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BBS开展高校思想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高校论文,BB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全球推入网络时代。在人们欢呼互联网带来的丰富信息、便捷传输的优势时,不能忽视的是其虚拟化、西方化的存在与发展特征,即网络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现实社会并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在中国,网络信息的接收者主要是青少年、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其中尤以在校大学生为多(根据CNNIC2000年7月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中网络用户数量占中国网络用户数量的21%,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上网群体)。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免疫力如何,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
一、正视BBS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中的电子公告栏。在这里,使用者可以具有相当自由度地将自己的意见贴上去,与他人进行具有相当自由度的网上谈话。由于BBS上的交流具有相当的匿名性与超越时空限制的便捷性,BBS很快成为当代大学生钟情的交流方式。1995年8月8日,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互联网上的BBS。如今,以BBS水木清华站为代表的BBS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聚集的重要网上空间。
由于BBS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许多用户会在其中发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因此这里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或一个单位焦点问题的意见集中发散地。做个比喻,BBS就像旧时的茶馆,各色人等齐聚于此,海阔天空什么都谈,谈完之后甩甩袖子走掉。BBS的这种特点使得BBS中的舆论常常是多元的,主流的声音在传统媒体中和现实教育中可以轻易地占据主导地位,而在BBS中却常成为攻击的对象。可以说,BBS已经成为新的舆论集散地。
互联网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甚嚣尘上。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向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渗透的主动性也极强,不但陈列展示,而且强行推销。互联网上信息控制力不从心,这使得互联网在青年学生集中的高校里常常成为散布谣言、煽动情绪的有力工具。从1999年至今,校园BBS在国内高校的几起校园风波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宣传员”与“组织员”的作用。与敌对势力和极具争夺意识的“信息轰炸”行为相比,与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存在准备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
互联网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思想战线。面对扑面而来的挑战,高校德育一定要增强网上德育的紧迫感。思想战线的问题不能大意。“有的现象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多大坏处。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5页)大力推动高校德育工作进网络,力争掌握当代德育工作的主动权,让互联网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已经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回避的历史课题。
网上德育工作一定要强化主动性与阵地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政治、文化势力争夺的新阵地。德育工作必须正面出击,巩固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旋律的声音,才能有效实现网上的正确舆论导向。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大力建设网上德育阵地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在学科建设、队伍培养上花大力气的重要性。
网上德育工作一定要强化科学性与规律探索。互联网是强调个性与自由的传播媒介,使用者在其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为了让网上德育工作具有实效性,必须结合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探索网上德育工作的规律。从实现思想教育入脑入心的角度出发,力争实现网上教育方式的有效转变,以“启发式灌输”代替“填鸭式灌输”,以“渗透式引导”代替“命令式引导”。这是开展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正如马克思所言,科学技术毕竟“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只要我们善于利用,高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搭上“网络快车”,让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广泛、牢固地扎根于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心中。
二、BBS中的舆论引导原则
要正确引导BBS上的舆论,必须在深入研究BBS中的舆论形态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有科学性的方法,把工作做在点上,落到实处。
1.及时性原则
BBS中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对BBS中舆论形成的这一规律,舆论引导者应了然于心;而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中舆论,舆论引导者应能做出及时处理和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积极引导BBS中舆论的有效办法。
