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組间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6.6%,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效果、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其结果数据显示差异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患儿,不仅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患儿多在2~14岁,且男性患儿发病率高于女性患儿发病率[1]。发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及组织缺血坏疽等引起急性阑尾炎发作。患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临床表现不及成人发病表现明显,病情严重程度往往高于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特点有所不同[2]。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呕吐、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若治疗延误会使其发展为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小儿急性阑尾炎应及早进行治疗。目前,在临床中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开腹治疗的腹腔镜治疗。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儿均符合我国诊断标准指南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术后病理学组织检查予以确诊。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7例,患儿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7.9±1.5)岁;对照组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6例,患儿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7.4±1.3)岁。两组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部肌肉紧张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现象。組间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治疗都给予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抗生素治疗,排空膀胱,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实验组患儿实行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首先在患儿脐下做1孔,切口长度为1cm,注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2~10mmHg间,放入镜头探查,找到病变位置,吸掉腔内积液和脓液,置操做钳,将阑尾提起,夹闭其根部,电凝灼烧。术后清洗患儿腹腔盆腔,置引流管。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实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阑尾,术后均予腹腔脓肿清理,有需要的置入腹腔管进行引流,采用抗生素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且术后无并发症,伤口愈合较好;有效: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伤口愈合较好;无效: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伤口愈合较差,出现感染。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汇总数据的分析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与处理,以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指数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两组均有效,但实验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内容可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例(6.7%),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3例(20%),肠粘连患者3例(20%),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在小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病情发展较快。小儿出现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为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及组织缺血、胃肠组织系统出现紊乱导致免疫能力降低,细菌侵袭阑尾和相关组织,阻塞患儿的阑尾腔体等引发急性阑尾炎[3]。从解剖层面探究婴幼儿阑尾的性状可知,阑尾呈漏斗形状,能够实现对机体畅通无阻的引流处理。但随着小儿的身体发育,阑尾腔体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细窄,所以患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特点不同。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呕吐、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容易造成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等。小儿阑尾穿孔后,炎症会迅速弥漫整个腹膜,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4]。与成人相比小儿该疾病一经确诊必须马上实施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方法有开腹手术治疗和微创腹腔镜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逐渐创新,腹腔镜下手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的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促进患儿尽快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小,创伤小。而开腹手术创伤大、愈合慢、感染率高。
开腹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切口大,术中损伤大,伤口愈合慢、感染几率高,瘢痕大。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已经被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降低,伤口有利于愈合和美观,交易被患者接受。手术在电脑屏幕监视下完成,医生术区视野更宽广。病患的住院时间减少,同时康复率也提高了许多。如今腹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治疗各种疾病,有资料表明显示,临床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能够利用腹腔镜探查病灶,同时能进行阑尾切除术[5]。
对于做小儿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一般需要打2~3个孔,如果小儿年龄在6岁以下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没有太大优势。因为小儿腹壁薄弱,在触诊时对于阑尾肿大明显的患儿,容易触诊到肿大的阑尾[6]。开腹手术一般切口大,但在麦氏点切口,开腹后很容易找到阑尾。故切除小儿阑尾也可选择开腹手术,切口部位少是优势。本此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其结果数据显示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显著的预后效果,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9(2):6030.
[2]皮园园. 腹腔镜及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3):92-93.
[3]郑勇,吕晓洁.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4(10):167-168.
[4]葛芙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2013,19(09):965-967.
[5]郭俊海,班丽素,张旭辉,等. 腹腔镜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6(07):144-146.
[6]杨胜涛.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15):213-214.
论文作者:陈栋,吴维剑,莫岳忠,余伯成,周利旺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阑尾炎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手术论文; 阑尾论文; 实验组论文; 腹腔镜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