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_李霞

李霞

(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2年2月~2015年2月),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探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包括消化、神经、皮肤、心血管、肝肾、血液、呼吸系统损伤,其中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最高(38.00%),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药、循环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结论:临床为老年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不同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的给予患者治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99-02

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在正常用药的情况下出现意外有害的反应。我国社会的不断老龄化,使得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越来越多[1]。因此,探究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5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女性患者占40%(20例),男性患者占60%(30例),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在61岁~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5±6.38)岁。

1.2 方法

对选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

2.结果

2.1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类型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神经、皮肤、心血管、肝肾、血液、呼吸系统损伤,其中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最高,约占38.00%。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n(%)]

2.2 不良反应药物

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药、循环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是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种类,约占20.00%。中药、解热镇痛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6.00%、18.00%。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不良反应药物的类型[n(%)]

3.讨论

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消化系统损伤。老年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服用不同种类的药物治疗慢性疾病。有文献表明[2],同时服用4种~6种药物的老年患者约占老年人群的25%,部分老年患者甚至会同时服用10种以上的治疗药物。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在不断的衰弱,其消化系统老化,胃排空能力降低,胃黏液的功能减弱,这样使得老年患者极易受到理化因素的侵袭[3],患者的胃黏膜受到药物刺激的时间加长,导致老年患者较易出现消化系统损伤。

老年患者的脑部血流量减少,其大脑的重量在减轻,患者的高级神经功能出现衰退情况,此时,老年患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物特别敏感,此类药物主要有镇痛药物、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疾病药物等。有文献表明[4],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较易引起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且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因此,老年患者应尽量减少此类药物的用量。

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变化,其对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排泄等出现了一定的变化[6],这样不仅较易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影响老年患者经药物治疗的效果。

老年患者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较低,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就会增加,若老年患者常规服用发华林等药物,则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老年患者的肝脏已经出现萎缩的情况,这样患者的解毒能力就会不断的下降,使患者较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肝脏血流量降低,其肝功能下降,肝药酶的合成减少,这样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转化速度就会减慢,极易发生药物在患者体内蓄积的情况。有文献表明[7],20岁患者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半衰期为20小时,而在80岁患者体内的半衰期为90小时。

老年患者的肾血流量约为青年患者的1/2,慢性治疗药物会在老年患者内体不断的累积,患者若服用经肾排泄的药物,则极易出现中毒的情况。

老年患者服用较多种类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互相的累积,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应尽量将不同种类的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8]。

综上所述,临床应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家属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减少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药物(经肝肾排泄、易引发神经、消化系统损伤的药物)的服用。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使用剂量、次数、药物配伍等)方法,避免不同种类的治疗药物同时服用(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以此减少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冬阳.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302例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48-1849.

[2]余淑炬,吴美林,易小青等.晚期老年卵巢癌患者腹腔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0):47-48.

[3]陆月琴,寿黎红,陈娟华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8):763-764.

[4]封彩娟.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药物去势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9):69-70.

[5]姜香琴,方晓,吴慧莉等.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0):47-48,74.

[6]王秀英.全方位护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1478-1479.

[7]蔡舒.老年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1):56-58.

[8]唐忠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62例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7):122-122.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_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