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业教育激发文化产业创业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贺信上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创业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发动机,创业兴,则地区兴,美国硅谷如是,中国中关村如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随着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这一系列举动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一个大文化时代。与全国文化产业创业造富浪潮汹涌形成鲜明对比,很多文化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却是“雷声轰鸣下的细雨纷纷”。其文化经济落后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创新创业不足,而创业教育更是因缺乏需求和市场,处于空白状态。 一、“三座大山”打压文化产业创业 与主流价值观导向一致,创业早已充斥了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政策、政府报告、新闻媒体,对创业的普及不可谓不深入。但是“创业迷茫”依然是无奈现实。 一是创业空白。欠发达地区的创业氛围、质量总体不高,民营经济薄弱,创业者面临着缺资金、缺项目、缺环境、缺信息等难题。除了旅游、剧团等少数国有文化企业苦撑,大部分领域的创业处于空白,造成创业型经济缺乏内生动力,成长性差。 二是创业无知。社会对创业宣传往往很偏颇。要么是创业英雄的名人轶事,要么是白手起家的草根逆袭,甚至还有明星艺人的八卦轶事,故事性、情节性太强。而为什么创业、如何创业、文化产业创业规律特点等科普型教育和信息太少,造成很多人对创业搞不清楚。 三是创业恐惧。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愈发动荡,发达地区很多企业破产关门,甚至有的企业家跑路、自杀。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包容也不够,让人感到原来创业的代价如此巨大。同时文化产业与知识、创意紧密相关具有一定门槛,造成很多人对创业心生畏惧,害怕失败。 二、反弹琵琶:用创业教育激发文化产业创业热 在全球文化休闲消费井喷时代,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开发优美奇特的自然环境、民族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在旅游、休闲度假、民间工艺品、民族演艺等行业的巨大潜力。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并能带动餐饮、住宿、健康等众多服务业,非常适合平民创业。 在经济发达地区,创业热催生了大量的创业教育需求,吸引和培育了商学院、培训公司、人才市场等各种供应商,使得各类人群能够及时完善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拓展创业空间。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创业匮乏,靠市场“无形的手”,很难形成创业教育市场,创业教育对创业形不成支撑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在资源型经济、东部污染型转移经济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如果利用政府“有形的手”,扶持新兴的文化产业创业教育发展,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在全社会广播创业种子,使更多人扭转对创业认识的误区,全面理性认识到创业的比较优势而投入文化产业创业洪流。 1.建立创业教育协作机制,提升决策效能 发挥市场机制在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制度性、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将创业教育作为制定、实施和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 行业主管部门从政策设计、体制改革、课程开发、师资开发等不同领域选择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跟踪指导、综合评估。 文化部门负责筹集用于促进创业的扶持资金,及时审核拨付各项补贴资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服务经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素质测评、政策咨询、创业项目推荐、专家评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工商部门要指导办理营业执照的创业人员到当地创业指导中心享受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 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要向各自服务人群广泛宣传创业的各项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 2.加大政府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保障创业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部门应发挥起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功能,着重加大对创业教育重点项目的投入。建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及创业教育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创业效果挂钩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企业(项目)时,加大培训创业者的素质和技能。 鼓励各级政府、成功企业家、企事业单位基于社会责任,设立公益性的创业教育基金。 引导高校、职业学校将教育经费投入到创业教育等实践性课程。 3.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形成“叠加+洼地”效应 放宽创业教育准入领域,鼓励省内外教育机构公平参与、竞争创业教育市场。 扩大创业教育补贴范围。凡在欠发达地区省内、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军队退役人员、高校毕业生和残疾人等所有有创业培训需求的人员,均可参加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 认定一批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为创业实训基地,安排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高校在校生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实训基地实训,补贴政策和标准比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执行。 建立文化产业创业项目资源库,经评估并纳入的创业项目,享受创业教育补贴。 4.注重内容开发,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力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文化产业基本规律,培养受训者的创业素养。 引导受训者加强实践与调研,针对行业热点问题,收集创业信息,从中寻找商机。 加强创业实训锻炼,对那些接受基础性创业教育以后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受训者开展创业实践指导和实战训练。 加强创业精神培养,重点提升受训者的辩证思维能力,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与良好的道德情操。 激发创业热情,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亲临现场,传授创业经验,组织受训者到企业参观、考察、访问,开阔视野,引发创业兴趣。 5.加强创业教育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 大力宣传文化产业和创业政策,普及创业知识,倡导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营造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政府部门每年评选优秀创业教育机构、创业名师、优秀学员、明星企业家、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基地、项目)。通过介绍成功典型,宣传突出事迹,形成政府鼓励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创业教育、全民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的氛围。 其一,“中国梦”的基本要义是综合国力、软实力和社会幸福指数进一步跃升,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都大有作为。 其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趋势性减速。如果继续单单依靠政府采用威权手段实施土地、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动力终究有限。或者指望数量庞大的外出务工人员“外面打工、回家消费”,也只会催高本地房价和储蓄。终极解决之道还是要从依靠海量生产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效率提高,释放经济内生活力,而其中关键是繁荣创业经济。 其三,近年来,我国失业问题不断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至少有1 100多万农民工动态失业。为了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是必选项。 其四,为什么欠发达地区创业活动不活跃?因为创业教育滞后;为什么创业教育滞后?因为创业活动不活跃。这显然陷入了循环论证的怪圈。 与九年义务教育之于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一样,欠发达地区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与政府责任,与产业优选一样,扶持文化产业创业教育优先、率先发展,将创业教育向创业实践延伸。使受训者能够通过创业教育得到创业实践的技能、理念、资金、市场等多重收获,吸引更多人关注创业、主动创业。这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民就业”的一条破局良策。利用创业教育激发文化产业创业热_创业论文
利用创业教育激发文化产业创业热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