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论文_陈凤莲,师帅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论文_陈凤莲,师帅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 010020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分析,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成口服阿奇霉素的观察组与注射阿奇霉素的对照组,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28%,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合理选取静脉滴注及口服方式,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448-01

1 引言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给药方便简单,具有特殊的穿透力,其抗菌谱广,可高度杀灭革兰阴阳性菌、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厌氧菌、金葡菌、肺炎球菌等,与红霉素对比,阿奇霉素疗效较高,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轻,因而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中。但由于阿奇霉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儿科疾病患者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用药不合理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低,该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临床中,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抽取120例在我院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皮肤感染患儿20例,泌尿系统感染36例,呼吸系统感染42例。所有患儿均不存在相关慢性疾病,同时此次观察全部获得患儿及家属同意,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425)岁;对照组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61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基本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研究方法:观察组患儿每日给予其阿奇霉素200~400mg口服,对照组患儿对其使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剂量约为10~500mg/次,2次/d;用药前要对患儿进行相关测试及观察,确定无误后方可用药,治疗时间一般持续1周。

2.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2.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所记录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通过本次观察,两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变态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肝毒性、查体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他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整理数据可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28%,可以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观察组60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有28例,出现发热患儿9例,出现过敏性皮疹患儿4例,出现呼吸衰竭患儿2例,出现过敏性休克患儿2例,出现结膜充血患儿2例;相比较对照组60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有38例,出现发热患儿11例,出现过敏性皮疹患儿6例,出现过敏性休克患儿2例,出现结膜充血患儿4例。上述患儿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出现发热患儿则平均体温约在38.5℃左右,出现过敏性皮疹患儿在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均有红色米粒大小皮疹,出现呼吸衰竭患儿则有急性喘息发作,结膜充血患儿则主诉眼球不适、视物不清等症状,过敏性休克患儿有面色苍白、盗汗烦躁、四肢冰凉等临床表现。以上患儿均于临床治疗时果断停药,严重患儿则进行对症治疗,并无1例患儿因临床不良反应导致死亡。

4 讨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其药物作用多样,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利用较好。阿奇霉素作为其中的代表药物,临床使用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儿科科室属临床较为敏感科室之一,此科室患者多为0~18岁之间儿童,因其患者的年龄段很小,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所以更不允许错误的发生。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普遍推广,在儿科各种感染的治疗中也逐渐成为主要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常见,因此医务人员使用时要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关监护。现将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第一,发烧。大多数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前,无体温上升情况,但用药后出现体温上升,且伴随面色潮红、哭闹烦躁等现象。对于伴随发热症状的患儿,应该及时停止阿奇霉素治疗,并加强降温处理。部分患儿使用该药物后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但停药后症状即可自行恢复;第二,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治疗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胃痛等胃肠道反应。儿科患者年龄较小,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表现为烦躁不安、面部潮红、拒乳及拒食等,严重者出现抽搐。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待其临床症状缓解后,采用缓慢滴注及对症治疗,避免不良反应加重。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者,可给药患儿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联合维生素治疗。第三,过敏性皮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后,导致上肢及躯干产生对称性皮疹,由于患儿难以忍受剧烈的瘙痒,会主动抓挠。因此,对于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患儿,必须立即停止阿奇霉素治疗,改为脱敏治疗。患儿治疗3d后,皮疹消失,无皮肤脱屑症状。对于皮疹、瘙痒不良反应者,可联合氯雷他定、丁酸氢氢化等药物实施抗过敏治疗。本次观察中有部分患儿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皮疹,主要分布在上肢及躯干,一经发现要立即停药,制止患儿抓挠等动作,同时可进行脱敏护理治疗;第四,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反应在临床用药中比较少见,由于阿奇霉素的使用造成患儿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休克。若患儿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苍白冷汗等临床症状,必须立即停药,提供抗过敏、扩充周围血容量等治疗方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效缓解因过敏导致的休克现象。

5 结论

本次观察中两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烧、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整理数据可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28%,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患儿恢复及健康成长,因此临床要采取更严密检测及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提高其临床运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廖振润.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北方药学.2015(06):138.

论文作者:陈凤莲,师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论文_陈凤莲,师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