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共享:需求、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
种国双1,赵 衡2,裴小兵2
(1.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江苏苏州 215006;2.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 在充分分析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问题后,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流程进行创新,从用户需求获取、识别与匹配和服务对接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出四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的保障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以此能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效率,最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关键词: 共享经济;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模式
科技资源共享是实现科技资源优化与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地方的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而言,科技资源的数量、质量、配置方式、共享效率,是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乃至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后,共享科技资源成为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科技成果共享至少可以取得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在当前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科技资源供给和科技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科技资源的集约化增长;另一方面,科技资源共享能够为区域创新及其协调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支持,进而推动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竞争实力的提高[1]。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从用户需求获取、科技资源集成、科技资源匹配与服务和服务保障机制的流程。主要试图解决三个问题:其一,为什么我国的科技资源需要共享;其二,共享中的服务流程如何建构;其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机制是什么。希望通过创新流程设计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1科技资源共享中的主要问题
科技资源共享是指科技资源的占有主体对科技资源实现其在行业、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多向传递与共享,使科技资源能够被多个科技创新主体共享使用,达到一种价值创造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状态[2]。本质上,科技资源共享是科技资源的普遍化使用,其基本目的是扩大科技资源的价值,达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目的。在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主要经历了“科学数据共享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期—科技资源共享制度完善期”三个发展阶段。这时一个从数据共享发展到制度共享的过程,是一个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促进科技资源普遍化使用,进而以制度来推进和保持科技资源共享的过程。
我国从2004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平台以科技资源信息共享为先导,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目的,旨在满足国家和地方各个部门机构对科技资源的需要[3]。近年来,我国大力重视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各地方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科技政策的号召,目前已建成多个国家及地方的行业或领域的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5]。从科技资源共享制度建设方面而言,英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实施了“完全与开放”的政策,日本则重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了强制政府将科技资源提供给企业使用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在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政策还没有完全形成,但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探索,在推动高校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使用[6],推动政府将顶层设计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完善激励政策和反馈机制[7],建立“市场调节、供需沟通、有效监管”的资源共享机制[8]以及建立城市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9]提出了众多政策建议。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政策驱动式,就是在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资源共享政策的推动或强制要求下,通过社会共享的方式强制要求科技资源占有主体公开科技资源,以便于使用者利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二是项目驱动式,就是以科技项目来指导、驱动、整合,促进各类科技资源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相互间实现协作,在协同使用资源中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三是仪器驱动式,通过“设备共用,接受民间委托”等一系列的相应政策,促进大型设备主体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果,有效促进“产学研”各个环节之间的互动[10-11]。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是促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以自然资源、科学数据、仪器设备、科技成果、试验基地、文献资源六大领域为基础的科技资源网站[12](如图1)。这个网站以科技资源类型平台为主体,不但整合了各种专业类的科技资源,比如交通科学数据、人类遗传资源、制造和自动化资源,而且一些地域性科技资源平台,如上海、江苏、重庆等各地方的科技资源平台,也成为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网络自2009年5月开始运行,近10年来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
1.1 对象 选择2010年7—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压疮高危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00例。入选条件:年龄60~80岁;制动或无力自行者;Braden量表评分13~14分。排除对象: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者。
