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以枣庄市为例
邸 娟a,李 亮b
(枣庄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b.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摘 要: 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已逐渐成为各地文化扶贫的路径选择之一,而枣庄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农村与城市供需错位、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内容单一、农村文化管理人才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拓宽资金渠道、培养文化管理人才成为枣庄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文化扶贫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1]。而为了配合国家扶贫攻坚计划,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探索农村地区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实现路径的“文化扶贫”新机制,对于当前推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基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现实和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性追求,以戈顿·塔罗克(Gordon Tullock)和詹姆士·布坎南(James Buchanan)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否定了当时主流经济学所推崇的“公有经济的合理存在空间是非竞争的公共产品领域”这一理论,主张通过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中引入竞争,将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进行理性组合,以此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70年代,西方社会开始流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关于政府购买的定义,美国学者萨瓦斯曾这样论述 “通过与第三方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进行外包,采用如下方式:政府出售、合同外包、志愿服务、自我服务、特许经营、政府间协议和自由市场等”[2]。而这其中备受西方学者所推崇的方式就是合同外包,他们认为:“合同外包可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降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支出,进而避免因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而产生的效率低下和贪腐现象。”
目前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主要是以项目制为主要实施手段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文化政策实施偏向还是购买服务对象准入标准都是由政府主导。这就造成了文化产品供给落后、文化设施使用率偏低,公民满意度低等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供给“工具去功能化”特征愈加显著,其表现在目前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逐步成为“常规性工作”,基层文化部门缺乏对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变化的实际调查,每年只是对文化服务内容稍作调整,无法满足群众对于文化快速更新的时代要求。如现在的电影放映工程虽然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电影消费需求,但其电影内容、技术手段、设备更新、场所建设等依然停留在初级水平。居民文化需求的提升与现实文化服务供给水平落后的矛盾日益显现。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会迫切需要社会力量的实质性参与,以期通过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发资源活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治理方式的困境。其意义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解决农村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现实供给水平落后的现实矛盾,实现农民文化权利的提升。第二,解决传统文化衰落与现有农村文化价值失范的矛盾。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人口的自然迁移等因素导致优良的农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一些不良的奢靡、鬼神、炫富、赌博等恶风恶习为年轻一代甚至是老一辈农民所接受,加之文化贫困的代际传递使得乡村公共意识缺失、公德精神虚化。第三,解决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工具去功能化”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的矛盾。基于“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下,政府要逐渐适应从自己“管不好”“管不了”“不能管”的领域退出,要敢于放权,把这些领域交给社会,政府只是承担必要的监管职能和政策制定功能,这也是推进文化扶贫体系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现实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枣庄农村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枣庄农村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的现实困境分析
近年来,枣庄地区也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如发放手机消费券等形式。但这些探索大都被限制在“体制内购买”的项目制中,从本质上讲该形式还处在政府购买的初等形式,且在项目进行中也暴露出供需错位和供需矛盾等多重困境。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教师要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要付出毕生的精力。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每天上课下课、备课、批改作业,为学生解惑排难;但教师的职业又是伟大的,教师要把儿童这个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创造物质是比较容易的,塑造人、铸造人的精神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因此,教师要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用心灵和汗水一点一滴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
(一)供需错位
1.农村与城市的供需错位
目前枣庄地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依据的是《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枣办发〔2015〕28号)《枣庄市2014-2020年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而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则主要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和《枣庄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其时间效应性、具体操作性、政策完善性都远远不够,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府购买方式。尤其是缺乏单独针对农村地区开展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的整体性规划,忽略了农村地区特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而片面追求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均等化则容易陷入“一刀切”的政策悖论。其结果只能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城市与农村供需错位,追求统筹反而加剧差距。其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居民在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工资收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天然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方式、内容与要求是有差异的。如若忽略差异,则会出现文化产品供给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其实质是资源的浪费。其二,基层政府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完成覆盖所有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实际的、动态的调查,加之基层政府缺乏追求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性与激励性制度设计,对于上级政府所提的政策要求只是“照章办事”,而上级政府手中掌握政策与资金转移与分配的权力,却不了解政策实施对象的实际需求与价值偏好,加之垄断性招标、象征性招标等寻租现象,因此所出台的政策往往都是比较模糊和缺乏实际操作性的,这也是造成公共文化产品供需错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资金获取上的行政组织与社会力量参与的供需错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当前大多数城市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路径之一,全面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将是解决当前枣庄市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重要抉择之一。
