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践与思考_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践与思考_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深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圳产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三大产业的高速发展

1.从国内生产总值看:以1979年为基准计算,从1979~2002年,第一产业由0.7273亿元增加到18.87亿元,增长了24.95倍,平均每年增长6.3%;第二产业由0.4017亿元增加到1234.82亿元,增长了3072.99倍,平均每年增长了39.4%;第三产业由0.8348亿元增加到985.72亿元,增长了1179.79倍,平均每年增长了27.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606元增加到46030元,平均每年增长了14.5%。

2.从投资结构看:资金投向的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某行业的投资逐年加大会相应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在基本建设投资额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投资的比重由1986年的8%上升到1999年的12.8%,其中1998年上升到21.4%,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行业的投入,使该行业得到稳定的发展,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6%左右的水平,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占的比重则由10.2%下降到2.1%,下降了8.1个百分点,该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由原来的33.8%下降到20.7%,下降了13.1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中的大部分投向工业,由1986年的1.01亿元、1999年的19.8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5.5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深圳工业产业的发展。

3.从产品的结构看:1979年只有罐头、饮料、红砖、化肥等十多个产品。而今已经发展到微型计算机系列、彩色电视机系列、电子及通讯器材设备、生物工程、医药及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日用品、珠宝首饰和新材料等优势传统产业产品和新兴工业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

4.从产业的行业构成看:农业由单一的自给发展到现在包括了粮食、蔬果、蛋禽、水产品和鲜奶等。工业由原来的食品加工、文教用品等简单的行业,发展到目前的电子、轻工、机械、石化、建材、纺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医疗器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形成规模;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电、商业、银行等,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高速发展,而且新增加了金融保险证券、物流和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行业,同时也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二)完全打破单一型的农业结构

由于深圳除沙石、泥以外的矿产资源十分贫乏,采掘业的产值微不足道,所以深圳农业基本代表了第一产业。随着工业、建筑业和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总产值虽然由1979年的1310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40700万元,增长了25倍,但是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1979年的37%下降到2002年的1%。而第二产业由1979年的26%上升到2002年的55%,第三产业则基本保持平衡。从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也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深圳第一产业的比重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全国水平相比中可以看出,(全国第一产业比重:1978年28%,1984年32%,1996年20%。)它是一个有别于内地,逐步向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接近的新兴结构。

(三)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确立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的构成和分布与特区建立初期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

按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第一阶段(农业化)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居主导地位;第二阶段(工业化)是以大规模的飞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生产阶段,是为第三产业增加积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二产业处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服务业)是金融保险、旅游、文化艺术、教育科学、信息咨询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将居于主导地位。

1979年深圳GDP的三次产业构成为37:20.5:42.5,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陲小镇,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原因是:特区建设者的迅速增加带来的社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不断壮大,至198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45.5:43.4,在产业结构上已接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水平。至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2:50.6:48.2,其中工业的比重达到40.9%,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到2001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9:54.1:45.0,产业结构总体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已达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标准。工业已经成为深圳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经扛起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大半壁江山”。深圳工业依靠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轻工业支撑其高速增长,传统产业主要依靠服装、玩具等日用消费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且是深圳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深圳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1年22.9亿元,1995年225.8亿元增加到2002年1710亿元,年均增长36.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1年的8.1%,1995年的20.5%提高到2002年的47.9%。这说明深圳工业在吸收当今世界高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同时紧紧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等机遇迅猛发展。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纵观深圳特区成立20多年来的发展史,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40%~50%之间徘徊,整个发展趋势比较平稳,这表明深圳的发展起点就着眼于高层次,经济政策坚持了生产、生活一起抓。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很多、范围也比较广,根据我国的情况,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证券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农林渔、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等社会福利事业等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求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这里不妨将第三、第四层次和第二层次中的社会服务业合并称为第三层次。经测算,第三产业三个层次结构由1986年的51.3%、38.6%和10.1%发展到1999年的36.7%、39.9%和22.4%,第二层次所占比重超过第一层次跃居首位,表明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得到了迅猛发展,说明深圳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第三层次的比重由10.1%上升到22.4%,上升了12.3个百分比,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信息、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愈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表明人的价值、活劳动的创造性作用愈来愈被重视。纵观发达国家的情况,发展规律都是如此。因此,综合表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到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相当层次——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从第三产业行业看,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占的比重由1986年的17.5%下降到1999年的16%,下降了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占的比重由33.8%下降到20.7%,下降了13.1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的比重由23%上升到27.4%,上升了4.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占的比重由7%上升到12.5%,上升了5.5个百分点。这表明传统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虽然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新兴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快,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从上述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深圳产业结构已经从特区建立时的单一农业型结构,逐渐形成了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第一产业为补的新格局,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二、深圳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启示

