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转变与素质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封晔[1](2020)在《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儿童阅读推广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在取得成果的同时,还缺乏对阅读推广活动效果和人员能力表现等的全面评价和反思。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员及其核心能力方面,研究也较为宽泛,缺少针对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方面具体、全面的研究,更少有人从角色认知的角度对阅读推广馆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以儿童阅读推广馆员为研究对象,以角色认知的角度为出发点,围绕角色理论中的角色规范和角色评价开展馆员能力研究,能够清晰地为图书馆和馆员分析所需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角色认知理论,以角色规范与角色评价为主,结合美国图书馆协会-儿童图书馆协会提出的馆员能力,在文献分析和实践参与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对馆员角色的规范,该能力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以及32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角色领悟能力、了解参与者的能力、提供资源与服务能力、活动执行能力、公共关系建立能力、管理与计划能力以及专业性与专业成长能力。对基于专家调查的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馆员、活动参与者对馆员能力的评价,发现儿童阅读推广活动馆员的能力整体表现为:角色领悟能力水平程度最高且能力发展均衡,较为欠缺的能力是公共关系建立能力和管理与计划能力;其中能力水平较同级指标突出的能力有引导儿童使用阅读资源、与其他组织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活动、尊重活动参与者的背景及其个人权利;推广活动形式符合参与者的实际情况能力程度相较于同级能力较欠缺。论文最后从图书馆作为组织管理机构和馆员自身两个角度提出发展建议,在图书馆的角度,应该在馆员的管理方面引入角色认知理念、多给馆员提供继续学习、参与培训的机会;在馆员角度,要重视提高自身独立完成活动的能力、多与活动参与者交流获取角色评价。
廉志强[2](2020)在《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田野考察,本文针对一所中部地区高中图书馆以叙事探究为方法进行了个案研究,最终讨论了学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问题。田野资料被分成了3个部分。首先,在2017-2019年,本文发现该校图书馆在学校中呈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向,并面对着关于与学校课堂教育之间关系的广泛困惑。经过探究,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由历史延续而来的长期存在的、关于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深远困惑。第二部分,本文发现在20世纪初,该校图书馆也存在与学校教育过程相互融洽的良性发展时期,并随之追溯了在中外历史上学校图书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似关系的案例,证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非宿命式的相互排斥,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部分,对该校图书馆过去数十年内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可以见出图书馆的变迁是对学校教育形态变迁的回应。结合相关史实,本文提出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由教与学的矛盾关系而决定的,学校图书馆由于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强调而与以教师教学为重心的传统分科教育构成矛盾,学校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它所在的教育环境如何认识和实践教和学的矛盾性。本文结论称,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了生存困难,其背后隐藏着智识上关于学校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困惑;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处境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价值的衰落;自夸美纽斯开始的现代课堂教学是现代性的表征,因而具有社会本质上的主导性,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被隐喻为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殷晴[3](2016)在《学术交流环境中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学术记录的演变,各类网络数字服务、新型信息发现工具、信息组织方式以及学术交流工具的出现,学术交流环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机构之一,传统的信息收集、组织、传播以及保存的服务角色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学术交流环境,也难以满足科研用户多元且复杂的科研需求。新的学术交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转型与创新成为保持其学术交流机构活力的重要趋势及方向。目前,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已设立了学术交流中心或提供专门的学术交流服务,而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术交流服务虽有提供,但还未形成体系,高校图书馆存在自身角色定位不清,角色功能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在多变的学术交流环境中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角色重定位研究具有战略性意义。本研究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提出构建“学术交流环境中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框架图”,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最终结果。具体的,本研究将角色理论贯穿于全文的研究,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界定学术交流等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梳理学术交流环境演变过程以及其对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提出符合本研究的学术交流体系结构;其次,本研究分别从文献分析、网站调查两个角度深入分析高校图书馆的自我角色认知现状,得出当前高校图书馆所扮演的7种角色;再然,本研究以问卷及访谈调查的形式,对具有科研经历的在校师生、馆员及其他领域人员,分别从学术发现、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学术评价、学术存档、学术传播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不同主体对高校图书馆的角色认知及角色期望;接下来,本研究对比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认知差异、角色期望差异、角色认知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异,并依据计算出的高校图书馆角色总认知及总期望,制定角色定位标准,重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交流环境中的角色,构建定位框架图。最后总结本研究完成的工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唐小芳[4](2016)在《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在发展的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角色伦理规约、践行角色道德行为规范,但仍有一部分馆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失调和道德失范等现象,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高校图书馆员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和道德人格的自我塑造。