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与战略的角度审视和处理国际国内民族问题_民族问题论文

从理论与战略的角度审视和处理国际国内民族问题_民族问题论文

从理论——战略高度审视与应对当今国际国内民族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国内论文,当今论文,高度论文,民族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悠久、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冷战结束以来,民族问题出现一些新变化、新趋势。“三基本”和《当代世界思潮》都涉及民族问题,但都分别从各自体例角度来论述。近日我们召集校内外有关专家对国际国内民族问题进行了研讨,一致感到,需要从理论和战略高度来集中审视当今国际国内民族问题。这对于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来把握世界总体态势和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民族矛盾、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主流与分裂逆流

二战后,殖民地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并成功地建立了一大批民族国家。到70年代,已有60多个前殖民地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旧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了。这是被压迫民族的伟大胜利和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各民族间的接触日益增多,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范围各民族之间的接近、联合与融合,是当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欧洲一体化进程就是这种主流的具体体现。目前,欧洲联盟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统一的欧洲联盟市场已经形成,欧元已经发行并在全世界流通。在政治上,欧洲联盟建立了欧洲议会、欧盟执委会、欧洲理事会和欧洲法院等机构。欧盟各民族正在打破民族国家的藩篱,走向联合和统一。

但是,冷战后,世界上也出现了一股民族分裂的逆流。一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裂了,一些在历史进程中早已同其他民族结合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纽带的民族宣布独立,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国家。1991年12月,苏联分裂为15个民族国家。前苏联各民族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融为一体,在文化上也日益接近。尤其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它们同俄罗斯有相似的语言和文化,有数百年共同生活的历史经验。前苏联地区普遍出现的经济崩溃、社会秩序瓦解和文化倒退,说明民族分裂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联的分裂在该地区引发了一股民族分裂的逆流,其后果至今仍十分严重。俄罗斯境内的数十个少数民族都提出了独立的要求,有的甚至诉诸武力,成为至今困扰俄罗斯稳定发展的重大障碍。90年代初以来,前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民族国家。前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如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等,本来都是南部斯拉夫人,在人种、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相似,实际上同属一个大民族。前南发生的民族分裂,实质上是一个大民族分裂为若干小的民族国家,是主体民族的分裂。这种分裂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出现的民族分裂还引发了一股世界性的民族分裂逆流,影响到其他地区一些多民族国家,使这些国家内部爆发了民族冲突,甚至面临着民族分裂的危险。这股民族分裂逆流来势凶猛,必须引起重视。

虽然当今世界上发生的每一次民族分裂事件都有其内部原因,原则上都属于一国内部事务,但是,在每一次民族分裂事件背后,都明显闪动着大国霸权主义的黑手。最早宣布从苏联分裂出来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就得到了一些西方大国的公开支持,它们在国际上为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大造舆论,在经济上资助前苏联的民族分裂主义者,在政治上向苏联政府施加压力,终于导致这3 个国家的独立和苏联的解体。在前南斯拉夫一系列民族分裂活动中,西方一些国家都直接插手,或秘密策动,或公开声援,或抢先承认,或军事介入。对别国内部民族分裂逆流的煽动、支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突出表现,是当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的民族分裂逆流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也不符合多极化的趋势。民族分裂使前苏联变成15个国家,使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一个超级大国沦为二流国家,从而也使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军事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经济上,通过民族分裂形成的小国无力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只能依附于某些大国,这些大国借此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文化上,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裂出来的小国没有时间和能力创造自己的文化,只能大量接受外来文化,从而削弱和丧失民族文化。在政治上,大国分裂为小国有利于大国进行控制和操纵,有利于它们对这些国家“分而治之”。小国在国际关系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

冷战后的民族分裂逆流导致联合国会员国的急剧增加,几年间就从160个国家增加到近190个国家。这些新的成员国多数是在西方某些大国的支持下取得独立的,同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50、60年代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时期联合国会员国剧增有利于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而冷战后联合国会员国的剧增在一定意义上则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此次科索沃战争中联合国的态度就是一个明显例证。

西方某些大国在鼓动其他国家发生民族分裂时,却决不允许本国出现民族分裂。美国对国内各州的独立势力一贯严厉镇压,甚至不惜使用武力;英国用尽了各种手段阻止北爱尔兰独立;西班牙坚决不同意巴斯克人的分离要求;为镇压库尔德人的分裂活动,土耳其不惜发动造成重大伤亡的战争。所以我们必须对民族自决进行具体分析。

