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商标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英汉商标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一、英汉商标翻译中的跨文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民[1](2020)在《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报告》文中认为食品包装文字具备多种功能,为消费者传达食品信息,代表产品及企业的形象,承担着传播中国食品文化的重任等。然而,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各类食品的翻译问题纷繁复杂,错误百出。本调研报告以实地调研和网站资源调研为主,针对食品包装文字的汉英翻译现状展开研究。本调研主要研究实体店和食品网站的各类国产食品包装文字的汉英翻译语料,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搜集到500种不同国产食品的中英文包装文字语料,分析其翻译现象和翻译问题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本研究结论力图改进食品包装文字的翻译质量,为相关部门建立标准化规范提供参考等。

孙吉娟[2](2020)在《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方梦之是我国当代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其在科技翻译研究、译学辞典编撰、翻译期刊创办等领域均作出了卓越的奠基性工作,其构建的应用翻译学范畴框架开中国乃至世界应用翻译学科体系研究之先河。方梦之用宏观、中观、微观的三分法来研究翻译:宏观上,翻译的原则有达旨、循规、共喻三端,“一体三环”的时空图展示了当代翻译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内涵,翻译活动参与者以作者、译者、读者为三要;中观上翻译策略追溯其理论渊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以直译、意译、零翻译的三元图包罗其详;微观研究则侧重在语法、修辞和逻辑三科。本文重点对方梦之一分为三的方法论与应用翻译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该方法论对当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与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悠久,理论庞杂相比,国内的应用(文体)翻译起步较晚,理论视域窄化。具体来说,在方梦之等国内学科领航人的带动下,应用翻译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的发展历程,走出了理论建构的困难期,在本体论、认识论、教学论、方法论、技术论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走上了独立学科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片不断拓展的学科体系疆域。其中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文的价值之一就是完善学术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的环节。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处处体现着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识。打破二分的对抗和隔阂,继承古代文论、借鉴西方译论学说,提倡“一”中不仅有“二”,更要有“三”的整体、动态、分层、发展的译论观。笔者在文中有意识地揭示该方法的独特性、合理性和现代性,努力尝试提升此法在翻译研究中的普遍性。所以,一分为三正是方梦之译学思想和翻译活动的主旨要害,是其译学观的关键,也是方梦之整体译学思想方法论的高度浓缩。因此,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一是国内首次对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具有丰富翻译家史料,完善中国应用翻译思想史的历史价值;二是方梦之作为我国应用翻译学科体系建构的领军性代表人物,对其个体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应用翻译学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反思,具有学科建构、发展、反思和批判之学科促进建设意义;三是一分为三哲学方法论视角的提出,对方梦之译学思想和译学活动具有提纲挈领之用,同时也为翻译学的元理论发展提供方法论的哲学关照和启示。论文正文共分为八章内容,以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为主线,以方梦之对应用翻译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的本体研究为主体,以同时期东西方相关译论为参照,以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与翻译学术活动(创办期刊、主持会议、编撰辞典等)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呼应。宏、中、微三论结构平衡,翻译理论探究与翻译活动实践同条共贯,共显其一分为三的要义。“绪论”中,在综述方梦之的学术成果、代表作评论、学术思想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总论,也是本文的灵魂。笔者通过梳理“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历史渊源和前沿要点,将一分为三定位于翻译学的哲学方法论层面,其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意义。后面三至五章侧重阐发方梦之在应用翻译学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研究主张及其一分为三方法论的研究意义。分别指向: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体系,应用翻译的中观策略研究,翻译技巧微观研究的三基础:语法、修辞和逻辑。宏观体系建构系统、辩证;中观凸显“三”的要素,具有拓展学科理论发展的潜力;微观研究三位一体,激活了翻译实践提升为翻译理论的生命力。基于以上翻译理念,紧接的两章分别探讨了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之创办《上海翻译》期刊和编纂译学辞典。这一部分既是作为对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应用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论述过程本身特别加强了对方梦之提出或者应用的一分为三方法论的逐层剖析。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方梦之的译学贡献进行总结和研判,尤其是充分肯定其对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可拓展领域。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挖掘具有中国哲学色彩的一分为三方法论与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契合,具有重要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复兴民族精华的现实意义。

李毓[3](2018)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商标的翻译》文中研究指明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商标翻译,试着探讨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启示。商标翻译是使产品更具吸引力的关键,因此商标翻译的质量很重要。通过分析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商标翻译中的恰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和"从喜避讳"的原则,将商标翻译融入文化交流。

