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伟[1]2002年在《半导体光放大器及测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宽带传输和宽带接入以及全光网的组建和发展,大带宽偏振不灵敏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由于其易于与其它器件集成,体积小,具有快的动态增益响应,非线性好,饱和输出大,可实现无损操作等特点,在光通信网络中,成为光纤通信发展,全光网组建以及WDM、TDM技术成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中偏振不灵敏和大的3dB带宽是性能优良SOA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备的技术难点。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的工作是高性能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研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张瑞英博士等人一起,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用渐变应变结构作为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有源区的研制工作。参与论证了应变体材料的增益、渐变应变有源区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偏振不灵敏结构分析及其优势。 2.与张瑞英博士一起,首次利用该种有源区结构制备出偏振不灵敏半导体光放大器,并在0-200mA注入电流范围内获得>33nm的3dB带宽,在不同信号波长,不同信号功率0-200mA的注入电流范围内,偏振相关损耗均《0.9dB,在耦合差损为7dB/facet的条件下,最大fiber-to-fiher增益达10dB,无损操作电流为50-70mA,消光比达50dB以上,而噪声指数则低于8dB,最小可达4.6dB。 第二方面的工作是SOA的测试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设计并搭建了一套SOA静态测试系统,可以用于双端耦合有源、无源器件的静态性能、偏振等特性的测量。 2.利用上述测试系统完成了对这种新型大宽带偏振不灵敏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各项特性的测试工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段嫔香[2]2010年在《光纤通信中的全光采样和信号再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光纤通信发展迅速,单波长的传输速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44.7Mb/s增加到现在的40Gb/s。但在光纤通信网的节点处,仍然采用电子信号处理方式,存在着光-电-光的转换瓶颈、信号处理速率与传输速率不匹配、以及能耗大等难题。这就促使人们研究在光域内直接对光信号进行处理,充分发挥光信号处理技术高速率、低功耗的优点,避免光-电-光的转换和电子信息处理所带来的瓶颈问题。本论文所研究的全光采样和全光再生,是全光信号处理中的两个重要研究内容。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非线性效应实现全光信号处理是国际上的主流研究方向。半导体光放大器具有体积小、非线性系数大、利于光子集成的优点,可以实现交叉增益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偏振旋转等多种非线性效应。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偏振旋转效应。信号采样是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第一步,为数字信号处理奠定基础。全光信号采样利用光脉冲比电脉冲具有更窄的脉宽和极低时间抖动的优势,可以达到良好的采样效果。本论文中的全光信号采样系统设计,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偏振旋转效应,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均实现了40GHz的光脉冲信号对2.5GHz的原始模拟光信号的采样。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各种非线性效应以及传输损耗等原因,造成信号在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衰减变形,这时要通过信号再生器对信号进行再放大(re-amplifing)、再整形(re-shaping)、再定时(re-timing),即3R再生。如果只包括前两者,则为2R再生器。在时域畸变不大的中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2R再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全光2R再生器。这种再生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偏振旋转效应,其偏振旋转效应由输入信号自身引起。计算仿真和实验测试均表明,该结构可以达到良好的2R再生效果。在10 Gbit/s的信号速率下,通过全光2R再生后,信号光的消光比提高了8.3dB。在误码率测试方面,功率代价改善了6dB。
王伟强[3]2007年在《基于SOA和OBPF的全光波长变换和码型变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光纤通信和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波分复用(WDM)系统和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相结合的光网络已成为提高通信容量的有效方法。为了摆脱电子瓶颈的限制,全光波长变换技术和全光码型变换技术成为设计未来全光网络非常重要的光信号处理技术。而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全光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着SOA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全光信息处理的核心器件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特性进行了论述,给出了SOA的静态增益特性和动态增益特性的理论模型,并对实验中所用SOA的自发辐射谱进行了测试,得出SOA的自发辐射谱的谱宽和中心波长随注入电流的变化曲线。