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基建事业上,我国一直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建设上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在长达四十年的经验累积上,我国在基础建设领域中积累了逢场丰富的施工经验,其中自然少不了关键性的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本文就立足于此,简要分析我国土建行业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上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土建行业
一、混凝土施工问题的相关概述
混凝土是我国现代建设中的主要材料,在成分上主要由水泥、砂、石、水以及其他辅助材料混合制成,根据各种材料掺入的比例不同,最终得到的混凝土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区别,有特定属性的混凝土甚至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称,比如钢筋砼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预加压力混凝土等等。正是由于人工调和的比例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混凝土的性能,所以虽然混凝土在材料构成上几乎都是纯天然材料,但是混凝土本身依然属于一种人工材料。总的来说,混泥土具有这样几个通用特点:
首先是混泥土的持久耐用性,作为一种建筑用人工材料,具备持久耐用的特性是混凝土应当具备的基本属性。混凝土本身硬度高,结构稳定,耐腐蚀,其寿命至少都在二三十年以上,这是混凝土跻身为优质建筑材料的重要原因。然后是混凝土的可塑性,根据不同的需求建设倒模,就可以制造出需求形状的固化混凝土,这样的优势让混凝土省去了打磨阶段的巨大成本支出,这是混泥土领先于很多天然材料的巨大建设优势所在,再加上混凝土可塑性也让其具备了便于运输的特性,这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最后还有就是混凝土本身的成分应用纯天然的材料构成,其材料获取方便快捷,可成批生产,这让它的大规模应用变得更加可行,另外纯天然的特点让混凝土本身更加绿色安全无污染,这也符合现代提出的绿色环保施工的需求。
如今,我国对于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建筑要求更加严格,建筑向高层化的方向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就更高,而与时俱进的混凝土也通过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满足了当下城市建设的需求,这让混凝土本身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除了对于混凝土本身性能的研究,研发更多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对土建行业的发展有着很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当下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前面提到,混凝土本身的原料配比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当下的城市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增加混凝土中水泥本身的比例是提升混凝土承载能力的重要方向,但是伴随而来的就是更大的水热问题引起的水泥开裂的问题,这是一个全行业普遍存在的挑战问题,而且当裂缝出现在高层建筑和土木桥梁减租的底部时,其威胁性更是进一步扩大,所以通过相关施工技术的改良改善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开裂问题对于现代工程施工意义重大。分析开裂背后的原因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
1、对原材料配比本身的不科学控制
原材料配比上的不科学归属于施工技术上的不足,它对于最终的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巨大。在现代越来越高科技的现代建设中,对于工程质量的建设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对于混凝土本身的配比比例控制也要更加精准,而传统配比上允许的小误差,在现代的工程施工中就会被进一步放大,这种不科学的控制,最终导致了最后施工隐患的出现。
2、决策层的失误
混凝土的开裂,与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流程控制有较大的关系,而如果决策层上出现失误,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流程控制出现较大的偏差,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现象,就比如在养护中忽视了对于混凝土的表面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又或者是在混凝土还未完全冷凝到预期的承载能力时便开始了后续的施工,这些决策管理层上的失误也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缺乏对混凝土的养护
对混凝土的养护是很多土建工程企业长长忽视的问题,而一但出现了混凝土裂缝,往往又最会莫急,在混凝土的冷凝成型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在时间的期限上,往往是混凝土完成浇筑的一个月内,一般来说,只要在完成浇筑的一个月内没有出现裂缝问题,在后续的使用中基本也不会再出现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了,由于该养护过程涉及的期限较,很多施工队为了节约成本或者加快施工进度,选择精简或者跳过了该步骤,这也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策略
针对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从前期混凝土的施工设计、中期的混凝土的施工流程控制和后期的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三方面进行相关的施工技术的探讨。
1、混凝土施工的前期设计
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性质和其成分构成有较大的关系,所以在结构施工之前,针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和衡量,对于最终需求的混凝土的质量做出相继的指标要求,这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关系到影响混凝土开裂程度的水热化指标上,可以选择多采用粒径较大的石子,降低水泥的使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水热化效果,在其他混合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低碱性材料,少使用海沙作为混泥土建筑材料,此外,根据实际的需求,还可以选择一些混泥土的添加材料,比如改变凝结时间的缓凝剂和速凝剂,改变性能的减水剂,引气剂等,这些措施都可以较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实现中减少开裂情况的出现。
另外通过对于具体的环境考量上,尤其是对温度和湿度的考量,应当作出后期对于混凝土维护的相关施工技术流程的控制,这对于预防混泥土的裂缝产生具有积极的保障意义。根据湿度和温度的变化,预先对于施工环节中的一些规划做出符合实际的修改,比如在夏日的高温环境下,适当做好前期对倒模的降温和湿度的保持工作。在浇灌的时间排班上,应该尽量选择在夜间或者阴天进行,做好前期的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准备工作,是保证后续施工推进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混泥土施工流程中的技术控制
混泥土结构施工技术中的操作流程也是把控最终质量的关键点,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混合,在混凝土处于未凝结的可塑状态时要进行观察,争取尽早发现问题所在,在混泥土的可塑期内做出及时的补救,比如在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输送管道本身的不停震动对对楼板产生冲力,从而带动了钢筋的震动位移,这样的裂缝在一开始就能发现,因此可以进行早期补救,还有就是因为木板本身的支撑柱数量不够导致发生形变出现裂缝,这样的裂缝也可以在早期修复,最后还有常见的混凝土中央位置容易出现轻微塌陷的问题,这也说明了在混凝土接近墙面的四周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裂缝,为了解决塌陷问题,可以进行分批浇灌的策略,设置后浇带进行最后浇灌,在浇灌模具边缘地带时,先将两侧的混凝土凿毛,清洗后浇带的内部结构,然后涂抹有助于粘接的水泥砂浆,在完成浇铸并完成保养后,再拆除模板,此过程需要对全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监督。
为了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保证每一位操作人员的操作到位,从施工原料的配比计划开始,落实每一个环节,到混凝土的实际配比操作,再到最后的浇灌维护,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都要做出记录,对于操作步骤的时间记录也在落实到位,不能在追求速度的时候,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尤其是后期的维护工作上,很多人都容易变得松懈,因此建立规范化的监督体制,设置相应的维护人员,将工作落实到人,这可以很好把关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3、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注重后期的养护工作实现,对于防止混凝土开裂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在养护的过程中,要做好温度的控制相关问题,特别是在混凝土刚刚完成浇筑的凝结的关键时间内,一定要做好散热工作和湿度保持工作,防止凝结前后的温差过大,主要使用冷凝管增加内部的热量散失,使用遮荫的覆盖物防止混凝土的过度暴晒和外表的水分蒸发,在必要时需要通过洒水的方式增加混凝土外表的湿润度,在冬天,则要注意因为夜间的冻结问题引起的内部开裂,这时也可通过增加覆盖膜的方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温差过大的问题。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上,理想的时间是保持不低于一个月的养护,根据实际的环境变化,土建工程应当做好对于养护时间和手段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曹鹏,周游.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J].现代装饰,2011(05).
[2]曹鹏,周游.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J].现代装饰2011(5).
[3]包艳琴.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6).
[4]陈观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17):208-209.2014.08
论文作者:范家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材料论文; 泥土论文; 后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