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学与中国特色企业管理_易经论文

论易学与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易学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221;C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05)03-0090-0 7

《易经》是殷周之际神职人员进行卜筮预测的经验结晶,反映了先民们认识世界的一 种智慧。《易经》蕴含了尔后各种世界观的萌芽,也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战国时期 出现的《易传》(或称《十易》),开启了易学之滥觞。《易传》不仅是对《周易》思想 的全面升华,升华为哲理之书;同时也将其管理思想系统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商 业和手工业先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易传》的管理思想亦随之渗透入作坊式的生产管 理之中,并逐渐引申为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易传》的企业管理论包含三个层面 的内容:人本意识;特色管理论;管理思维论。本文仅就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易学与企业管理原理

《易传》认为,《易经》的阴阳思想不仅提供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理性的方法 ,而且从其实践功能来讲,与人们的决策管理活动紧密相连。《系辞》说:“夫易何为 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巳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 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开物成务”即开启人对事物规律的认识,以成就事业。 周易囊括了天地万物之理,圣人可通过它权衡达变,管理好自己的事业,解决疑难问题 。所以说:“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 故能成天下之务。”(同上)所谓“几”,是指事物吉凶变化的前兆。“极深研几”是指 深刻掌握吉凶变化的必然性,从而预备对应措施,达到随机变化控制主动权的神妙境界 ,故可以说《易经》是一部以巫文化为背景的管理之书。自此而后的各代易学,都是从 “崇德广业”、经世济民的视角发挥《易经》的管理学义蕴。比如宋儒胡瑗即称《周易 》为“明体达用”之书。欧阳修亦说:“六经皆载圣人之道,而《易》尤明圣人之用” 。杨万里更进一步说:《易》所谓的“圣人之道”就是穷通变达之道,“得其道者,蚩 可哲,慝可淑,眚可福,危可安,乱可治,致身圣贤而跻世泰和,犹反手也。”明人张 居正对此十分欣赏。他在《答胡剑西太史》的信中说:“弟甚喜杨诚斋《易传》,座中 置一帙常玩之。窃以为六经所载,无非格言,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此之为谓 “用”,便是管理应用。由“经”而“传”发展起来的易学,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 国特色的管理学体系。

(一)元、亨、利、贞的特色管理论

《易经》乾卦之辞谓:“乾:元,亨,利,贞。其《文言传》解释说: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 以长人,嘉会足以和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是君子应具的四种美德,也可以说是实行管理(包括企业管理)的一套 基本理念,或者说是管理的思想路线。“元”为万物生成之始,“善之长”是说集众多 美德于一体,以泛爱万物、博施于民,体现仁者风范。“亨”即通达。“嘉之会”是指 发荣滋汇万物,凝聚民心,和美昌。“利”即万物交相利成,各得其便,没有阻塞妨碍 。以利物之心与人交,则合乎礼义。“贞”即正,中正无偏私。从管理过程论看,元、 亨、利、贞体现了管理从元始到亨通发展,进而与人相交而相利,实现各得其位之正的 好结果。善始善终,这正是每一个企业家所期望实现的。从管理本质来看,元、亨、利 、贞又可以概括为仁、礼、义、事。行仁能得众;行礼能合众;行义能利众;行事则能 以其正直服众。没有一个企业家希望成为孤家寡人的。体仁、合礼、和义、正事而保合 太和。应该说是理想管理所追求的状态。

1.管理的最高目标。从管理学的视角看《易传》,其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保合 太和”。这是《易传》对《易经》的创造性发展。《易传》所建构的一整套管理哲学都 是以这一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理论支点的。“和”是指不同质的事物的调和,亦指不同 主张、不同观点的人相互交融共处,结成统一体。“太和”则是指这种和的程度达到了 最完善的状态。“保合太和”是说通过人的主观努力,不断地进行调控、损益,使之高 度和谐,以保持事物适应现实变化。惟其如此,管理的对象才能进入持续发展的良性循 环轨道,实现万物繁庶,天下太平。易学的这种管理目的论固然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管理 ,对于企业管理也是适应的。不能设想,一个企业没有太和如何组织生产、销售,并赢 得利润。《易传》对管理目标的确定,绝非主观凭空设想,而是依据阴阳运行变化的规 律总结出来的,体现了一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精神。《易传》认为,天地间整个客 观世界是一个大的系统,“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可以将它们规纳成64 个子系统,每卦6爻又是卦的子系统。64卦系统受制于阴阳两爻,以其消长转化的矛盾 运动将万事万物普遍联系起来。运动的规律是相辅相济,相反相成;运动的方向是日新 其故,生生不已。