2、给出了利用SOA和光学带通滤波器(OBPF)进行波长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理论模型。重点讨论了OBPF的3dB带宽及OBPF的中心波长和探测光中心波长的失谐量对反向波长变换结果的影响,当带宽为0.3nm的OBPF的中心波长和探测光的中心波长有约0.1nm的失谐量时,反向波长变换信号的波形有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利用SOA和OBPF分别进行了速率为1 0Gbit/s和40Gbit/s的波长变换实验,通过改变OBPF中心波长的位置可以得到正向和反向的波长变换信号波形,并且当OBPF的中心波长大于和小于探测光的中心波长时都可以得到正向的波长变换信号。3、对目前已报道的全光码型变换方案进行了分类介绍,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基于SOA和OBPF的全光波长变换器进行码型变换的技术方案,并分别进行了速率为20Gbit/s的归零码(RZ)到非归零码(NRZ)和NRZ到RZ的全光码型变换实验。对于RZ到NRZ的码型变换实验,成功地将占空比为3%的RZ光信号转化为占空比约为95%的NRZ光信号,而在NRZ到RZ的码型变换实验中得到了脉宽为14.09ps的RZ光信号。此外还利用OptiSystem4.0仿真软件对本文中提出码型变换技术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和实验相一致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码型变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用仿真的方法对此码型变换方案进行了误码和传输研究。
姜炜[4]2006年在《半导体光放大器自动测试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光器件需求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逐步扩张的大环境下,国内厂商需要尽快解决元器件的大批量生产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元器件产品的指标测试,传统的测试方法是针对元器件的每个指标,集成所需要的仪器,然后连接好仪器,搭建好光路,手工测试该指标,在需要测试下一指标时,往往需要重新连接仪器,重新搭建光路,费时且精度较差。本文工作是863项目“高性能半导体光放大器规模化生产技术”的重要内容,研制了一套半导体光放大器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利用GPIB(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接口进行通信,实现计算机对各种测试仪器的实时控制,完成对半导体光放大器组件各项指标的自动测试,并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本文详细分析了GPIB接口的通信原理和控制过程,详细阐述了测试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构成,并将测试结果与人工测试结果做出对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系统界面简单友好,只需填写一些基本参数并选择测试项目即可测量,非专业人士也可熟练使用。由于一次性连接好仪器和光路后就不需要人工干预,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为误差,同时节约了人力消耗。该系统的通用型和扩展性强,通过加载不同的仪器库,可以测试各种光器件,极具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
赵瑞[5]2008年在《利用SOA偏振旋转效应实现全光缓存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光纤通讯飞速发展,光通信网络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然而,在网络节点处仍需将光信号先转变为电信号再对其进行处理,由于光电转换器件响应时间及电子交叉互连,形成了网路节点处的电子速率“瓶颈”,全光的包交换网可消除“电子瓶颈”,实现数据在光域中透明传送,是未来超快速光网络的必然选择。克服电子速率瓶颈的办法是直接进行光信号处理,即建设全光通信网。全光包交换网络(OPS)属分组级的光信号处理,能够有效利用带宽,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未来高速全光网络的必然选择。包交换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存储—转发技术,如何在光域中完成光信号的存储和转发成为全光包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全光缓存器作为OPS网络中的关键器件,光存储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全光包交换网的性能。目前提出的光纤型全光缓存器主要有两种:前向结构的光纤延迟线和反馈结构的F-P腔或者光纤环。光缓存技术的研究都是针对光纤延迟线,利用耦合器来进行的缓存。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在利用SOA的偏振旋转效应的同时发现,SOA的偏振旋转特性可以用来进行偏振开关的研制,而以SOA为主要器件制成的偏振开关配以一定的光纤环路,通过SOA的偏振旋转,可以实现缓存效果。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据我们所知,本文的工作属于首次利用SOA的偏振旋转特性实现全光的缓存。本论文针对全光存储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SOA的非线性偏振特性2、调试了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保护电路和温控电路3、利用SOA的偏振旋转效应,初步讨论和搭建了基于SOA偏振旋转效应的全光缓存器实验系统。并在实验中,实现了速率为622Mbit/s的单圈缓存和2.5Gbit/s数据的多圈缓存。
