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就_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列主义论文,两大论文,成果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最重大的贡献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把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这个重要论断,我想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角度谈些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只有马列主义能够拯救、振兴灾难深重的中国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而言之,我认为可以用22个字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自18世纪以来西欧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实现了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达到高度社会化的新水平;但是又造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阶级私人占有的矛盾,并且由此派生出资产阶级对劳工阶级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德国人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至90年代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他们指明了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使社会生产力达到更高度发展,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达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他们还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德、美等西欧北美国家几乎同时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众多国家达到世界大同。到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 在追悼文章中,德国、俄国的社会主义者考茨基等人才对马克思一生的理论贡献用“马克思主义”一词来表达和确认。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必定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封闭的、停滞的教条。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变化而向前发展。后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新时代和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问题,如果在理论上有较系统的新创造,很自然又会形成新的主义或学说。到20世纪,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欧北美诸国由于资产阶级富有统治经验,改变统治手法,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长期难以形成,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引起的世界大战却给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环节的俄国造成了可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有利条件。列宁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的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殖民地革命以及俄国一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指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列宁主义。他认为俄国已有现代工业的基础(1913年占国民经济约40%)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有广大农民作为同盟军,又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所以俄国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后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证实了列宁的科学预见。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7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五大为了肯定列宁一生的理论贡献,正式确立了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此开始把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并提,并且创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新词,在中文中又简称马列主义。

我国是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直到15世纪我国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还位于世界前茅。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久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十分重视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以追求仁爱、礼义、德治、中庸为中心的儒家思想是两千多年来我国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农业文明的治国安邦之路。但是到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后,我国在理论上就显得落后了。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和坚甲利兵纷纷入侵,不断割地、赔款、划出租界,国家日益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衰败、悲惨境地,广大人民群众愈加沉进备受屈辱、饥寒交迫的苦难深渊。众多志士仁人曾经想从西方寻求拯救中华、振兴中华之道,然而前仆后继,屡试屡败。首先有洪秀全等人把西方基督教倡导的平等思想引入,创立拜上帝会,于19世纪50-60年代领导农民阶级进行太平天国革命,推行天朝田亩制度;1859年皇叔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编》,要效法西方发展私营民族工商业和民主法治,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终于被封建势力勾结资本主义列强所镇压。其次,地主阶级改良派自60年代起倡导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要学造洋枪洋炮,“师夷以制夷”;90年代中后期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要仿效日本明治维新,“以变法图强”;本世纪初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要想学德国和日本,自上而下推行改良性的君主立宪制;这时以康有为、张为首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发起“预备立宪运动”相呼应。结果这些改良思潮和运动都未能根本奏效,也无法阻挡革命风暴的到来。欧风美雨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要算是法国和美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首领孙中山把这些革命思想与我国情况相结合,形成孙文学说,主张民族独立、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即在西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加上我国传统拥有的考试和监察两权)。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资产阶级政党兴中会之后,又于1905年建成更加成熟和有力的同盟会,经过十次武装起义,终于1911年取得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可是由于我国封建主义势力异常强大,加上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火光只是昙花一现,瞬息熄灭,国家又陷于各派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既然从西方的资本主义找不到出路,于是有不少先贤又想从西方的社会主义另辟蹊径。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基尔特(行会)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社会主义,俄国的民粹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巴枯宁主义、克鲁泡特金主义,日本的新村主义等等都在我国盛行一时,然而都无法给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都宛如浮萍飘忽,难以在中国扎根。