接下来,进行了中国焊接协会与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焊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连胜与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国舫代表双方进行了签约。为中国焊接行业资本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图 1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模式
我国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的总数巨大,甚至超过欧盟15国总和;然而,以欧美为主的许多国家的科研仪器使用率高达近200%,而我国在这方面甚至不足25%[13]。可见,我国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效率比较低。此外,目前我国许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只限于提供科技资源的基本信息,而不能深层次挖掘科技资源去匹配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资源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科技资源主体机构及部门重视科技资源的管理,而没有深入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的服务,导致科技资源难以共享,也难以发挥和创造价值。
表 1科技资源平台评价指标
表1(续)
究其原因,我国的科技资源主要存在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型企业中,而研究成果多以文献方式保存,由于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更缺少对科技资源主体和科技资源使用这的有效对接,现有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很是不足[14]。目前而言,市场中的一些盈利性服务机构如网络信息平台、科技中介等能够通过收集和分析科技资源信息,通过良好的宣传,将科技资源服务与所需要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专业化的事情,对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对科技资源的挖掘和匹配要求高,一般意义上的非专业机构,很难实现深层次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的非专业化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当然,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良好的合作,而合作是非常艰难的,良好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
图 2科技资源共享调查
我国在科技资源共享在理念、制度和行动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指标对共享效率、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共享服务进行测度(指标见表1),根据指标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在全国34个省份展开调研,确保各个省份都有相应比例的人参与问卷填写,比例控制在1:10以内。此次调研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1月,共计5个月,总计回收问卷13 428份,其中排除2 687份无效问卷,对剩余的10 74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回收率为79.98%。问卷调查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为人员基础信息部分,第二部分为科技资源平台的共享效率调研部分。经问卷填写,第一部分问卷有效填写率为97%,第二部分出于对个人意愿的保留,有效问卷数为11 012份,有效率为82.0%。对问卷描述性统计,对这个平台稍有了解的占36.82%,较为了解占30.85%,非常了解的占17.38%,经常使用的占14.95%;而部门分布为,管理部门占13.45%,技术部门占34.13%,市场部门占21.56%,生产部门占9.33%,其他部门为21.53%;高层管理人员占8.12%,中层管理人员占15.34%,基层管理人员占27.33%,其他为49.21%,整体上看,问卷调查有较好的代表性。调研发现目前的科技资源平台的资源整合依然是一种“有界整合”,是一种浅层次的整合。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下。
在共享资源匹配的过程中,需求与服务对接是核心内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的功能对接,主要包括需求对接和服务对接两个方面,这两个层面的对接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在提供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其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据调查数据来看(如图3所示),绝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都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特别是科技成果市场化和商业化率极低,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科技的成功,不仅要实现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市场和商业成功,最后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其一,科技资源共享效率相对较低。据统计(如图2所示),在科技仪器共享效率方面,仅有10.7%的工作人员认为科技仪器共享效率高,62.2%的人否认这一观点,而27.1%的人认为一般;在提供科技资源基本信息方面大多数人认为效率达标,但是在提供辅助信息方面进步的空间很大。
图 3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调查
其三,科技共享服务不完善。调查显示(如图4所示),我国在共享信息及时度方面做得较好,认可度达到了51.2%;但是在信息与主题的匹配度方面有待提高,认可度只有12.6%;平台之间的合作与共享特色服务是今后的提升重点,认可度分别是18.4%和15.6%。具体的结果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图 4科技共享服务调查
一是在科技共享服务信息质量方面,目前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充分汇集了各项科技资源及其信息,然而,由于缺少线上与需求方的实时信息交互,共享平台的介绍很多是浅层次的,更多的是对科技资源拥有方的简单介绍,而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较单一[15]。这就导致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资源需求方和资源供给方之间的有效交流不足,直接导致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很难有效匹配和共享。
二是在科技共享服务效果方面。一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资源匹配上采取了查询模式,但这种模式依然是简单的单向的匹配搜索。单项匹配很容易造成搜寻结果的无效,即搜寻后所得到的是大量无用的结果或无关的信息;而用户所需要的特色化信息推送服务却非常缺乏。即使看起来存在于一个科技平台上的科技资源丰富多样,但各领域各区域的共享平台是相对独立,这就造成了学科及区域分割,缺乏沟通交流,很难形成跨界的合作。这也是影响科技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科技资源的占有主体、数量和种类都呈现出急剧的增长之势,科技资源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互联网传播效应的关联性和传播效果的叠加也加快了科技资源的传播效果;这些变化与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主体对于科技资源的需求的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相互影响,进而发展成为科技资源共享的新环境和新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资源的需求,充分实现客户需求与资源的快速匹配对接,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需要对服务流程进行创新和设计。
