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注:本文为作者在1997年1月18 日一个会议上的发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现阶段论文,本文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首先是因为实现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这是前提。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不是一回事。如果说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从封闭的体制转变为对外开放的体制。由此也引起各种所有制经济内部经营方式的变化。
可否说:经过18年来的改革,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由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财税、金融、价格、外汇、外贸等方面的改革,大体的框架有了,办法有了;但是,同市场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建设相比,所有制方面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整个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不大适应。这是改革的难点所在,也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在提出所有制方面的改革问题,是及时的,有意义的。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意见。
第二点,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经济占56%,集体经济占43%,非公有制经济只占1%。199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经济占41%,集体经济占 44%,非公有经济占15%;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占41%,集体占41%,非公有经济占18%;工业总资产中,国有占61%,集体占28%,非公有经济占11%;工业所有者权益中,国有占60%,集体占22%,非公有经济占18%。根据国务院研究室所做的预测,假定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条件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保持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基本格局不变,那么: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2000年国有占39%,集体占41%,非公有占20%;2010年国有占35%,集体占34%,非公有占31%。
在工业总产值中,2000年国有占31%,集体占39%,非公有占30%;2010年国有占19%,集体占31%,非公有占50%。
在工业总资产中,2000年国有占52%,集体占28%,非公有占20%;2010年国有占33%,集体占22%,非公有占45%。
在工业所有者权益中,2000年国有占47%,集体占21%,非公有占32%;2010年国有占26%,集体占16%,非公有占58%。
从总体上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展开。
(二)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公有制经济,导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在从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过渡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这种变化趋势是必然的。目前,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比重的降低并不是绝对量的减少。1981~1995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6%,集体经济投资年均增长32.9%,说明公有制经济实力在增强。
(三)在公有制经济内部,集体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同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产业特征有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有经济仍然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几个部门的情况是:
1.能源工业。(1)煤炭工业:从原煤产量构成来看, “八五”后期,国有占61%,集体占33%,非公有占6%。预计2000年至2010 年期间,大体是国有占60%,集体占25%,非公有占15%。(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1993年的产值中,国有占99.9%,集体占0.1%。 预计2000年产值结构变化不大,2010年如果实现了向海上和西部地区石油开发的战略转移,则国有成分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仍会占绝对优势。(3 )电力生产供应:在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电力生产供应中,1993年国有占87%,集体占8%,非公有占5%。预计2000年国有占86%,集体占8%,非公有占6%;2010年国有占75%,集体占10%,非公有占15%。
2.黑色金属工业。在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黑色金属工业产值中,1993年国有占77%,集体占17%, 非公有占6 %。 预计2000年到2010年期间,国有占60%以上,集体比重变化不大,非公有占25%左右。
3.交通运输业。从完成货物周转量来看,1993年国有占97.4%,集体占2.5%,非公有占0.1%。其中,铁路、民航、管道运输的国有比重为100%;公路货运,国有占60.9%,集体占36.4%,非公有占2.7%;水路货运,国有占95.8%,集体占4.1%,非公有占0.1%。预计到2000~2010年,铁路、民航的国有成分仍将占绝大比重;公路和水运的货物周转量中,非公有经济的比重不超过20%。
4.金融业和通讯业。当前和今后国有经济都将占绝对优势,国家对这些行业要实行严格的监管。
以上测算,没有包括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这是公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的投资构成看,国有经济占很大的比重。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19亿元,其中国有单位10898亿元,占50%以上。这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今后的所有制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这种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如前所说,上述预测和结论的前提,是假定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条件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保持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基本格局不变。如果前提发生变化,结论自然会随之改变。
(四)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组成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例如股份制和各种形式的合作、联营和经济联合体,会越来越多,这类企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各类独资企业。据测算, 这类企业的工业产值, 到2010年将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过去按不同所有制确定政策的方法需要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能用某种所有制来判定其性质了。当然,企业内部的财产关系,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不能“混账”。今后应该更多地用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
第三点,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概括地说,有如下几种:
国家所有:这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现在规定,财产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机构或部门具体行使出资者的权利,或者由国务院授权地方政府代表国务院,在授权范围内具体行使出资者权利,出资者权利可以逐级授至省、市、县三级。我以为不必这样繁琐复杂。实际上,国务院对市、县经济很难行使所有权,甚至对省办企业也不容易行使所有权。我主张参考建国初期划分国营和地方国营的办法,把国有经济划分为国有和地方国有。这样做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中央政府对地方企业的影响力会大为缩小,地方的权力会扩张。按照宪法规定,乡是基层政权,但乡级财政主要用于乡政府日常费用及公用事业开支,乡办企业可视为社区经济,而不必列为国有经济范畴。