《易传》将阳爻和阴爻的功能进行了特殊定位。阳为刚,阴为柔;阳代表进取、开创 、雄健的方面,阴则代表守成、顺从、固内的方面。二者对立统一,和谐共处。这就是 所谓的“天地交泰”,反映了宇宙、自然和谐的本质。人类社会也是男女、父子、君臣 、阶级之间的对立统一,和谐共处。与自然界所不同的是,自然界无心而人类有谋。天 道循环是自身的矛盾运动。“天地无心成化,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自成自毁,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其运化过程完善到无以复加,故说天道是善。人是天地无心的产物 ,人又有思想和智慧,就应该认识和效法自然规律,将天生成的万物治理得如天地自然 那样和谐、完善,即所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一方面是天能生物不能治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科学人道的 管理;另一方面是惟有人才能认识天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以前民用,胜任管 理者的角色。据本然之真,定应然之善,臻必然之美,将人的价值理性建立在科学理性 基础之上,这正是《易传》管理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2.以义取利的基本原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现了太和的最高目标,也就实现了国 家、民族的最大利益。管理目标与利益原则是相一致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同样目标 与利益是相一致的。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有一个根本的理念:即通过管理创造价值。这 种价值还可分为经济价值(物质价值)或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一个企业管理者所要创造 的价值是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利润,即经济价值。企业产品的选择、定位、产量、用途 、外在形式、包装、销售市场等,都与利润挂钩。企业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置 身于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下,它对社会的回报只能是利税,以之富国强兵,以之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否则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牟利是天经地义的, 它也是企业的天职。二是实现企业家自身的价值。如果就个人的生活消费而言,是十分 有限的。但若把管理企业提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度,那就无限了。许多知名企业家,不 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价值。这一点也可能是推动企业家 们拼搏的根本动力。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尖锐的利义之辨。到了《易传》,便基本 上形成了以义取利的原则。《周易》从经至传,讲利的地方很多。《周易》的创作,就 是为满足人们“趋吉避凶”、“趋利远害”的功利追求的。但是《周易》却为我们奠定 了一种优秀的传统,“以义取利”的原则便是其中之一。

《系辞传》曾说《易》的功能是开物成务。开物成务的目的在于“以利天下”。《系 辞下传》有一大段话,是说古圣先王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等如何随着生产力 发展、时代变化而创造发明农具、工具以利天下的例子。利者益也,为天下老百姓带来 利益是需要,也是《周易》所提倡的。如何实现利,《文言传》说:“利者,义之和也 。”是说,求利不能脱离义,离开了国家、社会、集体、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离开了 人际间的道义,就谈不上“利”。故《易传》主张德业并举,义利双修。

《系辞传》还说:“吉凶言乎得失”,“变动以利言”。前者是说,判断事物的吉凶 主要是看其在发展中得或失的多寡。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利原则要求投资少而避开风险 ,争取更大利润。此所谓“利”,是彼此便利,也包括货利。变革以求便利,是广义的 符合系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利物足以和义”,是说利与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以德治企的管理方法论

企业家的管理方法从方法论言,无非是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管理。在《易传》 看来,管理最普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以德治企”。治企不以德,就是没有抓住管理的 根本。

“以德治企”看似简明,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易理。所谓道德,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一种文化现象。通常意义的道德,往往与善并列,相对于恶、非道德而言。它是调整人 们之间的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 般企业的管理,主要强调法制,要求企业员工乃至管理者个人都要依法办事。但是,任 何法制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这就需要道德去补充。法制重在控制治理,表现一种强 制性特征;道德则重在燮理、调整,表现为一种协和性。道德的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 人际间的理与欲、义与利等问题上的抑与引。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生而有欲,生而好利 ,如任纵其欲,必然从恶而弃善。这就需要提引仁义道德,遏抑恶劣的情欲,使之归于 平正,达于中和。儒家认为,法治是末而不是本。德治才是本,法治则是末,但二者相 辅相成。儒学的精神实质,正在于以道德说教解决人的认识问题、理想和信念问题,使 人自觉地遵循天道,即自然规律;谨守人道,即约制自己的伦理行为,遵守人际、个人 与国家之间的道德准则,也包括遵守法纪。儒学认为,如果抓住了本,末便非关宏旨。 儒家的这一思想,自然也推及于企业管理系统,这便是以德治企思想的逻辑依据。以德 管理的思想萌生于《周易》。《周易》的经传都强调“中和”,这是《周易》肯定的最 高道德。如刚中、中和、中正、中行、时中等范畴都源自《周易》。儒家孔子说:“中 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道家老子说:“多闻数穷,莫如守中”。庄子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都是对《周易》思想的阐发。