2016年河北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28 249元,2017年为30 54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为11 919元,2017年为12 881元。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 106元,2017年为20 600元;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 798元,2017年为10 536元。由统计数字可以看到,城乡居民年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小于城镇居民,且不同地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依然有39个国家级贫困县,195.67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居民160.2万人,占81.87%,反映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问题。
2科技资源共享需求的获取、识别与匹配
随着国家和地区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蓬勃发展,如何完善共享平台的需求获取与资源集成功能,有效实现资源服务的对接机制,为促进科技主体创新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并匹配有效的科技资源,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提出,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促进科技字眼共享服务流程的创新:一是及时、清晰的获取科技资源共享用户的需求;二是要从多个维度对服务需求进行清晰化的识别;三是资源匹配与服务对接。共享需求的获取、识别和匹配是整体提高共享平台服务能力的关键。
②州城即山阴县城,秦始皇改大越为山阴县,属会稽郡。南朝宋在会稽郡置东扬州,齐、梁、陈因裘,州治设在山阴县城,故山阴城也称州城。
2.1 共享需求的获取
服务源于需求,科技共享中的服务与需求直接相关,及时、清晰地获取科技资源共享用户的需求,是完善共享平台服务的首要步骤。当然,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与两个主题的确切行为密切相关。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对自身开展创新活动的科技资源需求的清晰表达;二是共享平台对科技创新主体资源需求的准确认知。只有对需求进行了清晰的表达,并被对方清晰地确认,才能形成有效互动的共享服务。在科技创新主体提出共享需求,到共享平台接受共享需求,再到资源及服务匹配的过程中,科技资源需求方和供给方可能会因沟通不足和信息不对称,导致服务偏差或者服务效率低下,从而难以产生预期效益。所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用户需求,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对科技共享的服务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在需求对接层面。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需求主要是对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企业。在对接过程中,这些主体也有各自的特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或理论研究,重点面向跨平台的各类藏书、文献等科技资源进行集成;产业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充足,对科技资源的需求较为集中。通过对共享平台进行多功能集成为产业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如果面向战略性新兴企业,则要结合这些新兴产业的自身优势,将新能源产业、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绿色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重点。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1)现实需求及其征集。现实需求是需求方对科技资源的显性需求。这类显性需求的征集包括以下紧密联系的各个环节:一是使用共享平台网站与服务系统及时记录用户提出的各类需求信息;二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集成和总结提出清晰化的服务功能以供科技创新主体选择,进而统计各类科技资源以及服务的需求次数、对象及目标等信息;三是供需双方按照分类对资源的使用功能进行准确描述,以实现需求与资源的对应;四是定期与科技资源需求方沟通以更新科技资源的内容及结构。科技资源需求的展现与实现需要在这四个环节中有序有效地展开。
(2)潜在需求及其挖掘。潜在需求是科技创新主体尚未意识到的,但在过去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已显示明确迹象的科技资源需求。挖掘这类潜在需求是一个提升科技创新主体能力的过程。在挖掘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通过对用户服务反馈的归纳来挖掘平台用户的潜在需求;二是通过对资源需求的清晰化描述和分类,并结合内外部环境来捕捉市场隐性需求,并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科技创新主体。
(3)未来需求及其引导。未来需求是根据近期国家的相关政策、区域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所作出的预测,以此来预测并提出下一步可能具有战略性科技创新。为了确定好“未来需求”,科技资源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都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关注国家及地方各项相关政策,增强对环境的嗅觉;二是要跟踪国内外新兴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针对区域行业发展特征,引领科技创新需求;三是借鉴我国建设较早、服务体系完善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模式和经验着力开展服务创新,发现“未来需求”。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需求,可以按照科技创新主体的自身类别进行征集,这些主体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技术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等;也可按照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资源需求的类别或领域进行征集获取,主要有新能源材料、生物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科技创新主体规模大小和类型对需求进行征集。这样就能够确保绝大部分创新主体被涵盖,使得征集到的需求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用户的真实诉求。
2.2 共享需求的识别
需求征集后,共享需求的识别成为关键问题。科技资源共享需求的识别是实现科技资源客户价值的前提条件,科技资源只有实现了客户价值才能释放自身潜能[19]。具体而言,通过需求征集获取科技资源服务需求后,科技资源共享的供给者,要从多个维度对服务需求进行清晰化的识别(如图5)。只有切实掌握需求方的现实需求,并对潜在需求进行精准化分析,才能有效地预测到未来需求,才能为科技创新主体的资源匹配和项目合作,做好基础性准备。
为更好地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经多方论证,2012年,他决定积极参与土地托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种地的都将是种田大户,只有自己率先成为种田大户,才能彻底摸清他们的需求。”他表示。
图 5多维度的需求识别
具体而言,科技共享需求的识别有以下方式:一是依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地方工作任务部署、产业创新资源及技术需求等特点,借助行政手段或者市场机制从区域内、多领域和多层级对多种科技资源进行汇集,发现、评估和获取科技资源的多维度信息;二是由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成对资源的分类、编码和描述等工作,并且要密切跟踪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资源的使用状态,从而实现科技资源在共享周期内的实时可见、闲置可用;三是依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目标,对各类别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集成,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集成服务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发展共享平台的综合优势,满足科技创新需要。