自正权[4](2018)在《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企业外文官方网站是企业作为信息传播者向国外信息受众传递企业基本信息、与公众互动沟通、对外宣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母语版本的企业官方网站建设、网站质量评价和企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外宣翻译与企业形象及企业出口关系的研究鲜有涉足。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翻译学、传播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通过跨学科视角考察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绩效是否有关系?第二,从企业形象外宣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建设呈现出怎样的生态现状?第三、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有何关系?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有何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考察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的关系。创建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指标体系,尝试从内容全面性和文本易读性两个方面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生态进行评价,从企业概况、产品/服务、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介绍进行评价,从互动性和便捷性两方面对网站的用户服务进行评价,从网站语种、新闻报道和网站Logo三方面评价企业网站的国际传播,然后将企业介绍、用户服务、语言翻译和国际传播四类指标纳入企业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系统,考察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本研究首先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选择200家来自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逐一调研样本企业的官方网站是否拥有外文版,然后从Wind数据库中收集样本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利用构建的Logistic模型,检验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其次,限定企业的行业所属,从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2016年出口额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112家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内容分析编码表,对样本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样本企业的企业简介英译文本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方法对翻译文本易读性评价。最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及语言翻译等指标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显着正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中,企业出口强度的系数是0.195,显着性为0.001,说明企业的出口强度对企业否拥有外文官方存在显着的影响,即出口强度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企业出口强度是企业出口绩效的一个测量指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显着正相关。第二,样本企业外文官方网站建设现状:1)外文语种使用方面,网站语种比较单一,多数企业只拥有英文版的外文官方网站。2)主要内容板块方面,企业外文官网对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比较充分,与公众的互动渠道、互动方式等建设比较完整,企业文化和新闻报道相关栏目建设有些不足,相关信息不全面。企业外文官方网站不太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外宣传,80%的企业外文官方网站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栏目。3)文本易读性方面,多数企业简介英译本的文本易读性评价综合得分在50-70分之间。但是,不同制造业行业的企业简介英译文本语言易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三,企业形象与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均显示,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销售和出口利润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是0.291,且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更高,为0.385,同样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企业形象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回归系数是1.269,在5%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性;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回归系数是1.598,同样在5%显着性水平上影响显着。第四,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正相关。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为0.267,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312,在1%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语言翻译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是1.33,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1.398,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影响显着。在语言翻译的两个评价指标中,内容全面性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为0.265,在1%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内容全面性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337,在1%显着性水上上呈现出显着的相关性。内容全面性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0.427,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0.545,都是在5%显着性水平上呈现出显着的影响。文本易读性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1.568,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回归系数是0.887,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影响。本研究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以下贡献。