儒家认为,唯有仁、义、礼才能做到中和。《易传》说过:“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孔子尚仁,孟子尚义,荀子尚礼。黄老新道家也提出了“治之本,仁义也”(《文子 ·上义》)的命题。《文子·道德》篇说:

修其德则下从令,修其仁则下不争,修其义则下平正,修其礼则下尊敬,四者既修, 国家安宁。……故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民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 民之所敬也。此四者,文之顺也,圣人所以御万物也。君子无德则下怨,无仁则下争, 无义则下暴,无礼则下乱;四经不立,谓之无道。无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德、仁、义、礼被文子看作是治理国家的“四经”,当然,也应该被视作管理企业的 “四经”。根据文子的理论,修此四德,员工就会从令、不争、平正、尊敬。企业就会 安宁;反之就会怨上、争上、暴上、乱上,必然破产败亡。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是《周 易》的基本原理。法也要建立在德的基础上。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适应时势, 顺乎人性,这种人性化的法规,是为善法,善法就是道德的,也是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 。所以,善法与德是统一的,并无根本冲突。其次,德的辅助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通过 管理者的个人道德行为起示范作用,通过对员工的真情关怀起感化作用,通过社会舆论 扬善贬恶起规约和劝戒作用。法德结合才可以真正实现管理的最高目标。

二、易学的管理思维

企业管理,表面上看是一门应用学科,似乎值得注意的是操作应用层面,这个观点是 错误的。大凡一门学科,只要是科学的,就一定是符合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和事物之间 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称为因果联系。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合太和”之“果”, 形成这个果的现象就是“因”。而认识因果联系,揭示因果联系便是思维。如前所述, 易文化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经验型而非逻辑型的思维方式,包括四种类型:天人 合一的整体思维,寓理于象的形象思维,奉常处变的循环思维,得意忘象的直觉思维。 我们的管理思维也离不开这几种基本类型,只是运用在企业管理上更多地体现了企业实 际的特色。这是思维对象不同所决定的。

(一)管理的系统思维

《易经》所奠定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本质上是系统思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 思维。任何企业都不是孤立的,都有联系。企业与其生态环境也是有联系的。企业内部 各部门也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便构成了系统。《易传》形象地把人们的管理行为称为 “经纶”。“经纶”是治理乱丝的意思。君子要象理乱丝一样去理顺社会,使无序显现 出有序来。天道是有序的,人道也应是有序的。这就体现了人的裁成辅相之功。有序论 就是一种系统观。管理的系统思维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理论:即管理的整体论或称全局 论、过程论、关系论。三者又是相联系的。

1.整体论。《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所谓八封就是一个系统。而八卦重叠又构成了64个子系统。 故这个系统是象、数、理的辩证统一。

我们运用整体论去观察企业,先看到的是企业的整体有序的系统网络。动力、原料、 能源、产品、市场等缺一不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一方面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同时它 自身又是一个小社会。企业的太极是董事会,企业的两仪则是生产任务和企业管理两方 面。由决策所派生的生产任务包括产品性质、产量、质量等,这是决策的关键问题,它 反过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故生产任务属于阳刚一面,企业的一切活动由它起主 导作用。当生产任务确定后,如何科学策划、组织生产、在技术上求精创新,以保证高 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这便是企业管理范围内的问题,它从属于生产任务,故 是两仪中阴柔的一面。须知,管理如果不到位,正确的决策便会落空,所以不可忽视。 一个生产性企业,一定要开发对路的产品,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一主一辅、一刚 一柔,刚柔、阴阳相济,才能实现战略决策,把企业保持在正常的良性运营之中。

企业管理能否完善到位,受多方面的制约。涉及到人才使用、技术设备、能源供应、 物资供求、交通便利、安全措施等诸多方面。其中最关键性的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 。关于人力配置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四象”。其中第一是执 行任务的领导班子。第二是业务干部队伍。第三是生产主力军。第四是积极支持员工的 后勤和家属群体。这四支力量拧成一股绳,相互配合与促进,就能克服困难,有助于完 成好生产任务,实现战略决策。八卦则可以把劳力、技术、物资、安全、经营、财务、 监督、能源等方面都变得井井有条,环顾一下我们周围一些有成就的生产企业,大都符 合《周易》这一原理。可以把企业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模拟为:

它们虽然不是一种生成关系,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是一个系统。如何使这 一系统实现动态平衡,是企业上层领导和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以上的比譬只是一种形 象的系统整体思维。不同的企业如进行整体思维,并没有共同模式,太极、两仪、四象 、八卦,只是符号而已,上表可供我们举一反三。

从“两仪”与“四象”的关系看,生产潜力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生产 任务与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有可能增加的技术设备之间的制约关系;二是生产任务与生产 者的技术水平的制约关系;三是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方面的制约关系;四是生产任务与 销售任务之间的制约关系。因此必须注意以上四者之间的阴阳平衡。否则会影响生产任 务的完成。此外,综合平衡还应考虑成本、财务方面的平衡。成本过高、销售不畅,产 量就会受到制约,劳力因之闲置,物资因之积压等都会出现问题。故调适阴阳是保持系 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2.过程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过程,宇宙系统也是一个不断生灭的过程。所谓过程或 称时期、阶段,它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所以任何过程都是由发生、 发展、完成(或消亡、转化)三个主要阶段构成。任何过程是发展的,或者叫转化。由小 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在易道叫“生生不已”,日新又日新。过程的结 束往往表现为转化,元亨利贞,贞下起元;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兴亡离合,生死轮续 等等都是,这就是《周易》的循环思维。所以任何过程都是循环的。发展就体现在循环 中。过程循环,但常道不变,即规律不变。

《周易》的发展循环过程对企业家有三点重要的启示:其一,从宏观来看,企业家应 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未来,把眼前的企业建设成庞大的企业乃至于跨国集团、跨行业集 团。这就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滚雪球的过程。《易传》说:“生生之谓易 ,日新之谓盛德”。其二,既然过程有转化性、曲折性,所以也难免由于决策失误、用 人不当、环境不佳、商机把握不准等等原因而使企业遇到困难甚至破产。这种情况表面 上看似乎过程结束了,毫无希望了。其实不然。过程的转化意味着起死回生。《周易》 64卦以“未济”终结,说明旧的循环终了,新的循环又开始了,只要认真总结失败的经 验教训,转化其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下轮会发展得更好。客观规律与《周易》不同的是 ,《周易》的循环是封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而客观世界的循环运动则是螺旋式的开放 的发展的循环。参详易理者当以之为鉴。其三,对于具体的企业管理而言,要抓好开发 ——生产——流通这一过程,或者是生产——流通——扩大再生产过程。产品从生产到 销售或资金回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不可或 缺。过程论注重环节,特别要抓好薄弱环节,使之不至于对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3.关系论。事物的生存与发展绝不是孤立的现象。任何事物都在关系之中。易学思维 就十分注意对关系的认识。《易传》作者认为,《易经》的八卦说就是包牺氏对人与自 然的关系的思考而形成的。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生物的性状,近取诸身,远 取诸物,从而造作了八卦。八卦的卦象由奇偶符号的错综排列画成,这里有数与象的关 系,八卦的称名与指代又有象与理的关系。譬如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者 之间又有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则又把关系复杂化了。 在辩证法看来,事物就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构成系统,联系形成过程。天地间最基 本的联系是人与自然的联系,叫天人关系。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联系是人与社会的联系, 叫人际关系。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构成的,本质上还是人际联系。《易传 》把这种联系概括为一种因果联系: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 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企业也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直接 关系和间接关系。就外部关系而言,有企业与国家、集体、企业、国际市场、国内市场 、原材料供应商、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等方面的关系,就内部关系而言,有企业内部 的纵向关系,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这些关系都要统筹协调平衡,方方面面要考虑周 到。也要教育职工克服本位主义,顾全大局,相互支持、谅解,这样才能使企业协调运 转。

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既要善于处理上下级间的纵向关系,又要 善于处理各种横向关系,头脑里要有一个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而且要有主次之分,能 够提纲挈领,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人际关系以外,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前者又可叫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其一是地理位置,譬如水源、交通等方面要便 利。废气、污水的排放要方便,不至于破坏环境;其二是气候。气候对某些企业的要求 是苛刻的,如温度、湿度、气压、植被、降雨量地质结构等都要适宜;其三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物产、矿产等,这些也要尽量能做到就近取材,便于利用。处理 好这些关系有一个原则,就是“天人合用”原则。所谓“天”,指生态环境,“人”则 是指企业家所代表的企业。天人的这种关系叫“天生人成”,“天人合用”。即人利用 天然条件成就自己的事业。天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唐代刘禹锡说是“交相胜,还相用” 的关系,认为“人定而胜天”。人定,人谋之意;胜天,制天命而用之之意。这个观点 是合乎实际的。处理好这种关系,人一方面要顺天,顺应客观自然形势、自然规律,在 《易传》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与天地合其德”,“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 天时”。(《文言传·乾》)另一方面,人又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条件,改造环境为 人造福。这叫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可鲁莽蛮干。企业的作为一定要处理好这种关系 ,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组织生产;不能只顾企业,只顾眼前而贻害社会。

