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妹 惠州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检测联合无负荷试验及B超监测对产前脐带缠绕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1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76例,所有孕妇于分娩前1~2周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联合无负荷试验及B超进行监测,判断胎儿是否存在脐带缠绕。结果276例孕妇中分娩前诊断脐带缠绕64例,产后证实60例;212例产前未发现的脐带缠绕孕妇中产后证实3例。总共发生脐带缠绕63例,发生率为22.8%,诊断符合率为95.2%。CDFI、NST、B超联合监测脐带缠绕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6.8%、准确度为97.5%。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3、NST反应百分比分别为14.9%、10.6%显著低于脐带缠绕身体、四肢胎儿56.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脐动脉血流仪联合无负荷试验及B超对孕妇进行监测,对脐带缠绕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脐动脉血流检测 无负荷实验 脐带缠绕 胎儿监测 产前诊断
脐带缠绕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1]。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是脐带环绕胎儿身体,围绕颈最常见,躯干及肢体次之。大部分情况下脐带未拉紧至一定程度,脐带不至于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因而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对母儿危害不大;一旦脐带出现绕颈拉紧则脐带可出现相对性过短,出现脐带过短症状,最终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2]。脐带绕颈占分娩总数的13-25%,并且近年来其发病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3]。脐动脉血流检测(CDFI)、无负荷试验(NST)、B超是诊断胎儿产前脐带缠绕的几种不同的手段,均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对胎儿的宫内情况作出判断,并且各自优势[4]。本研究旨在探讨脐动脉血流检测、无负荷试验、B超监测对产前脐带缠绕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入选2011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76例,年龄24~37平均(28.3±3.7)岁,其中初产妇198例,经产妇78例,孕周37~42平均(39.4±2.9),所有胎儿经B超检查发现均为头先露、单胎。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1.1脐动脉血流监测
所有入选产妇于产前l~2周内应用脐动脉血流检测、无负荷试验及B超3种方法联合评价宫内胎儿是否存在脐带缠绕。CDFI(VOLUSON E8)监测,监测时孕妇排空膀胱,取平卧位,产妇均常规产前检查,根据胎位用超声探头确定脐带部位,在检查过程中应不断改变探头与脐动脉之间的角度,观察超声波形,待稳定后计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S/D)比值,获得5个测量值取其平均值。
1.2.1.2无负荷试验
胎心监护(8041A型胎儿电子监护仪,美国惠普公司生产),采用外监护监护形式,监护时告诉孕妇取侧卧位,要求每次监护时间在20min以上,观察并记录基础胎心率、基线变异及NST。NST反应型:监测过程中记录胎心率增速超过15bpm ≥2次,且每次持续时间≥l5s者;无反应型:不符合上述条件;对于那些NST为无反应者,监测过程中指导孕妇进行变换体位或手推胎头后延长监护时间30~60min;对于仍为无反应型行催产素激惹试验(OCT),给予孕妇通过注射催产素来诱导宫缩,在整个过程中同时行B超监测。
1.2.2 判断标准
脐动脉血流检测时探头在孕妇胎头颈部左中右3点探及脐带血流声音及血流波型图像,重复3次测S/D≥3者.NST有反应型,胎心监护基线变异呈现跳跃型,孕妇改变体位后基线监测无改变或(和)催产素激惹试验(+)或可疑(+),其判断标准为:⑴阴性,无晚期减速和明显的变异减速,⑵超过50%宫缩有晚期减速,即宫缩频率少于10分钟3次,⑶有间隙的晚期减速或有明显的变异减速;同时行B超监测直接观察胎儿脐带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均在Windows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记录,均数均以组间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检验水平a=0.05。
2 结果
2.1 CDFI、NST、B超联合监测预测情况
276例孕妇中分娩前诊断脐带缠绕64例,产后证实60例;212例产前未发现的脐带缠绕孕妇中产后证实3例。总共发生脐带缠绕63例,脐带缠绕发生率为22.8%,诊断符合率为95.2%。CDFI、NST、B超联合监测脐带缠绕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6.8%、准确度为97.5%。
2.2 脐动脉血流S/D值、NST反应与脐带缠绕之间的相关性
