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全球价值链_全球价值链论文

重建全球价值链_全球价值链论文

重构全球价值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链论文,重构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挑战“全球价值链”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提出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理论认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要从事附加值低的业务,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发达国家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则承担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销售、品牌管理、服务等附加值高的业务,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其实质在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承担着价值管理的职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早期的美国公司如耐克,近期的如苹果公司以及其它许多跨国公司的实践都是如此。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笔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处于价值链低中端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基于创新驱动,通过积累能力、寻求能力,打破由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立足全球配置资源,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使全球竞争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优秀企业敢与跨国公司争锋,向其挑战。

      基于此,笔者提出“重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即处于价值链低中端的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企业基于创新驱动,通过积累能力、寻求能力,打破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立足全球配置资源,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使全球竞争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过程。

      国际分工市场严重失效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反映了产品价值链的空间分化、延伸及其在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并体现为国际分工。从参与主体来看,全球价值链涉及了跨国品牌商、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中的主导者。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活动中为了绕过贸易壁垒、降低成本、适应当地市场特点等原因,将价值链的部分环节转移出去,并直接组织、主导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体系。比如,苹果公司主导国际分工体现在,在全球范围寻找最有生产成本优势的工厂进行代工,以获得最低成本,如由大陆、台湾企业代工的组装价仅占市场售价的1%左右,而高附加值的环节如IC、分立器件等则主要由美日韩企业承担。

      尽管表面上看来国际分工是全球市场行为,但是这一分工是由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公司)所主导,并存在严重的不完全性。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分工中获取巨大的垄断利润提供了前提。

      国际分工市场的不完全性本质上是市场失效的体现。发达国家企业所主导的国际分工市场的不完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际分工市场并非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随着国际分工从产业之间,发展到产业内部,再到产品内部,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非战略环节的参与企业,仅能提供零部件、半成品或组装、运输等生产服务,难以为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只有掌握主导权的国际企业方可通过全球生产体系,为市场供应完整的产品。于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备,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掌握产品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专利或品牌等关键资源,而掌控了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定价权。新兴经济体企业只能按照发达国家企业的定价来参与国际分工。同时,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备必然造成多种市场分割行为。此外,新兴经济体企业在代工过程中,还随时面临着被发达国家企业撤销订单的风险。一旦发达国家企业选择其他代工企业,或订货数量发生重大变化,原代工企业就会承受巨大损失。

      其次,国际分工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外部性。发达国家企业主导国际分工,掌握全球价值链战略环节的行为和决策,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主体,但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补偿或没有取得相应的报酬。不断有信息表明发达国家企业行为往往使代工企业、消费者以及东道国环境等方面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例如,苹果公司的毒苹果以及劳工条件问题,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销售产品的不同(低)标准问题,其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等等。因此,这种外部性是国际分工市场的负外部性。

      国外学者曾详细剖析了芭比娃娃玩具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和价值链分布情况。在芭比娃娃玩具的生产流程中,美国公司提供产品模板并承担市场销售业务以及彩绘业务,印尼、马来西亚、中国等地区的企业承担部件组装业务并提供棉布等原材料。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的零售价约为10美元,其中美国公司获得了8美元的价值,而由中国劳动力所产生的增加值仅有0.35美元。

      盘剥之下欲寻出路

      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造成严重的市场失效,有悖于利害关系者权益,使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低下的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力图寻找出路,改变其所处地位。利害关系者权益理论认为,公司有重要的义务来平衡股东与其他利害关系者之间的关系。利害关系者是那些为公司专用化资产做出贡献而这些资产又在公司中处于风险状态的人和集团。在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的利害关系者包括了广大的东道国代工企业及其员工、消费者、社区、政府等等。

      一方面,国际分工市场失效严重损害了代工企业及其员工的利益。有数据显示,东莞贴牌衬衫的出厂价,仅为西方市场最终售价的百分之几。作者调研的广东东菱凯琴集团从事OEM的销售人员反映,95%的利润被跨国大卖场赚走了,几美元的产品,到了跨国公司手上就卖到几十美元。从事OEM业务的深圳佳士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也表示,在我国售价为100美元的产品,由跨国公司贴牌后到了印度居然能卖超过300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品牌采购商掠去了绝大部分的利润,广大OEM企业仅赚取微薄的收益。

      另一方面,国际分工市场失效体现为对东道国利益的损害。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生态、环境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二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模式难以获取相应的收益回报。《纽约时报》曾撰文批评苹果公司一味攫取利润,漠视其供应商让工人们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下工作,甚至发生过137名工人因用有毒物质清洗苹果手机屏幕使神经系统受损、4名工人在两次iPad工厂爆炸中遇难等安全事故。这实际上是国际分工市场失效所导致的代工企业及其员工的利益受损。苹果公司立足全球配置资源,中国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是苹果并没有承担“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例如苹果公司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废弃手机回收制度,苹果手机具有电子内置封闭性的特点,废弃手机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更有甚者,一些跨国公司如日本公司专门制造卖给中国和亚洲市场的产品。如丰田就有典型的“丰田卖给中国的车”;日本人曾说过一句话:“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底的产品高价卖给中国人。”这是最为典型的恶意的市场分割行为。