及时应对,并不是说发现带有不好苗头的文章后就简单地删去,而是要迅速分析文章涉及事件的性质、真相以及文章本身的情绪,并在这种分析后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针对事件,如果事件的确是存在且事件本身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事件并做出答复;第二类针对发文者,如果发文者不够理智,情绪偏激,就要及时分析并进行疏导;第三类针对多数BBS用户,如果文章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就要及时摆事实讲道理并开展讨论。
在大学校园里,BBS是反映学生舆论最集中的场所。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尤其是事关生活后勤方面的问题,常常成为BBS中议论的焦点。任何一个细微的不足,或是食堂炊事员操作不卫生,或是澡堂热水不够热,都可以成为引发激烈情绪的导火索。中国科技大学在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思想工作方面,很注重校园BBS中的这些意见,“一旦发生,必定查个水落石出,并在网上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不让‘小事闹大’。2000年春天,有人在网上反映,校园里一些机动车的车速过快,行人不安全。行政部门立刻作出反应,在主要道路上设置了减速钢带。但采取措施后,网上又有人提意见,说减速钢带的两头没留空,使得骑自行车的人很不方便。于是,后勤部门再将减速钢带两端截去一段以保证自行车无障碍通过。但不久,又有人在网上抱怨,说夜间行走常常被减速带绊着。后勤部门再次考虑后,将减速钢带挪至路灯下,终于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陈敬农:《网上世界 谁主沉浮——记中国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见《科技日报》2000年12月26日)。尽管一个校园内道路减速带的问题并不大,但网上的议论却此起彼伏;尽管网上的意见不断有,但校方并未置若罔闻,而是积极应对,合理采纳。校园减速带从无到有,从长到短,从暗到明,一个可能成为抨击校园道路设施管理甚至学校管理的话题,就在及时的解决问题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BBS的匿名性使得其成为一些人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方法等,都可以成为BBS上情绪化言论的引子。对于这类言论,如果能够及时制止,就会将情绪化的火苗熄灭;反之,若是等到若干人回贴表示响应之后,这种情绪的制止就会非常困难,甚至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对BBS上少数人的情绪化言论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这些言论会引发不正确的网上舆论,另一方面这也是了解用户真实思想状况的有效渠道。在发现问题后,如能在第一时间以关心、帮助的态度来回复,就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响应;而若等到整个BBS中错误舆论已经形成再来谈同样的话,发文者不但不会领情,还会以嘲讽的态度对之,甚至会激发其更加激烈的情绪。
代表个别人、少数人情绪的言论在BBS中得到的反映是细水长流式的;与之不同的是,有时BBS中的言论反映的问题带有很强的普遍性,会激起瞬间的脉冲式反应。对不同时效特征的言论,要以不同时效性的方法应对。
2.正面性原则
BBS中的舆论经常是情绪的表达与问题的反映,这些问题有些确实存在,有些言过其实,而针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带有很强的情绪化倾向,甚至只是少数人的意见,为此,在开展BBS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对提问者,坚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的要求,即有问题可以提,但表达要适度,言辞要恳切,归根结底是要解决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正面引导体现的是分析性、政策性和方向性。不压制意见,但反对无中生有,随意扩大;要采纳意见,重要的是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进入BBS,就能将许多现实可能激化的矛盾在网上消解。
要有效引导BBS中的正面舆论,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对任何舆论、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分析,切不可以偏概全,更不可以势压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对事实的反映应全面,尤其在介绍、评价一些新生事物时,要深入调查,仔细分析其发生原因,这样的言论才能体现事实全貌,具有说服力。比如高校里出现的考托福热,从报名到上补习班再到考试,到处排着长队,甚至放弃学校里的专业课学习,而且这种状况有越来越低龄化的倾向。对这样的新问题,在进行BBS中的舆论引导时,切不可简单批评这些想出国的学生,而应全面分析出国的利弊,分析出国的途径,以“不反对出国,反对盲目出国,鼓励学成报国”的原则来谈这个话题。这样的分析性引导就可以有情有理地将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要简单批评一件错误的事物,简单重复一句正确的口号,并不困难,但要分析一件新事物,就需要教育者有一些辩证逻辑,有一些吃苦精神,有一些责任意识,三者缺一,或不知如何认识,或不愿深入实际,或不顾社会影响,即使是动机善良,也会好人办“坏事”。
在BBS中引导舆论,还要担负宣传、解释国家政策的重要任务。但在宣传、解释时,如果不能吃透政策,并且以准确无歧义的方式表达出来,宣传的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当国家进入大规模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时,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紧跟形势。紧张的工作节奏带来的后果是教育者无时间细细琢磨有关政策,适得其反的效果出现也就不奇怪了。比如在反映企业改革进程时,大谈企业如何精简人员、兼并改组,一味强调裁员的力度、必要性,而忽略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会给学生们带来疑问,国家是不是要牺牲一部分工人的利益来换取国企的进步。政策的领会需要实践的过程,而政策的宣传则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稍一走神,偏离政策的报道就会跑到政策的对立面上。
正面性原则最重要的是强调舆论的方向性。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站在“党和人民”的“福”与“祸”的角度来谈舆论导向问题,这时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互联网成为制造舆论的又一种新媒体,对网上的舆论引导来说,这一基本要求同样要坚持。
