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艰难改革--从我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看_历史学专业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艰难改革--从我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看_历史学专业论文

举步维艰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带着镣铐跳舞”——从我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带着论文,镣铐论文,举步维艰论文,教学改革论文,我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我从重点高中进入教研室任历史教研员,几年来跑遍了我市18所农村初中和2所城镇初中,几乎听完所有初中历史教师(专职、兼职教师)的课,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得出一个结论: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可以说是“带着镣铐跳舞”,举步维艰。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脚本”——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目前,我市初中历史教材使用的是北师大版,该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大量的材料、图片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栏目设计形式多样,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兴趣。单就插图而言,在数量上有相当大的容图量,真正是“图文并茂”“左图右史”;从插图的形式上看,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教材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从插图反映的内容上看,内容丰富,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军事、地理地貌等等,真是无所不包;从图文的版面布局上来看,插图的安排错落有致,和课文的文字内容较融合,还附有说明文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绘制质量上看,图片精美清晰、色彩鲜艳,图表简洁明了,简直就像一部图说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理解、审美、综合、分析、思维等各种能力。

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存在着许多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调研中教师们反映教材明显存在着以下方面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北师大版新教材的编写虽然避免了“繁、难、偏、旧”的问题,但是由于教材时间跨度大,包含了整个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由于知识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过于简单的现象,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深度也不够。如时间线索不明、教材跳跃性太大等等。

第二,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来看,这一目的非但不能达到,相反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度。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内容适合大城市等各方面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合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市场上符合课改精神、编写质量较高的学生配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材料并不多,而且有些资料题目较为老套,有些与教材不配套,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带来了困难,甚至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目前教学评价体系的“魔力”——历史学科地位太尴尬

镇江市2006~2008年中考考试科目、分值、考试时间表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分值(分) 120

120

120

100

100

100

100

考试时间 150

1009090906060

(注:政治、历史两科各以总成绩的20%记入升学成绩)

学业考试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就走向哪里。你考什么,我就学什么,总分多,就多学,总分少,就少学。因此,在整个中考中只有20分的历史,在一些学生看来,不屑一顾,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和考查。据初中历史教师普遍反映:上历史课做其它作业、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不完成历史作业甚至完全放弃;个别学校也采取了“有利于”提高中考成绩的实惠“措施”,减少或砍掉历史课和历史学科作业量;有的领导在制定奖励措施时,历史学科教师只有一半等等。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了。

从上表可以看出:历史学科与其它六科一样,成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充分说明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历史知识是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历史学科应具有其应该有的地位。但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不平等,历史无形之中被划入了“第三世界”,按总分成绩的20%计算,它与“第一世界”的语文、数学、英语相差100分,与“第二世界”的物理、化学相差80分。从分数的差异中我们看到了历史学科的地位——“副科”,尽管我们的历史教师不愿这样称呼自己的科目,但事实上就是这样。从中我们也进一步看到,好的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评价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三、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畸形”——历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我在教学调研中感觉:目前初中历史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专业水平、无私的敬业精神。

在教师队伍方面:一是现在基层的历史教师在数量上仍很缺乏。二是从业务能力上,别说一些老教师或“改行”的教师,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七、八年级,大部分历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往往是语、数、外等科多余的教师或过几年要退休的教师被领导“照顾式”地安排教历史的。试想这样怎能真正教好学生呢?历史这一学科,如果一开始学的历史观点不正确,以后再要改变就很难。依我个人观点,学了一些错误的历史观点还不如不学。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每学年大约听100节课左右,50%是初中历史教师的课。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展,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视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进)树优(秀)的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教师也就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特别是中考成绩(而并非其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于是历史教师就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他们会了应试训练,会了照本宣科,会了编选试题,会了下载试卷,会了中考走向分析,会了知识点之间无血无肉的连接。课本中历史人物不再鲜活,历史事件不再生动,“历史”只是密密麻麻的代码。当学习历史完全是为了考试的时候,历史学科还有什么人文味?没有故事的历史课堂该是怎样的滋味?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种评价体系并举的理念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我在听了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课之后的感觉是:有的教师只是应付教学任务,对新课改精神根本不知道;个别学校的初一、初二兼职教师更是在“磨洋工”,有个别教师上课时间只有15分钟,其余时间学生自习;作业布置也是应付差事,有的没有或者不批改;有的学校甚至不要求“小四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有作业。这些情况在向学校领导汇报后,校长可以说也是一脸无奈与尴尬:无专职教师分配;中考比分太少……对此,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予历史学科一点“爱”。

四、历史教学设备的“缺腿”——教师授课捉襟见肘

由于中考历史学科地位较低,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受到冷落,在教育体系中被置于边缘的地位。许多学校历史课被看做无足轻重,历史教师的地位也随着降低(历史教师是三等公民),处境尴尬。许多中学,包括重点高中对历史学科的经济投入几乎为零,每学期只发给历史教师一本课本和《课课练》,其他什么也没有。全校几名历史教师共享的历史教学资源很少,上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也很少参加,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师的情况可想而知。这是许多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苦涩与无奈。

我在全市中学调研中发现,由于目前多数学校经济困难、资金欠缺而无法购置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史地多媒体教室没有或严重不足。一线教师不能使用电脑或能使用的电脑数量严重不足;老师缺少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搞课改,实在是步履维艰啊!此外,新课程要求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纪念馆、电影院、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探究多实践,但是教师怎么带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处理时间、资源、资金、安全等问题都是值得考虑的。总之,新课程要另辟蹊径,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空间上的创新。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这几年初中历史教学调研中的感悟与思考,当然,这些问题有的是大环境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课标制订部门、教材编写者、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够极大地推进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势。

标签:;  

初中历史教学的艰难改革--从我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看_历史学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