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控制收缩缝和处理裙房以及基础设计带来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然后简要剖析了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包括后浇带的宽度和间距的合理设置、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和断面形式的选择、建筑材料的使用、预设模板和混凝土浇筑以及后浇带的保护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和剖析,希望对实际的后浇带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一、建筑施工后浇带的主要类型
1.温度后浇带
温度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后浇带类型之一,这种后浇带一般适用于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热胀冷缩而导致的结构裂缝现象。通常来说,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收缩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周边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可能出现结构变形,若这一变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致使构件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通过引入温度后浇带技术,恰好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沉降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主要适用于对裙房与主楼之间沉降差问题的解决。当裙房和主楼发生沉降现象时,由于沉降幅度不同,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较大的沉降差。借助沉降后浇带技术,可将主楼和裙房划分为多个部分进行设计与施工,这样就能使沉降幅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使用混凝土对连接部位进行浇筑的时候,应针对受力部位的不同,分析后期沉降差可能引发的内力。实践证明,通过引入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荷载与沉降问题。
3.收缩后浇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遇到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情况时,可利用收缩后浇带技术来防止裂缝问题。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如下:首先应在施工结构中合理有序地设置700~1000毫米的缝,每条缝的间隔距离应为30~40米。然后,应完成缝内钢筋的搭接工作,这样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就能自由伸缩,从而有效降低其产生的收缩应力。同时,还可使混凝土结构的绝大部分抗拉强度都用于抵抗温度应力,这样一来,就可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温度条件变化或者混凝土干缩而导致的裂缝。
二、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后浇带的形式
后浇带一般有三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和企口缝。平直缝的特点是施工时模板安装与拆除简便,常作为事故性处理方法或应用于厚度较薄的工程中。阶梯缝的特点是支模简单,拆除较容易,抗渗路线延长,混凝土结合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质量容易保证,后期施工清理容易。企口缝的特点是混凝土结合面也垂直于水压方向,抗渗路线延长,但这种后浇带形式支模较费工,浇筑时又不易密实,而且拆模清理困难,成型后还应注意保护边角。
2.控制收缩缝
由于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有一定影响,所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温度应力的影响足够大,则可能会导致作用于混凝土上的收缩温度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从而导致收缩裂缝等施工病害,影响施工质量及建筑安全。后浇带技术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如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或地区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后浇带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留一定宽度的缝隙,并且尽量降低温差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处理裙房以及基础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如建筑物层数大于22层时)应当使用后浇带技术,这是由于部分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其裙房的上部结构荷载与主楼的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这容易引起裙房的沉降量与主楼的沉降量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均匀沉降问题,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施工时,首先进行主楼建筑,然后进行裙楼浇筑,最后进行后浇带浇筑。此外,如果基础长度较大,或连体建筑采用不同形式的基础(如在山地上建设的连体建筑基础存在高差的情况),为了避免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出现,也应设置后浇带。
三、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实践
1.确定适当的时间和断面构造形式
在进行断面选择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与混凝土构造断面相同的形式,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使断面的受力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变形问题的发生概率,不仅如此,还能使裂缝问题得到有效规避。待沉降工序完全结束之后,才可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裙楼的施工工作量一般要比高层建筑施工工作量小得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但由于其出现沉降现象的时间要比高层建筑早,二者相对比,高层建筑的沉降幅度要比裙楼沉降幅度大一些。因此,必须在高层建筑完全沉降之后才可进行后浇带环节的施工。此外,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还应全面考虑季节性差异以及施工材料的不同,因为上述因素都会对后浇带的施工产生非常直接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2.对宽度和间距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必须注重建筑整体构造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使建筑各部位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使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得到增强,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运行可靠性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若采用的后浇带跨度较大,则应当在实际施工中进行钢筋的切割与断开,待后期浇筑的时候再将断裂的钢筋有效连接起来。通常来说,后浇带的宽度应当大于或等于7cm,并对其间距进行合理设计,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开展后期施工工作,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征得相关人员同意的基础上,可对宽度与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3.做好浇筑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正式浇筑之前,应当进行模板的预设,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指示进行。预设模板通常采用的是钢丝网模板,这就要求钢丝网的排列必须具备一定的均匀性,且钢丝材料的尺寸、规格必须相同。由于模板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强度较高,且具备较强稳定性的模板,同时还要对模板的预设高度进行合理设计。
4.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施工人员必须严格参照设计图纸开展浇筑工作。一般来说,浇筑可分为垂直浇筑和水平浇筑两种形式,在进行垂直浇筑的时候,必须确保浇筑材料能完全填满后浇带;在进行水平浇筑的时候,应加强对模板侧面变形问题的控制。其次,在进行混凝土振捣的时候,应确保模板和振捣器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还必须确保混凝土不露出钢丝网。最后,在浇注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后浇带缝间的积水、杂物等,并在缝隙的内壁上均匀涂抹一层防水材料,从而起到保护后浇带的作用。
结束语
结合以上所述结论,随着土木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在其实际应用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用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比、严格把控水泥用量、做好混凝土养护与验收等工作,提高大结构混凝土质量,从而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思儒.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3.
[2] 梁宏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6):120~121.
[3] 陶金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3):210.
论文作者:章丽,冯建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温度论文; 裂缝论文; 模板论文; 主楼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