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员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道德考察和伦理考量,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强化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正确认识以及其馆员道德品质的提升。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内容综述,认为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和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等构成的伦理行为模式。并对构成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伦理行为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三部分对高校图书馆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伦理缺失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认为角色定位不清、育人情怀冷漠、责任意识淡薄、服务态度生硬是角色伦理缺失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读者道德素养的不足、馆员认知和素质的偏差、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缺失。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提出了应遵循平等、人本、育人及责权利相统一的伦理原则,从完善伦理机制、优化道德环境、加强自我调适等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构建。
罗园晶[5](2016)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高校作为科研的重要基地,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而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的宝库,为高校师生提供知识的职能也日益重要。所以,作为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服务方式——咨询服务,则更加需要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参考咨询服服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有学者提出了知识咨询的概念。知识咨询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形式,是比参考咨询更高级的服务模式,是在参考咨询已有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以用户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利用知识管理,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合和分析,向用户呈现出易于理解、易于使用的答案的服务。纵观国内外有关知识咨询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理论、技术、模式等方面,少有关于馆员的研究,而馆员作为图书馆咨询服务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图书馆咨询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知识咨询的基本特征,对知识咨询的能力要求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开展知识咨询服务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包括概念性的描述、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并对知识咨询内涵、特征进行具体阐释。同时,从人力资源视角阐述了馆员能力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其次,在文献梳理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建立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三,选取“985”、“211”和普通高校图书馆的113名从事咨询服务的馆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调研,考察他们目前的咨询能力状况,进而为未来知识咨询馆员应当具备哪些能力以提供更好的建议。从调研情况看,目前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知识咨询的能力并未达到理想状态,特别是在专业素质、人际关系建立与沟通和领导管理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强。最后,在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关对策:1.建立人才选拔体系,完善图书馆准入机制,确保馆员素质;2.针对馆员个人能力情况,进行专项培训;3.建立有效的咨询服务评价机制,促进馆员能力提升;4.为馆员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5.建立激励机制。
杨丽涛[6](2013)在《对图书馆员社会角色和职业素养的思考》文中指出目前,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转型的过渡期,虽然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图书馆各个部门和业务环节,但传统的工作和服务仍大量存在,面对汹涌而至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图书馆内外环境的不断巨变,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理念势必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员实现社会角色的条件、完善社会角色的途径、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特点以及职业素养的核心。
何官峰[7](2010)在《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客观分析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研究领域的焦点内容,呈现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图书馆员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提供方向和引导,为研究人员进一步关注图书馆员社会角色问题提供研究参考,为图书馆管理者有效挖掘馆员潜能提供帮助,为图书馆事业"以馆员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提供调研论证。
徐丽亚,刘小华,周虹[8](2009)在《重析高校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与职业价值》文中认为随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社会角色更加多元化,图书馆员具有了知识的保存者和管理者、知识领航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教育者、研究者等社会角色。同样,现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也决定了其职业价值的变化,图书馆员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明确新时期自身的职业价值内涵,从而多方位地实现社会角色与职业价值的更新与转换。
杨爱晖[9](2009)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及素质教育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决定了现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社会角色的变化。馆员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张苗[10](2008)在《图书馆2.0平台下高校图书馆员社会角色新论》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2.0是Web2.0在图书馆的应用,是架构在web2.0平台上的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图书馆2.0平台下高校图书馆员所要承担的5种主要社会角色:学科馆员、学术秘书、知识经纪人、知识鉴赏家、知识主管,从而对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予以定位。
二、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转变与素质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转变与素质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阅读推广馆员的相关研究 |
1.3.2 儿童阅读推广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儿童阅读推广 |
2.1.2 馆员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角色认知理论 |