(二)管理决策论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关键环结,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兴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管理 决策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预测基础之上的。所谓“预测”,是指作为认知主体的人,根 据对认知对象所掌握的信息或事实,运用某种方式方法去揭示认知对象的本质的活动。 预测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都十分重要。古训云:“宜未雨而绸缪 ,勿临渴而掘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荀子·大略》说:“先 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企业管理必须有科学的预测。比如企业的发展趋势走向 ,产品的研发空间,产品的市场供求等等,都关涉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绝非危言耸听)。 所谓“脚踩西瓜皮”,“吃萝卜剥皮”,等,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大凡有雄心壮志的 企业家,都是十分注重预测的。预测论是一种认知方法论。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预测 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问题。一般作为认识工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逻辑推理的方法,一是 经验推断的方法。前者是西方民族所长于的一种传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则习惯 于经验推断的认知方法。无论那一种方法,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都会走上歧途。如果 说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决策则是预测的结果和目的。企业的功能、规模和性质, 产品形式和产量,能源、原料来源和市场销售取向等都需要决策。决策正确与否,直接 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兴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曾提出 了“管理就是决策”的概念,把决策问题作为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进入决策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至于 调研的内容则是由所要决策的内容所决定。对于现代管理系统而言,决策方案的选择还 只是决策过程的第一步。以下还有决策方案的实施、反馈、修正、再实施的循环过程。 用《易传》的话说,就是根据卦爻辞的历史信息和现实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观象玩 辞”以断吉凶。《系辞传》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 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 命也如响。”所以决策时要注意“观象玩辞”。“玩”就是玩味、揣摩、推断、求索。 把辞与事结合起来从而作出应对性决断。“观象”就能“因象明理”,悟出必然性;“ 玩辞”就能“率辞揆方”,缘卦象之卦爻辞以审度其行为方式,即决策。

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专家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专家”, 即是指决策过程中能运用自己丰富的处事经验进行判断的人。“专家系统”则是指处事 经验之集大成,或者称为经验思想库。《周易》之卦爻辞可以称为这种思想库。专家系统决策也可以说是多位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集体会诊决断。

“崇一尚独,当机决断”是管理决策所必须遵循的又一原则。决策中应该各尽其辞, 决策时必须有人拍板。维护决策的权威性对于贯彻决策精神十分重要,有时,机会出现 了,而且时效性很强,看准了又一时难以屡行民主程序,主要责任人便要当机立断。在 《易传》叫“君子见几而作”。

决策过程中还有一个原则叫“贞一”原则。《系辞传》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就是说天下万物万事之运动变化,要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律或法则。这一原理用于现 代管理,就是要依据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以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时刻掌握最新信息,跟踪调查,建立起自身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以作为选择方案的基础。

(三)管理创新论

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其它科学一样,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因为管理是 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有效组织行为,它的目的是让客体按照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运转 ,以实现主体的最佳功利要求。如果客体性质或形式发生了变化,主体管理活动也必然 相应地发生变化,以做到有的放矢,所以管理要不断创新。

1.革故鼎新。管理创新的思想最早萌生于《周易》。《易经》第49“革”卦卦辞说: “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是说法巳日虔诚祭祀,得此卦为元、亨、利、 贞,是吉卦,没有悔气。革卦的卦象是离下兑上。“泽动而上,火动而下” 。火焚大泽,必然产生变革要求。又,离火中女居下,而兑泽少女在上,革之《彖传》 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二女同性相斥,且少妇压中女,势同水火,故 宜其革。《易传》认为,在此情况下应主动进行变革,以解除对立,协和矛盾,促进事 物发展。程颐说:

君子观革之象,推日月星辰之迁而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变易之道,事之至大 ,理之至明,迹之至著,莫如四时。观四时而顺变革,则与天地合其序矣。(《伊川易 传》卷四)

