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为什么“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_科学发展观论文

“以人为本”何以是一个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个论文,唯物史观论文,命题论文,以人为本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毫无疑问,能否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就成为能否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性质首先在于对于人的理解方式

“以人为本”原本是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哲学命题,具有唯心史观的性质。它的这一性质主要在于其对于人的理解方式是抽象的、非现实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任何个人都是现实的人,即从事一定的活动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总体上还是一定时代的人,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人。在阶级社会,是一定阶级的人。总之,他们是具体的人。

以人为本,作为资产阶级的价值诉求,基本涵义是把人当作人看待,针对的是神(即宗教)对于人的绝对统治和封建制度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对于人的摧残,主张人的解放,张扬人的个性。

以人为本更是针对“物本主义”现实的。“物本主义”现实就是物化现实,是物对人的统治,是人与人的关系普遍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具有的现实,也是它特有的现实。以人为本是对这一现实的批判性反应,是批判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诉求,总的来说,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说,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世界观、一个哲学命题,是科学的、合理的。

以人为本命题的性质,主要在于对于人的理解方式。我们说,以人为本在资产阶级哲学体系中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命题,其理由在于资产阶级哲学家对于人的理解,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唯心主义特别表现为它对于人的理解的自然主义,即它从生物学的意义上对于人、人的本质的理解。就“人就是人本身”这个为人熟知的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命题来说,它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自身,但他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什么呢?不是归结为概念,就是归结为具体的物,如所谓“人就是人的胡子、血液”。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的科学理解在于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具体的社会关系。方法论的转变在于从社会理解人,而不是从别的方面理解人。马克思就人的本质问题,曾做过明确的阐述,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马克思还具体谈到对于黑人的认识,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黑人才是奴隶,黑人不等于奴隶。肤色只是人的自然属性,不能决定人的社会本质。奴隶和奴隶主都是人的社会属性,它决定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我们说,在资产阶级哲学体系中,以人为本是一个抽象命题,原因在于这种哲学没有达到对于人的科学认识,就是不能够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体系理解人的本质及属性。

只有把对人的理解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才可能使对人的理解成为科学,使以人为本成为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但这不存在于资产阶级哲学中,而存在于或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把对人的理解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从而改变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性质。而这一改变方法论的基础是由唯物史观奠定的,而改变则是通过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是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置于科学的理论体系,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系统和概念系统,从而使之具有了全新的性质。

但是,应该承认,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诉求,一种价值观,即使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体系中,也有其一定的进步意义。

以人为本首先是针对西方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提出来的。“神本主义”主张人对本不存在的神的绝对服从,把人看做是神的奴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对以神为本的价值观的挑战与否定,或者坚持世俗世界与神灵世界即宗教的分离,或者坚持用世俗世界解释神灵世界。这是哲学本体论和价值论的一个进步。以人为本作为超越“物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物化现实、异化现实具有批判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虽然具有与资产阶级理解和坚持的以人为本不同的意义,但它并不否认这个命题把人作为人看待,尊重每个人具有的权利与尊严而具有的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以人为本的实现,社会主义按其制度性质和发展要求来说,比资本主义来得更真实,也更彻底。社会主义制度为以人为本的实现、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意义特别在于“人,即人民”的认知

在价值观意义上,“本”是一个目的论范畴,具有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落脚点的意义。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一定主体的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自身,是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所谓“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即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存在与发展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当然,这里有个对于人的理解问题,这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从社会理解人,还是从抽象的人的概念出发理解人。

以人为本的问题在现实性中实际表现为利益选择、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对此的明确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就利益主体来说,这里涉及到人民主体和个人主体,个人主体就是普遍主体,是“人们”,即所有的人。

“以人为本”中的人,固然可以做三种解读:(1)个人;(2)全体个人,即人类;(3)人民群众。但基础的是(1)的理解,(2)和(3)的理解是(1)的发挥。但这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发挥,是具有不同世界观基础和价值观意义的发挥。(2)和(3)的发挥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进步价值观的意义。

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其价值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行动、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人民利益至上。它具体地表现在国家与社会、官与民的关系上,主张国家着眼于服务社会,干部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人为本”被直接理解为“以人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4]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义,以人为本的特殊理论意义所在。

一般说来,“以人民为本”和以人为本二者是有区别的,是不能被完全等同起来的,这主要在于“人”的外延要比“人民”的外延更加广泛。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上和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二者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要求实际就是“以人民为本”的要求。由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本的认识的转化,不是削弱了以人为本的意义,而是强化了它的意义,并使之更具有现实性和实质性。这个转化,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目标的根本性和广泛性。

三、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主体与实践主体的统一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在理论上解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问题,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前提、逻辑结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理论的认识上,重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现科学发展观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以人为本由观念到实践的转化。而对于每个人,特别是对于每位领导者,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来说,还要实现以人为本由观念主体到实践主体的转化。

首先,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观念、每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哲学,即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大众意识。一个人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成为以人为本的观念主体,但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是不行的,这种停留实际是只要求别的人或上级对自己贯彻以人为本,坐享以人为本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自己不做以人为本观念的实践者。彻底的全面性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既是我们每个人的理念、观念,又是我们每个人的实践。每个人既应做以人为本的观念主体,又应做以人为本的实践主体,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个人来说,特别防止的是满足于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停留于对以人为本的观念的把握,而忽略其实践的把握。

其次,领导者尤其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观念,而且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每位领导者的基本观念。一位领导者,特别是作为党的干部、阶级的领袖,不仅要具有必要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等,而且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观念。一位领导没有爱人之心,怎么能够做到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履行好领导者的责任?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我们想事情、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意义上,以人为本也就不再只是一种有待升华的一般意识、普遍意识,而是一种政治意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位领导者和每个领导集体,必须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到实施领导的行动中去,既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观念,更有以人为本的行动。

第三,以人为本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观念,是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和执政的根本目标选择,特别是其执政的理念与目标选择。在实践上,党首先通过其制定的根本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以人为本,政府通过自己的行政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实际成为党和政府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工作评价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要求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实践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标签:;  ;  ;  ;  ;  ;  

为什么“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