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中央论文,五大论文,新理念论文,集中体现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15)06-0010-04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鲜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 一、以当代中国战略目标和最大客观实际为基本依据提出的发展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1]“五大发展理念”是将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目标与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相对照而提出来的,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而提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战略目标”“共同愿景”“时代主题”“最大公约数”,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些重要论述,清楚地表明实现小康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不能凭空实现,必须有一定的依托和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3]。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和时代特征。对于这一客观基点,习近平既强调“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P15);又强调“三个前所未有”,即“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三个没有变”,意味着当前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超越阶段,必须坚持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前所未有”,标志着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中的较高阶段,是正在逐步从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爬坡过坎阶段。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明确发展理念,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决策部署,提供了基本依据。 基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梦、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适应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新的变化,特别是要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现共建共享,同时使国家发展获得深厚伟力。 二、“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一执政理念的延伸拓展 《建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1] 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先导,是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为核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体的结构体系,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鲜明价值导向;治国理政新思想是指南,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三位一体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支撑的结构体系,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创新理论和政治主张;治国理政新战略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的结构体系,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深谋远虑。 深入理解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首先要从“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一执政理念谈起。在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专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5]。这一执政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过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中的关键词就是“人民”和“担当”:人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担当,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支撑点和着力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进而生发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体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6]从一定意义上讲,新一届党中央就是用这“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对治国理政进行谋篇布局。理念在理论、纲领、规划等中居于灵魂地位,具有统摄作用。《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灵魂,用以贯穿全篇,不仅使《建议》有魂有体、魂体相符、魂强体健,而且使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部署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必将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要求等迈上新台阶。实现了这些新跨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得到了真正落实,该担当的责任就得到了真正的担当。 三、党中央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7]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是相得益彰、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只有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 推动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应遵循经济规律。一是“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7]。二是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发展必须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又顺应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突出问题,释放改革红利,焕发企业和社会活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遵循这些规律,客观上要求我们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形成发展新动力,进而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才能形成发展整体优势,才能真正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推动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自然界有自己演进更替的法则:人类源于自然,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漠视自然、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要求我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只有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动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运行有其规律: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人又是社会之人,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就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使不同社会群体、市场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就是注重民生改善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遵循社会规律,要求我们树立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才能实现与国际社会相联动的包容性发展;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人民满意的包容性发展;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四、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当前,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提高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用“五大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牢固确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先导地位。“江汉赴海,百千折以朝宗。”“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当代中国所有发展领域都具有先导作用。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牢固确立起来,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的先导地位牢固确立起来,使之贯彻和体现在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强国兴邦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面旗帜举起来,自觉用这面旗帜把全民族的思想和意志高度统一起来,把全中国的智慧和力量空前凝聚起来,把全社会的创造热情和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理清在各地各领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思路举措。理论要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重在联系实际深度转化。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找准“五大发展理念”进入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抓住建设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深入调查研究,组织集智攻关,加强实践探索,努力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见到实效;要着力融入思想、化为行动,努力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化为搞建设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素质本领,特别要结合各单位各领域实际转化为具体思路举措,形成贯彻落实的目标图、路线图、展开图。 始终运用“五大发展理念”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问题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是发展进步的台阶。当前,我国处在发展方式转型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深化改革攻坚期,遇到的矛盾问题非常多。我们要牢固树立“揭露问题多是勇气,解决问题多是成绩”的观念,把是否真正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衡量学习贯彻成效的重要尺度;要切实找准矛盾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实践探索,理清制约建设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瓶颈短板和主要症结;要运用“五大发展理念”这一锐利武器,破到问题深处,拿出真招实策,通过一个个问题解决,一步步向着小康梦、中国梦挺进。 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衡量检验各项建设和工作的成效。“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衡量利弊、检验得失的价值尺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带全局性的重大课题。要大大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利弊、检验得失的严正性和权威性,坚持用这个价值尺度去革弊鼎新,使一切与之相符合的东西都得到褒扬,使一切与之相背离的东西都遭到贬斥;要用“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审视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政策制度,正确合理地予以取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促进“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用人导向和制度导向。标签:五大发展理念论文; 治国理政论文; 五大发展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习近平论文; 中国梦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