枣庄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与省级财政政策覆盖性不强等原因,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获取能力有限,“2017年度收入总计5075.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1.46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项目资金,包括: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参会费40万,第七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50万等。包括:财政拨款收入4382.3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70万元,事业收入26.56万元,经营收入0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43.55万元,使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617.90万元,其中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578.91万元。”[3]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共文化财政资源获取单一,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和专项拨款,其他收入来源较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精神生活需求层次也逐渐提升,尤其是农村青年一代村民对于公共文化需求不再仅仅限于农村电影工程和开放农村书屋这一层次,追求更高的文化生活已逐渐显现。其结果只能是有限的财政资源提供了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服务需求,其实质则是资源浪费。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文化部门过度依赖政府的财政性资金,获取高层政府的专项资金、转移性资金能力有限,其结果必然是“照张下单”“花小钱办小事”,即便想提升文化服务层次和质量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地方文化部门缺少获取社会资金的制度、激励机制与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并存。其一,地方文化部门缺少公开募集资金、文化捐款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只是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公益组织可以公开募集资金、捐款而对于地方文化部门是否有这项权利则没有明确说明,而枣庄市地方性规章在这一领域更是空白,且枣庄市当地的文化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缓慢,且活动能力也十分有限,还难以承担获取资金支持的主导责任。其二,地方文化部门缺少公开募集资金的职能设置。以枣庄市文广新局为例,其内部科室设置为九个常规性职能科室,缺少公开募集资金的专业职能科室,其职能设计没有凸显。其三,公共选择理论指出政府也是经济人,其政务活动必然带有经济人属性,目前地方政府对于文化部门公开募集资金缺少足够的利益驱动机制,而利益驱动机制由于其本身的界限模糊性导致地方文化部门的行为游离于寻租与合法的边际,这就造成了文化部门的官员会有“宁肯不做、少做也不能犯错”的心理。
(二)供需矛盾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文化需求增长的矛盾
原材料的质量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决定因素。备料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对此要给予充分重视,在采购材料时要随机抽检,选用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但枣庄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发展缓慢,尤其是农村地区矛盾更加突出。这里以枣庄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数据为例(见表1):
表 1枣庄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截至2018年底,枣庄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农村地区情况则更加严重(见表2)。
表 2枣庄市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从脱贫总量看,全市仍有7.17万农村贫困人口,总量相对较大,脱贫任务艰巨;从人口分布看,主要分布于枣庄市东北部丘陵山区(山亭区3.56万人,占49.7%)及东南部丘陵区(峄城区、台儿庄区2.4万人,占33.5%),共涉及贫困人口5.96 万人,占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的83.2%[4]。如此薄弱的基础设施,很难保证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即便单从覆盖率上讲,枣庄市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还达不到百分之百,而服务质量则更加难以保证。
2.鼓励社会捐赠
当前枣庄市农村地区政府公共文化供给方式与内容过于单一,尤其是在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表现为:第一,供给方式缺乏创新,基层文化部门供给理念容易被“习惯性锁定”。片面的认为传统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农村剧团演出、农家书屋等方式依然可以满足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即便是在文化供给“项目制”运行的前提下,这种“习惯性锁定”的思维模式依然容易导致供给方式单一的结果。以枣庄市今年发放的文化惠民消费券活动为例,首期消费券投放额度为3万元,设10元、20元、30元、50元、100元、150元、200元面值,于2018年7月12日上午10点发放。消费券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手机下载APP,关注公众号,但在目前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不高和网络使用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农村地区居民很难抢到甚至使用消费券,且由于签约的28家企业全部不是当地企业,其供应内容普适性不高,极有可能造成抢到消费券的城区居民使用率低,而农村居民用不了甚至用不到的局面。第二,供给内容陈旧,缺少群众性参与。一方面,虽然枣庄市一直在试图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文化服务方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部分乡镇存在群众影片需求调查问卷、农民群众座谈、走村入户调查、放映现场答卷等造假现象,且问卷内容设计缺乏实际性,农民的“选择宽度”较为狭窄,客观性问题过多,主观性问题过少,即便问卷调查真实有效也不能得出与事实相符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参与平台、参与习惯导致群众对于政府文化供给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农民不愿、不能甚至是不敢参加文化部门进行的问卷调查等咨询意见活动,其结果必然是供给与需求的高度不对称。第三,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目前省市县三级文化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监管更加不完善,对于文化购买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制度。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对于农村基础文化服务实施效果的监督更多的依靠体制内监督,而体制外的监督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实施制度保障和监督影响力,其监督结果还不足以发挥监督的真正作用。这就造成了农村基层文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行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很难达到监督的真正效果。因此,呼唤第三方进行文化服务才是长久之策。另一方面,目前针对农村文化服务的考核大多依靠固定的考核指标,而这些考核指标往往不是可变的,缺乏考核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基层文化管理部门的考核往往是其上级机关考核,缺乏第三方评价机制,存在考核过程中护短与包庇的可能性,这就造成了考核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无效考核境地。因此,引进第三方,改革基层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3.农村文化管理部门人才匮乏与专业化的现实需求的矛盾
