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意义论文,建设社会主义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10)04-0004-07
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要求在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把党员、干部模范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非常有必要弄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现实基础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依据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通常是这个国家矛盾的多发期。2008年底,我国GDP总额是43200亿美元,人均已超过3000美元,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展开,我国社会进入了矛盾多发期,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复杂多样,显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作为执政党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地提出和制定新的政策和策略,正确而妥善地去解决和化解矛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适应这种情况的重要理论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显示了我们党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充分反映党驾驭复杂事变的能力和智慧。党的十七大以来,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要求全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和引领。这是我们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又一重要成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理论界,价值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笔者认为,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需要的关系范畴。这里的主体是指人或人的集合;客体则是指一切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包括作为需要主体以外的其他主体)。主体的需要极为复杂,首先是主体本身,它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甚至是全人类。其次就需要而言,可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而且需要会因时间、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作为满足需要的客体也是非常复杂的,这不仅表现在客体自身及其性能的多样化上,而且随着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客体的性能不断地发生变化,满足需要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需要的满足在阶级社会中,说到底是一个物质利益问题,而人们的利益常常不同甚至对立,这就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对价值的需求和评价也就不同。对我有利的事物,即有价值的事物,对他人未必也有价值,可能没有甚或是负价值;反之亦然。因此,价值作为一个范畴虽然具有一般性,但在谈论价值时必须在一般的指导下把它具体化,就是说,要分清主体及其需要的类别和社会性质;要分清客体及其属性。笼统地、一般地讲价值是没有意义的。
价值是分层次的。作为每个个人的价值最高层次是人生观,即人生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此外一个人当然还有别的价值,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人,他是一个工人,具有工人的价值;他是一个艺术家,具有艺术家的价值,如此等等。人的各方面的价值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各方面的价值形成一个人特定的价值系统,一个人的价值就是由这个系统所决定的。一个个人是这样,其他事物也是如此。价值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满足需要的客体属性的不断开发,价值层次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
正因为价值是多层次的,主体和客体是复杂多样的,满足需要的情况更是变化多端,所以在现实社会中,价值是有其构成机制的。从价值主体来分析,不同的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不同的。但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地会形成某些共同的需要满足,从而形成人们的共同价值。这种共同需要一般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个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特定人群共同需要满足特征的整体,它是由许多部件所构成,它是这个群体的共同信仰和追求,这个价值体系反映和代表了这个群体人的某种共同利益。
价值体系也如同价值一样,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工人可以有工人的价值体系,农民可以有农民的价值体系,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这是从职业上划分的。如果从民族角度考察,不同的民族会有各自的价值体系;不同社会、国家具有不同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体系。像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阶层的国家,存在着多种价值体系,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我们国家实际存在着的多种价值体系,这是提出一个核心价值体系的事实前提和基础。如果只有一个价值体系,就不可能有什么核心体系问题。在讨论中,有人提出既然价值是一个体系,又讲核心,似乎说不通。其实不然。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对于核心以外的价值体系而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国所有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体系。处于核心地位有四点含义: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代表和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具有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功能。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方向,是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走历史必由之路的精神保证。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他价值体系具有指导和引领的功能。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地、完整地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在现时代的价值诉求。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才能以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其他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哲学上讲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个别价值体系是一般价值体系存在的基础,一般价值体系就是从个别价值体系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在思想政治意义上是引领和被引领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对其他价值体系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在利益层面是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其他价值体系代表的是部分人的部分利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其他价值体系所代表的利益,其他价值体系必须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考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会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历史发展而言,一个时代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价值观的确立。资产阶级时代就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确立的时代。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关系,把人们从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中解放了出来,这在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就是资产阶级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取代了旧的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开辟了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时代。封建社会是专制主义的等级制和特权制的社会,它的价值观以等级和特权为特征;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以金钱和个人利害为特征,一切以金钱和个人的利害关系为转移,金钱和个人利害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由于这一价值观的确立,一切都起了变化,甚至被颠倒了过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如何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整个社会风尚。什么贵族的尊严,门第的等级、宗教的虔诚,庸人的温情,……一概被淹没在利己主义的打算的冷水中,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资产阶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医生、律师、教师、诗人和学者等变成了金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只要我出钱,或者说只要为了钱,什么医生、教师、诗人和学者等这些以往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统统烟消云散,不论从事何等职业的人,一律都将拜倒在金钱的脚下,资产阶级撕去了罩在一切职业上的高尚的外衣;资产阶级也撕去了遮盖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亲情、爱情都要以金钱为基础。