      利润空间激发升级动机

      利润越高,进入门槛也就越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巨大利润空间,激发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升级的动机。例如,美国高通公司84%的净利润来自授权和专利费,而授权和专利费半数以上来源于中国企业。华为、中兴和联想的手机利润率一度分别仅为1.2%、-0.3%和0.4%,但却要向高通支付手机零售价5%的专利许可费率,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正是在利润空间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推动因素作用下,华为等优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通过不同路径致力于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移动,新兴经济体企业具备了改变其所处地位的动机。

      广阔市场创造地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是近30年来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以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组成的中国经济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益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中心,一个明显表现是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市场在中国(Sold in China)”的转变。

      新兴经济体迅速成长的经济与巨大市场,为其产业和企业往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转移、实施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与空间。新兴经济体企业可以通过几种手段来实现升级:一是通过市场培育品牌;二是通过市场培育技术;三是积累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资金;四是国内外市场互动,优势互补。许多例证表明,新兴经济体企业可以凭借国内市场的发育,从而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中,并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移动。国外知名学者通过对印度和巴西的研究,发现本国市场专业化的企业,将更愿意发展设计、品牌以及市场渠道等附加值较高的服务职能,而在本国市场获取上述能力后,开始国际化,进入周边国家市场甚至在全球区域内进入多个市场。

      中国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集群。尽管一些产业集群及其企业,因无法突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钳制而遭遇发展瓶颈,也有一些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方面获得了成功。比如,大陆的空调、冰箱行业,大陆和台湾的家具产业凭借国内市场的培育,进入全球市场并取代了跨国公司的全球领导地位。又如我国的灯饰、照明、玩具等行业的许多企业通过国内外市场互动,优势互补,在全球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企业领袖取胜之道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市场成长,离不开优秀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处于全球价值链低中端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尤其是我国的不少优秀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提升了竞争能力。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创品牌意识强,成立不久就自创品牌。如位于东莞的台升家具公司成立初期为美国客户做OEM,4年后就创立Legacy Classic品牌,以中低端产品切入美国家具市场,并为全面进入欧美市场打下基础。台湾的自行车企业巨大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创品牌“捷安特”,从一个代工企业成长为世界第一品牌。

      二是维护品牌意识强,拒绝了外资收购。例如,位于深圳的佳士科技公司总经理,拒绝了美国林肯电气公司开出的其10年也可能赚不到的收购价格诱惑。他做通了众多股东的思想工作,化解了收购风波,目前已在2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了“JASIC”佳士商标。

      三是长期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例如,广东珠海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基本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目前,公司共拥有1300余项自有专利,先后获得了UL、CUL、CE、GS、EMC、CCC、CQC等产品认证。公司在各个环节的产品研发都有了新的突破。再如台湾阿托科技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先后建成桃园、高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在十多年内成为市场的领导品牌,营收成长将近30倍。

      重构手腕扭转格局

      新兴经济体的优秀企业打破了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重构全球价值链。为此,全球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兴经济体企业立足全球配置资源,由代工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二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在国际市场逐渐具有话语权,可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较为平等地对话;三是一些新兴经济体企业替代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产品。新兴经济体企业重构全球价值链导致全球竞争格局发生结构变化。

      笔者对国内企业调研发现,1992年始建于广东东莞的台升家具集团以从事代工起家。自2001年起,它通过四次并购欧美企业,包括收购曾经为其代工的纽约上市公司,完成了从OEM到ODM/OBM的转变,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家具企业。又如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品功能替代或功能拓展,进入传统产品市场的同时,又创造出许多新的市场,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也实现了企业升级。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位于广东东莞的OEM企业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通过两次收购,先后获取了设计研发配套企业、品牌企业的技术、销售网络等战略性资产,从OEM向ODM再向OBM升级。广州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基于全产业链的绿色运作,包括环保采购、节能技术研发、节能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再利用等,从而降低投入与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升级。以小家电制造起家的广东珠海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打通LED制造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收购研发或品牌企业,获取LED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制造能力、品牌与销售渠道等战略性资产,打破了芯片巨头飞利浦和日亚的技术垄断,在LED行业为自身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

      更早的案例还可以追溯到台湾联华电子(UMC)于1998年收购日本新日铁半导体公司并更名为联日半导体(UMCJ)。2009年又斥资69亿日元公开收购联日半导体(UMCJ),其所持股份已达50.09%,从而获取日本整合组件大厂,实现了在OEM基础上向OBM升级。

      “重构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由发达国家企业所主导的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这种国际分工存在严重的市场失效而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使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低下的企业、东道国政府具有改变其所处地位的动机。

      同时,全球价值链高端巨大的利润以及新兴经济体高速成长的巨大市场也为新兴经济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与空间。

      处于全球价值链低中端的新兴经济体的优秀企业基于创新驱动,通过积累能力、寻求能力,通过多种升级路径,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移动,由此重构全球价值链,打破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立足全球配置资源,促使全球竞争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

标签:;  ;  ;  ;  ;  ;  ;  ;  ;  

重建全球价值链_全球价值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