2000年6月21日。)。此后,他进一步把两会共识歪曲为所谓“交流、对话、搁置争议的九二精神”(注:台湾“中央社”电2000年7月31日。)。其用意十分清楚,就是企图以“九二精神”取代“九二共识”,以所谓的“搁置争议”来回避“九二共识”的重要内容,即: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当局这种不顾事实公开赤裸裸地颠倒黑白的拙劣做法,立即引起了岛内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强烈质疑,当时的当事人纷纷站出来用现身说法予以驳斥。如时任台当局“政务委员”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丘宏达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斩钉截铁地说,1992年两会确曾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台湾海基会有文件可以证明,文号是1992年12月3日海文陆候补法81—10475号(注:香港《文汇报》2000年10月25日。);当时的海基会秘书长、现任“侨委会”副委员长的陈荣杰说,两会在九二年交换的“口头声明表述方案”中,双方确实都曾提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段文字,两岸如能回到“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应有助两岸复谈(注:《中国时报》2002年10月19日。);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也多次站出来澄清指出,1992年两岸确实曾经讨论了“一个中国”,并达成“一个中国,各自以口头表述”的共识(注:《中央日报》、《中国时报》2001年3月3日、2001年11月7日);此外,“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前“行政院长”萧万长、前“陆委会”主委苏起和当时任副主委的马英九、高孔廉以及前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等人,都曾表达过确有“共识”,这个“共识”是两岸以口头方式各自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岛内《中央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媒体也纷纷公布当时两会有关“九二共识”形成的往来电函。但是,在铁的事实面前,台湾当局仍百般抵赖,顽固地进行狡辩,坚决地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称,“找不到白纸黑字的文件”,是“中共自创和强势定义”,是“在野党创造出来的名词”(注:《两岸关系》月刊2002年1月号。)等等。

2、制造谎言:攻击“九二共识就是要消灭中华民国、吞并台湾”。在去年底“立委”、县市长选举竞选期间,在陈水扁的带领下,台湾当局以及“台独”分裂势力掀起了一股否定、攻击“九二共识”的逆流。这次他们否定、攻击“九二共识”的特点是:利用目前岛内一些民众对统一和“一国两制”还有疑虑的心态,编造所谓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就是等于接受“一国两制”,“中华民国”就会被消灭的政治谎言。从去年10月底到12月选举投票之前,陈水扁等人一改以往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态度,十分蛮横地声称,“根本没有两岸‘九二共识’”、“既然没有,要我接受,这是强人所难”,“我不可能接受”(注:《中国时报》2001年11月11日。)。并将接受“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引申为就是接受“一国两制”、“出卖台湾”(注:《中国日报》2001年10月25日。);说中共的“所谓‘一国两制’,‘一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就是台湾香港化、地方化、特区化”,如果他因为外界的压力接受了“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就等于放弃中华民国、消灭中华民国”(注:《联合报》2001年11月11日。)。陈水扁的这些言论很显然,一方面是为自己推翻、否认“九二共识”辩解,另一方面是要误导台湾民众,煽动、激起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仇视,增强台湾对大陆的敌意。这种不断升高敌意的做法使两岸关系降到了冰点。

假的就是假的,谎言是经不起驳斥的。众所周知,祖国大陆近年来不断重申,在处理两岸事务中,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并没有说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岸交往中,祖国大陆也并没有要台湾方面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进行接触,相反地,台湾当局却一直要祖国大陆去承认“中华民国”,请问这现实吗?从90年代初以来,两岸进行的协商谈判,都是平等的,并没有什么中央与地方之分,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谈了八年,台湾并没有因此而被“消灭”。祖国大陆方面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同时也了解当前两岸的现实状况,清楚地认识到和平统一是需要一个过程。早在1995年1月31日,江泽民主席在八项主张中就明确地指出,两岸的和平统一、政治谈判,要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祖国大陆方面从来没有要求,也不可能要求一蹴而就。当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要在保证中国主权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前提下,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改善与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至于“一个中国”的内涵,两岸自九十年代初接触以来,从来没有讨论过,九二年海基会提出关于双方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有所不同”的意见,这是对目前现况的陈述,祖国大陆方面并不否认两岸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鉴于目前解决这种分歧的时机还很不成熟,主张以“暂不讨论”求同存异的方式予以处理,并得到台湾方面的默契。既然“一个中国”的内涵一直没有讨论、商定,怎么就说今天祖国大陆方面希望两岸都必须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呢?显然这是别有用心地蓄意歪曲。事实上祖国大陆方面对未来两岸讨论“一个中国”的内涵已表示出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大陆的领导人曾不只一次的强调过,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这个“什么”,当然包括两岸统一以后的国号、国旗、国歌等问题。只要大家都能站在国家、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上,凭中国人的智慧,我相信两岸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3、玩议题牌:企图将“九二共识”议题化,以此来否定“共识”的存在。台湾当局在以玩弄文字游戏和赤裸裸地否定、攻击“九二共识”的手段失效后,又想以将“九二共识”议题化的方式,来实现其歪曲和推翻、否认“九二共识”的图谋。今年2月1日,新任“行政院长”游锡堃在举行上任后的首次记者会上声称,“愿意派遣相关人员前往大陆访问,就‘九二共识’过程及结果解读的争议”,与大陆“广泛交换意见”(注:《中央日报》2002年2月2日。)。这种喊话与陈水扁当局为了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一上台就声称“一个中国是可以讨论的议题而不是前提”(注:“中央社”2000年3月24日报道陈水扁接受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的手法如出一辙。其目的依然是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的客观事实,要混淆问题的性质,企图通过讨论有没有“九二共识”,将否定“九二共识”做法合法化。