(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快速增长及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深圳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虽然有其特殊性,但事实证明,合理的产业结构使深圳的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当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时,则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制约。如第四个5年计划期间(1989~1995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达到了较高基数,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深圳虽然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但仍然不能违背规律自由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最终会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而占据首位,但一定要等到经济发展到相应的水平

(三)产业政策正确与否对产业结构的调控起着重大的作用

历史已证明,正确的产业政策,将带来合理的产业结构,同时也造就了深圳的经济繁荣,某些不恰当的产业政策将带来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而造成了深圳经济的畸形发展。如1985~1989年,第三产业以50.4%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的43.7%,是因为贸易政策鼓励“全民经商”;到1995~1999年回调到48.2%。事实证明产业政策正确与否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不同的作用。

三、深圳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深圳产业结构不足之处

目前深圳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首先,产业结构尤其工业产业结构多样化有待提高;其次,产业结构“重型化”程度有待深化。过去的20多年,无论是“三来一补”还是高新技术产业,深圳一直实施的是产业结构“轻型化”赶超战略。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真正支撑经济增长的是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即使是高科技和服务业十分发达的美国,石化、汽车、机械设备等重化工业仍然是其经济增长的支柱,其6强企业除沃尔玛外,通用汽车、艾克森石油、通用电气等均是重化工业巨头;最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进展有待加快。深圳要加快培育高新技术、金融、物流3大支柱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二)调整优化深圳产业结构的建议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以下关系:

首先是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既要强调高新技术、物流、金融等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要强调先进制造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要以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全市一盘棋”理念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以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达到最佳配置。

再次是要注意产业结构和人口发展的关系。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轻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和减少对结构的控制及调整的阻力。

最后是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损害,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拓展产业增长的空间。

要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必须实行相应的对策,采取有力的措施。笔者认为深圳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历史经验,并且借鉴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经验,对深圳产业结构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对现有的存量进行重新调整布局;二是新建适合结构调整的大项目,通过增量改变结构。培育建立支柱产业,实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的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使深圳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为支柱,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为此,必须做到:

1.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使其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

高新技术是以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主导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知识密集型技术。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技术和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就是要使高新技术成果实现工业化,把新技术变为可供广泛应用的新产品、新资源和新服务。深圳政府应积极推动和引导、营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综合环境,努力推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以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开发研究、设计、制造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在快速增长的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光显示器件、数字化视听产品、大规模集成电路、光通信产业等领域,积极争取;加快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服务业,培育大型软件企业,加快软件工业园的建设,以增强竞争力;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大培育力度;重点发展基因诊断治疗、生物芯片、转基因动植物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发展纳米碳管和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努力扩大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优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扩散机制;鼓励和扶持创业投资,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发挥率先建立让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机制优势,以便建立起以企业为主的应用研究开放体系,使深圳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①建设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现代物流中心。即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和航空货运,加快物流园区和配套货运通道的建设,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鼓励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形成以“两港”运输、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②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成立金融综合协调服务机构,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强化与香港金融市场紧密联结的特色,积极推进金融业的体制与机制、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营造与国际商务接轨的金融服务环境,建立全方位的金融安全监管体系。

③加快商贸业的发展。一是建设重点商业网点,如南山中心商业区、人民南精品商业街等;二是加快建设电子产品、汽车展示与交易、汽车零部件、工业原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一批中高级批发中心,使深圳成为区域性的购物中心和批发中心;三是鼓励发展连锁经营,以便拓展更广的服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④改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与香港旅游业的合作,形成联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特色。

⑤大力发展会展业。培育国际知名会展品牌。

⑥着重发展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使这些绿色产业成为深圳经济的新增长点。

3.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积极争取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为方向的装备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环保设备产业等,规划新建精细化工产业,扩大集装箱、登机桥、模具、精密仪器仪表等制造业的规模。

4.紧跟科技步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改造传统产业

深圳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钟表、家具、服装、珠宝、印刷、皮革等行业,不少传统产业技术工艺水平高,生产规模较大、外向程度高,有的还是知名品牌,对深圳的经济发展曾有很大的贡献,但同时这些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而是要政府在宏观上加强规划、指导、有重点的扶持,微观上加强协调、服务与管理。有目的地引导更多的企业采用CAD/CAM(注: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着力提高企业设计水平,推动行业技术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创建技术中心。总之,要通过内涵式发展、增加技术含量、事实品牌战略、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降低消耗和成本,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用正确的人才理念着力培养知识工人,全面提高劳动者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素质,从而使传统产业的发展后继有人。

5.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电子商务综合环境,推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以满足深港两地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蔬果业和花卉业,大力发展海洋渔业。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培育集约型。观光型、生态型的现代都市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组织实施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等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

标签:;  ;  ;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践与思考_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