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贺君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贺君

四川省三台县金石镇同德中心小学校 贺君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开始接受规范的数学课程教育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但是这又是他们必须经历的。小学生还处于懵懂贪玩的阶段,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而且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如果用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教育模式来给他们进行课堂讲解,很难让他们规规矩矩的遵守课堂规则,这不仅可能会达不到课程的效果,还会扼杀了他们的天性。所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上课学习质量和参与度的关键之处,那么学校和老师应该如何制定出既能让小学生认识学习的责任,又能使他们保留天性的方案呢?下面我就借此来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开始时,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或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和思考问题:(1)例1中的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形?(2)长方形和平行四边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4)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应该怎么求?可以互相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合理的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创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教师用圆柱铁桶盛满水,让学生求出里边的水的体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一时找不到答案,有的试探着提出“把铁桶的水倒入长方体水箱中,量出长方体水箱的长、宽、高计算”;有的提出把圆柱铁桶浸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计算升高的那个长方体的水的体积就约等于铁桶所盛水体积。这时教师提问“若是求圆柱体的大蓄水池,能行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感到必须找出一个计算加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或公式,于是诱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

三、创设新型的课堂,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出具有什么特点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环境的创设。所以,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设新型的数学课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创新型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更加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思考。一个创新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容易发现图形旋转和变换的规律,并且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转变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让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学生也就更愿意配合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理论上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灵活性的特点,开展更多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发散。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段学习之后,开展一些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题活动。如,在教学中开展数学一题多解专项训练,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进行解答。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会更加多元化,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五、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主要运用直观思维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性,使他们提高计算速度。在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促进思维的活跃发展。还可以运用限时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数学题目,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敏性获得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让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使他们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并有意识地提高计算速度,使数学思维更加活跃,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聂艳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 第1期

【2】李承柔,小学数学要重视发现教育,《福建教育》2003 第12A期

论文作者:贺君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贺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