决不可小看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确立,资产阶级时代的开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有赖于它的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直接影响人的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目的。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鲜明地、直截了当地把追求金钱和自我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外,人活着便毫无意义。这种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对人的存在是一种巨大的震撼。如果说以往的统治阶级还用仁义的、道德的词句把人生的意义,把对被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伪装起来,掩盖起来;资产阶级价值观则把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和欺诈,通过自由贸易理直气壮地推向世界。一切为了金钱,为了自我,不仅不是卑鄙的、可耻的;反而是高尚的、合理的、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文明都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创建起来的;同时这种价值观的必然后果是真正人的价值的沦丧,现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颓废、道德沉沦、抑郁、失落、空虚、绝望、缺乏信仰和信赖等等,所有这一切,就是人的价值沦丧的尖锐表现。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丰富的,但当人们一旦回到自我,追问人自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上述价值沦丧的情境便油然而生。现代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正因为此,现代西方关心人自身存在的哲学如雨后春笋,他们相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理性努力而对这种状况有所作为,找回人自身真正的存在,回到作为人的理性的本然。
应该说自私自利的价值观自从私有制出现便产生了;但不可否认,资产阶级把这种价值观发展到了极致。资产阶级价值观至今仍在统摄着不少人的灵魂。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有生命力,与这种价值观仍然有巨大市场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说到底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斗争。由此不难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旦取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人类就将开辟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今天,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同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之间的较量。这种较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应当从这个高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升华为一种意识观念和理想目标,使之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信仰和追求。这种价值体系就必须是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精髓和高尚道德水准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地反映了我国实际和时代的特点,是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来保证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成功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能够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分清社会思潮中的正确和错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辨方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灵魂,才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追求真理,相信科学,是人类理性的本质表现;这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巨大凝聚力、感召力的内在根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个主题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就以大量事实和缜密的逻辑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这个主题已经为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它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高尚道德情操。中华民族精神是异常丰富的宝库,它的精华是坚强永固的爱国主义、不屈奋进的斗争意志、开拓进取的不竭活力,这些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对人类历史发展曾经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发达先进国家之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由于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者的无能和腐朽,我们国家变得衰弱下来。但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斗志弥坚;在任何强暴势力面前,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未泯灭。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最终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凶恶的敌人,并焕发无尽的创造力,把伟大的国家推向新的繁荣昌盛。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根本上讲是崇尚真、善、美,鄙弃假、丑、恶,它是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公民道德行为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不配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价值将失去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由四个部分构成,但这四个部分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决不能舍弃任何一个前提。这是把握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愈来愈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一向把它们的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视为不可缺少的“非军事力量”。在冷战时期他们看重并千方百计地利用这种力量去反抗、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并没有放弃意识形态的武器,相反,他们仍在变本加厉地扩大他们的阵地,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们意识形态的宣传。有人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说成是非意识形态的国家,用以指责我们国家太意识形态化。其实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偏见。大量事实表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它们对意识形态的重视远远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美国不惜重金在国外设立各种电台,在原来东欧一些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向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提供资金,灌输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支持、鼓动这些人起来搞“颜色革命”,推翻不听从美国政府的国家政权。美国对意识形态这个武器抓得很紧,运用得亦颇有成效,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正是针对这种情形,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P33)党的十七大的这一号召,就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这项工作意义深远,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千秋基业,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并正在引起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复杂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座精神灯塔,是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向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就越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这种引领是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之上的。