研究理论方面,本研究首次提出基于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探讨企业官网语言翻译、企业介绍、用户服务、国际传播与企业形象的关系,创建了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体系,构建了企业形象、语言翻译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形象、语言翻译等与企业出口销售和出口利润的关系,从而为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建构和语言翻译研究提供了语言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分析。本研究的另外一个理论贡献是,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企业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评价体系,对商务翻译研究在理论方面有所贡献。第三,本研究提出了企业官方网站语言翻译影响企业形象进而对企业出口产生影响的假设,并利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翻译学的语料库方法、管理学的经济计量模型法相结合,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语言翻译进行评价,对企业形象、语言翻译等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这种跨学科、多方法融合的研究为商务翻译研究、企业网站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本研究未来可以在研究样本、研究方法、语言翻译评价指标方面加以改进和拓展。

李佳瑜[5](2016)在《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社会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各种障碍成为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此困境,零翻译的出现无疑给译者提供了最佳出路。它将不同文化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保存了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提供了更好的跨文化交际的途径,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英汉翻译中的零翻译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最省力和功能对等原则为依据,通过总结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典型应用的例子来论证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出的优势。

翁梦晨[6](2014)在《商标翻译原则和策略探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文中指出商标翻译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因语言、民族、环境等引起的文化认知差异。这些文化差异给商标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基于跨文化意识,探讨了商标翻译的文化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跨文化的商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曾小锋[7](2014)在《目的论视角下企业外宣材料英译 ——以福建企业100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日渐频繁,企业对外宣传成为我国企业迈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重要的一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的外宣材料英译存在诸多问题,翻译质量更是良莠不齐,不能很好为我国企业服务,严重削弱了企业外宣的效果。德国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是一项涉及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并带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福建100强企业外宣翻译为语料,主要从企业简介、商标品牌和宣传广告英译出发,旨在探讨企业外宣英译的特点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灵活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本论文具有拓展企业外宣翻译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为我国企业外宣翻译提供借鉴的实践价值。

印越[8](2014)在《从兵法思想中体现出的跨文化整合看英汉商标中动物词的翻译》文中研究说明商标对于商品来说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领域正在扩大,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频繁。商标决定着产品销量并与企业声望、经济利益和民族文化的传通息息相关。因此,商标命名己成为当今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竞争型语言符号,商标命名的目的不只是执行语言符号的指谓功能,更重要的是诱使潜在消费者对命名符号所指商品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其购买欲并付诸购物行为。因此,商标名的翻译决不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机械翻译活动,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需要研究语言、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商标词翻译的目的和特点包含着思想文化的交流。旨在促进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整合,其核心在于融入自身的吸纳。整合文化要“求同存异”,但“求同”不易,“存异”也难。为此,商标词的翻译应像一个双棱镜,商标译者必须洞悉原语与目的语两个国家的文化异同,透过表层公开的文化现象把握深层隐蔽的文化意蕴,使译名既能映射出本民族文化精髓,又能映射出原语文化中的异域情调。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力求商标词译名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同的。本文将跨文化整合的核心置于《孙子兵法》丰富深邃的思想与策略中,凝练出的五条商标词翻译指导方法—“知己知彼”、“出奇制胜”、“以利诱之”、“因变制胜”、“互通往来”,便恰如这样的双棱镜。文化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全球化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大格局,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商标词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间的转换。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商标翻译的语言及文化层面,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中38种动物所代表的文化意象和代表7种人类性格的动物来探讨动物词商标英汉互译的跨文化整合,提出文化整合或成为动物词商标翻译的理想方法,进而探讨和提炼这种运用在商标翻译的文化整合在我国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的映射,并最终通过运用具有跨文化整合意蕴的五条兵法计策成功整改12个动物商标词的劣译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商标翻译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印越[9](2014)在《跨文化整合下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兵家思想》文中提出文化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全球化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大格局,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商标词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间的转换。本文从跨文化整合角度出发,提出文化整合或成为商标翻译的理想方法,进而探讨和提炼这种运用在商标翻译的文化整合在我国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的映射。