2.2.2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 |
第三章 基于德尔菲法的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儿童阅读推广馆员指标体系框架 |
3.1.1 馆员能力指标构成理论框架 |
3.1.2 馆员角色与能力对应关系 |
3.1.3 基于ALSC-C的馆员角色与能力指标选择 |
3.2 基于德尔菲法的馆员角色能力指标的确定 |
3.2.1 问卷设计及信效度分析 |
3.2.2 指标筛选过程及确定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分析 |
3.3.1 基于优序图法的指标权重确定研究 |
3.3.2 权重分配讨论 |
第四章 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
4.1 实证问卷设计及样本分析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4.1.2 信效度分析 |
4.1.3 调查样本构成分析 |
4.2 馆员能力评价结果 |
4.2.1 总体结果 |
4.2.2 角色领悟能力 |
4.2.3 了解参与者的能力 |
4.2.4 提供资源与服务能力 |
4.2.5 活动执行能力 |
4.2.6 公共关系建立能力 |
4.2.7 管理与计划能力 |
4.2.8 专业性与专业成长能力 |
第五章 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提高的相关策略建议 |
5.1 图书馆角度 |
5.1.1 在馆员管理中引入角色认知理念 |
5.1.2 多为馆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
5.2 馆员角度 |
5.2.1 提高自身独立完成活动的能力 |
5.2.2 增加与活动参与者的交流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背景和意义 |
三、重要概念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方案 |
六、研究参与者介绍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国内相关文献 |
(一)图书馆建设、业务问题 |
(二)课程支持与图书馆课程建设 |
(三)语文学习与阅读素养 |
(四)学校图书馆与学业水平 |
(五)对文献的评论 |
二、国外相关文献 |
(一)国际规范文件 |
(二)相关研究成果 |
(三)对文献的评论 |
第三章 走近:H市一中图书馆(2017-2019) |
一、现实:跌落的图书馆理念 |
(一)图书馆精神 |
(二)“失望”的开始 |
二、冲突与困惑:学校场域中的图书馆实践 |
(一)冲突:图书馆如何定位 |
(二)困惑:图书馆与教育(1) |
三、学校图书馆员:身份与命运 |
(一)专业与资本 |
(二)职业与职称 |
第四章 追忆:H市一中图书馆(2000年前后) |
一、回忆:遗失的“净土” |
二、亲离:图书馆与教育(2) |
第五章 变迁:H市一中图书馆(1982-2017) |
一、一个现实的归途:学校图书馆背后的中学教育变迁 |
二、一个远洋的参照: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的学校图书馆 |
三、联结:图书馆与教育(3)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着生存困难,其背后是关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智识上的困惑 |
二、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经历了价值衰落 |
三、学校图书馆与课堂教育之间构成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
四、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外文部分 |
附录一 章馆长的迎督总结 |
附录二 田野资料概况 |
后记 |
(3)学术交流环境中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点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角色理论 |
2.1.1 角色认知 |
2.1.2 角色期望 |
2.1.3 角色定位 |
2.1.4 角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2 学术交流 |
2.2.1 学术交流定义 |
2.2.2 传统学术交流环境与高校图书馆 |
2.3 数字化环境对传统学术交流的冲击 |
2.3.1 学术记录的演变 |
2.3.2 开放存取模式的兴起 |
2.3.3 新兴技术的出现 |
2.3.4 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角色认知研究 |
3.1 基于文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自我角色认知 |
3.1.1 学术成果保存与管理者 |
3.1.2 相关机构协调合作者 |
3.1.3 学术研究参与者 |
3.1.4 学术成果出版者 |
3.1.5 学术成果评估评价者 |
3.2 基于网站调查的高校图书馆自我角色认知 |
3.2.1 境外98所高校图书馆调查结果分析 |
3.2.2 国内39所985高校图书馆调查结果分析 |
3.2.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自我角色认知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角色认知及期望调查 |
4.1 访谈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目的 |
4.1.2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
4.1.3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
4.1.4 访谈对象及访谈设计 |
4.2 高校图书馆角色认知调查研究 |
4.2.1 用户及馆员视角下的角色认知 |
4.2.2 其他领域人员视角下的角色认知 |
4.3 高校图书馆角色期望调查研究 |
4.3.1 用户及馆员视角下的角色期望 |
4.3.2 其他领域人员视角下的角色期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发展建议 |
5.1 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认知差异分析 |
5.1.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认知差异 |
5.1.2 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认知差异 |
5.1.3 其他相关领域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认知差异 |
5.1.4 用户与其他领域相关人员之间的认知差异 |
5.1.5 高校图书馆角色认知总结 |
5.2 高校图书馆角色的认知和期望对比分析 |
5.2.1 用户视角下的角色认知及角色期望对比 |
5.2.2 其他领域人员视角下的角色认知及角色期望对比 |
5.2.3 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期望差异分析 |
5.2.4 高校图书馆角色认知及角色期望对比总结 |
5.3 国内高校图书馆角色合理定位 |
5.3.1 定位标准 |
5.3.2 定位发展框架图 |
5.3.3 短期定位 |
5.3.4 中期定位 |
5.3.5 长期定位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 |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界定 |
2.1.1 角色伦理 |
2.1.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 |
2.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权责定位 |
2.2.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权利 |
2.2.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责任 |
2.3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伦理期待 |
2.3.1 平等服务的提供者 |
2.3.2 信息资源利用正确的导航者 |
2.3.3 读者隐私权的保护者 |
2.3.4 读者的良师益友 |
2.4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道德规范 |
2.4.1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
2.4.2 读者至上、热情服务 |
2.4.3 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
2.4.4 团结互助、和谐温暖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 |
3.1.1 角色定位不清 |
3.1.2 育人情怀冷漠 |
3.1.3 责任意识淡薄 |
3.1.4 服务态度生硬 |
3.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
3.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
3.2.2 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缺失 |
3.2.3 读者言行失范 |
3.2.4 馆员角色认知和素质偏差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构建 |