民族问题国际化,是冷战后民族问题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无论是民族之间的联合、统一,还是主权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民族纷争以致民族分裂要求,都受到外部势力不同态度、不同程度的参与,而这种参与,特别是外部势力对主权国家内部民族矛盾、民族分裂的支持和反对,往往酿成国际冲突热点;反之,当今世界的局部冲突事件、国际冲突热点问题,又往往夹杂着民族纠纷、民族分裂背景。这种情况既与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也与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单极化两种趋势的抗争有关,我们必须从国际战略高度重视当今国际民族问题,在理论原则上支持民族联合和民族国家的统一,不赞成旨在分裂统一民族国家的民族冲突;在具体表态上尊重民族国家的主权,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主权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我们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其基本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是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三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是加快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基本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伟大成就。在彻底粉碎剥削制度和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经过5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各民族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民族团结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逐步走向共同繁荣的道路,民族融合的趋势有了较大发展。50、60年代成功地解决了西藏问题和新疆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加快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则初步实现了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在实行民族政策方面也有失误。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过分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斗争问题”。这实际上是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等同起来,混淆起来,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客观存在,否定了民族之间的差别和矛盾,从而导致了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不利于广泛团结少数民族的各个阶层。二是过分突出民族意识,强调民族自决权。民族自决权是列宁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民族自决权,主要是针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保护国等被压迫民族而言的,并且主要强调政治分离权,即被压迫民族在政治上与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一思想对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控制,最终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消灭民族压迫后,仍然过分强调民族自决权,就会给那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以可乘之机,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中国各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不可能在短期内融合与消亡。首先,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别将长期存在。其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与猜疑不能一下子完全消除。再次,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肃清。特别重要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个问题随着民族压迫问题的解决而突出起来,成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将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进一步加速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繁荣一定会早日实现。

利用我国历史形成的民族差别,不断制造、挑拨、煽动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是西方势力“分化”、“西化”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手段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势力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施压,支持达赖集团等民族分裂分子,挑起事端,鼓吹“西藏独立”等论调,利用各种场合对我民族问题进行歪曲和攻击。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加上国内极少数反社会主义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试图乘世界上这股民族分裂逆流,加紧挑拨和制造民族纠纷和民族分裂。李登辉鼓吹“特殊两国论”,为“台独”制造舆论,是在汉族内部挑拨和制造分裂,是当今中华民族最大的民族分裂分子。我们对此必须进行坚决斗争,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三、加强我国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几个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当前国内外民族问题实际,我们在研讨中提出以下几点理论和政策性意见:

1、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阐明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之间的关系, 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放在第一位。民族自决权的原始意义和主要内容是政治独立权,在我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建立了统一的主权国家后,民族自决权就上升为国家主权。国家主权代表着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各个民族自决权的共同体现,每个民族的自决权小于国家主权,都是国家主权整体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中国领土完整的行为都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都危害着全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2、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千方百计地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手, 尽快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过去,我们吃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亏,将一切民族问题都当作阶级斗争问题来处理。现在,仍应严格区分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民族是按照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特征来划分的。而阶级则是根据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特别是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来划分的。民族的存在比阶级的存在要长得多。阶级消灭了,民族还会长期存在。尽管目前国内外存在着严重的民族主义分裂势力,与他们进行坚决斗争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大局。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3、民族政策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主要表现在物质支持、 技术转让、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但也要注意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化、市场化、城市化程度更低,封闭程度程度较深,经济文化较落后。所以,改革开放更加必要和紧迫。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特别是要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例如,可以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设备向西部转移。

4、民族问题要突出地区发展的主题。首先, 在思想理论上要明确,中国国内各民族在统一的主权国家组成之后,已经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中华民族,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虽然有每个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地位,但它只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局部利益和局部地位,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其次,以自治地方为标志的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但在这些地区的总人口中也不是某一个少数民族占据大多数,而只是某一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突出地区发展的主题,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加强应对境外民族分裂势力。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手段,分化瓦解民族分裂势力的骨干力量,坚决打击顽固不化的首要分子。当前要特别警惕境外民族分裂分子中已经产生的“新生代”。加强中华民族以及组成中华民族的各民族情况的学术研究和对内对外宣传,使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国内各民族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好地批驳国外的造谣歪曲和挑拨中华民族分裂的反动言行。

标签:;  ;  ;  ;  ;  ;  

从理论与战略的角度审视和处理国际国内民族问题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