普世价值问题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什么是普世价值;2、有没有普世价值;3、如何分析有些人提出的普世价值。对此,笔者有三点思考,分述如下: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普世价值,首先就要搞清楚“普世”的含义。“普世”这个概念是从英文universal翻译过来的,universal是名词universe的形容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宇宙的、全世界的、全人类的,哲学上的含义是一般(性)、普遍(性)、共相。最初见于伦理学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普世伦理”(universal ethics)。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并签署了《世界宗教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在《宣言》中,把“普世伦理”等同于“全球伦理”和“普遍伦理”。普世伦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所需要的共同或普遍的伦理原则与规范;二是指各种不同伦理原则和规范之间的共性意义上的普遍道德价值。[2](P1108-1109)有学者研究指出,普世价值问题是从普世伦理研究演化过来的,是普世伦理的进一步扩展。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确定“普世”一词的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指“全球”、“全世界”;二是指“普遍”、“共性”。“普世价值”就是“全球价值”、“普遍价值”、“共性价值”。汉语中“普”这个字的意思是“遍”、“全面”。汉语中没有“普世”这一概念,却有“普天”这个用法,如“普天同庆”、“普天率土”,都是讲“遍”和“全”,“普天”就是指“遍天下”、“全天下”。由此我们可以从“普世”引申出“普遍”和“全面”的意思,也符合上面关于“普世价值”就是普遍价值或全球价值的解释。我认为普世价值虽然不能简单地与普遍价值、全球价值等同,但它是包涵这两个含义于其中的。正是这个缘故,就使我们具有了将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的空间。我在下面的论述就是在二者同等意义上使用它们的。
第二,普世价值或普遍价值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能笼统加以回答的,必须对普世价值做具体的研究。普世价值具有不同的层次。我认为对“普世”一词不应从时空的维度去限定,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如前所说,“普世”就是普遍、共同的意思,普世价值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或共同价值。从哲学层面来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不可分的一对矛盾范畴,没有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脱离普遍性的特殊性。价值也是如此,普遍价值不能脱离特殊、价值而存在,没有特殊价值就没有普遍价值,普遍价值存在于特殊价值之中,借特殊价值而存在和表现自己。同样,特殊价值也不能脱离普遍价值而存在,普遍价值中总是包含了特殊价值的一部分、一方面、某一本质等,否则,普遍价值就不成其为普遍价值。普遍价值是从特殊价值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根据这一哲学道理,否定普遍价值在哲理上讲不通。
就实际生活层面而言,普世价值的普遍意义也是因对象而异的,其范围可大可小,其层次可高可低。如果我们把价值主体设定为是一个集体、阶级、民族、整个国家全体人民、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等中的一个,那么这样的价值就分别具有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的普遍性;相对于每个主体中的个体、个别的价值便是特殊价值。就连上述这些价值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构成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如相对于整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价值而言,集体价值、阶级价值就是特殊价值;相对于世界和人类来说,国家、民族的价值就是特殊价值,如此等等。由此可见,在考察普世价值这个问题时,不要把普世价值孤立化、片面化和绝对化,更不要把它神化。
第三,既然普世价值是分层次的,我们就要搞清楚:什么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我们是可以接受、拥护、响应的;什么样的普世价值是我们应予以拒绝和反对的。
就整个世界和全人类而言,全世界价值、全人类价值这一层次的价值是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也就是对全世界和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再也不存在比此更高层次的价值了。不过,自从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来,作为世界的人类的普遍意义的价值的范围和领域都大大缩小了,只有在极其狭窄的、特定的领域去讨论,才有意义。比如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这些都是普世价值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全世界、对全人类都具有意义,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置身其外,就是说,我们也必须承认和拥护这种普世价值,我国参加世界气候大会,就是对这种普世价值的认同。
我们拒绝和反对什么样的普世价值?我认为,我们反对和批判现在有些人所主张的普世价值,这里又分两种情况:
其一,有些人把本不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主观地冠以“普世”的名义。有人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所提倡的“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应当承认,西方资产阶级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在其早期反抗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但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他们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已经完全成为了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独霸的私货,谈不上有任何意义的普遍性或“普世价值”。但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仍然在抽象的、一般的意义上鼓吹和宣扬这些东西,用以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特色之一就是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穿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欺骗和谎言。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在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有了剥削阶级的剥削劳动人民的自由,就没有劳动人民不受剥削的自由。有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3](P208-209)恩格斯在谈到自由问题时指出,只有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和不再有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的时候,才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4](P456)
其二,少数鼓吹民主普世价值的人怀有很坏的目的和不良的用心,就是要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取代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要我们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选举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的道路。问题的严重性正在这里。因为这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福祉。因此,抱着这种目的鼓吹什么“普世价值”就必然遭到广大人民的唾弃。对于这样的“普世价值”,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发展,让它随意去占领我们的理论阵地,去蛊惑人心,特别是影响我们的青年一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反对和批判“普世价值”成了我们一项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为了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必须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揭露宣扬“普世价值”者的卑鄙手法和罪恶用心,坚决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捍卫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美好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加分析地鼓吹普世价值和笼统盲目地拒绝普世价值都不可取;别有用心地利用普世价值贩卖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私货”,的确非常值得警惕。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拒绝任何层次的普世价值或完全否定普世价值。因为“普世”即含“普遍”之意,这个“普遍”之意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的确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成是普世价值(至少现时代还不行),但它却是对我国13亿人民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对世界人民的普遍意义也将与日俱增。由此可见,正确地、有分析地对待普世价值,是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问题。
收稿日期:2010-03-02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