4.1 伦理原则 |
4.1.1 平等原则 |
4.1.2 人本原则 |
4.1.3 育人原则 |
4.1.4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
4.2 构建路径 |
4.2.1 完善伦理机制 |
4.2.2 优化道德环境 |
4.2.3 加强自我调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知识咨询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图书馆员能力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的理论基础 |
2.1 知识咨询理论 |
2.1.1 知识咨询的内涵 |
2.1.2 知识咨询的要素和功能 |
2.1.3 知识咨询的模式 |
2.2 馆员胜任力理论 |
2.2.1 胜任力理论 |
2.2.2 高校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模型构建 |
3.1.1 基础模型的选择 |
3.1.2 模型的改进 |
3.1.3 专家调查后的指标改进 |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3.2.2 判断矩阵B1-C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3.2.3 其余判断矩阵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3.2.4 层次总排序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4.1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
4.1.1 样本的选择 |
4.1.2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4.2 问卷质量分析 |
4.2.1 问卷信度分析 |
4.2.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3 调查数据分析 |
4.3.1 调查基本情况 |
4.3.2 馆员调查情况分析 |
4.3.3 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知识咨询能力现状总体分析 |
4.3.4 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知识咨询能力现状交叉分析 |
4.3.5 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知识咨询能力现状二级指标方差分析 |
4.3.7 高校图书馆其他咨询现状分析 |
4.4 总结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提升的对策 |
5.1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应重点提升的能力 |
5.2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提升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 |
6.1 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 |
6.2 研究不足和局限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6)对图书馆员社会角色和职业素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 |
(一) 图书馆员实现社会角色的条件。 |
1. 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的社会特性决定了社会角色。 |
2. 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
3. 图书馆员必备的综合素质。 |
(二) 图书馆员如何完善社会角色。 |
1. 转变观念, 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
2. 树立终生教育观念。 |
3. 改革图书馆运行机制。 |
二、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
(一) 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社会性与现代性。 |
(二) 真诚服务是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核心。 |
(7)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研究焦点 |
2.1 信息时代图书馆员角色研究 |
2.2 教师馆员角色研究 |
2.3 学术馆员角色研究 |
2.4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研究 |
2.5 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研究 |
2.6 图书馆员特殊角色研究 |
2.7 未来图书馆员角色展望研究 |
3 问题发现 |
4 结 语 |
(8)重析高校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与职业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 影响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诸多因素 |
二、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与新的定位 |
(一) 图书馆员是知识的保存者和管理者 |
(二) 图书馆员是知识领航员 |
(三) 图书馆员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 |
(四) 图书馆员是一名教育者 |
(五) 图书馆员是一名研究学者 |
三、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追求 |
(一) 保存和传递知识 |
(二) 提炼信息, 进行数字化建设 |
(三) 作用户与知识的桥梁, 在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中体现职业价值 |
(四) 保证用户自由、平等地获取所需信息 |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及素质教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
1.1 知识资源的管理者和开发者 |
1.2 系统的管理员和维护员 |
1.3 信息导航员 |
1.4 用户培训员 |
1.5 信息资源合作者 |
2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员素质要求 |
2.1 较高的思想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
2.2 良好的团队精神 |
2.3 较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
2.4 过硬的业务素质 |
2.5 较强的综合技能 |
3 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方法 |
3.1 引进竞争机制, 合理使用人才 |
3.2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增强馆员终身学习的意识 |
3.3 通过学术交流提高馆员素质 |
3.4 馆员自身要有紧迫感, 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
四、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转变与素质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阅读推广馆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 封晔. 河北大学, 2020(08)
- [2]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D]. 廉志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学术交流环境中高校图书馆角色定位研究[D]. 殷晴. 东南大学, 2016(03)
- [4]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D]. 唐小芳. 南华大学, 2016(03)
- [5]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提升研究[D]. 罗园晶.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6]对图书馆员社会角色和职业素养的思考[J]. 杨丽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05)
- [7]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研究述评[J]. 何官峰. 图书情报工作, 2010(05)
- [8]重析高校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与职业价值[J]. 徐丽亚,刘小华,周虹.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及素质教育策略[J]. 杨爱晖. 农业网络信息, 2009(05)
- [10]图书馆2.0平台下高校图书馆员社会角色新论[J]. 张苗.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