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_投资论文

外商投资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_投资论文

外商投资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公有制论文,外商投资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商投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的实践经验说明外商投资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1997年我国已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200多亿美元,其中1997年实际利用452.78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8.51%。到1996年末已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共240447户,投资总额7153亿美元,注册资本4415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额为2898亿美元,占65.6%。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析,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已占全国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全部投资的11.8%,而利用外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11.7%,在当年实际利用的外资金额中,直接投资占76.1%;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部分占12.2%,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的15.83%;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总值达137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高达47.3%,其中出口比重为40.7%,进口比重为54.5%。199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526.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6.9%;其中出口7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1%; 进口777.2亿美元,增长2.8%,占全国进口总额的54.6%。此外,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已开业的14.5万户外商投资企业约有直接从业人员1750万人,占全国非农业劳动人口的10%;1996年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涉外税收达870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14.26%。外商投资经济的发展不仅由于引进了大量建设资金,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较大地促进了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而且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动力。此外,引进的比较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直接与间接地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机制的转换,并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在外商投资经济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资金投向结构不尽合理,在有些第三产业如房地产业等铺摊子过大,利用率过低,在有些工业部门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过度竞争,而急需引进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比重过低等问题;由于各级政府管理工作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投入,重前期立项、轻后期管理等种种偏向,影响了利用外资工作的成效。在企业层次,有些合资企业中方权益受损,国有资产流失;在行业层次,有些外商投资重点领域,内资企业受到冲击,在个别行业甚至发展余地大大缩小。因此,近几年在外商投资高潮迭起之时,如何合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问题成了学术界与经济界争论与讨论的“热点”。但分析问题时,通常存在着一个“误区”,往往在所有制的概念上把“三资”企业不加区别地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外商投资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

外商投资经济中的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两种经济类型,既是外资经济的实现形式,也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资经济的实现形式。目前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类型尚占据主要地位。在1979~1996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765.92亿美元中, 投入合资经营企业的有907.26亿美元,占51%;投入合作经营企业的有380.34亿美元,占22%;投入外商独资企业的有425.51亿美元,占24%;投入合作开发项目的52.81亿美元,占3%,前两类共占73%。1997年外商实际投入资金452.78亿美元中,投向合资经营企业的195.77亿美元,占43%;投入合作经营企业的89.22亿美元,占20%;投入外商独资企业的161.51 亿美元,占36%,前两类共占63%。我们未能找到相应的工业部门的数据,而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公布的1995年底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三资”工业企业的客商累计实际投资额中,按经济类型划分的状况是:合资经营企业占63.80%,合作经营企业占9.46%,外商独资企业占26.74%,前两类共占73.26%。 公有经济利用外资实现了资产重组和技术进步、结构调整,提高了资产运行效益,与外资经济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尤其其中一批由国有骨干企业与外国著名公司共同建成的重点大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各有关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而国内资金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金中,外方资本已超过50%,比重并逐年提高。从国家统计局汇总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情况分析,到1992年底,累计登记的84371个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共有677亿美元,其中外方占59.7%;1993年底167507个企业共有注册资本2456亿美元,其中外方占61.6%;1994年底206096个企业共有注册资本3123亿美元,其中外方占62.9%;1995年底233564个企业共有注册资本3991亿美元,其中外方占64.4%;1996年底240447个企业共有注册资本4415亿美元,外方占65.6 %,比1992年增加了5.9个百分点,中方资本已仅占34.4%。当然注册资本与实际情况尚有一定的距离,如1996年底,外方注册资本额为2898亿美元,而到1997年底累计,我国实际吸收直接投资才2200多亿美元。从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的结果看,在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三资”工业企业1995年底累计实收资本中,中方投资占42.3%,港澳台工商业者投资占32.6%,外国投资占22.5%。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中方投资平均占52.9%,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中方投资平均占37.5%。股权分配状况随行业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如在原料工业项目中,中方平均投资比重达54.58%, 但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中的采掘业和加工业,中方平均投资比重均在50%以下。目前在“三资”工业中原料工业项目比重较低,在全部实收资本中占14.28%, 在外方投资总额中更仅占11.2%(如表1所示)。

表1 1995年底累计乡及乡以上“三资” 工业企业实收资本结构

分组 实收资本其中各方资本所占比重%

(亿元) 中方 港澳台工商者外国

总计

4582.3743.4433.48

23.08

在总计中:

外商投资工业

2287.2343.8211.69

44.49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854.0650.5110.28

39.21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60.1039.0431.87

29.09

独资企业273.07 1.04 9.45

89.50

港澳台投资工业 2295.1443.0755.41

1.52

与大陆合资经营企业 1605.0055.4343.23

1.34

与大陆合作经营企业 258.9536.5262.70

0.78

港澳台独资企业 431.19 0.7796.61

2.62

在总计中:

轻工业 2552.4839.7338.15

22.12

以农产品为原料 1583.9940.9337.65

21.42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968.5037.7538.96

23.28

重工业 2029.8848.1427.57

24.29

采掘工业 14.2845.2642.66

12.08

原料工业654.2154.5830.73

14.69

加工工业

1361.4045.1725.94

28.89

在总计中:

大型企业976.3348.0320.43

31.54

中型企业444.6947.5526.06

26.39

小型企业

3161.3541.4338.60

19.97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有关数据整理。

三、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外各方控股现状的初步分析

从理论上说,在合伙企业中各方按投资的比例享有权益,但在现代合伙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掌握控制权的一方在决策等实际权力方面往往可大大超过股权比例。固然实施控制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但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层次的股权比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几年来外商在建立合资经营项目时,控股倾向增强,便不是偶然的。

随着“三资”工业在国内的生产销售比重迅速提高,尽管从经济总量看,比重尚在10%多一点,但从行业层次看,某些领域“三资”企业的生产比重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三资”企业的资本金总量中,外方的认缴金额已占据控制地位,引起人们愈来愈关注国内经济与市场受外来资本控制的程度。因此,对外资经济的现状给以确切的定位已是一项比较紧迫的任务,做到胸中有数,将有利于我们对调整与完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与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在宏观层次、行业层次的分析固然能说明一些问题,当前更应把弄清企业层次股权控制现状,比较确切地把内资和外资企业在外商投资经济中的各自地位分析清楚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这里,笔者利用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56272个“三资”工业企业1995 年的股权结构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1)5万多个企业中,数据相对齐全可以股权分析的只有4万个,这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约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中49559 个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三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的97%,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4万个企业中单位数与固定资产,属于中方股权大于50%的占47%,中外股权各占50%的有7%~8%,外方股权大于50%的占46%~45%;产品销售收入,属于中方股权大于50%的企业占40%,中外双方股权各占50%的企业占10%,其余50%是由外方股权50%以上的企业完成的,制造业的控制权结构状况也基本与此一致。

(3 )一般外方股权比重较高的企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远高于中方股权比重高的企业,如4万个企业中, 按中外控制权区分的三类企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结构为28:6:66; 而企业盈利状况则呈相反的趋势,其结构为47:17:36,当然由于部分外商采取了利润转移的手段,这样的结构状况并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4)对15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 而且“三资”工业生产比重较高的行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是:中方产权比重大于和等于50%的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有软饮料、集装箱、起重运输设备、小轿车、电真空器件(显象管)、集成电路等6个行业;其余饲料、方便主食品、 啤酒、化妆品、皮革毛皮羽绒、服装、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日用电子器具等9个行业,外方控制的企业占据主要地位(见表3)。

表2 1995 年按控制权区分的“三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等实绩的分配状况之一

单位:%

项目 产品销售收入

出口产品销售收入

中方股权比重

>50 50<50

>50 50 <50

50

工业总计 40 105028666

采掘业合计840.4 15.657142

制造业合计40 105027667

食品工业 33 125541653

纺织工业 56 53942553

缝纫工业 37 75631762

其他轻工业31 66220674

炼油、炼焦业 45 25368329

化学工业 44 74931663

建材工业 52 84039

1051

冶金工业 60 43643651

机电工业 37 154820674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9 106115778

其他制造业22 474 8389

公用工业 60 1228980 2

项目 利润总额

中方股权比重

>50

50<50

工业总计 47 1736

采掘业合计

103

-3

制造业合计43 1838

食品工业 32 1850

纺织工业 25 867

缝纫工业 32 959

其他轻工业39 952

炼油、炼焦业 盈 盈亏

化学工业 35 857

建材工业 94 16

-10

冶金工业 56 -347

机电工业 46 2331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54 1036

其他制造业69 526

公用工业 73 918

资料来源: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有关分析整理。

表3 1995 年按控制权区分的“三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等实绩的分配状况之二

项目产品销售收入 出口产品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中方股权比重>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饲料工业 29 18

5324 30

46

21 19 60

方便主食品

20

2

78 6

1

937 -2 95

啤酒工业 28 0.1

7240

0

60

48

0 52

软饮料制造业 39 16

4534 20

47

11 87

2

化妆品制造业 14 15

71 9 21

70

11 47 42

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

27

7

6617

7

76 -12

8 104

集装箱制造业 44

8

4848

8

44

43 11 46

起重运输设备 58

6

3640 18

42

53

4 43

小轿车制造业 33 67083 1702 98

0

通信设备制造 27

6

6711

1

88

39

5 56

电子计算机

22

3

7520

2

46

62 11 27

电真空器件

97 0.5288

1

11

99

1 -

集成电路 26 38

3627 21

52

45 53

2

日用电子器具 20 20

60 9 14

77 102 -20 18

服装制造业

38

7

5533

7

60

32

9 59

资料来源:同表2

四、按照企业股权控制现状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一些工业部门中的经济地位进行再分析

1995年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企业收入额的19.1%,而制造业则为21.1%。如按企业的控制权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则由外方控制的企业的收入约占10%或稍多一点。

