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武器装备论文

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工业发展论文,国防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508(2003)02-0047-06

印度在建国初期,国防工业只有16家兵工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印度在引进和仿制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族国防工业体系。目前,国防工业是印度第二大工业部门,拥有八家大型国防公营企业、39家国营兵工厂、51家科研机构和数百个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能独立研制和生产飞机、坦克、电子设备等主要武器系统,还能生产包括卫星、导弹、航天火箭以及核武器等各类高精尖武器装备。但是印度毕竟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防工业发展很不平衡,基础也谈不上雄厚,三军装备严重依赖外国进口,且整体水平不高。为了实现武器装备全面国产化、现代化的目标,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努力向军事大国迈进。

一、引进仿制:扩大军费开支,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取长补短

印度国防工业一直采取引进和仿制相结合的策略。冷战结束后,印度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但大量引进国外武器装备和技术仍然是印度优先考虑的策略之一,为此,印度政府每年都要拨巨款用于武器进口。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1994年至1998年印度从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德国共进口41.5亿美元,世界排列第七位。2001年,印度购买武器的军费大幅增加,共签署了价值为48亿美元的购买军火协议,从而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军火购买国。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商。1996年,俄印双方达成向印度提供价值18亿美元的苏—30MK多用途战斗机的协议,使印度空军的装备和技术登上了崭新的台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达到了组建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前俄罗斯具有的先进战斗机及装备,印度几乎都具有。为了减少对俄制武器的依赖,印度采取武器进口来源多元化策略。引进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又可同武器出口商讨价还价。例如,针对野战防空武器系统较为薄弱的情况,印度从俄罗斯引进了SA—16便携式防空导弹后,又从法国引进了“罗兰特”导弹,还购进了法、德联合研制的“米兰—2”导弹技术专利,后来又从俄罗斯购买了六套总价值约10亿美元的S—300防空系统,计划将此种系统与“阿卡什”地空导弹一起组成一体化的地面防空警戒系统。

印度在购买国外武器装备时常常是有条件和有目的的。印度政府规定,凡是大量装备部队的武器装备,可以直接购买一部分,但同时必须能够引进其专利和生产线,以便仿制和生产,掌握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锻炼和壮大民族国防工业。例如,印度在引进苏—30MKI多用途战斗机时还获得了生产一批苏—30MKI飞机的许可证,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苏—30战斗机装备的先进电子设备、火控系统、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系统、探测距离在400公里的雷达和射程在400公里的空空导弹等技术。通过引进和仿制,印度国防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核和船舶等领域崭露头角。

二、自主开发: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发展重点项目,同时注意旧装备的技术改造

“引进仿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使自己的军事工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彻底摆脱外国技术依赖,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为此,冷战结束后,印度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技术储备。据报道,印度国防科研经费年递增率为16%左右,在国防预算中的比例逐年增加。1998年3月印度人民党上台执政第一个预算给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的拨款247亿卢比,实际增长30%。1999-2000财政年度编入预算的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经费为279亿卢比,进一步增长了20%。大部分科研经费用于高科技武器研究和开发。1995年,印度议会国防委员会建议,削减中小型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项目,着力发展重点项目,并要求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只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武器研究计划”拨款。据此,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终止了618项中小型计划,仅保留了371项重点计划,并将综合导弹计划、轻型作战飞机计划、综合电子战计划、“阿琼”坦克计划等列为最优先的计划项目。

印度还加大对旧装备的技术改造的力度,使老式飞机改头换面。2001年,印度出资数亿美元,与俄罗斯合作,对印度空军的上百架米格—21飞机进行技术改造。据称,这种飞机改造后,可延长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同时,改造苏制米格—23战斗机和改造“美洲虎”、“幻影”式战斗机的计划也开始实行。针对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尚未全部完成而现行装备老化速度加快的现状,印度国防工业利用其科研机构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采取独立开发与消化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所谓“中技术”武器系统,如被称为“战斗力倍增器”的雷达、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软件等项目,将其运用在常规武器上,以提高其作战能力,扩展和改变作战功能并延长服役寿命。