在正面性宣传引导舆论时,要回避两种指导思想:合理想像与唯本质论。将传播者没有见到的情节通过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的想像记述出来,这就是合理想像。大胆推想,生动描述,是这种手段的风格。由于这种“完美再现”是对传播者未接触事实的主观想像的描述,因此,从根本上说,想像是违背真实记录事实的原则的,是应该反对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合理想像”。唯本质论在正面宣传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指导思想。以本质真实超越现象真实,这就是唯本质论。这种观点认为,现象有可能是假的,但本质是真实的,只有本质才是宣传要着重反映的对象,而且,这种宣传可以帮助群众认识本质,找寻规律性的东西,并以此带动群众改造世界。由于这种观点将先验的本质作为宣传依据,因此在宣传中往往会陷入根据已有观点选择事实甚至编造事实来证明已有的主观认识的模式。这种观点将现实真实与本质真实对立起来,认为现象是不真实的,只有本质是真实的,但却忽视了本质的真实应该通过真实的现象来反映,没有了具体的真实,也不存在所谓的抽象的真实。
为了实现有效的正面引导,一定要掌握合适的方法。如果在引导过程中表现出高度而明显的教育目的,一致而机械的教训内容,并以主观想像代替客观事实,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3.柔和性原则
BBS的特点是自由开放的讨论,因此在BBS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要求,以一种宽松的态度和柔和的手段来进行交流。即便是对非常情绪化的意见,也不要采取简单批评甚至乱扣帽子的做法。思想政治工作要解释疑惑、凝聚人心,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柔和性原则强调的是引导过程的群众性、策略性和逻辑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立场必须坚定,手段必须灵活,急风暴雨式的方法往往浮在面上甚至激发抵触情绪,而和风细雨式的方法却常常能润物无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BBS当作反映群众意见的一个重要窗口,平心静气地分析其间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选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让工作事半功倍。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的讲演。在讲演中,他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第513页)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用思想政治原理来解释,就是尊重群众的观点,用传播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重视受众研究的观点。传播者要提高传播效果,首先必须研究受众的特点,受众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受众是生活在农村的还是生活在城市的,等,这些都决定了受众的接受程度。受众在接触传播者的信息时,要有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的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受众选择的标准,就可能使得信息传到受众眼前时,被拒绝接受,或歪曲接受,像毛主席讲演中提到的“对牛弹琴”那样,牛是不可能听进去任何音乐的,即便奏乐者再用心、再用力,也无法将音乐深入牛的脑袋。
西方传播学对受众的研究较多,也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概括说,受众在接受传播者的传播内容过程会经过四个阶段: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行动。我们在借鉴西方传播学的成果时,就可以从网上用户的选择习惯入手,结合受众的文化特征、接收环境等,进行较深入的调查、试验、比较、分析,以使我们的宣传教育效果更为有效。
舆论引导是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就不能采取急风暴雨式的方式。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对于思想问题,无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5页)在今天,在互联网上开展思想工作,就更不能采取打压的做法,必须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讲究引导艺术和引导效果。
柔和性的引导不仅强调的是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认识问题时,一定要讲求逻辑性,注重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不讲过头话,不被现象蒙蔽。要掌握引导舆论的科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掌握辩证逻辑的原理。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三条: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思维中的量变指的是知识量的积累,思维中的质变指的是认识上的飞跃,即科学认识的最终形成。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思维要么处在量变过程,要么处在质变过程,而任何科学认识的形成都是知识量积累的结果。
比如说过去我们在称颂领袖人物时,常常会出现“天才”等称呼,其涵义是认为领袖从懂事起就知道革命的意义和革命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宣传某一种新技术的产生,只突出灵感的作用,着重记叙做了个梦、撞到电线杆子上等细节,以此来表现发现过程的神奇,等等,都是不符合量变质变规律的。不论领袖人物的成长,还是新技术的发现,都有一个渐进积累到突然质变的过程,不抓住这个规律,往往容易被质变的奇异所迷惑,带来宣传的片面性。
要掌握柔和性原则,不但要从形式上做到,更要从实质上理解。只有选择适度的内容,采取温和的态度,才会让舆论引导工作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三、BBS中的思想教育方法
BBS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广阔空间和有效载体,只有因地制宜地掌握在BBS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让舆论导向按照预期方向发展。
1.权威对话法
BBS中传播方式是匿名的,这使得各种言论,哪怕是非常客观的事实发布、非常理性的问题分析都会由于传播者的匿名而遭到网上用户的怀疑甚至嘲讽。为此,要在BBS上树立一种正确的舆论,必要的时候反其道而动之,在一片匿名的虚拟空间中,大张旗鼓地请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不但可以收到强化正确的主导声音的效果,还能让原本吵吵嚷嚷情绪化的BBS空间变得严肃冷静起来。