集体所有:财产所有权归集体共同所有。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社区集体所有,财产所有权归社区全体居民共同所有,主要存在于县及县以下地区。这是目前城镇街道和乡、村集体企业的主要形式,在县级集体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财产所有权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全体劳动者行使。
——社团集体所有,财产所有权归参加社团的全体人员共同所有,由社团法人代表全体人员行使,工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各类社团所办企业即属此类。
个人所有:即财产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主要有两种形式:
——个体劳动者所有,财产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所有者参加劳动,直接经营自己的财产,有时雇佣少量帮工。
——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主要用劳动所得进行资本投资形成个人资产,主要表现为社会上劳动者和企业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以及其他形式的个人金融资产。
私人资本所有:是指财产归私人所有,所有者主要通过雇佣劳动获取利润,人们称之为私营经济。
国外或境外资本所有:是指外国或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境内直接投资形成的财产所有权。
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由不同的所有者组成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出现一些新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比如,股份制是不同所有者以股权形式共同出资而形成的一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兼有合作制与股份制的特点,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或其他基金投资形成的企业,也是财产混合所有经济单位。这都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同一企业中分别拥有所有者权益的财产组织形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成分。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
第四点,衡量所有制结构的指标需要改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指标:一是总产出,例如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二是总资产,例如在社会总资产、工业总资产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三是所有者权益,例如全社会或工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这三种反映所有制结构的指标各有长处和缺点。总产出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经济成分的产出规模,但难以反映不同经济成分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总资产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经济成分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但难以反映不同经济成分的资产经营效益。所有者权益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经济成分的财产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权的比重,但和资产结构一样,不能表明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能力和产出贡献。因此,要用多种指标来反映和分析所有制结构,将测算结果互相参照,才能对所有制结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如果把混合所有的企业的产出或资产,按所有者权益比例,分别计入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经济,根据1994年的预测,199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占41.5%、43.9%和14.6%;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和非有制经济分别占40.9%、40.8%和18.3%;工业总资产中,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占60.9%、28%和11.1%;工业所有者权益中,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占60.1%、22.1%和17.8%。
第五点,在国有小企业改革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改组为不同形式的集体经济或者混合所有的经济。
1978年,集体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2%,1994年增加到40.9%,和国有工业旗鼓相当。同年底,城镇集体从业人员3284万人,工业产值5000多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500多亿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把许多集体企业“升级”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不必要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看,许多国有小企业是应该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从现实情况出发,也可以转为不同形式的混合经济,国家保留一部分股权,职工个人也可以拥有一部分股权。
第六点,目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面努力,不能只从所有制改革找出路。目前国有企业困难,除一些企业是所有制问题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过去是计划经济,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在与消费者的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多数商品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对外开放扩大后外国商品大量拥入,而不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落后,还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
二是结构调整滞后。长期“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重复建设,一些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目前处境困难的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都是这种情况。
三是企业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内部管理差。这是不少企业发生亏损的重要原因。
四是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重,富余人员太多,承担着许多政府职能,即所谓“企业办社会”。
五是因为资源枯竭而难以为继。这主要是一部分从事资源开采的企业,例如煤炭和石油。
六是近期改革中出现的增支减收因素。如农产品提价增加了成本。提高折旧从长远说对企业是有利的,但从近期说却会减少利润。
所以,在解决所有制问题的同时,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第七点,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现在机构林立,相互扯皮。这种现象中央机关有,地方也有。地改市,五套班子俱全,人员一下子增加了几倍。最近一个市委书记告诉我,地改市之后,机关人员由500 多人增加到2500人。设县级市,结果是市管市,国家行政体制也乱了。邓小平1981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所提的改革任务,到现在有许多还没有完成,有的还没有认真去做,甚至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政府机构改革,中央和地方都需要进行,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