三、军工私营: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努力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

“军工私营”是印度政府扶持国防工业和实现武器装备本土化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冷战时期,印度政府规定军备生产均由政府控制,非国营企业不得从事军品生产。冷战结束最初一段时间,印度政府开始酝酿改革军品生产经营体制,让私有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由于种种阻力,未能迅速推行。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资金紧缺,印度政府不得不与一些私人公司合作,联合生产武器装备。印度国防部在1993-1994年度报告指出:政府将允许私人资本以独资、参股和合资等形式进入军工行业;私营企业将可以在公平基础上同国有军工企业(包括国防公营企业和国营军工厂)竞争军品合同;如果私营企业己具备某种军工生产能力,国有军工企业将不重建这种能力。1995年初,印政府宣布将分阶段卖掉头号国防公营企业印度斯坦航空公司30%的股份。同年5月,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首次授予179家小型私有公司参与军品生产的资格。进入21世纪后,印度政府加快国有军工企业私有化步伐。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敦促私营部门在发展一支现代和自立的军事力量方面起带头作用。他说:“我希望,我们的私营部门将会留出利润的一大部分用于研究与开发投资,因为这是改造印度国防工业的唯一途径。”2002年,印度政府还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将长期以来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国防工业以许可证方式向私营企业全面开放,投资比例可为100%,并允许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印度国防工业,以便印度成为武器生产中心,并将精良的武器售往海外。根据新规定,一个私营企业如果要得到军工生产许可证,企业最低资本金应当为2170万美元,但外商直接投资额不得超过26%。

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和民营化等途径,印度国防装备本土化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国有国防工业部门正在为军队生产大宗产品.另一方面私有企业也参与各种原材料、半成品、零件以及部件等国防装备的供应。目前,飞机、军舰、武器、坦克、车辆、电子设备以及工程设备等国防装备的备件本土化工作已经进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2000-2001年度国有国防工业部门产品总价值约1800亿卢比,而同年进口的相关产品包括部件、备件和检查设备只有1400亿卢比(其中不包括重要装备)。印度国防部称,到2005年,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率要从30%提高到70%以上。

四、改革整治:加强国有军工企业改革和治理,鼓励军工企业开发民用产品

冷战结束后,印度政府大刀阔斧地对国有军工企业进行改革和治理。主要措施有:1)压缩军工队伍,精简人员。2)改变军工企业一切由政府补贴的做法,鼓励军工企业多方筹资,自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3)增加投入,加强对国有军工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促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根据1994年印度政府批准的由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具体制定的《1995-2005年自主防卫十年规划》,印度政府计划在10年内,投入2700亿卢比用于39个军工厂的设备更新和改造。4)加速企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5)在税收等政策上向军工企业倾斜,鼓励军工企业开发民用产品,尤其是在具有优势的电子行业。

现在,改革和整治工程已经初见成效。截止到2002年,已有三家大型国防公营企业和32个军工厂获得了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书,其中包括印度斯坦工业有限公司、印度动力有限公司(生产各种导弹)等。民品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6年,八家大型国防公营企业军品生产额为402亿卢比,而民品达196亿卢比。39家军工厂1996年的年度总产值为220亿卢比,民品也占了40亿卢比。尽管政府投资逐年减少,但是企业利润逐渐增加。其中效果尤为明显的是八家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型国防公营企业(见表1)。从总体上看,这八家企业1996-97、1997-98、1998-99财政年度的政府贷款分别为253.27、210.61、137.77千万卢比,年均减少58千万卢比,每年降低26%;而企业的利润分别为270.64、307.38、357.18千万卢比,年均增加43千万卢比,以15%的年均增速上升。其中印度最大的国防公营企业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的政府贷款由1996-97的65.92千万卢比下降为1998-99的0,而企业的利润由105.50上升为互177.74千万卢比。

表11996-1999印度八家国防公营企业投资状况表单位:千万卢比

资料来源:Public Sector Undertakings,Appendix Ⅱ.http://mod.nic.in/product&supp/June16,2002