1.建立文化基金制度
在各种3D打印技术中,熔融沉积造型技术(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虽然精度和工件强度相对较低,但设备及材料成本低,对环境的要求低,得到了迅速的推广,目前市场上多数产品均采用此技术[3]。教学模型不同于实际工件,对精度和强度要求较低,因此,选用成本相对较低的FDM技术进行教学模型打印。
三、枣庄农村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的政策建议
MHD方程组是由Navier-Stokes方程和Maxwell方程耦合形成的,在工业和工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核反应的冷却、金属的冶炼过程以及铝合金的制造。所以许多学者对MHD方程组提出自己的算法,Gunzburger[1]等人提出一种有限元方法求解不可压缩的MHD方程组。对于非线性问题,Layton[2]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两水平方法提高计算效率。在这个算法的启发下,吴技莲和黄明展[3]提出两步算法求解MHD方程组。另一类高效方法是并行算法,尚月强[4-6]基于区域分解技术提出了并行有限元方法。本文研究的MHD模型如下:
(一)转变理念,理顺文化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资金不足是国内大多数城市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困境之一,因此积极创新筹资方式是枣庄市政府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前提。
取生产系统中除铁后液,将酸化后的氧化铋倒入除铁后液中,并进行搅拌,搅拌30 min左右,此时溶液呈酸性,为降低铋的损失,考察终点pH值对铋的损失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终点pH值的试验,其结果见表3。
2.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离不开发达的文化类社会组织环境,但是目前为止,枣庄市的文化类组织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其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都是难以完全独立承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因此积极培育社会文化类组织将成为开展政府购买活动的必要前提。为此,政府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放低门槛。针对扶贫类文化组织,政府应简化其注册登记手续,改革双层管理体制,通过制定地方政策,使文化类组织不再与主管单位挂靠,最大限度地给予其生存空间。第二,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政府应该给予实施文化扶贫的社会类组织更多帮助,尤其是专门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文化服务的NGO组织,政府应给予更多的专项财政性补贴和减税或者免税手段,使其不断壮大,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第三,积极搭建社会文化类组织孵化基地,为培养社会文化类组织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文化部门可以学习无锡新区建设文化组织孵化基地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枣庄自己的农村文化服务类组织孵化基地。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扩大宣传,积极鼓励更多的社会文化工作者参与到建设、繁荣文化类组织的工作中来。
(二)积极拓宽筹资方式与渠道
1.更新观念,改革管理体制
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农村文化管理部门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层文化管理部门现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低,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市中区M镇为例,从事文化管理的专职人员大部分为专科以下学历,年龄结构偏大,且大都并非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产业管理形势。而对于兼职管理人员,又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不能够有效解决文化服务人才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来保障兼职文化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这对于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可持续性和专业性极其不利。第二,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对于现有人才缺乏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的培训制度,导致现有文化管理人员缺乏更新管理理念的驱动力,尤其对将要进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对于如何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丰富服务供给方式缺乏有效的积极应对,导致政府职能的履行与市场行为不对称,降低了农村文化产业扶贫的政策执行力。第三,由于农村基层部门大多条件艰苦,缺乏对于管理人才足够的吸引力,即便有一些管理人才愿意到基层从事文化管理,也很难将其长期留住,导致文化管理行为缺乏连续性。
在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下,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与生产者,虽然在部门领域枣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政府购买的路径,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大都依然由政府包办。而政府的财政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很难提供惠及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其是当前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则更加难以保障。与其面对“做不了”“做不好”的局面不如放手将文化公共服务交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组织,政府只是承担宏观上的调控和监督作用。一方面,在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文化管理部门节省了大量资金,政府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而第三方组织通过获得大量的政府订单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组织的价值目标,其农村地区服务对象也可以获得更多现实的、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最终实现“三方赢利”的结果。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也符合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理念,随着多元化文化现实需求的增长,“社会办文化”将成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在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公共服务方面,目前国外比较流行基金会制度。为此,应该首先建立自己的文化基金平台。通过文化基金平台,以更开放的政策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其次,建立专门的文化基金管理公司,尽量避免文化基金与政府财政挂钩,政府可以注资但不可以参与分红,最大限度地实现基金平台的独立性。通过第三方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实现社会资金公平、合理的运用到文化扶贫项目中来。最后,政府要建立必要的监管制度,鼓励社会民众参与到对文化基金平台的监管中去,建立政府-社会联动监管机制,最大程度的保障文化基金管理平台的有序进行。
2.公共文化需求供给方式、内容单一与农民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4.3 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将更加精准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提出“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将残疾人社区医疗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内容”;《“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这不仅反映了康复医学在小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康复医学是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30年社区康复实践经验的积累[11]。
“我的整个身体就剩下大脑没有瘫痪了,我能不想吗?小韵,我想,我们还是走出那层虚幻的光环,从现实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关系,好吗?”