“九二共识”事实俱在,铁证如山,有案可查,无法否认,根本不存在“讨论和解读”有没有“共识”的问题。“九二共识”自达成以来,一直是两会对话与商谈的基础。台湾当局此时无事生非地提出“对‘九二共识’的结果进行解读”,无非是要通过讨论制造新的争论,达到否定两会商谈既有基础的目的,这与其拒不接受“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分裂立场是一脉相承的。任何企图否定历史事实改变商谈基础的做法,只能进一步加深两岸分歧,加剧两岸僵局,与台湾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三)推翻、否认“九二共识”的恶果——两岸关系陷入僵局

“九二共识”的主要功能是确立了两岸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与方向。这个基础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个方向就是“谋求国家的统一”。由于民进党当局自上台执政以来,为了推翻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两岸政策,一直处心积虑,用尽手段要推翻、否认“九二共识”,抽掉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石,改变两岸关系的方向,因而使当前的两岸关系发展走进了死胡同,一筹莫展。

1、两岸对话与协商的大门完全关闭。海峡两岸在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与海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十次商谈与对话,相互联系与往来相当热络,管道十分畅通。后来由于李登辉公然抛出分裂中国的“两国论”,完全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使两岸协商与对话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岸协商与对话的大门被迫关闭。2000年3月在更换台湾领导人的选举中,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获胜当选,5月20日正式上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陈水扁就职的当天受权发表声明,郑重提出,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坚持海协会与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愿意授权海协会与台方授权的团体和人士接触对话。这充分表明了祖国大陆方面愿意改善两岸关系,重新打开两岸对话与协商、谈判大门的诚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民进党当局基于死守“台独”的立场,不仅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极力推翻、否认“九二共识”,而且利用执政地位大搞“渐进式台独”,鼓吹“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公开地鼓励、支持激进“台独”势力制造“台湾独立建国”、“台湾正名、国家制宪”等疯狂的“台独”活动,致使两岸重启协商与对话的基础完全被破坏, 台湾当局在政治上与祖国大陆更加渐行渐远,使人们看不到两岸重启对话与谈判的希望和打破政治僵局的曙光。

2、两岸“三通”遥遥无期。祖国大陆自1979年提出和平统一方针以来,就一直以极大的诚意,实际的行动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目前已为“三通”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两岸有关民间组织和专业团体,也就两岸“三通”的各种业务和技术事项,进行了多次交流与磋商,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可以说,两岸全面直接“三通”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条件都已完全具备,不存在任何技术性障碍。当前,只要把两岸直接“三通”视为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可以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的协商办法,尽快通起来。尽快实现“三通”是岛内民众的强烈愿望,近几年来岛内有关“三通”的民意调查显示,一直有高达7成多的民众支持“三通”,台湾的工商界更是一致地强烈呼吁当局立即开放“三通”。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两年来,在政治意识形态挂帅下,以维护台湾“安全”为借口,无视岛内民众的强烈要求,始终不愿开放两岸直接“三通”,致使咫尺海峡依旧犹若天涯。在台湾民众特别是工商界的巨大压力下,陈水扁5月9日在金门大胆岛公开声称“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隔天又说,“可考虑委托授权民间谈判三通”。但是,就在陈水扁大谈“三通”的同时,“陆委会”一口否定了在野党“立委”要求开放直接“三通”的提案,陈水扁提出要授权民间与大陆谈判“三通”也立即遭到“陆委会”的否认;更可笑的是陈水扁本人,人一离开金门,就迫不及待地向激进“台独”组织策划“台湾正名运动”大游行表达衷心地祝福,毫不遮掩地表白对“台独”活动的支持。可见台湾当局目前并没有开放“三通”的打算,陈水扁的“三通”喊话,只不过是想以望梅止渴的方式缓解民众的压力罢了。因此,岛内有媒体和人士认为,在陈水扁未来两年的任期内,两岸要实现“三通”恐怕是指望不大了。