季江辉[6]2006年在《3ns SOA高速电控光开关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宽瓶颈越来越成为城域网的主要问题,克服电子瓶颈的方法是直接进行光信号处理,即建设全光网。光开关和光开关矩阵在全光网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全光层的路由选择、波长选择、光交叉连接及自愈保护等功能。随着通信速率的飞速增长,对光开关的开关速度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SOA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和易集成等优点,基于SOA的各类干涉型器件在全光信号处理领域显示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设计并研制出了SOA的直流驱动电路,用于实现本实验室中双环全光缓存器中信号光与控制光的交叉相位调制。本文设计并研制出了基于SOA的高速电控光开关,开关速度在3ns以内。提出并解决了系统研制中的主要技术,并根据SOA半导体二极管的等效模型,首次建立了电感耦合驱动电路模型,提出了对于电感耦合相加电路提高速率的技术途径。该理论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本题提出的该模型及结论对基于半导体器件的高速光电转换电路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晨[7]2015年在《光纤延迟线中SOA光开关的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光纤延迟线因其具有延时带宽积大、电磁兼容性好和工作频率高等特性,在相控阵雷达、光纤通信系统、全光信号处理、光计算机系统和电子对抗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基于光开关结构的光纤延迟线中光开关是其关键器件,半导体光放大器(SOA,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作为光开关在多方面有显着的优势,因此解决其关键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半导体光放大器展开研究,针对SOA引入的信号失真和码型效应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主要开展了如下叁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学习研究了SOA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SOA的基本理论方程,为下文解决方案的原理阐述提供了理论支持。对SOA部分非线性效应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了其对应的原理和应用。其次,针对SOA引入的信号失真问题,提出了采用相位调制代替传统的强度调制的方案。对基于相位调制链路抑制SOA引入的信号失真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设计了与传统的强度调制链路的对比实验,测试了经过链路传输后输出信号的波形,链路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等参数,证明了基于相位调制的链路可以有效抑制SOA引入的信号失真。最后,针对SOA码型效应引入的信号失真和光谱展宽等问题,提出了以偏振调制链路代替传统的强度调制链路抑制SOA的码型效应的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分别测试了链路在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情况下,输出波形失真程度与SOA输入功率和偏置电流的关系,信号光谱展宽与SOA的工作状态的关系,增益与码型的关系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偏振调制的链路可以有效抑制SOA码型效应。
冯素春[8]2010年在《多波长、单纵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文中指出光纤激光器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光时分复用系统、光载无线通信系统、超高精度长距离光纤传感网络、相干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863计划项目,针对光通信波段连续波多波长光纤激光器以及单纵模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及参量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保偏光纤光栅的线形腔可切换双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在保偏光敏掺铒光纤两端直接写入光纤光栅,构成无光纤熔接点的全保偏一体化谐振腔,利用掺铒光纤中的偏振烧孔效应,实现了室温下稳定的可切换双波长单偏振掺铒光纤激光器,对基于偏振烧孔效应的可切换双波长光纤激光器的形成机理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进一步利用这一原理,提出了基于保偏光纤光栅的对称线形腔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谐振腔由全光纤Sagnac环镜的两个输出臂各自连接一个保偏光纤光栅构成,实现了室温下稳定的四波长激光输出。还提出了两种基于保偏光纤光栅的环形腔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利用全光纤Sagnac干涉仪替代光环形器,结合单个以及接续的保偏光纤光栅分别实现了室温下稳定的可切换双波长激光和可切换四波长激光输出。2.提出了一种基于紧凑型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的可切换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用双芯光纤和普通单模光纤构成紧凑型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测试了它的温度以及纵向应力特性,并利用其作为多波长滤波器件,实现了室温下可切换的叁波长激光稳定输出,讨论了光纤激光器的形成机理。3.由半导体光放大器作为增益介质,利用保偏光纤光栅作为波长选择器件,在叁种不同的激光器结构上均实现了稳定的可切换双波长光纤激光器,并比较和分析了以半导体光放大器与以掺铒光纤放大器为增益介质的光纤激光器的不同之处。另外,以取样光纤光栅以及啁啾莫尔光纤光栅两种特殊结构光纤光栅作为多波长滤波器件,分别实现了室温下稳定的四波长激光和叁波长激光输出。4.提出了一种将叁个光纤光栅直接写入光敏掺铒光纤中形成非对称双腔的单纵模掺铒光纤激光器,非对称双腔扩大了纵模模式间隔,而且腔内不存在光纤熔接点,降低了腔内损耗,实现了线宽约5kHz的单纵模激光输出,为长距离光纤传感系统提供了窄谱线的高效光源。5.提出了两种双波长单纵模掺铒光纤激光器,将保偏光纤光栅作为波长选择器件,利用偏振烧孔效应,采用未泵浦的掺铒光纤作为饱和吸收体以及光纤反馈环对激光纵模进行选择,分别实现了环形腔和线形腔结构的可切换双波长单纵模掺铒光纤激光器。
