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_黄丽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_黄丽丽

(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 317600)

摘要:初中生的思想心智尚未成熟,性格也在养成期,这一阶段对初中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会直接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将人文精神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套科学健康的思想体系。因此,本文以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范围已经扩大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究其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我国实行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贯彻落实这一发展观的具体做法。初中对学生来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生阶段,思想品德课又是初中必修的基本课程。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最有效方法。

一、培养人文精神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培养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冲突。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思想是指人类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维系和关爱。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目的是帮助人类养成人格独立,仁爱待人的思想体系。行为则是指主观上的行动表现,比如爱护敬仰他人生命价值,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等行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人文精神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组成。思想品德与人文精神本就是相互促进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1]。由此可见,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精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气氛沉闷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教育理念已经从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了以生为主,讲究师生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要帮助指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师还遵循着陈旧的教育理念,课堂上教师是发号施令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开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教师老旧的教育理念会导致教室气氛沉闷,学生主体地位不高,不能激发学生深度探索人文精神的热情。这是非常不利于学校长期发展的,也会阻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步伐。

(二)教学方式死板,学生兴趣不高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对人类思想性格的塑造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注重逻辑算法的学科,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依靠文字的力量感化学生。讲课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然而,纯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双方没有互动交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人文精神的内涵丰富,教师讲课方式不到位,只是单纯的叙述,既不能深刻传递人文精神的内涵,又会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由此可见,教师的讲课方式会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对人文精神领悟的深度。

(三)理论大于实践,应用能力不足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完善,但是目前来看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分数衡量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但是对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单纯的分数并不能反应学生的道德素质情况及人文精神理解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应用。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思想意识提高,更是对其日常行为习惯的一个规范[2]。

现如今,经常可以看到初中生校园欺凌,小团体事件的发生。这与尊重关爱每一个生命的人文精神要求是完全相悖的。这些学生虽然参与了课程的学习,甚至获得了不错的分数,但是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文精神体系。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应用到实践中,课程的开设将变得毫无意义。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指路人,教师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改变错误的教学理念,真正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授课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其次,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作为传播者,更要自身素质过硬。要时刻关注国家文化走向,深入理解人文精神的实质。只有教师自身的价值导向正确,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最后,建立小组学习机制,让学生自由发言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从而避免孤立拍他现象的发生。

(二)深入研究课本,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是依靠教师讲述的一门学科,课程本身就有一点枯燥无味,要让学生在原本乏味的课上培养人文精神对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教师既要给学生渗透人文精神概念,又要让学生保持兴趣探索其内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方式,深度挖掘人文精神的表现。一方面要设计更加新颖的课程形式,通过视频、音乐、图画配合文字展示,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如感动中国,吸引学生关注度,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3]。另一方面,授课不能脱离课本。思想品德课本中有很多具体案例及基础概念都可以很高的诠释人文精神的本质。因此,教师授课要以思想品德课本为基础,深入研究课本内容,优中选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挖掘课本,探索新知识。

(三)开展课外活动,整合教育资源

教育部门要深化改革,逐步降低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分数的过分追求。当今社会更多的是能力的竞争,这种能力通过实践技能展示,而不是分数。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如此,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在其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体现出来的,而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分数。因此,学校及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比如义务打扫公共设施,爱心帮扶孤寡老人,与贫困地区儿童手拉手等实践活动。将人文精神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有新层次的感受。另一方面,不同学校要加大联系,介绍交流经验。可以组织跨校区讲课活动,给学生和教师不同的体验,更深入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结语

人文精神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初中生思想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我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因此,必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巧明.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6(11).

[2]黄猛芳.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相关问题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10).

[3]于贵云.刍议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农家参谋,2018(15).

论文作者:黄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_黄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