3、破坏了两岸初步建立起来的互信基础,扩大了双方的分歧。“九二共识”是在两岸分离、隔绝数十年,彼此之间缺乏基本的了解、理解、谅解与互信的情况下,双方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从接触、沟通、对话开始,经过多次的协商与谈判,最后在双方各有坚持、互有让步、高度默契的基础上,所达成的第一个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使两岸在历经长期敌对、对抗之后,终于建立起了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初步互信基础。台湾当局推翻、否认“九二共识”等于践踏了彼此之间的互信,暴露了不守诚信的面目,使两岸接触、对话、商谈与谈判无法进行。更严重的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两年来,他的所作所为,诸如搞“渐进式台独”,纵容“台独”分裂势力的发展、极力投靠美国、在国际大搞分裂活动等等,进一步拉大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他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是前提,是可以讨论的议题”、“九二共识”是要“消灭中华民国”、“吞并台湾”等讲法,更扩大了两岸的政治分歧与隔阂,增加了相互的不信任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从而使两岸关系陷入了无解的状况。

三、回到“九二共识”既有基础,突破两岸政治僵局

综上所述,陈水扁、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年来,一方面基于“台独”理念,至今仍坚决不肯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利用执政地位大搞“渐进式台独”,鼓励、支持激进“台独”分裂势力在岛内疯狂地制造“台独”活动,导致两岸关系的僵局无法打破;另一方面又不断地高喊要“重启两岸协商的大门”,“改善两岸关系越快越好”,试图营造两岸关系和缓的气氛。如果这些做法如吕秀莲所讲,是陈水扁运用两手策略缓和两岸紧张的形势(注:《中央日报》2002年5月11日。),这自然是徒劳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一边喊空洞、抽象的“善意”、“诚意”、“和平”口号,一边又以实际行动去落实“台独”主张,是无法缓和与改善两岸关系的。如果台湾当局幻想在坚持“台独”的前提下,设法绕过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实现两会恢复接触与对话,甚至两岸“三通”,达到在两岸关系方面也得分,更是不可能。因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祖国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九二共识”是当前两岸恢复接触、对话、协商、谈判,必须面对的既有基础。坦率地讲,祖国大陆方面,现在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已经没有任何妥协与退让的余地了。因为近几年来,祖国大陆方面为了寻求与扩大两岸共识的基础,在坚持根本原则的同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已经做了尽可能具有最大包容性和灵活性的解释。目前的表述就是最后底线,祖国大陆方面决不 会让台湾当局逾越或者绕过这一底线的。因为如果祖国大陆放弃了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去开放两岸“三通”、开启两岸对话与谈判,那就会容易造成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三通”与对话和谈判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如果这样做,等于祖国大陆方面接受了民进党当局梦寐以求的“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两岸是互不隶属的两个国家”的“台独”分裂主张,从而使两岸之间的“三通”、对话与谈判变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三通”、对话与谈判。这种结果最终不是使两岸走向和平统一,而是走向和平分裂。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不仅对不起列祖列宗,而且所有的中国人也是决不会答应的,更与祖国大陆方面一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做法格格不入。曾几何时,祖国大陆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宁愿承受在外交上被孤立,经济上遭受封锁的困难,都坚持只有承认新中国的一个中国的政策的国家,才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立场。在中国日益走向强盛,特别是在国际社会已普遍接受一个中国的政策的今天,怎么可能期待祖国大陆方面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呢?民进党当局如果有此幻想是相当不切实际的。

两岸关系自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陷入僵局,到民进党上台执政至今仍无法突破,使岛内的民众备感无奈。当前,饱受两岸关系激烈震荡之苦的台湾同胞,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期盼两岸关系出现新气象、新局面,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发展经济,提升生活品质。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不要违逆台湾同胞的这种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真正主流民意,为了台湾同胞的福祉,为了台湾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应立即停止歪曲和否定“九二共识”的行为,停止搞“渐进式台独”,约束激进“台独”势力的活动,拿出真正的诚意和行动,尽快地回到“九二共识”所宣示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既有基础上,重启两岸协商与谈判的大门,突破两岸僵局,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营造两岸双赢的新局面,为中国在新世纪走向繁荣昌盛做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回归“九二共识”的现有基础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途径_两岸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