这是说春夏秋冬、暑往寒来最能体现变易之道。君子观四时变易之道,当效法以实行 变革。变革的完整含义是改造现实而不是消灭现实。破旧是与立新联系在一起的。《序 卦传》说:“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 也。”这就是所谓之“革故鼎新。”《彖传》言“革卦”时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 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肯定了两点,一是“顺天应人”,一 是“革之时”,即是说,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把握变革时机,便能取得成功。企业管 理尤其忌讳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在经验的圈子里梦游。对于以往过时的陈规陋习,要 敢于破除,以新的替代旧的。

2.变通趋时。所谓易道,就是变易,是《周易》的本质规定。以变求通、以变求吉、 以变求安是《周易》的价值取向。从变的方向而言,可以称为变通趋时。《系辞下传》 说:“变通者,趋时者也”。趋时即顺应时机,也就是与时俱变,使事业顺利发展的意 思。

企业管理的革故鼎新,也就是本着趋时变通的原则。变的结果一定是新生事物取得肯 定地位,而故旧的东西被否定。一个企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是孤立的存在。企 业外部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快,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企业内部也由于改革和 技术、人才的引进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适应变化而改变管理观念,重建管理 模式,改革管理方法,以求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趋时变通的意义在于:(1)“功业见 乎变”。所谓“功业”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胜利成果,也是人所追求的功利目标, 这是儒家经世的要求。《易传》认为,功业因变而兴。何谓变?《易传》谓“刚柔相推 而生变化”,又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 业。”这是说,变是事物内部刚柔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的变革行为则是裁成天地之道 ,以改变事物原有的规定性,使之亨通顺利,并以之作为法则,应用于民事。“功业见 乎变”是达变的总纲。它启示我们,要干一番事业,必须识时达变。管理者的观念不 变,就不能期待有什么实质性的变革。所以达变首先是管理者本身的思想观念达于时代 之变。“达变”的本质含义在于“达”,“达”者,通于变化之道也。变非随心所欲地 变。变革的原则是一、顺天而变。二是应时而变。“变通者,趋时者也”。“乾”卦初 九爻说:“潜龙勿用”,是说时机未成熟,不能急燥求变。王船山说:“时之未至,不 能先焉。”朱熹说:“时移世易,变法宜矣。”时机成熟,就应“见几而作”。管理者 的魄力就在于此。所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系辞 下传》)三是应乎人情而变。应乎人情包含内外两重意思。就内而言,是要根据自身的 长处、企业的优势而变,要量力而行。盲目追求时尚,是谓不智。就外而言,就是变革 要顺乎民意。古语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统治者要懂得民情之可畏。所以说要 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变革要顺乎人情是说要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要 求。(2)“穷、通、变、久”是从哲理的层面讲趋时变革对于国家、企业的必要性、必 然性。《周易》的变化观有一个核心内容是否极泰来。《系辞下传》说:“易,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穷”指事物发展的极点、尽头。事物发展到了尽头,量的积累 已完成,便会发生质的转折。只有变革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此之谓“通”,“通”或有 “化”的意思,事物发生了变化,便会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因而能恒久。

3.“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并不神秘。《系辞上传》说: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 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中矣。

“易”有三义:变易、简易、不易。“不易”是指《周易》之理。易道是不变的,具 体的事物则处于永恒的变易之中,是为“变易”。而变易之理却十分简单,就是阴阳范 畴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易知则有亲”,是从伦理价值而言,要知天尊 地卑、贵贱有位之理以处理好君臣、父子、夫妇等亲情关系。“易从”“有功”是说掌 握阴阳变化之理便可建功立业,二者之结合便体现了贤人之德业,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和地位的中正、久大。

《易经》看似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则是日新不已,生生不息的 盛德。《系辞传》说: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此所谓“富有”,并非直指企业家的财富充盈,事业伟大。它的内涵是指易道包罗弘 富,易的功能无与伦比,易的适用对象从百姓到圣人君子、仁人智者。自然,企业家也 应掌握易道,成为精神的富有者。“日新”是易的生命之基。惟其趋时变革,吐故纳新 ,日新其德,才能永恒不朽。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明,今日之烛火非昨日之光,所以要 求新务实。“生生”是强调发展。社会在发展,企业也在发展,我们希望企业家的企业 越做越红火,越做越发达,这样对国家、对社会的回报也会愈丰厚。这就是盛德大业的 双赢。

收稿日期:2005-03-25

标签:;  ;  ;  ;  ;  ;  ;  

论易学与中国特色企业管理_易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