虽然迄今外资企业已遍布各行业,但外商投资的目标是明确的,基本上是有重点地投向出口竞争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和国内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产业,也有一些转移污染性质的项目。外方投资的集中状况使“三资”企业的生产比重在某些行业较为突出,特别是国内原有基础较为薄弱的新兴产业领域。如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60.8%。但外商投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中方引导的结果,换句话说外商投资也带动了中方大量资金的投入。尤其在某些重要生产领域,我国政府积极支持骨干国有企业与西方大公司进行合资经营。因此,从外商投资经济也是中资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的事实出发,笔者认为要确切地衡量中、外资各方对行业生产的控制程度,应按企业股权控制状况再分析,如表2所示, “三资”工业中,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按企业控制权区分的结构为29:10:61,由此可以推算由外方控制的企业的销售收入约占全行业的37%。

表4 1995 年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分析表之一单位:%

行业名称占全行业比重 其中:

中方股权占50%以上 中外各占50%

工业总计

19.117.64 1.91

采掘业合计 1.191.00 0.01

制造业合计 20.318.12 2.03

食品工业

20.086.63 2.40

纺织工业

17.88

10.01 0.90

缝纫工业

50.81

18.80 3.56

其他轻工业 37.61

11.66 2.26

炼油、炼焦业

1.41 0.63 0.03

化学工业

17.517.70 1.23

建材工业

11.405.93 0.91

冶金工业

7.83 4.70 0.31

机电工业

28.19

10.43 4.23

其中: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

60.80

17.63 6.08

其他制造业 30.826.78 1.23

公用工业

10.006.00 1.20

行业名称其中:

外方股权占50%以上

工业总计9.56

采掘业合计 0.18

制造业合计 10.16

食品工业

11.15

纺织工业6.97

缝纫工业

28.45

其他轻工业 23.32

炼油、炼焦业0.75

化学工业8.58

建材工业4.56

冶金工业2.82

机电工业

13.53

其中: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

37.09

其他制造业 22.81

公用工业2.80

资料来源:同表2

对表3选择的15 个行业按企业股权控制状况进行再分析的结果是:小轿车制造业,虽然1995年“三资”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4.4%,但27.9 %由中方资本占控制地位的企业完成,56.5 %的销售收入由中外各占50%股权的几家大型合资企业完成;电子真空件(显象管)制造业也有类似情况,“三资”工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由中方控制的合资企业完成;集装箱制造业,“三资”工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95.4%,但由中方股权占50%以上的“三资”企业完成的占42%,中外股权各占50 %的企业完成的占7.6%,由外资控制的企业完成的占45.8%;占全行业66%销售收入的“三资”软饮料制造业,其中由外方控制企业完成的为29.7%;又如集成电路制造业,“三资”工业的销售收入比重高达88.7%,经再分析后,由外方控制的企业完成的比重为31.9%,尚低于中外股权各占50%的企业完成的33.7%的份额;有一部分行业,由外方占控制地位的企业的销售收入无论在“三资”工业内部,抑或全行业之中均占较大比重,如方便主食品、服装、皮革制品、化妆品、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日用电子器具等行业(详见表5)。

表5 1995 年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分析表之二单位:%

行业名称 占全行业比重 其中

中方股权占50%以上 中外各占50%

饲料工业 33.0

9.6 5.9

方便主食品65.0 13.0 1.3

啤酒工业 36.4 10.2 ...

软饮料制造业 66.0 25.7 10.6

服装制造业51.7 19.6 3.8

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55.1 14.6 3.8

化妆品制造业 43.4

6.1 6.5

集装箱制造业 95.4 42.0 7.6

起重运输设备 35.2 20.4 2.1

小轿车制造业 84.4 27.9 56.5

通信设备制造 67.6 18.3 4.0

电子计算机66.1 14.5 2.0

电真空器件45.3 43.9 0.5

集成电路 88.7 23.1 33.7

日用电子器具 66.5 13.3 13.3

行业名称 其中

外方股权占50%以上

饲料工业17.5

方便主食品 50.7

啤酒工业26.2

软饮料制造业29.7

服装制造业 28.3

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 35.7

化妆品制造业30.8

集装箱制造业45.8

起重运输设备12.7

小轿车制造业

0

通信设备制造45.3

电子计算机 49.6

电真空器件

0.9

集成电路31.9

日用电子器具39.9

资料来源:同表2

因受篇幅的限制,关于中资经济在外商投资经济中的发展现状,仅作以上分析,不再展开。从近几年签订的协议看,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三资”企业中,外方控制的企业生产比重有可能还会逐步有所提高,“三资”工业的行业结构也将继续有所调整。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1996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三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在全行业中的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42个百分点,即从19.5%下降到19.08%;而在采掘业中的产值比重上升了1.73个百分点,即从2.16%上升到3.8 %;在公共工业比重上升了0.56个百分点,即从12.58%上升到 13.14%;在制造业领域,大多数部门呈现比重下降的局面, 但技术相对密集的部门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三资”企业的生产比重继续上升,分别提高1.44、1.48和1.12个百分点。从总体看,1996年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基本符合我国政府引导的方向。但为了更好地调整与完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进一步提高中资经济尤其公有制经济在外商投资经济领域中的发展质量,尚须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研究。

标签:;  ;  ;  ;  ;  ;  

外商投资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