王飞[9]2010年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光网络若干关键功能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围绕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在光网络中的光源、光交换节点、微波和光纤融合等叁个关键功能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光纤环形激光器、全光时钟恢复技术、全光超宽带信号产生和调制技术等。概括全文,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并数值研究了一种使用强度调制器的损耗调制和SOA的非线性偏振旋转(NPR)效应的主、被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SOA的增益损耗调制和单端SOA的NPR效应的主、被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使用色散补偿光纤和光纤延时干涉仪的波长可切换的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仅通过调节可调光延时线即可实现11个波长的依次切换。(2)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使用SOA和法布里-珀罗半导体光放大器(FP-SOA)的L波段波长可调谐多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可同时产生锁定在10 GHz的19个振荡波长,并且振荡波长带宽和信道间隔可以方便地调谐;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包含两个SOA和一个双通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多波长连续波光纤环形激光器,实现了稳定的82个波长同步振荡,在同等条件下比使用传统MZI的激光器产生的波长梳数目提高12个;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包含双通MZI的波长可调谐、可切换的单纵模双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使用双通MZI提高了梳状滤波器的消光比,有效抑制模式竞争,并且可通过改变光纤跳线,实现激光器输出波长的切换。(3)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保偏光纤环镜滤波器和一个SOA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实现20Gbit/s非归零-差分相移键控(NRZ-DPSK)数据的波长可调谐全光时钟恢复;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基于单端SOA的NPR效应的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的全光时钟恢复机制,通过调整偏振控制器,可以使其工作在类似于饱和透射体的工作状态,实现脉冲振幅均衡的时钟输出。(4)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多量子阱(MQW) FP-SOA主动滤波器和非线性偏振开关(SNPS)的单波长和多波长归零(RZ)数据全光时钟恢复的新方法;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MQW FP-SOA主动滤波器和SNPS从NRZ和NRZ-DPSK调制格式数据中直接提取时钟,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器件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或预处理;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时钟脉冲振幅均衡度和FP-SOA端面反射率的关系,并实验研究了使用具有适当端面反射率的单个MQW FP-SOA从输入的单波长和多波长RZ调制格式数据中实现全光时钟恢复。(5)提出并实验研究了基于单个偏振干涉仪(PI)的光子超宽带脉冲产生方案,将暗RZ信号输入到单个PI中,通过调整PC,可获得一对极性相反的超宽带monocycle脉冲和一个超宽带doublet脉冲;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SOA级联一个PI的光子超宽带高斯脉冲的产生和全光调制方案。通过调整偏振控制器,正、负极性的超宽带monocycle和doublet脉冲可全部获得。利用SOA-XGM效应和PI的微分功能,可实现超宽带信号的脉冲形状调制;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SOA级联DWDM的光子超宽带产生和全光调制方案。改变探测光波长可产生正、负极性的超宽带monocycle和doublet高斯脉冲,可实现了多通道UWB信号产生和二进制相位编码的UWB信号产生。如果控制光信号本身包含信息,还可实现超宽带信号的脉冲幅度调制。
许呈栋[10]2004年在《宽谱1.5微米量子阱集成超辐射光源及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研制》文中提出半导体超辐射发光管是一种介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之间的一种半导体光源,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受到光纤陀螺的驱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光源。半导体超辐射光源由于具有输出功率大、光谱宽、发散角较小等特点,因此现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陀螺、光时域反射仪、局域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光波分复用系统以及光处理技术等。从超辐射发光管的应用角度来看,希望器件有更高的输出光功率和更宽的输出光谱。然后这两个参数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兼顾二者的器件设计是该项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在采用超辐射发光管和半导体光放大器单片集成来提高器件输出功率的同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拓宽器件的光谱宽度。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超辐射器件的发展历程,并专门对单片集成的超辐射发光器件的提出及设计作了介绍。