熊欣[10](2013)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菜肴名称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和对外传播中的英译原则、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之重要性,随着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和相关学术机构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仅只是涉及语符之间的转换,而且关乎到文化之间的交融。虽然说语言承载着文化,但是,中国餐饮业的海外发展和壮大作为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涵括的菜肴名称英译就不再是纯文学意义上的文本翻译行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应属于外宣性质意义上的一种对外传播活动,甚或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完全的对外经济活动,因为菜名的英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中国餐饮业在海外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从而反刍国内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在菜肴名称的英译活动中运用必要的增译和凸显等翻译手法,确保译名能充分体现出菜肴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否能够在菜肴名称(尤其是对于那些纯写意型的菜名)英译过程中向译语受众充分传播,成为了衡量众多译名适切与否的一个核心要素。当然,中国菜名英译活动中,无论是从文化层面的考量还是从经济角度的权衡,都必须以语符意义(非语符的表层语义)的切近传递为归依。因此释译方法(解释、说明和补充等译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译语受众更好地获取原语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菜肴名称的英译活动不仅承担着语符意义的切近传递和民族文化的最大传播,同时还担当着汉语的世界推广这一重任。音译和零翻译常常被认为是对原语意义和原语文化最本真的传递和传播,它可以完全确保译文的“不失真”或“等值”。在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英译中,常常被广泛使用,并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使许多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语词汇以其最本原的拉丁字母拼音拼写形式进入到了译语(英语)语言,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推广。饮食,国计民生也。适切的中国菜肴名称的英译名,可以使译语受众更为贴切地了解到译出语的语言和文化魅力,在不造成理解中产生歧义和不增加译语受众接受困难的前提下,如果能辅以视觉非语言的图示,适当的音译将更加有助于原语语言和文化的世界传播。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强调了译文对译语受众与原文对原语受众所产生的等效性。就菜名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来看,既有其文学性和文化性,也有其知识性和专业性,更有其经济性和传播性,它涉及了翻译学的每一个层面,单纯地使用某一种翻译理论或翻译方法以穷尽该实用翻译领域的方方面面是有失偏颇的。故而,在菜名的英译实践中,将中国菜肴名称按照传统的区分办法分为写实型和写意型(含实意兼顾型)两大类,结合西方菜名的表述形式和突出特点,采取写实性菜名直译,写意型(含实意兼顾型)菜名音译加释译的方法进行英译。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就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创造,对于那些已经约定俗成之菜肴音译名直接沿用,而对于某些中国特色鲜明的菜肴名称,译者应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采取借用、谐音等手段,勇于创新,从节约的原则和品牌树立的原则出发,创造出易于为广大译语受众所能接受和传播的,如Gobelive(狗不理)、Longkudo(龙虎斗)等菜肴的经典译名。本课题的研究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中国菜肴名称的跨文化交际英译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找出其中的某些共性,区别其个性,进而使菜名的跨文化交际英译译名达到效度和信度的最佳近似。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第一章: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本章主要讲述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背景及差异的表现:饮食观念、社会文化内涵、原料结构和种类、菜肴名称命名特征、菜单设计、烹饪方式和刀工上。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菜名译名规范——本章内容主要分析菜肴译名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菜肴名称译名规范的必要性、译名规范的原则、方法与内容,并在本章第四部分专门给出了几个具体菜肴译名的分析。第三章:菜名英译的目的与原则——本章主要就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分析菜名英译的目的定位及菜名英译的基本原则,并专门探讨了经济原则下的菜名英译。第四章:菜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适应论——本章首先分析传播与翻译的概念,然后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菜名英译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论下的菜名英译:复合型菜名英译适应、写实型菜名直译适应、写意型菜名音译适应。第五章:菜肴制作的刀工及烹饪方法的英译——首先分析了刀工的英译(含与菜形密切相关的刀工英译和与菜形无关的刀工英译);其次,对中、西烹饪方法词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及英译探讨(通过探讨火候、刀工与烹饪方法等分析了烹饪方法的英译)。第六章:菜名翻译中的跨文化策略——本章首先对释译、变译、音译、图示及翻译中的取义角度的转换等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了探讨,提出菜名英译中通过归化和异化的英译手段以达到菜肴译名的信度与效度;同时分别探讨了写意型菜名和纯写实型菜名的相关翻译策略。第七章:菜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药膳名称英译——本章主要分析了中西食补观念的差异、药膳发展的历史及理论依据和药膳的功效与名称构成,提出了药膳名称英译的原则及方法及药膳译名的结构模式和处理方法。第八章:中国菜肴名称中的修辞特色及英译——主要探讨了暗喻型菜名、借喻型菜名、象征型菜名、典故型菜名和夸张型菜名等的英译问题。结束语部分指出了本研究中某些英译方法的局限,再次提出音译方法在菜肴名称英译中的重要作用,就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后学提出希冀。

二、英汉商标翻译中的跨文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汉商标翻译中的跨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食品包装文字综述