吸收社会捐赠也是拓宽资金渠道,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捐赠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的捐赠,一种是资金类捐赠,一种是实物类捐赠。一方面对于资金类捐赠,政府应首先扩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家的捐赠,对于捐赠数额较大的企业可以给予减税或者免税的政策性奖励,在工商业界营造良好的捐赠氛围。其次,规范官方组织和非官方组织吸引社会捐赠行为,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定时公布捐款使用方向和内容,使其在社会的监督下吸引社会捐赠,促其健康发展。最后,合理引导社会的捐赠行为,培养社会捐赠习惯,摒弃传统式“被捐款”的形式,鼓励自由捐赠,对于捐赠的个人行为给予各种形式的表彰、宣传,以期实现树立良好的捐赠价值观。
截至2018年10月10日,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到相关文献91、18和14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剔除72篇文献;通过全文阅读剔除26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11-21]。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
另一方面,捐赠不应局限于资金类捐赠,还应包含了其他实物性捐赠。目前在文化服务领域,实物性捐赠主要集中在书籍、文化艺术产品、古董器物等方面。对于实物捐赠,政府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与保护。从政策与资金上支持个人与集体在农村地区建立民间传统文化馆、艺术馆、个人博物馆、个人农村书屋等文化设施,对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给予各种保护政策。
3.积极培养文化管理人才,培育志愿精神
即便是全面实现政府购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管理部门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然需要解决,这既是实现政府购买的前提条件,也是改革文化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第一,创新人才引进体制,采用灵活的招聘方式,重点引进拥有文化管理项目制实施经验的专兼职人才,使其尽快参与枣庄农村地区政府购买的改革活动。另外,还要加强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团队的建设,完善文化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人才双向流动。第二,积极培育志愿精神,建立汇集文化教师、艺术家、文化工作者等多方群体的特色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联盟,通过这种形式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志愿精神氛围,鼓励更多类型的文化类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农村文化扶贫工作中来。
四、结语
完善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是构建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枣庄农村地区在理顺文化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关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之后,还应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方式、方法以及执行过程中政府执行效率与服务对象反馈等问题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不断满足农村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EB/OL].(2017-10-27)[2019-1-27].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0/27/content_41805113.htm.
[2]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13.
[3] 2017年度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部门决算[EB/OL].(2017-07-24)[2019-1-27].http://swhhlyj.zaozhuang.gov.cn/zwgk/cwxx/201807/t20180724_143018.html.
[4]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EB/OL].(2017-12-29)[2019-1-27].http://www.zzfp.gov.cn/html/news/451.html.
[5] 黄波.多元供给机制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困境及出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6-57.
Research on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 :Taking Zao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DI Juan a ,LI Liang b
(a. School of Media; b. Schoo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277100, 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s purchase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path choices for culture-aid program in rural areas, while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Zaozhuang still have the mismatch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supply and demand, and infrastructure.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backwardness, single supply mode and content of public services, and lack of rural 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Therefore, reforming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broadening the funding channels, and cultivating cultural management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path of equalization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in Zaozhuang.
Key words :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government purchase; culture-aid program
doi :10.3969/j .issn .2095-5642.2019.09.070
中图分类号: G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5642( 2019) 09- 0070- 06
*收稿日期 :2019-01-28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城市社区贫困帮扶工作研究”(J18RB061);枣庄市社科联研究项目“文化扶贫视阈下的枣庄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选择”(LX2018037)
作者简介:
邸 娟(1985—),女,内蒙古满洲里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李 亮(1984—),男,山东枣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理论与公共管理。
(实习编辑:杨晓玲 责任校对:范玲娜)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政府购买论文; 文化扶贫论文;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