针对超辐器件的特点,并专门对我们器件结构做了一定的处理后,我们通过速率方程对器件作了摸拟。计算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这种集成器件结构可以使器件的输出效率有明显提高,这种集成的结构可以使器件内的的受激辐射以正向传播的受激发射为主,这样就抑制了器件内反向传播的光子数,使器件内光子主要是向正向传播,这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器件的输出光功率。 由于超辐射器件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光谱宽度和输出功率是相互矛盾的,在增加器件的工作电流或增益腔长度等来提高输出器件输出功率时,器件的输出光谱也会随之变窄。因此要获得较宽的输出光谱需要从器件材料方面考虑。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两种不同阱数的非均匀阱宽多量子阱InGaAsP 材料来提高器件的光谱宽度。采用这种非均匀阱宽的多量子阱器件,输出光谱宽度最宽可达 98nm。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非均匀阱宽量子阱材料在有效增加器件的输出光谱宽度的同时,器件的输出功率也明显下降了。这是由于在这种材料的器件中,每种阱宽的量子阱数减少,而每种阱宽的量子阱对应一定波长的增益,因此器件工作时,会使对应波长的增益下降,导致器件的输出功率有所下降。 在集成超辐射器件中,在通过提高光放大器区域注入电流来提高光放大器增益时,器件的输出功率明显上升,但器件的输出光谱的谱宽也随之<WP=111>下降。这是由于超辐射区和光放大器区是集成在同种材料上的,它们的发射谱波长有着相同的中心波长。因此器件在工作时,光放大器对由超辐输入的光信号放大时,对于功率较大中心波长的光有着较高的光增益,而功率较小的远离中心波长的部分有着较小的光增益。而且器件的输出功率和光放大器的增益成 e 指数关系。因此就使得器件在增加注入电流的提高器件输出功率的同时使器件的光谱宽度变窄。为此我们提出了使集成器件两个区域具有不同的中心波长的结构。这样就可以使超辐射区的输出光谱和光放大器的增益谱有着不同的中心波长,在两个中心波长之间的波长范围内,超辐射的输出光谱和光放大器的增益谱可以相互补偿,超辐射的输出功率随波长下降时,光放大器的增益谱却随波长增加。这样就可以使器件在增大功率的同时,使光谱宽度不减少,甚至使光谱宽度增加。 一般可以采用选择性腐蚀和选择性再生长或量子阱互混等方法来实现器件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带隙结构。前者是在一次外延生长完有源层和限制层后,把一定区域的有源层和限制层选择性腐蚀掉,然后在该区域选择性生长与原有源层不同带隙的有源层以及限制层,然后再生长盖层。此方法概念十分简单,但需要多次外延,另外在材料生长时就需要决定器件的结构参数。而后者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促使特定区域的量子阱的阱和垒组分相互混合,使材料的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带隙。采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二次外延,且器件结构控制相对方便。这里我们采用量子阱互混的方法来实现同一外延片中的不同带隙结构。目前已有多种方法来实现量子阱混合,主要有:杂质诱导混合、离子注入、激光照射以及无杂质扩散。结合我们的设备条件,我们采用选择区域的无杂质空穴扩散来实现选择区域的量子阱混合。在外延片淀积一层二氧化硅后,我们通过光刻和化学腐蚀把部分二氧化硅刻蚀掉,然后进行快速热退火。有二氧化硅覆盖的部分为量子阱混合增强区,它会促进量子阱混合。退火后,两区域的中心波长相差 31nm。然后再采用普通集成超辐射器件的制作工艺制成量子阱混合的集成超辐器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近的输出功率条件下,器件的输出光谱谱宽由普通器件的 18nm 增加到量子阱混合器件的37nm。但量子阱混合器件在相同的电流下,输出功率略有下降。 光放大器在光纤通信中是十分重要的元件,它可以代替传统光纤通信中的光-电-光中继器,实现全光通信。半导体光放大器由于体积小、价格便宜、宜于和其它器件集成、可以实现各波段的光放大并且可用于全光波长变换器和光信号全光再生等光信号处理,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我们采<WP=112>用张应变 InGaAs 体材料作有源区,制作了倾斜的掩埋条形波导结构的半导体光放大器。器件的偏振灵敏度在 2dB 左右。
参考文献:
[1]. 半导体光放大器及测试研究[D]. 冯志伟. 长春理工大学. 2002
[2]. 光纤通信中的全光采样和信号再生技术研究[D]. 段嫔香. 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 基于SOA和OBPF的全光波长变换和码型变换研究[D]. 王伟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07
[4]. 半导体光放大器自动测试系统[D]. 姜炜.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5]. 利用SOA偏振旋转效应实现全光缓存的初步研究[D]. 赵瑞.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6]. 3ns SOA高速电控光开关的研制[D]. 季江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7]. 光纤延迟线中SOA光开关的关键问题研究[D]. 黄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8]. 多波长、单纵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D]. 冯素春.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9].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光网络若干关键功能中的应用研究[D]. 王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 宽谱1.5微米量子阱集成超辐射光源及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研制[D]. 许呈栋. 吉林大学. 2004
标签:无线电电子学论文; 光放大器论文; 半导体论文; 光纤激光器论文; 量子阱论文; 光纤熔接论文; 光纤损耗论文; 调制信号论文; 幅度调制论文; 光纤带宽论文; 半导体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