    第二节 国外食品包装文字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内食品包装文字翻译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设计
    第一节 调研背景
    第二节 调研目的和意义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意义
    第三节 调研对象
    第四节 调研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调研结果总体数据统计
    第二节 汉英语料的分类及分析
        一、汉英语料分类
        二、汉英语料分析
        三、汉英语料翻译策略、方法统计
        四、汉英语料翻译问题统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问题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 翻译问题案例分析
        一、漏译
        二、用词不当
        三、中式化英语
        四、拼写及印刷错误
        五、译文不统一
        六、误译
    第二节 解决方案
        一、食品企业加强对翻译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二、译者需练就英语扎实基本功
        三、译者需重视英汉双语异同和文化差异
        四、食品企业需重视对包装印刷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食品企业建立并实施最严格的翻译审校机制
        六、食品企业针对翻译问题设立消费者意见反馈部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研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总结
        一、选译现象呈主流趋势
        二、翻译问题复杂多样化
    第二节 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展望与建议
        一、食品企业应高度重视包装文字的汉英翻译质量
        二、译者应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翻译水平
        三、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统一的规范化翻译标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语料来源表
    附录2 :调研食品汇总表
    附录3 :图表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方梦之研究综述
        1.2.1 方梦之成果掠影
        1.2.2 对代表作的评论
        1.2.3 对方梦之学术思想的评价
        1.2.4 方梦之批评中存在的问题
    1.3 方梦之其人其事
        1.3.1 方梦之的学生时代
        1.3.2 厂矿工作及翻译
        1.3.3 研究所翻译
        1.3.4 步入教坛(1978年至今)
    1.4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1.4.1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1.4.2 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1.4.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方梦之一分为三翻译观的形成
    2.1 “一分为三译学观”之解读
    2.2 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哲学内涵
        2.2.1 一分为二的利弊
        2.2.2 一分为三的显现
        2.2.3 一分为三的优势
    2.3 一分为三与翻译学方法论
        2.3.1 一分为三与哲学方法论
        2.3.2 翻译学的方法论
        2.3.3 一分为三与翻译哲学方法论
    2.4 一分为三:从翻译标准到翻译哲学方法论
        2.4.1 作为翻译标准的一分为三
        2.4.2 翻译哲学方法论关照的一分为三
    2.5 方梦之的一分为三译学观
第三章 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研究体系
    3.1 应用翻译研究(学)学科体系建设历程
        3.1.1 文体研究切入,扩大翻译语域
        3.1.2 宏观构思,分层建构
        3.1.3 本体三分,自成一体
    3.2 应用翻译研究自成体系
        3.2.1 “应用文体翻译”范畴
        3.2.2 在译学体系中的方位
        3.2.3 宏观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义
    3.3 翻译活动三要素:作者、译者、读者
        3.3.1 三要素整体观
        3.3.2 译者主体的研究历程
        3.3.3 译家研究的时空与学科三维考量
    3.4 应用翻译标准:达旨、循规、共喻
        3.4.1 应用翻译原则之现实关照
        3.4.2 达旨:达到目的,传达要旨
        3.4.3 循规:规范之常在
        3.4.4 共喻:译文适应性
第四章 方梦之的中观策略思想研究
    4.1 中观策略概说
        4.1.1 国内外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概述
        4.1.2 中观策略研究的意义
        4.1.3 方梦之对翻译策略的研究路径
    4.2 翻译策略三要素:理论因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
        4.2.1 理论因子的考量
        4.2.2 目的指向的诠释
        4.2.3 技术手段的考察
        4.2.4 译学方法论的启示
    4.3 翻译策略三元图:直译、意译、零翻译
        4.3.1 三元图的翻译语言意义观
        4.3.2 直译、意译的重新范畴化
        4.3.3 零翻译的理论研究
    4.4 我国三位一体的翻译策略类聚研究
        4.4.1 本土研究的理据
        4.4.2 自主开发的策略述评
        4.4.3 应用翻译策略之走势
    4.5 中观策略之批评
        4.5.1 中观策略的评价
        4.5.2 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方梦之微观技巧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三位一体
    5.1 翻译技巧的历史性和当代性
    5.2 技巧理论化的理据
        5.2.1 上下贯通、立足实践
        5.2.2 从实践总结走向理论研究
        5.2.3 理论发展性
    5.3 语法学视角
        5.3.1 语法(言)学在翻译学体系中的位置
        5.3.2 方梦之的翻译语言等值观
        5.3.3 翻译技巧与语言学理论同步发展
    5.4 修辞学视角
        5.4.1 修辞与翻译的契合
        5.4.2 应用翻译修辞观——译文的得体
        5.4.3 对方梦之翻译修辞观的评价
    5.5 逻辑学视角
        5.5.1 逻辑思维与语言翻译
        5.5.2 “逻辑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学科
        5.5.3 逻辑对翻译研究的功用
        5.5.4 应用文体翻译需要逻辑思维
    5.6 语法贯通、修辞立诚、逻辑关联
第六章 创办《上海翻译》,构建应用翻译之三维阐释
    6.1 创办过程
        6.1.1 创刊背景
        6.1.2 创刊特色
        6.1.3 创刊艰辛
    6.2 创办思想:作者—编者-读者三结合
        6.2.1 稳定的作者队伍
        6.2.2 做专家型主编
        6.2.3 与读者的互动
    6.3 引领前沿
        6.3.1 国际译学视野
        6.3.2 凸显刊物的战略导向
    6.4 应用翻译研究之三维阐释