2000年6月18日,“士柏论坛”请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活跃的政治学教授房宁与网友对话,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在此次交流中,青年人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强烈的反思热情和冷静思考。房宁教授也坦言了这些年来他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反思和认识,并希望实现与网友的进一步交流。当问及他对网上交流的感受及对互联网的看法时,他说:“这一次交流我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原本认为社会主义在青年当中的反思有但可能很少,这次在互联网上的交流使我有了新的感受;另一个是,外面总是说互联网上的交流很肤浅,至少从这次的情况看不能这样认为,虽然两个小时的交流不可能完全深入,但这只是个方法问题,这样的交流越多它就会越深入。从网友问题看,是相当认真的,并且经过一定的思考。可以说,互联网上的反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人的学术研究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知与认同。”此次讨论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第一次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严肃的理论讨论。名为“大嘴牛”的网友在与房宁告别时说:“再次谢谢房教授。现在能真诚探讨社会主义的人实在太少了,至少我为您的真诚感动。”显示出此次交流的友好与坦诚气氛。
这样的对话过程有几个优点:其一,让权威人士与一般网民直接接触,有利于拉近彼此的心理与思想距离;其二,让对话双方在一种开放、自由而又非见面的空间中交流,有利于驱除彼此的礼节约束与心理思想负担;其三,权威人士成为对话的核心人物,权威人士的言论成为对话的舆论核心,有利于对对话舆论的引导;其四,对话过程在网上向所有网民开放,有利于增强舆论影响力。
2.广泛讨论法
与权威人士的对话法不同,广泛讨论法研究的是舆论引导者以完全平等的、匿名的一般网民身份参加某一话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以清晰的舆论引导者目标为指导,以心平气和的讨论为方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BBS中的讨论经常是多主题的,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BBS站点都会分成若干类上百个版块,但是,仔细分析各版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各版块在每天讨论的内容会有几个侧重点。这些侧重点或是近日里相关主题的最新事件,或是BBS用户集中的情绪思想反映,其形成过程多是以几个积极用户的频繁发表意见为核心,多数用户的零散参与为支持,要在这种环境中引导舆论,引导者就应力争以积极用户的姿态不断参与,不断引导。
这样的讨论法有几个优点:其一,引导者以平等甚至匿名的身份介入BBS中交流过程,完全符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不会引起先入为主的受教育者、受引导者对教育者和引导者的反感,有利于隐蔽引导意图;其二,讨论内容非常广泛,讨论形式非常自由,讨论语言非常轻松,有利于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其三,作为BBS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广泛的讨论可以成为常规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化。
3.事实发布法
网上谣言存在的先决条件是突发事件、重要事件的未知。为了避免让虚假的信息、偏激的意见在BBS上形成规模,对突发事件、重要事件的及早发布,也是引导BBS中舆论的重要措施。
谣言传播的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因此,事件本身的未知性越大,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与关注。未知性有两重含义:第一,权威部门没有公布事件的确实真相,比如对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就属于权威部门有意不公布,造成谣言滋生;第二,权威部门公布的事件真相不能让公众相信。有关权威部门已经公布了事件真相,当公众认为这种公布出来的“真相”不是真的真相,是经过伪饰的,因此依然会有谣言。而且,这种谣言还会依据已经公布的事件“真相”制造并衍生。
由于BBS中对事实认定的延迟性,使得BBS成为一些小道消息散布的新型通道,要消除这些小道消息的负面影响,不能靠堵,只能靠以更快更准的事实发布来获取网上舆论的信任与支持。这种事实发布在一些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发生后、突变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尤为重要。如果是得到权威部门证实的消息,即便是关于地震、洪水、某政府高级官员被捕,也不会造成一种脱离主传播渠道的地下传播,相反,这类消息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尽可能广泛、公开地向社会传播,因此,这类已经有确定答案的事件不会成为谣言中的事件。
根据谣言产生的规律来看,越是未知的事件,越容易被作为谣言的中心事件,要避免这类谣言的产生,及时的事实发布非常必要。事实上。BBS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正式的大众传播或组织传播渠道的非正式信息发布渠道。对一些重要事实的发布,正式信息渠道可以适当根据需要延后,但网上的信息发布一定要快,一定要抢在小道消息出来之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其一,可以让基本正确的事实成为舆论形成的客观依据,有利于争取到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性;其二,事实的发布与严谨的说理结合,有利于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与说服力。
4.幽默消解法
BBS上的交流情绪是自由而轻松的,即便是对一些严肃的话题,也常常会以轻松的语调、文字来叙述。这种特征有时很具吸引力,让参与者尽情舒展,但有时也会引发发言者的不认真、不慎重甚至毫不负责任的态度。其结果是网上舆论常常呈现混乱状态,每当一个正确的意见出现,就会有人以嘲讽、歪曲的形式回帖,让前者处在一种被调侃甚至被怀疑的地步。
舆论引导者要熟悉、适应这种交流特征。一方面,在交流中不能采用与面对面的思想教育相同的态度、方式来开展引导;另一方面,要学会“以夷攻夷”,利用BBS交流的这种特征开展工作。对一些明显错误的意见,尤其是带有挑衅性、煽动性的意见,引导者可以以一种嬉笑怒骂的态度予以回击,从情绪色彩上强化错误意见的非严肃性,从内容分析上鲜明指出其错误性。
这种舆论引导方式与认真的思想交流在形式上是不同的,但实质都一样,都是为了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上发展。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其一,让极端错误的意见得不到其他意见的认真响应,可以有效削弱其影响力;其二,以同样的叙述方式表达不同的意见,有利于让引导者处于从容的姿态;其三,对一些尖锐的问题、复杂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起到长篇大论的说理所无法发挥的效应,有利于解决思想教育中的个别难题;其四,以幽默的方式表达深刻的内容,有利于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