2.3 共享资源的匹配
在对科技资源进行标准和科学化集成和服务需求识别的基础上,根据集成的科技资源和平台自身的服务内容与科技创新主体的需求进行科学匹配,调用科技创新主体对资源需求的信息和数据,是关键环节。根据资源需求与科技资源的匹配程度,我们可以将共享资源的匹配分为完全匹配、嵌入匹配、包含匹配和失败匹配不同类型(如表2)。
根据自研处方比例,按处方量80%、100%、120%精密称取富马酸喹硫平20、25、30 mg对照品及辅料各4份,置于量瓶中,分别用“2.2”项下4种不同溶出介质900 mL稀释成供试品溶液,按“2.2”项下条件测定含量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4种溶出介质配制的低、中、高3种浓度供试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在99.8%~101.7%(RSD为0.23%~0.42%,n=3),表明在所选择的溶出条件及测定条件下,方法准确度良好。
表 2科技资源与需求的匹配类型与执行策略
σm为水平杆件对立杆产生的附加应力,取55N/mm2;KA为立杆截面调整系数(立杆为单杆时,KA取0.85);KH为脚手架高度调整系数(当H≦25m时,KH取 0.8;当H>25m时,KH取 0.99);f为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规范可知取205N/mm2。
对科技共享需求而言,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照用户需求的主体来划分,科技共享需求的主要来源包括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业园区等部门[16];按照科技资源需求领域划分,需求可以分为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材料等领域[17];按照需求内容划分,用户需求可以分为技术、人才、仪器设备、信息等需求[18]。为避免服务需求的交叉,使服务需求更加清晰化表述,我们从服务营销视角提出了三个需求描述标准。
其二,在服务对接层面。依照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将服务对接分为信息对接、知识协同和智慧融合等三种服务类型。信息对接是通过科技资源的汇聚和整合,提供共享平台中拥有的科技资源进行服务,本质是在基于科技资源供求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原状态下的共享。知识协同是在整合大规模的科技资源的同时,将服务重心逐渐转向区域的创新创业需求。这种服务类型通过整合多项科技资源,使这些资源相互补充协同服务,对资源进行了重组与集成,但资源自身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知识协同的核心思想是“用户有什么需求就整合对应的科技资源”。智慧融合服务是在服务平台上集成的各类资源初具规模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通过将原始资源的汇集、重新分类,形成问题解决的整体方案。其核心思想就是“面向国家或区域产业新需求开发相匹配的整体解决方案”[20]。
为了更好地做好需求对接和服务对接,设计资源使用的模糊关联机制、联想功能与资源整合协调推送机制,可以增加在服务过程中科技资源的选择性。这就要求在需求对接和服务对接过程中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依照模糊关联准则,挖掘文献关键词关联相关的资源,为用户推送科技资源和文献,从而拓展用户研究的领域和研究深度,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方法和资源支持;二是挖掘科技资源领域与科技资源内容的关联,依照国家科技计划向用户推送相关科研团队,搭建科研攻关项目团队,促进各方更有效的协作。当然,需求对接和服务对接不是两个互相分离的层面,其实在对接需求的过程中,也是对接服务;对于科技资源共享而言,服务更是一种需求,做好服务是对最好的需求满足。
3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的四个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从服务平台自身以及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需要制定和采用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和措施,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提升平台自身的综合优势。
(1)人才保障机制。人才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其运行的智力基础。在用人方面探索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模式,通过内部选拔与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当然,人才培养是人才保障的重要方面。因此,科技资源共享机构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注重与前沿科技接轨,确保员工业务水平精进。同样,还需要采取员工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岗位责任制,将工作绩效与员工奖金、福利、评优等挂钩,实施末位退出制度,以此来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2)信息治理机制。科技资源共享其实就是信息的共享。因此,信息治理机制是保障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机制。为了做好信息服务,一方面是要解决科技资源数据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要确保信息能够实现合理的共享。这就要求,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所使用的数据信息应是完整无误、冗余小的有价值信息。因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制定数据质量保证规划,设计合理的数据监控和管理组织结构,确保数据质量能够满足共享服务的需求。信息治理能够帮助平台抵抗各种风险,增强平台抗风险能力,避免科技资源数据化风险、决策不科学风险、数据业务不匹配的风险。设计和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3)资源利用评估机制。为保障科技资源的利用和共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应根据科技资源的类型和资源的实际需求情况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确保资源结构构成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从不同的服务环节设立科技资源监测点,通过资源利用评估机制,而实现对科技资源的监控,确保科技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4)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供求方之间与需求方的在设备租赁、维护等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资源共享的利用率。以科研仪器设备为例,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申报科研项目时,若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供求方有此类设备,就可避免在项目中对科研仪器等设备的重复购置,这样以来,既节省了项目资金又增加设备的使用率。
由于模型桩尺寸和试验条件的限制,本试验采用的摄像头为红外微型摄像头,可在黑暗环境下采集图像.该摄像头分辨率为640×480,摄像频率为30帧/s.摄像头安装在桩身一侧的支架上,并贴有减震材料以防桩体贯入时摄像头抖动而影响成像质量(见图2).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电脑相连,利用图像采集软件将沉桩过程中观察窗口观测到的图像以视频格式保存下来.最后将采集获得的图像在Matlab中进行处理,利用MatPIV图像工具箱运算得到桩-土界面土体位移场.通过对平移后的图片进行位移计算验证了相关图像获取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