表21996-1999印度八家国防公营企业税后利润表单位:千万卢比

资料来源:Public Sector Undertakings,Appendix Ⅲ.http://mod.nic.in/product & supp/June16,2002

五、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军工合作,跟踪前沿技术

军工行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国际竞争激烈的高技术产业。印度鉴于本国国力的限制,认识到要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高武器技术的研制和开发,跟踪前沿技术。为此,近年来,印度努力扩大国际军工合作范围,从具体的产品、项目合作开始,到共同组建企业,逐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俄罗斯是印度的第一大军工合作伙伴,2000年普京访问印度后,双方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俄罗斯同意向印度提供轻水技术和核燃料。两国还就航天科学、遥感技术和空间通信签署了合作协议。2001年印度国防部长访问莫斯科,双方答应通过项目共同开发的方式,发展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印度同俄罗斯已建立了几家合资企业,其中“印俄航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俄制武器。印度的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和俄罗斯的机械制造科学生产联合体还合资设立“布拉莫斯”(Brahmos)机构,联合研制PJ-10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导弹是俄罗斯“宝石”反舰导弹的改进型。双方还计划联合开发下一代战斗机和多用途运输机。

除同俄罗斯合作之外,印度还拓宽合作渠道,加强同美国、法国、瑞典和以色列等国的军工合作。法国国防部长阿兰·里夏尔访问印度后,双方同意在国防研究和开发领域开展合作,原则上同意联合生产“鱿鱼”级潜艇和“幻影-2000-5”战斗机。以色列军工企业还在印度设立代表处,随时同印度合作。2001年以色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又与印度国防部代表团签署了一项军工合作协议,总价值约20亿美元左右。根据这一协议,以色列将向印度方面提供武器、转让其军工技术和部分生产线。

六、鼓励出口:努力推动军品出口,促进军工企业自主发展

军品出口是减少国防财政开支,间接补贴国防工业投资的有效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开始挺进国际军贸市场。冷战结束后,为了解决军工企业开工不足和改造所需经费缺口,印度政府大力推动军品出口,采取如下措施:1)鼓励企业参加各国举行的军品展览。2)举办各类军品展览,如从1996年开始,印度每两年举办一次航空展,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3)通过军事演习,展示武器性能。4)通过外交途径,积极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库存军品。1996年,印度政府制定了新的军品出口计划,要求国防官员为之积极活动。同年,印度政府成立了军品出口管理局,负责销售国有军工企业的产品与技术。1996年,印度军品直接出口额达14.35亿卢比,比上一年增加了近八亿卢比,是上一年的两倍多。1998年,印度由于核武器试验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武器进出口市场受到限制,但是军品直接出口仍然达到了13.72亿卢比,大致与1996年持平。

21世纪伊始,印度军品出口更加活跃。费尔南德斯说:“现在是决定出口军工产品的时候了,印度的国防产品不仅要质优价廉,而且要具经济规模。”2001年元月印度同蒙古签订了国防合作协议。7月,浦那、加尔格达、坎普尔、班加罗尔等地的军工厂向来访的尼泊尔皇家陆军总参谋长萨帕中将推销武器装备,印度军方高层从中牵线搭桥,同萨帕进行广泛的讨论。2000年下半年,印度还向斯洛伐克一家武器生产商出售榴弹炮技术,这次交易标志着印度的国防工业首次对外国公司开放。印度现在还准备开始生产几种世界级的出口产品,重点将从接受技术转让转向联合开发新产品。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第二次陆地和海上系统国防展览会的开幕式上称:印度正集中精力吸收盟国的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新的军事武器产品。印度的国有和私有军工企业,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对邻近地区乃至世界的出口潜力等综合因素推动下,很快就会生产世界级的(国防)产品。2001年39家军工厂家和八家大型国防公营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6亿美元,产品包括飞机、军舰、导弹、雷达、通讯设备、超级合金材料和特殊冶金产品。

标签:;  ;  ;  ;  ;  ;  ;  ;  ;  

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武器装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