只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面貌从此才开始发生巨变。中国这时已发展有近百分之十的现代工业和二百多万工业无产阶级,有众多贫苦农民作为同盟军,中国的资产阶级比俄国更加软弱,因此中国有必要也有可能走俄国革命的道路达到国家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与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也是吻合的。有比较才能鉴别是非,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比较与实践证明了从西方引进的各种理论,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拯救、振兴灾难深重的中国。因此1917年以后马列主义迅速在我国传播开来并且很快扎下了深根,进而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其国情不同于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区别于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俄国。所以,要把马列主义科学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就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使马列主义中国化, 而不能把马列主义当作教条简单生搬硬套过来。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起就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党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不能正确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表现为主张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应该先由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等到将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了,再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种“二次革命论”实际上是照搬法国革命模式。法国是在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有三大发展,才在1848年和1871年进行工人革命。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思想则是急于求成,他们不顾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的国情特点,硬要中国的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毕其功于一役”,即两步并作一步走。这种“一次革命论”实际上是照搬俄国革命模式。俄国是在1917年2月民主革命胜利之后,10 月就举行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这种右倾和“左”倾指导思想曾经使中国革命接二连三遭到严重失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深刻地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分析中国国情,认为中国革命不能照搬法国或俄国模式,要把马列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就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道路、前景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他指出: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而无产阶级身受三重压迫,战斗力强,又有农民作为天然同盟军,所以无产阶级能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中国现代工业基础远比俄国薄弱,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经历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允许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将来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的统治力量强大而严密,而广阔的农村统治较为薄弱,所以在中国不能依靠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应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胜利后不是实现苏联式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创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和广大统一战线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的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都应有自己的特点,而不能照搬苏联做法。毛泽东的这一系列新论断是马列主义在中国新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并且于1945年党的七大上正式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以后到50年代中期,毛泽东思想又有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1956-1957年写成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以苏联为鉴,初步独立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实践证明:正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和重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在毛泽东生前就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后来也助长了毛泽东的个人集权和群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使得我们党自1957年以后指导思想越来越“左”,越来越背离马列主义和我国国情,基本上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甚至推行了比当年苏联更“左”的路线,以致发生了1958年“大跃进”和1966年以后延续10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和灾难。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党提出了重新总结历史经验、回到马列主义和继续发展马列主义的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端正了党的路线,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党中央的工作。邓小平在新的国内外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运用于解决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如何在国际上发挥新的作用问题,形成了新的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在2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那末邓小平理论则是在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世界形势下创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以电子信息化为先导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的大发展,亚非拉一百多个新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和世界愈益多极化的趋势,使得自70年代末以来时代主题已经明显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时正逢我们党端正了路线,邓小平同志警惕右,主要是反对根深蒂固的“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等科学原理来观察国际和国内问题,在十多年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自成科学体系,向前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本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在国际战略问题上邓小平最大的新贡献是改变了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要由某一国充当中心的传统观念,作为大国大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页)世界革命是渐进的客观历史进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由某个大国、强国来领导,各国通往社会主义之路应该由各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力更生奋斗。同时他强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争端要通过和平协商、和平谈判、互相谅解、互相让步求得和平解决;不结盟,不当头,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使社会主义中国由世界革命中心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强支柱。

邓小平理论主要是解决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指明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照搬书本和外国模式而要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基于我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等东方落后大国的国情,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并且论证了我国将长达百年之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封闭变为改革开放,从强调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度变为探求多种公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轻视知识分子变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建成富强民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到首要地位;他最大的新贡献是作为大国大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改变了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他指明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才能加速科技、经济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多彩文化,两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靠各民族劳动者和爱国者最广泛的联盟和统一战线,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等等。总之,既要借鉴外国经验,又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既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又要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又要发扬我国优良传统,这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由于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确已大大超过了毛泽东思想,所以邓小平理论很自然地成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当然,不论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同志永别我们之后,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顺理成章,而且有重大意义的。回顾历史,如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也都是在马克思、列宁逝世之后正式确立的。这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对其杰出领袖一生的理论贡献适时给予充分肯定的优良历史传统,又显示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薪火相续、愈益发扬光大的强大生命力。这样做决不是要搞新的个人崇拜,也不会产生新的个人崇拜(如同毛泽东生前就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那样)。国内外许多人都在猜测:中国在邓小平之后可能倒退到“左”的老路,搞僵化、封闭的社会主义,或者滑向右的邪路,搞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表明我们党既警惕右,又反对“左”,要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奋勇前进,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千秋百代宏伟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标签:;  ;  ;  ;  ;  ;  ;  ;  ;  ;  ;  ;  ;  ;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就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