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机械设备的应用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机械化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缩短工期,提高建设效率。随着机械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也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论文以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机械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转。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工程施工模式逐步向以现代化机械设备为基础的施工模式转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迅速增强,机械设备保有量也显著增加。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难以完成的环节,还可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建设品质。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否则,可能阻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威胁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日益提升,许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开始相继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养护、维修等活动进行监管。但是,目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众所周知,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恰当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的缺位或不恰当、缺乏可操作性等不仅会导致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机械设备保护意识,而且易造成机械设备的管理混乱、机械设备损坏等问题,延误工期的同时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操作人员存在问题
人作为具有独立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的第一要素。目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活动中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3个方面。
1)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操作人员未充分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的类型及其操作方式,就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这就可能因操作失误而造成安全事故;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安全操作流程和规范并未完全掌握,或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未形成风险防范意识,均可能引发机械施工事故。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若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使知晓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操作人员由于冒险心理或侥幸心理仍然可能实施违反安全施工规章制度的行为,最终造成工程事故。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预见性不强。经验丰富或操作技能较强的操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查看手机、打电话、抽烟以及与其他人聊天等违章行为,继而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及时而导致安全事故。操作人员根据过往经验可对施工情况和相关风险事件进行预测、防范,但其预见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处处防治。
1.3机械设备自身存在问题
机械设备自身的结构、技术参数、品质、配套的辅助设施与安全装置等也是影响其安全运行和保持良好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却存在着机械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构建材料的质量不达标、相关零部件品质低劣等问题。
1)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机械设备若来自于大型设备生产企业,其安全设计要求较为严格,多不会存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但是,若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施工成本而采购小厂家的自制设备,因小厂家缺乏同时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设计人才,自制设备多十分简易且存在较多不科学之处,继而形成安全事故。
2)机械设备自身的构建材料质量不达标,如劣质油料、未达到质量标准的轮胎以及钢丝绳等,均可能引发机械设备的故障,甚至形成施工事故。
3)相关零部件品质低劣,如刹车线、制动皮、气门弹簧等,均可能导致重大的设备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化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良好性能与最佳运行状态,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体系的设立与优化应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谁作业,谁负责”等理念为原则,形成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参与、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2)应注重设置安全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尽可能的将一切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活动均纳入其中,纵到底,横到边,严格监管各项行为,将安全管理落到每一个细节。
3)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中设置责任人制度,包含首要责任人、主要的监管责任人、日常安全管理责任人、基层安检人员以及一线操作人员,分别明确上述各类责任人的工作内容、主要责任和追责方法、处罚内容等,保证每个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依据《安全生产法》、行业管理规范以及施工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与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
2.2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设备操作人员的精准操作和及时防范是保证设备安全与施工顺利的基础。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帮助其树立充分的安全意识、提升其操作技能水平。
1)施工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人员招聘流程,加强对于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察,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2)正式上岗之前,施工企业应针对设备操作人员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待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
3)施工企业应定期面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设备操作人员举办培训会或学习交流班,传播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应注重锻炼设备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其应急反应能力。
2.3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自身质量
1)严格依据公路工程施工需求和品质标准采购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并尽量保证机械设备来源于大型生产企业,正式使用前予以严格检测。
2)设计并形成完善的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施工企业应定期或随时对其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合理之处或风险因素,即责令整改,并对其责任人进行追责。操作人员应对机械设备实行"三检",即分别于启动前、运行中和停工后开展相应的检查,进而及时发现问题、防治问题。
3)严禁使用质量不达标或零部件损坏的机械设备,定期淘汰不合格的设备,绝不能随意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如力矩限制器、紧急停机开关、仪表、报警器等。
3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工作量大、施工环境多样且安全隐患较多的复杂项目,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各种安全问题,施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人员培训,进而有效防治安全事故,保证人身财产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明坤,陈长友.浅析建筑工程机械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J].工业,2016(9):00119-00119.
[2]李光强.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00136-00136.
[3]盛士刚,王芳.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J].交通世界,2016(z2):232-233.
论文作者:杜保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