        6.4.1 聚焦应用(文体)翻译
        6.4.2 探讨翻译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6.4.3 关照应用型翻译问题
第七章 编撰译学辞典,创立“一体三环”译学观
    7.1 方梦之与辞典编纂
        7.1.1 衷怀辞书
        7.1.2 编纂历程
    7.2 译学辞典批评
        7.2.1 编纂译学观
        7.2.2 编者主体性
        7.2.3 读者意识
    7.3 编纂思想:一体三环
        7.3.1 一体三环论
        7.3.2 一体三环论之评价
        7.3.3 一体三环的方法论价值
    7.4 辞典与构建中国译学话语体系
第八章 结语:方梦之与中国翻译思想史
    8.1 方梦之译学思想的总体特征
    8.2 方梦之译学思想对当下译学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方梦之着译年表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的论文
致谢

(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商标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和商标翻译原则
    (一) 地理文化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翻译原则
    (二) 宗教信仰文化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翻译原则
    (三) 习俗文化和“从喜避讳”翻译原则
    (四) 精神图腾文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翻译原则
    (五) 语言艺术和“从喜避讳”原则“以消费者为中心”翻译原则
三、结语

(4)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创新
    1.2.1 理论创新
    1.2.2 方法创新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2.1.1 企业形象
    2.1.2 企业官方网站
    2.1.3 企业外宣翻译
    2.1.4 企业出口绩效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企业形象研究
    2.2.2 企业官方网站研究
    2.2.3 企业外宣翻译研究
    2.2.4 企业出口绩效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2.3.1 企业形象研究方面
    2.3.2 企业官方网站研究方面
    2.3.3 企业外宣翻译研究方面
    2.3.4 企业出口绩效研究方面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跨文化传播理论
    3.1.2 企业传播理论
    3.1.3 资源基础理论
    3.1.4 翻译学相关理论
3.2 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理论框架
    3.2.2 指标界定
    3.2.3 操作模型
    3.2.4 指标权重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内容分析法
    4.2.2 语料库方法
    4.2.3 经济计量模型法
    4.2.4 跨学科方法
4.3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4.4 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第5章 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统计分析
5.1 企业外文官网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研究假设和变量定义说明
    5.1.2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和模型构建
    5.1.3 实证结果分析
    5.1.4 小结
5.2 企业外文官网结构分析
    5.2.1 总体特征
    5.2.2 类目层面分析
    5.2.3 测项层面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外文官网语言翻译生态分析
6.1 企业外文官网语言翻译现状
    6.1.1 语种分布
    6.1.2 主要翻译内容板块
    6.1.3 小结
6.2 翻译文本易读性分析
    6.2.1 研究结果和分析
    6.2.2 行业性质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6.2.3 小结
6.3 语言翻译中的企业形象转换分析
    6.3.1 原文企业形象框架建构
    6.3.2 译文企业形象框架呈现
    6.3.3 企业形象叙事框架建构与翻译策略选择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形象、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分析
7.1 变量说明
    7.1.1 被解释变量
    7.1.2 解释变量
    7.1.3 控制变量
7.2 计量模型
7.3 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
    7.3.1 描述性分析
    7.3.2 典型相关分析
    7.3.3 多元回归分析
    7.3.4 小结
7.4 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
    7.4.1 描述统计量
    7.4.2 Pearson相关分析
    7.4.3 多元回归结果
7.5 本章小结
    7.5.1 企业形象
    7.5.2 语言翻译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1.1 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网显着正相关
    8.1.2 企业外文官方网站分析发现
    8.1.3 外文官网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
    8.1.4 企业外文官网的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
8.2 本研究的贡献和启示
    8.2.1 本研究的贡献
    8.2.2 本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8.3.1 研究不足之处
    8.3.2 研究展望
8.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和翻译技巧
    (一)理论基础
        1. 最省力原则
        2. 功能对等
    (二)零翻译的方法
        1. 省译
        2. 转译
        3. 音译
        4. 音义合译
        5. 补译
        6. 象译
        7. 直译加注
        8. 改译
二、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
    (一)专有名词的零翻译
        1. 人名和地名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而且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象征,尤其是地名。王利君(2009)指出地名通常具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内涵,传统上,翻译人名和地名主要采用音译的方法,而且逐渐建立起了翻译的标准化过程,目前很多人名和地名都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翻译。西方人喜欢用他们的名字给公司命名,而中国人更愿意使用一些含有幸福、繁荣和好运的字,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注意社会文化的差异,如Mc Donald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名,译为“麦克唐纳”,但是作为快餐店,却被翻译成“麦当劳”,保留了词的发音,再次,还具有教育意义,即要想吃就必须劳动。
        2. 商标名称的零翻译
        3. 术语的零翻译
