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而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关键。为此,我校一直不断完善并坚持抓好各种制度的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从制度上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力争打造教学质量强校。
一、集体备课制度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教师的教研方式要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将教师的个人优势整合为集体的智慧,集智备课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为提高备课效率,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进行备课。这种方式有三个好处:第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第二,减轻老师的负担,节省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第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学科组的“群研智慧”。
二、听、评课制度
我校提倡教师听课时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与生同学;提倡教师评课时用感受开展对话、促进反思、共同成长;提倡执教者以课堂为平台,检查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教师的听、评课数量及质量列入个人绩效考核,对教师的听评课数量和质量给予科学监管,避免个别教师抄袭听课记录的备查行为。
三、磨课制度
我校教师在参加校级以上的各种比赛任务时,均采用先在同级同学科中初赛、研磨课例;再到学校学科智囊团共同研究,反复磨课的制度。 教师们在交流、研究、合作中,各自能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发展。大家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获得提升,营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有效地建立起以年级为主体的“共同体”,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 比如,我校罗世燕老师代表合浦县参加北海市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比赛,自从接到任务,学校智囊团便开始出谋献策。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再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进行精心构思;然后不断地试教、评课、修改教案,反复敲磨;同时得到市县专家的指导,最后成型。期间多次的午间不休,无数次的夜幕降临,我们的老师带着幸福的思考匆匆离开校园,走在余味无穷的回家路上。正是有幕后智囊团的默默付出,才能荣获自治区一等奖。 我校的教研教改,通过智囊团的集体智慧,发挥重大的作用,取得一次次的进步与成功。
四、师徒结对制度
我校采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的师徒结对子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有意识地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尽快地促使年青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加快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师傅带教徒弟的过程中,也是自己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过程。
五、“三课”引领课改制度
校领导的引领,教务处和科研室主任们的先行,骨干教师的带头,全体教师参与的“三课”引领课改形成制度,营造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推动课改的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科研室、教务处主任上好课改“观摩课”
主任们在课堂中找感觉、找问题、找案例,与教师一同成长,组织全校教师参与观摩、学习,主任们用实际行动增强老师们参与课改的信心,表明学校推行课改是势在必行,让老师们由被动转为主动。比如,在县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全县小学构建“高效课堂”课改全面铺开。教务处的雷光珍副主任就为帮扶结对子乡镇——山口镇和沙田镇的领导、老师以及全校教师上了语文学科的课改观摩课,通过与智囊团成员一起研究、集体备课、试教、磨课,为大家呈现了我校推行“高效课堂”第一个月的成果,听课领导和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简直就是为他们雪中送炭。
(二)学科带头人上好课改“示范课”
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由教务处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统筹安排其上高效课堂示范课。各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课改模式,进行精心设计教案和导学案,真正起到在学科教学的示范带头作用、课改方法的辐射作用。县学科带头人吴斌远老师上了数学学科的课改观摩课,拨开老师们心中对于课改的疑云,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课改教师上好课改“合格课”
参与课改学科的教师,每学期由教务处安排上一节课改合格课。凡评价不合格者,要求再设计,再上,再评,必须达到“合格”水平。 通过“三课”活动,让课改之花开遍每个年级、每个班,营造校内课改的浓厚氛围。
“三课”活动做到堂堂有照片,人人有教案,课课有反思,次次有记录。科研室科学而完整地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类保存,成为学校推行课改的第一手可贵资料。
六、三级教研教改网络制度
为了帮助教师们成长,学校制定了师徒组合、年级学科组和学校学科智囊 团三级教研教改网络制度,助力老师们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师徒组合 师徒结对后,每当徒弟教学上遇到什么困惑,第一时间就请教师傅,由师徒二人共同研究解惑。如徒弟承担课堂教学比赛的任务,先由师徒共同备课,完成教学设计,再到年级组里进行集体备课。
(二)年级学科组 学校在每学年的教师分工时就充分考虑好人员搭配,每个科组至少有一个市县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教师。日常的教研活动在科组长的组织下有序进行,如遇上各种比赛课,就由科组长组织本科组教师进行听、评课,改教案,再试教。在共同研究中,同事间吸收和借鉴了他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改进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三)学校学科智囊团 目前,学校成立语文、数学、其他学科三大智囊团,成员从各学科带头人、科组长和骨干教师中选拔。凡是教师代表学校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比赛,科研室都会组织相关智囊团成员与参赛选手一起反复斟酌打磨,甚至邀请县教研员,大家共同研究,反复听试,严格把关,直到满意为止。这样的做法,既能帮助选手减压,让他们在面对高难度的赛事时得到集体的关爱,让人真切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和“同舟共济海让路”的幸福,选手在赛场上更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长久以来,我校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各种教研教改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保障学校的教学成绩在全县小学名列前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作者:陈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教师论文; 课改论文; 智囊团论文; 学校论文; 制度论文; 学科论文; 我校论文;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