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早产儿出院后应用分级分类管理和直接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早产儿进行研究,未开展分级分类管理(2017年2月-12月)的5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开展分级分类管理(2018年2月-12月)的50例早产儿为研究组。全部早产儿随访持续2年。对两组早产儿出院后发育商(DQ)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记录患儿并发症情况,总结并发症和DQ数值的关系。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院6、12、24个月的DQ数值比较,研究组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早产儿出院后2年内,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同感染疾病和贫血为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并发症情况和神经系统预后有相关性,采取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可以使早产儿出院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降低,能够提高患儿预后。
关键词:早产儿;分级分类管理;并发症出现率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为28-37周的存活婴儿,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成活率不断提升。但因为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预后不会。所以做好早产儿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属干预性会降低,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本文深入分析早产儿出院后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直接管理模式两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100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将2017年2月-12月出院后采取直接管理的5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12月出院后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孕周(32.76±4.04)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28±0.37)kg;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孕周(33.23±3.5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14±0.33)kg。对照组,正常产19例,剖宫产31例;研究组,正常产17例,剖宫产33例。两组早产儿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院外管理措施
1.2.1研究组采取分级分类管理方法。将50例早产儿依据孕周数分成三类:极早早产(妊娠小于28周)、早期早产(妊娠28周~)、轻型早产(妊娠32-37周)。出院后实施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医院儿科三级管理模式,三个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负责研究组三类早产儿的院外随访,指导早产儿家属做好早期干预。全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干预持续2年。
(1)随访内容:①常规随访内容:随访人员每个月定期到早产儿家中监测身体生长项目,主要有体质量、身高、头围、胸围等。可以组建微信群,随时了解早产儿家长的情况,掌握问题、意见,并做到及时反馈,指导家长开展早期干预训练[1]。②筛查高危因素:随访人员要做好早产儿呼吸功能以及胃肠功能的密切监测,可以选择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肺炎,如果发现新生儿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腹泻腹胀等症状,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③体质量低于2kg和有吸氧史的早产儿出院后,每个月要做好视网膜病筛查,住院中出现黄疸、酸中毒的新生儿,每2个月要进行耳声发射筛查听力[2]。
④测试神经系统发育:采取行为测试、脑电图和头颅CT监测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对于缺氧史患儿每1-2个月进行1次,如果没有缺氧史,可以每隔3-4进行1次。
(2)早期干预措施:①智力训练措施。家长在喂奶后,对早产儿背部、臀部和四肢进行浮出,动作要柔和,一次15-20分钟;给早产儿看色彩鲜艳的儿童图书,和早产儿说话,播放柔和的音乐,刺激早产儿感受敏感。②运动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帮助早产儿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训练,不断训练早产儿精细动作能力。③对于吞咽和发音有障碍的早产儿,要引导他们正确吞咽和发音,还可以对早产儿双唇、舌头、脸颊等进行按摩,如果早产儿发音不准要多鼓励,经常带孩子外出。
1.2.2对照组早产儿由妇幼保健院进行随访干预管理,向早产儿家长发放干预首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回复早产儿家属疑问,指导家长做好早期干预。
1.3观察指标
(1)使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早产儿发育年龄,计算发育商数值(DQ),DQ=(发育年龄/实际年龄),测试内容主要有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及个人社交5个能区。DQ数值越低,说明神经系统损害越严重。(2)观察两组早产儿并发症情况。(3)使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早产儿并发症和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
1.4数据分析
全部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做好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比较结果,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采用Bivariate Correlation分析多因素相关性,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对比
研究组早产儿出院6-12个月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DQ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
2.2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出现率对比
研究组出院后有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6.00%,分别为感染性疾病、低血糖和贫血。对照组出院后有17例,并发症率为34%,包括感染性疾病、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研究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并发症和神经系统预后多因素分析
通过Bivariate Correlation分析,结果显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DQ数值和早产儿感染性疾病、贫血为显著负相关性(P<0.05)。
3讨论
调查发现早产儿容易出现语言发育迟缓,本次研究有7例早产儿具有语言发育迟缓症状,通过按摩早产儿双唇、舌头等部位,并指导家属同患儿进行沟通,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研究证实,通过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筛查、监测和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婴幼儿智力、运动和语言发育障碍,避免出现智力发育障碍的儿童[3]。本次研究通过随访,对两组早产儿出院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发现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分级分类管理避免了早产儿出院后并发症出现率,原因是分级分类管理对医疗资源进行了充分运用。本次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并发症出现率和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DQ数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并发症的出现会影响早产儿出院后智力发育。感染性疾病以及贫血和患儿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当病情进一步发展会损伤早产儿神经发育。因此避免围生期和出院后母婴感染,既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率,还能使早产儿预后得到改善。
综上分析,早产儿出院后并发症情况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具有相关性,采取分级分类管理做好出院后早产儿管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出现率,保护早产儿神经功能,促进新生儿更好的发育。
参考文献:
[1]何舒婕,丁国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管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2):155—158.
[2] 吴鹰军,吴时光,李思涛,等.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区别早产儿与足月儿血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7):1325一1328.
[3]刘维民,鲍秀兰,马磊,等.早期干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几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4):360—363
论文作者:陆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早产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神经系统论文; 两组论文; 新生儿论文; 语言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