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3、NST反应百分比分别为14.9%、10.6%显著低于脐带缠绕身体、四肢胎儿56.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是脐带,其通过脐带血循环与母体之间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的交换,妊娠足月胎儿脐带长短不一,一般在30~70cm之间。脐带缠绕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起脐带缠绕的主要原因是脐带过长和胎动频繁[5]。脐带缠绕对于胎儿的影响与脐带缠绕部位、缠绕松紧的有关,缠绕紧的脐带可严重影响脐带血流,出现变异减速,严重的可以导致宫内窘迫的发生,严重威胁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6]。研究[7]显示,脐带缠绕于其发生时间密切相关,发生的时间越长对于胎儿的影响越明显,而发生在分娩期则对胎儿的发育影响不大。因而及早对胎儿进行监测,减少脐带绕颈对胎儿的损害。
有的脐带缠绕较松,对于脐带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而胎心监护并不能发现明显的异常,导致胎心监护对于脐带缠绕的敏感性较低[8]。大量的研究显示,随妊娠进展,脐动脉血流阻力呈现逐渐下降的特点,到妊娠晚期正常S/D值<3,提示胎儿宫内状态较好,未发生缺氧的状态;一旦持出现S/D值增高,则提示存在高阻力合并高功率状态,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可能存在脐带缠绕紧密和(或)多处缠绕 [9]。普通产科B超可以直观地观察胎儿脐带状态,判断是否发生脐带缠绕,但是对于宫内是否发生缺氧,其评价作用较差。而产科彩色多普勒检查费用较高不适用于经济较困难家庭,因而综合三种监测手段,不但可以显著提高正确率,并且可以减低病人经济负担。在本研究中,通过分析发现,276例孕妇中分娩前诊断脐带缠绕64例,产后证实60例;212例产前未发现的脐带缠绕孕妇中产后证实3例。总共发生脐带缠绕63例,发生率为22.8%,诊断符合率为95.2%。CDFI、NST、B超联合监测脐带缠绕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6.8%、准确度为97.5%。进一步分析发现,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3、NST反应百分比分别为14.9%、10.6%显著低于脐带缠绕身体、四肢胎儿56.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脐带缠绕身体或四肢时,存在脐带缠绕紧密和(或)多处缠绕现象,可导致脐部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导致胎儿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加重,促使胎儿酸中毒的发生,因而胎心监护出现明显的异常。
综上所述,脐带缠绕是一种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应加强产前诊断。三种监测方法联合进行对孕妇进行监测,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脐带缠绕的诊断提供重要辅助价值,具有广泛地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爱英.80例脐带缠绕妊娠结局临床观察及处理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149-
160.
[2] 王会先, 赵淑娟, 董凌云. 2350例脐带缠绕围生儿结局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 2009, 38(11):93-95.
[3] 任冉, 宋雁.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29):4225-4226.
[4] 邓爱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缠绕程度的易变性研究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31):56-56.
[5] 冯惠, 乔春英.脐带绕颈150例的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6):157-157.
[6] 黄远志, 关珊, 陈琨. 307例脐带缠绕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 2008, 32(6):530-531.
[7] 钟红珠, 李卓华, 舒健翔, 等.脐带绕颈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34):72-73.
[8] 李红燕, 顾永忠, 王谢桐.脐动脉血流监测的临床应川[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2):92-95.
[9] 董岚, 江世芳.脐动脉S/D、Pl、RI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判定围产儿生存及预后状况[J].中国健康月刊, 2010, 29(8):222-223.
[10] 光瑾, 丛林.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无负荷试验对子痫前期中胎儿预后的评估[J].安徽医学, 2011, 32(6):730-732.
联系人:王霞妹,18933588620,邮箱:gdhzwxm@126.com
论文作者:王霞妹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脐带论文; 胎儿论文; 动脉论文; 孕妇论文; 产前论文; 发生论文; 负荷论文; 《卫生部公告》2015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