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急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依据计算机随机抽选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均分为使用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36例)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生长抑素治疗的实验组(36例),记录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5.12±1.47)d较对照组(7.26±1.51)d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77.78%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急诊治疗中使用生长抑素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腹痛等症状。
【关键词】 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急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089-02
急性胰腺炎是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使得机体胰酶激活而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并致患者发病的临床常见急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等为主,病情较为严重者可出现胰腺坏死并出血的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而及时、有效地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诊救治中显得极为重要[1]。生长抑素为一种结构同天然生长抑素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研究[2]显示,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生长抑素可通过抑制胰酶分泌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而本实验研究了急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并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计算机随机抽选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均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大小在23.5岁至74岁之间,平均(56.37±5.79)岁;病情严重程度:16例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实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大小在24岁至75.5岁之间,平均(56.78±5.91)岁;病情严重程度:15例轻度,11例中度,10例重度。经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诊断确定为急性胰腺炎,均未在入院治疗前(30d)使用其他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均无合并心、肝等器官功能严重损伤及无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并签订协议书。
1.2 方法
将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即采取禁食、止痛、改善患者微循环、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等措施以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以上的治疗基础上将生长抑素(国药准字H20066708,规格:3mg)应用于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以静脉持续注射的方式进行生长抑素给药治疗,药物用量4.3μg/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并每间隔1d观察患者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并将之进行比较;为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若患者在3d治疗内,腹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且在治疗7d内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则为显效;若患者在治疗7d内腹痛等症状及体征均有所缓解,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下降程度超于50%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7d内症状及体征与血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情况则为无效[3]。(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5.12±1.47)d较对照组(7.26±1.51)d短,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77.78%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比对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为胰酶的激活而引发的一系列病变过程,因而降低胰酶分泌量为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常规的基础疗法虽可发挥一定的作用效果但对胰酶的抑制效果不佳,因此使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生长抑素为十四肽类人工合成的环状肽类,与存在于机体下丘脑等部位天然的生长抑素具有共同的化学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其具有与天然生长抑素相似的作用机制,可与胰腺中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抑制胰酶分泌的作用,在抑制胰酶分泌的同时使胰腺自消化的现象缓解,并进一步通过限制胃泌素泌酸与胆囊收缩素的释放使胰酶分泌刺激减少[4]。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5.12±1.47)d较对照组(7.26±1.51)d短,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对应值77.78%高,表明应用生长抑素可使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较为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生长抑素通过与胰酶表面生长抑素受体结合使得机体胰酶的分泌受到抑制,同时降低cAMP的活性,减少胰淀粉酶的活性与降低消化液的释放从而缓解胰酶消化作用,使得由胰酶激活而引起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降低,从而使腹痛等症状缓解,达到有效控制急性胰腺炎的目的。此外有研究[5]表明,生长抑素可降低机体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说明生长抑素对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在改善患者胰腺环境的同时调节炎性因子的分泌,缓解由急性胰腺炎而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应用下进一步缓解急性胰腺炎引发的症状。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在急诊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忠荣,赖官彬,袁慧知.研究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9,16(05):66-67.
[2]徐刚.生长抑素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瘦素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90-92.
[3]温钟慧,张琏瑜.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1):102-103.
[4]魏佳.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4):177-179.
[5]吴艳朋,丁勇,候军.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11):1474-1477+1490.
论文作者:李小林,宋春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胰腺炎论文; 患者论文; 生长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