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论文_潘鹏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论文_潘鹏

(贵州省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贵州 金沙 551800)

摘要: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培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和康复训练,使智障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根据智障者常有理论,结合课堂教学从运用激励机制,小步子多循环,发挥家校合作等方法来论述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

我国智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力落后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机能、矫正身心缺陷、智障孩子能否自主于社会,成为生活的自立者,还要看他是否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而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们特殊教育对智障儿童的重要环节,平时这些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令人担忧,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孩子将来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奠定坚定的基础,把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智障教育之中是特殊学校办学的教学理念。

笔者所处的特殊学校,有培智班8个共有72名学生,他们大都是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儿这方面的能力。在个人卫生、衣着、大小便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头疼。在每学期开学初的卫生检查记录中,许多学生手指甲是长长的,而且嵌着黑黑的泥巴;有学生的手背、手腕、脖子存有污垢;头发是脏的,还带有异味。吃饭前不愿意洗手,掉下来的饭用舌头舔。有一个叫任安全的同学有时不愿意去厕所,就随地解决,即不讲文明也不知道难不难为情。让他们自己穿穿衣服,有伸不进袖子的,有扣不住扣子的,有扣好扣子后左右不对齐的,更有拿起衣服就穿,却穿成了领子在腰上,腰爬到了脖子上……这种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认为有家长不要求他们学习任何的本领,采取一手包办的方法所致的,也有缺乏系统规范地训练,使学生得不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机会的原因。其实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学习更重要。只有让每位智障学生学会了自我照顾,才能真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想:智障儿童是未来社会的组成部分,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来克服特殊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会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以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让智障儿童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今后的生活中少依赖或不依赖他人,使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应有的贡献。

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实现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对我们班的学生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自理能力的训练。

一、有计划地各科渗透,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网络

智障儿童往往伴有其他缺陷,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我们任课老师一起研究,一起制定训练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小脑发育不全、脑瘫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我们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在劳动课上,由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餐具,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练。常常是教师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练,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动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

二、小步子,多循环,着眼于“动力定型”

由于重度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思维不能像常人一样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对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教学时可以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学起,然后将分散的操作动作连贯成一个整体操作过程。例如:穿鞋子,我们把整个穿鞋过程分解成右脚穿鞋,左脚穿鞋。单脚穿鞋又分解出几个简单的步骤进行教学。1、一手拿起鞋子2、将同侧脚抬起放置于另一腿上3、双手握住鞋帮,让脚指头对准鞋口,并伸进鞋口4、用力将脚伸入鞋内,顶到鞋尖5、伸出食指插入鞋后跟,并用力将鞋后跟往上提,使脚后跟紧贴鞋底跟。当左脚(或右脚)基本学会以后,另一脚的学习就相对容易。最终才让学生完整进行双脚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耐心地一步一步分解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学,小步子,多循环。同时由于每一个分解步骤难易程度不同,在练习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出发,适时缩短或延长某一步骤的练习时间。

三、运用激励机制,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

针对智障儿童也如同常人一样喜爱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特点,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但由于智障儿童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是能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在表扬过程中,一味地用枯燥的语言表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这些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最高的,可以利用食物作为奖励品适时给予孩子们奖励,有时也可以将奖品提升为红花,五角星,最终过度到简短语言表扬。在表扬时,我们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几个步骤的肯定,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智障儿童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四、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进行家庭强化

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凡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生活自理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习惯,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我认为,“勤能补拙”,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然后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让每位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发挥家长的力量,使家校一致教育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有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只要他自己能做,自己愿意去做,我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只有这样,培养儿童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作为特殊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应充当好智障儿童“拐杖”的角色,让他们蹒跚的步履变得更加轻盈,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利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全礼,张海丛,郭高展,刘丽,姜雯.特殊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3]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4]周志英.特殊教育的实践与思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潘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论文_潘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