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预防控制措施
在2019年底,武汉市出现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在一个月内该疾病迅速蔓延至全国。该病毒此前未在人类中出现过,在一开始无抗病毒治疗方法、无疫苗,以对症治疗为主[1]。同时又因为该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导致大多数医疗单位缺乏医疗资源,出院率远远低于感染率。只有控制疾病的传播才能使疫情尽快结束,为此我城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该疾病的特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以保证防御工作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城区疫情进行分析,对我城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病率、患者特征、传播特点等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流行特征
鉴于该疾病的特殊性,我城区对此展开流行特征特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且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人群普遍易感。该疾病的潜伏期1—14天。新型冠状病毒发病表现为聚集性,我城区出现2例聚集性感染。多数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症状,偶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症状或无症状。
1.2.2 医院防控
医院属高危环境,防控措施不到位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将存在症状与无症状的患者分开隔离,疑似患者经确诊后,其同一病房的人员须一同隔离。此外按照按传染病法将病区分区并设立醒目标识,加强消毒工作。疫情期间医疗垃圾实施全封闭闭环监控,从源头控制避免外泄。将不同病区、病房医疗垃圾分类,利用NFC技术打码。回收人员在回收时须与科室人员进行确认并记录联系方式、科室、回收时间等信息。
1.2.3 家庭防控
卫健委需加强疾病防控普及工作,落实群众进行家庭隔离。我城区卫健委加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征,打消群众的疑病心理,避免不必要的医院就诊。号召群众减少外出,若有购物需求可在网上购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避免走家串户,物业部门、社区委员落实隔离小区的物资采买工作,并坚持每日上门测量体温。居家隔离人群须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外出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饭前、便后、外出后应当使用六步洗手法。
1.2.4 企业防控
除超市、必需品生产企业以外,其他单位可通过居家办公方式,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疫情严重地区的员工应待疫情逐渐缓和后,按照当地政府规定,陆续返工,企业应做好员工的调休、倒休工作。商场、超市、公共交通等人口密集处需加强控制,不但口罩、体温异常者严禁进入。
1.2.5 校园防控
我城区中小学、高校按照国家规定推迟返校时间,学校可通过网课方式授课,返校时间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另作安排。此外疫情严重区的学生须向学校说明情况,另行安排返校时间。由于我城区部分高校有学生滞留,校方应当加强校园防控,定时对校园、宿舍、厕所等等环境进行消毒,为没有购买到口罩的学生提供口罩,教职人员、宿管人员每日定时为学生检测体温。学校应当实施封闭管理,禁止校外车辆、人员进入。教职人员进入学校须检测体温并登记。保证疫情期间滞留学生的吃穿用度,食堂实施分餐制,同时学校须安排专人为学生采购生活用品。
2 结果
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城区疫情进行分析,我城区共报告19例疑似病例,其中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0例,排除疑似病例17例。确诊患者年龄基本介于45-55岁之间,确诊患者死亡0例。疫情发生在1月10至1月25日之间。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较强,且大部分患者的潜伏期、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在现阶段抗病毒治疗方法尚在研发过程中,因此该疾病一度引起社会恐慌。为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我城区对此开展研究。
据流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任何年龄阶段易感的特点,为此我城区卫健委、医疗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单位属于高危环境,医院应当加强患者的医学观察、隔离、院内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2]。对群众、企业、校园加强预防控制措施,让居家隔离人群掌握疾病防御能力,对封闭隔离小区落实防控工作并保证其生活物资。非生产经营单位建议居家办公或推迟复工,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员工的防疫工作。
总而言之,对新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用药依从性,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晶.心理干预对慢性传染性肝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46-3847.
[2]张会敏.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2):70.
论文作者:蒋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肺炎论文; 疫情论文; 城区论文; 冠状病毒论文; 特征论文; 防控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