    (二)首字母缩略词的零翻译
    (三)新词的零翻译
三、结语

(6)商标翻译原则和策略探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商标翻译的文化影响因素
    (一) 民族心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引起的认知差异
        1. 对数字的认知差异
        2. 对动物的认知差异
        3. 对颜色的认知差异
        4. 对花的认知差异
        5. 对水果的认知差异
    (二) 自然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
三、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做好商标广告的翻译
    (一) 跨文化的商标翻译原则
        1. 尊重商品的特殊文化内涵
        2. 顺应目的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习俗
        3. 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4. 结合商品特征, 反映商品信息, 传递商品神韵
        5. 语言生动、明快、朗朗上口
    (二) 商标翻译策略
        1. 文化保留策略
        2. 文化调和策略
        3. 文化过滤策略
四、结语

(7)目的论视角下企业外宣材料英译 ——以福建企业100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外宣翻译研究学术回顾
    第二节 企业外宣翻译研究意义
第三章 目的论概述
    第一节 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目的论的三个原则
    第三节 目的论的局限性
第四章 企业外宣汉英翻译特点
    第一节 企业简介英译特点
    第二节 企业商标品牌英译特点
    第三节 企业外宣广告英译特点
第五章 以福建100强企业为例浅议企业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式英语
    第二节 文化层面
    第三节 语言层面
    第四节 语篇层面
第六章 企业外宣翻译策略
    第一节 直译加注释
    第二节 删译
    第三节 改译
    第四节 重构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从兵法思想中体现出的跨文化整合看英汉商标中动物词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
Introduction
    1. The Motiv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2. Significance in the Proposed Study
    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1.1 Domestic Research 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1.2 Overseas Research 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1.3 Summary
Chapter Two Trademark and Trademark Translation
    2.1 About Trademark
        2.1.1 Definition of the Trademark
        2.1.2 Classifications of the Trademark
    2.2 Cultural Properties of Trademark
        2.2.1 Trademark as the Stigma of Times
        2.2.2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deology
        2.2.3 Trademark as the Cultural Reflection
        2.2.4 Cultural Properties in Its Formation
    2.3 Commonly-applied Methods in Trademark Translation
        2.3.1 Complete Transliteration
        2.3.2 Complete Literal Translation
        2.3.3 Semantic Transliteration
Chapter Three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rademark Translation
    3.1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3.1.1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3.1.2 Mental Culture and Language Culture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3.1.3 Communication
    3.2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rademark Translation
        3.2.1 Samovar’s Dynamic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2.2 Hall’s Hidden Cult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2.3 Trademark Translation as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3 Berry’s Model of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rademark Translation
        3.3.1 The Integration in Berry’s Model of Psychological Acculturation
        3.3.2 Trademark Translation in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Chapter Four The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of Animal-word Trademark Translation in Sun Tzu on the Art of War
    4.1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wor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1.1 Associations of 38 Animals
        4.1.2 Animals Representing 7 Human Characters
        4.1.3 Different Animal-word Connotation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4.2 Crossover of the Military Tactics
    4.3 Cross-cultural Integrated Tactics in Animal-word Trademark Translation
        4.3.1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4.3.2 Indirect Tactics Secures Victory
        4.3.3 Entice by Holding out Baits
        4.3.4 Modify the Tactics and Succeed in Wining
        4.3.5 Freely Traversed by Both Sides
    4.4 Modifications of 12 Translated Trademarks in Integrated Tactics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cademic Achievements

(9)跨文化整合下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兵家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化整合与商标词翻译