4结论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构建创新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服务模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同样,随着科技创新主体的数量和科技资源类型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对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模式、流程、质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目前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服务流程与机制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形成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如图6)。希望这一模式能够有利于提高平台的服务效率,改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及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图 6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戚湧,魏继鑫.基于博弈理论的科技资源共享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9):10-15.
[2]王宏起,王雪,李玥.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2):48-51.
[3]陈丽娜,司海平,方沩,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8):262-266.
[4]贺德方,谢科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12):52-57.
[5]涂勇.地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42-44.
[6]何晋浙,徐静波.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10,13(6):132-135.
[7]陈喜乐,赵亮.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整合机制 [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 (3):11-15.
[8]蔡瑞林,郝福锦,吴敏.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资源共享研究[J].企业经济,2012(8):141-144.
[9]朱长宁.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制度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21-24.
[10]吴长曼.浅析“科技资源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7(1):49-51.
[11]郑长江,谢富纪,傅为忠.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益提升路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5):7-10.
[12]张贵红,朱悦.我国科技平台建设的历程、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5(1):17-21,38.
[13]史安娜,徐巧玲.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DEA的超效率CCR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54-59.
[14]贾君枝,陈瑞.共享经济下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优化 [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3):6-10.
[15]李玥,张雨婷,李佳.演化视角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7(2):51-57.
[16]王珊珊,王宏起,邓敬斐.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及政府支持策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3):380-386.
[17]李增辉,汪秀婷,牟仁艳.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3):33-38.
[18]PATRUCCO D C P P. Innovation platforms and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 evidence from Italy and the UK [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8,17(7/8):699-716.
[19]李玥,王宏起,王雪.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需求识别与集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4):79-82,88.
[20]王宏起,李力,李玥.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流程与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8):69-7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Demand ,Service Mechanism and Service Model
Chong Guoshuang1,Zhao Heng2,Pei Xiaobing2
(1.Institutes of Nature 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fter full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in China, this paper innovated the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process, and improved the user demand acquisition, identification and matching and service docking. Finally it proposed four security mechanisms for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s and further improved the service model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In this way, it can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sharing platfor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sharing,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sharing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model
中图分类号: F12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 2019) 22-0028-07
收稿日期: 2018-09-21, 修回日期: 2019-03-26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22.004
作者简介: 种国双(1981—),男,江苏泗洪人,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赵衡(1992—),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与管理;裴小兵(1965—),通信作者,男,内蒙古包头人,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益生产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创新、创新方法应用。
标签:共享经济论文; 科技资源共享论文; 服务模式论文; 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论文;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