三、商标词翻译的跨文化整合在《孙子兵法》中的映射
    1.“知己知彼”——交际互融、协调对等
         (1) 交际互融
         (2) 协调对等
    2. “出奇制胜”——个性煽情
    3. “以利诱之”——针对实效
    4. “互通往来”——畅通无界、美意兼顾
         (1) 畅通无界
         (2) 美意兼顾
四、结语

(10)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2 理论框架及文献综述
    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4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1.1 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背景
    1.2 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1.2.1 饮食观念的差异
        1.2.2 社会文化内涵差异
        1.2.3 原料结构和种类的差异
        1.2.4 菜肴名称命名特征的差异
        1.2.5 烹饪方式和刀工上的差异
        1.2.6 菜单设计的差异
    1.3 小结
2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菜名译名规范
    2.1 菜肴译名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2.1.1 译名研究的现状
        2.1.2 译名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
    2.2 菜名译名现状及译名规范的必要性
        2.2.1 译名使用的无序性
        2.2.2 生硬直译性
        2.2.3 译名中的文化亏损与意象错位
        2.2.4 译名规范的必要性
    2.3 译名规范的原则、方法与内容
        2.3.1 译名规范的原则与方法
        2.3.1.1 音译的原则
        2.3.1.2 音译加释译的方法
        2.3.1.3 沿袭的方法
        2.3.2 规范的内容
        2.3.2.1 特色词的规范
        2.3.2.2 译名中的语词及结构规范
        2.3.2.3 佐料等的规范
    2.4 具体菜肴名称译名分析
    2.5 小结
3 菜名英译的目的与原则
    3.1 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3.2 菜名英译的目的定位
    3.3 菜名英译的基本原则
        3.3.1 语义切近原则
        3.3.2 文化传播原则
        3.3.3 经济发展原则
        3.3.4 美学原则
        3.3.5 创新原则
        3.3.6 简洁原则
        3.3.7 品牌树立原则
    3.4 经济原则下的菜名英译
    3.5 小结
4 菜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适应论
    4.1 传播与翻译
    4.2 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菜名英译
    4.3 跨文化交际适应论下的菜名英译
        4.3.1 写意型菜名音译适应
        4.3.2 写实型菜名直译适应
        4.3.2.1 译名语序适应目标语语法
        4.3.2.2 烹调方法增译
        4.3.3 复合型菜名英译适应
5 菜肴制作的刀工及烹饪方法的英译
    5.1 刀工的英译
        5.1.1 与菜形无关的刀工英译
        5.1.2 与菜形密切相关的刀工英译
    5.2 烹饪方法的英译
        5.2.1 火候、刀工与烹饪方法
        5.2.2 中、西烹饪方法词的语义对比及英译
6 菜名翻译中的跨文化策略
    6.1 释译
        6.1.1 释译的内容
        6.1.2 释译的结构
    6.2 变译
    6.3 音译
        6.3.1 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
        6.3.2 音译的定义及作用
        6.3.3 音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3.4 音译中存在的问题
    6.4 归化与异化 VS 信度与效度
        6.4.1 翻译生态学下的“信”与“效”
        6.4.2 菜肴译名的“忠实”与“有效”
        6.4.3 归化与异化的基本定义及特征
        6.4.4 菜名英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及问题
        6.4.5 归化和异化在菜名英译中的辩证统一
    6.5 写意型菜名的翻译策略
        6.5.1 文化禁忌的处理
        6.5.2 典故的处理
        6.5.3 历史文化信息的处理
        6.5.4 共通文化的处理
        6.5.5 比喻型菜名的处理
    6.6 取义角度的转换
    6.7 图示的策略
    6.8 纯写实型菜名的英译
7 菜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药膳名称英译
    7.1 中西食补观念的差异
    7.2 药膳发展的历史及理论依据
    7.3 药膳的功效与名称构成
    7.4 药膳名称英译的原则及方法
        7.4.1 译名的简约性
        7.4.2 译名的有效性
        7.4.3 植物药材的“野生性”处理
        7.4.4 动物药材的“圈养性”处理
        7.4.5 忌讳词的处理
    7.5 药膳译名的结构模式及处理方法
    小结
8 中国菜肴名称中的修辞特色及英译
    8.1 暗喻型菜名的英译
    8.2 借喻型菜名的英译
    8.3 象征型菜名的英译
    8.4 夸张型菜名的英译
    8.5 典故型菜名的英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英汉商标翻译中的跨文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食品包装文字汉英翻译现状调研报告[D]. 李亚民. 黑龙江大学, 2020(08)
  • [2]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D]. 孙吉娟. 上海大学, 2020(03)
  • [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商标的翻译[J]. 李毓. 怀化学院学报, 2018(10)
  • [4]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D]. 自正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5]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J]. 李佳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5)
  • [6]商标翻译原则和策略探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J]. 翁梦晨.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7]目的论视角下企业外宣材料英译 ——以福建企业100强为例[D]. 曾小锋.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8]从兵法思想中体现出的跨文化整合看英汉商标中动物词的翻译[D]. 印越.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9]跨文化整合下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兵家思想[J]. 印越. 青年文学家, 2014(05)
  • [10]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 熊欣.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英汉商标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